初步了解近似数教学反思(共12篇)_第1页
初步了解近似数教学反思(共12篇)_第2页
初步了解近似数教学反思(共12篇)_第3页
初步了解近似数教学反思(共12篇)_第4页
初步了解近似数教学反思(共12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1页共21页初步理解近似数教学反思〔共12篇〕篇1:《近似数》教学反思《用四舍五入法把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这节课并不简单。学生既要学会四舍五入法,又要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对数进展改写,而且还并非仅仅是课题中所写的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还需要根据要求改写成以“千”、“百”等作单位的数。而教材的编排意图显然是充分利用学生前面学过的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的经历,力图让学生经历先把一个大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的整万数,再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过程。显然,前面的过程是关键。而四舍五入法,四舍比拟简单,难的是五入。从课堂反响及学生的作业修改来看,学生对这一课的掌握情况很不好,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反思学生出现的问题,我觉得是因为我的教学不够严谨、细致,才导致问题的面这么多而广。原因一、没有激发局部学生的兴趣原因二、上课内容比拟抽象,后进生难以理解,故此没能投入学习互动中来。改良后,二次教学设计。汽车价格是193500元,558800,〔〕,〔〕理清几个概念。1、什么叫尾数?1389567万位〔千位、百位〕后面的尾数分别是什么?2、“省略”是什么意思?是像语文里讲的一样直接省略不写吗?〔区别语数中“省略”一词概念的不同〕3、那么,什么情况下直接舍去尾数,什么情况下要向前一位进1呢?关键看哪一位?4、辩证考虑:193500为什么不看成20万?558800为什么不看成55万?5、拓展:怎么改变这个价格,使它能约等于55万?预设:生1“千位上改成4、3、2、1、0”,师追问“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呢?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生2:万位上改成4,千位上改成5、6、7、8、9。师板书各情况,并追问“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呢?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小结:约等于55万的数,最大的是四舍得到的554999,最小的是五入得到的545000。6、完成作业本第6页第5题。7、完成练习二。一步一步地使学生明白“把12756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就是把1后面的尾数都去掉,并写0占位,写成10000,但是题目要的是“万”做单位,所以还要把10000改写成1万。这样就使得学生对求近似数的每一步的用意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通过这节课的反思,我认识到教学一定要顺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过程来进展,每一步的设计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从教学的重难点来分析^p。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仅苦的是学生,害的是学生,其实受害最大是老师,因为课后你得利用更多的时间来辅导那些知识上有缺漏的学生。篇2:《近似数》教学反思师:〔出示统计表〕四个城市小学生人数情况统计表城市名称小学生人数A91995B94955C95955D98955师:根据这个统计表,你能知道什么?生1:我知道A城市小学生最少,D城市小学生最多。生2:我知道这四个城市小学生人数的后三位数都是995,万位上都是9。生3:我知道这四个城市的人数都比9万多,都比10万少。师:同学们真会发现!这些数据都是经过认真调查统计获取的,一个不多,一个不少,都是准确数。〔板书:准确数〕但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说得这样准确,而是主说出大约是多少。例如,我们班有67人,大约是几十人?生:大约是70人。师:能说说理由吗?生:因为67人接近70人,所以大约是70人。师:像这几个城市的小学生分别大约是多少万人,为什么?生1:A城市大约是9万人,因为91955接近9万。生2:B城市大约也是9万人,94955也接近9万。生3:C城市大约是10万人,因为95955接近10万。生4:D城市大约是10万人,因为98955也接近10万。〔师进而引出“近似数”和“≈”,板书如下:〕91955≈9万94955≈9万95955≈10万98955≈10万师:刚刚我们把这几个数写成了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为什么有的约等于9万,而有的约等于我10万,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几个算式,看有什么发现?生1:我发现这几个数只有千位上的数不同,千位上是1、4,近似数是9万。生2:我有补充!千位上是5、8,近似数是10万。生2:我发现这几个数的近似数与千位上的数有关系,假如千位上的数比5小,这个数就更接近9万,所以它们的近似数是9万;假如比5大或等于5,这个数更接近10万,所以它们的近似数就是10万。师:同学们说的太妙了!假如把一个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关键要看千位上的数,假如小于5就舍去,假如满5就向前一位进“1”再把后面的数舍去。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四舍五入法”。生1:老师,我有不同意见!假如千位上是5,而这个数不是95955,而是95000,我觉得它的近似数可以是9万!就不能“五入”了!生2:但也可以是10万!生3:我认为既可以是9万,也可以是10万!师:能讲讲道理吗?生1:因为95000比9万多5000,比10万少5000,它既接近9万,也接近10万,所以它的近似数可以是9万,也可以是10万。生2:因为95000离9万和10万一样远,所以说它的近似数是9万行,是10万也行。师:你们说的还真让人信服!像95000的近似数,完全可以这样理解!还有其它不同意见吗?……篇3:《近似数》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理论探究的时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展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老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人性化数学课堂,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活动中感悟、再创造中理解、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思维过程,让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天地,展示自我的殿堂,让学生在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一课之所以是教学的难点,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学生不熟悉,不感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在导入新课环节就紧紧抓住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我们班的人数这个准确数到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引入新课。