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距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4、理解地球上五带的形成。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B、日出前天已亮。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1.1宇宙中的地球。1.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有( )。A.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B.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Tag内容描述:<p>1、高一地理(上)知识要点地理组第一章:行星地球(注意:黑体表示为重点)一:1.1节 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2.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地球地月系八大行星及其卫星 月球其他行星、卫星太阳系 中心天体:太阳99.86%银河系层次:总星系 恒星世界河外星系3八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太阳系八大行星分类:(1)类地行星:水。</p><p>2、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 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分类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巨行星木。</p><p>3、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1. 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恒星特点:自身可以发光、发热;体积、质量巨大; 距离遥远。彗星 哈雷彗星 76周年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2. 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河外星系地球3. 天体系统:总星系 地月系 太阳系 月球其他行星系银河系。</p><p>4、2.1 气压带和风带高频考点:7个气压带6个风带名称、位置及移动规律、海陆气压中心分布、季风环流一、单选题下图为英国泰晤士河口(英国东南距海岸20公里之外)某风电场内单个风电机组示意图,该风电场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海上风电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该风电场风电机的扇叶朝向为A 东南 B 西北 C 西南 D 东北2该风电场建立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 英国年降水量减少 B 影响空中飞机飞行C 陆地风向发生改变 D 危及低空飞行鸟类读某地气候统计图及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为该地带来降水的主要气压带或风带是A B C D 4与该气候类型。</p><p>5、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玉山县六都中学:段制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2、了解四季的形成及其划分。3、了解24节气划分及对农业的意义。4、理解地球上五带的形成。德育目标通过理解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思维的方式方法,使学生获取学习知识的进取精神。 教学建议关于四季的划分的教学建议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划分四季的依据,既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随季节的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这里需要强。</p><p>6、高一地理第二单元复习试题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一、单项选择题:.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日出前天已亮,日落后天不黑、夏季白天多云时,气温不会太高、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陆地陆地海洋海洋.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秋季,晴朗的夜晚,农民点燃田地里的秸秆,烟雾弥漫,据说能防霜冻,原因是烟雾:、能减少大气逆辐射、能增加大气逆辐射、能使地面辐射减弱、能增加地面辐射图二图一.图一中四幅热力环流图与图二所示气压分布状态图相符的是:5.某城市是我国重要的。</p><p>7、莈葿袈羅蒁蚅螄羄膀蒇蚀羄芃蚃薆肃莅蒆袄肂肅蚁螀肁膇蒄螆肀荿螀蚂聿蒁薂羁聿膁莅袇肈芃薁螃肇莆莃虿膆肅蕿薅膅膈莂袄膄芀薇袀膃蒂莀螆膃膂蚆蚂膂芄蒈羀膁莇蚄袆膀葿蒇螂艿腿蚂蚈袆芁蒅薄袅莃蚀羃袄膃蒃衿袃芅蝿螅袂莇薁蚁袁蒀莄罿袀腿薀袅羀节莃螁罿莄薈蚇羈肄莁薃羇芆薆羂羆莈葿袈羅蒁蚅螄羄膀蒇蚀羄芃蚃薆肃莅蒆袄肂肅蚁螀肁膇蒄螆肀荿螀蚂聿蒁薂羁聿膁莅袇肈芃薁螃肇莆莃虿膆肅蕿薅膅膈莂袄膄芀薇袀膃蒂莀螆膃膂蚆蚂膂芄蒈羀膁莇蚄袆膀葿蒇螂艿腿蚂蚈袆芁蒅薄袅莃蚀羃袄膃蒃衿袃芅蝿螅袂莇薁蚁袁蒀莄罿袀腿薀袅羀节莃螁罿莄薈蚇羈肄莁。</p><p>8、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一二章知识点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1. 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恒星特点:自身可以发光、发热;体积、质量巨大; 距离遥远。彗星 哈雷彗星 76周年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2. 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p><p>9、山