新课程理念认为,老师不应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教材”,而应该是“用教材去教”。我认为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就要努力从学生身边挖掘、选取教学的素材,让数学走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所学的知识来于他们的生活,学生必定倍感亲切,也就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了。生活中的许多数量是用近似数表示的,你留心了吗?你在哪见过或听过?利用课件说明:没有方法得到一个准确结果或没有必要用一个准确数表示时,就用近似数。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以下几点: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效劳于生活。这堂课通过提供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例如:班级人数、学校总学生数、科技节活动过程中查询过的一些数据,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来判断近似数的。从学生找出“大约、达、近”等一些词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根底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承受。2、让学生在比拟中体验。比拟是常用的一种数学考虑方法。通过比拟事物之间的一样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历得以提升,进入学习数学化的过程。本课一开场在讲解“准确数”和“近似数”时,通过让学生比拟一些数据,从而让学生明白这些数据意义的不同,进而感受到什么是“准确数”,什么是“近似数”,加深了学生的认识。3、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与准确数不同,它仅表示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本课的学习是让学生认识近似数,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及意义,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即四舍五入法。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开展学生的数感。教学中,我对教材进展再创造,渗入一些准确数,然后让学生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从而自然引出近似数,并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形成这些近似数,在各种分类中明确近似数与准确数这两类数的特点,从而让学生体会近似数产生的过程,加深对近似数意义的理解,也让学生能在生活实际的背景下进展学习。在帮助学生建立了近似数的概念以后,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近似数,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学如何求近似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通过独立的看一看,自己试一试,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思维的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数学中的一些规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开展过程,从中体会探究与发现带来的乐趣。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把自己个性化的想法展示出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展。虽然在课堂上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了,但是在作业中,求近似数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何让学生能比拟纯熟的找到不同程度的近似数,有何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我还在考虑的问题。篇4:《近似数》教学反思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与准确数不同,它仅表示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本课的学习是让学生认识近似数,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及意义,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即四舍五入法。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开展学生的数感。教学中,就教材安排的两组情境,进展再创造,渗入一些准确数,然后让学生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从而自然引出近似数,并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形成这些近似数,在各种分类中明确近似数与准确数这两类数的特点,从而让学生体会近似数产生的过程,加深对近似数意义的理解,也让学生能在生活实际的背景下进展学习。在帮助学生建立了近似数的概念以后,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近似数,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学如何求近似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通过独立的看一看,和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自己试一试等活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思维的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数学中的一些规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开展过程,从中体会探究与发现带来的乐趣。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把自己个性化的想法展示出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展。虽然在课堂上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了,但是在作业中,求近似数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何让学生能比拟纯熟的找到不同程度的近似数,有何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困绕我的问题。篇5:《近似数》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课时,万一内数的大小比拟和近似数。从整节课来看,还是令人满意的,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采用数数,数的组成,和千以内数的大小比拟作为铺垫引导学生很自如的过渡到;万以内数的大小比拟并且掌握了比拟的方法,能正确的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近似数这一块学生掌握的不好主要是在取近似数时,不是与准确数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或整万的数。那么造成学生对近似数的理解不确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近似数是一个新的概念学生没有准确的理解这个名词〔2〕板书练习的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的少〔3〕练习比拟单一〔4〕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少一些。假如让我重新设计这节课,我会把重难点放在“近似数”上。板书指导多样化结合日常的生活,帮助学生理解,增加稳固练习的内容和时间,引导他们动脑、动手、拓宽学生的思路正确理解近似数这一名词,我认为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篇6:《近似数》教学反思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后,安排学习“认识近似数”,出现两幅情境图:〔1〕育英小学有1506人,约是1500人,〔2〕新长镇有9992人,约是10000人。从而自然引出1500是1506的近似数,10000是9992的近似数。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开展学生的数感。教学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两组数的特点,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让学生们把自己个性化的想法说出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展。并引导学生讨论:“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更容易记住?你还能举出近似数的例子吗?”从而明确近似数与准确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加深对近似数意义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举出生活中的近似数,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看到有人是这样教学生的,我觉得这个方法是通过学生多做,总结找近似数的方法时比拟合适。1、假如所要估算的数最高位是百位就看个位。例如:506、217、428、734、962等就看个位,个位小于1―4的数就直接写0,十位、百位的数不变。如734≈730,962≈960,假如个位是5―9的数,就在十位上加1,个位变0。如,506≈510、217≈220、428≈430。2、假如最高位是千位就看十位。十位是1―4就把十位和个位都写成0,百位、千位不变。例如:7046≈7000、1837≈1800。假如十位是5―9就把十位、个位写成0,在百位上加1,千位再随百位变化而变化。例如:6080≈6100、9960≈10000。以上所说的方法其实是老教材中的“四舍五入”,新课程标准下,教材根本没有出现这个词语,这个对教学带来了一定的不便。教学时,估算没有固定的方法,只是让学生找准确数的最接近的数。例如是1098,我就让他们找最接近的整千数或者是整千整百数。假如是359,我就让他们找最接近的整百数或者整百整十数。但是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好,总有几个人有错误。其实,学生估算意识和才能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地浸透,需要老师每堂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当学生将估算内化成一种自觉意识,才会迸发出许多有价值的、创造性的估算方法,学生的估算才能才能真正的进步。篇7:《近似数》教学反思数学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效劳于生活。上这堂课时,我通过向学生提供生活中的一些数据,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与近似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来判断近似数的。从学生找出“大约、达、近”等一些词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根底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承受。让学生在比拟中体验。比拟是常用的一种数学考虑方法。通过比拟事物之间的一样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这样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历得以提升。本课一开场在讲解“准确数”和“近似数”时,通过让学生比拟一些数据,从而让学生明白这些数据意义的不同,进而感受到什么是“准确数”,什么是“近似数”,加深了学生的认识。篇8:《近似数》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刚工作一年的新老师来说,第一年还没有真正接触到本专业课程的新老师来说,通过这次的公开课,让我进一步的认识到了自身的.教学经历缺乏、对教材的理解;深度的把握等等是我的弱点,众多问题的暴露,促使我一定要利用一切可以学习、可以进步的时机来充实自己。现对这节课作如下反思总结:首先是教学设计上,对教材深度和广度上的挖掘不够,对于准确数和近似数,学生在没学习这堂课之前学生也能分辨出一些数,然而我在这堂课所要学习的必要性没有很好的落实到位,特别是没有涉及到近似数的必要性,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据,但有些实际数字是无法来表示的,其实可以这样一句带过,让学生明白就可以了。另外本节课设置的难点未顺利的打破,可以在深化的练习一个下去,就可以让学生明白,以后这方面还必需要加强。另外本节课程序的安排,例题的选择,比拟适宜,贴近学生的生活。设计的题目具有一定的梯度,学生容易承受。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吃透教材才可以更好的教学。其次是课堂教学上,由于是我自身对教材的认知不到位,教学中对概念的处理过程不恰当。对局部题目的引导,分析^p应该更彻底,让学生易懂;还有就是最关键的是题目完成后要做适当的总结,给学生有个方向,更加的明确目的,不然学生还是浮在那里,没有很好的落实到实处。另外还可以借助书本的例子,给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感官。另外作为新老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要站稳教台,这就需要我各方面的提升。还有课堂上的组织形式,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板书问题,课堂上的评价等等,在这节课上暴露了很多问题,这些都成了以后教学活动中要改良和进步的各个方面。再次就是我自身各方面的问题了,一个语言上的不够精练,对一些问题重复述说,还自觉与不自觉的搀杂着些口头禅。对于这方面以后可以在课前把课堂上要说的话都写下来,反复练习,得以进步。另一个就是上课的投入方面,由于本节课精神比拟饱满,真的可以感染到学生,他们也个个提着精神在听课。还一个就是形体要放开些,大胆些,肢体语言到位和丰富些。总之,从这堂课之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与失,对整个教学过程进展回忆、分析^p和审视,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开展才能,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老师的自我价值。篇9:“近似数”教学反思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内容,是来于生活,并最终要应用于生活的一门学科。在教学中,作为数学老师,在以数学书为主要内容进展教学时,一定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否那么,这样的教学只会让孩子成为只会“纸上谈兵”的书呆子。在教学近似数的内容时,对于不同情况下数字是估大还是估小的问题,孩子们很难判断清楚。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对较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老师教学数学的时候,过分以书本为本,使教学脱离了生活实际,人为地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割裂开来造成的。其实,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还是为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为了数学测验得到高分。可是由于老师以及学生评价方式的过分单一,最终造成了如今的情况。以两道练习题为例。1.《书》P98第5题:城关镇礼堂有3000个座位,城关镇的三所小学各有八百多名学生。假如这三所小学的学生同时来参加活动,能坐下吗?这道题和之前学生做的题是又不同的。之前的练习题,都会出具明确的数字,学生一般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进展估算。可是这道题,只告诉学生有“八百多名”,终究这个“八百多名”是比拟接近800,还是比拟接近900,学生无法判断。其实,对于这道题,不管这个“八百多名”是比拟800,还是比拟接近900,都应该用900去算。因为座位只能多,不能少。因此,列式应为900+900+900=2700〔个〕2700<3000答:能坐下。但是很多孩子列式为800+800+800=2400〔个〕2400<3000。答:能坐下。数学老师用书上也是用这样的列式。虽然对于这道题来说,列式的不同不会影响最终的判断,但是思维的过程是没有从生活实际来考虑的。所以个人认为数学学习时不能脱离实际生活的,应该以第一种列式为准。2.《书》P99第8题:广场举办消夏音乐会,需要租1500把椅子。“我们有九百多把椅子”“我们有七百多把椅子”。够了吗?由于有第5题要用进一的方法取近似数计算,所以这道题有相当一局部的孩子这样列式:800+1000=1800〔个〕1500<1800。答:不够。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为了保证每个人都能坐到椅子,椅子是不能用进一法计算的,要用去尾法。因此列式为700+900=1600〔个〕1500<1600。答:不够。虽然对于这道题来说,第一种列式的方法也不会影响对结果的判断,可是思维过程有问题的话,在面对其他数目的数学问题时,就极有可能出现判断错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数学老师一定要利用多种形式,如写数学日记、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甚至是用演示法等方法,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数学问题解决一定要基于生活实际,决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进展数学学习。篇10:近似数教学反思近似数教学反思教材中有关近似数的内容比拟少,只有一个小例题。乍一看上去,内容也比拟简单,很好理解。教学过程也很快,分析^p一下近似数的不唯一性,理解近似数的好处,就完成。学生做题却出现很多费事,找1198的'近似数,出现1200/1100/1190/1000//1150等。小近似数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判断力,要判断离哪个数近,所以教学过程要重点引导学生分析^p判断。篇11:近似数教学反思对于近似数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也已经接触到,不过没有出现这样的概念。而本课的学习相对系统一些,同时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教材的编排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难以展现出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我想方设法为抽象的教材内容选择、补充生活背景,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易于感受。通过提供富有生活气息的四个城市小学生人数的统计表,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67人大约是几十人,四个城市小学生人数大约是多少万人,并谈谈理由。从学生用接近一词来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根底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承受。求近似数的方法教材里只提到用四舍五入法可以得到一个近似数,什么是四舍五入法大多数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很多孩子并不理解,于是我让他们从字面去理解,四舍什么意思?有哪几个数可以舍去?五入什么意思?有哪几个数可以进一?之后我在黑板上写了几个两位数,让学生观察考虑要把这些数改写成整十数应是四舍还是五入,由于学生已经理解了四舍五入的含义,他们很快说出,情绪很高。在我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分析^p,讨论,判断掌握了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两位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来了,在这个根底上再来研究如何求多位数的近似数。搞清楚把哪一位上的数四舍五入是教学的关键。我通过提问强调:⑴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把哪一位上的数四舍五入?⑵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把哪一位上的数四舍五入?并适时提问:通过上面的两题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发现省略哪一位数后面的末数就是把哪一位后面的数四舍五入)让学生在比拟中体验。比拟是常用的一种数学考虑方法。通过比拟事物之间的一样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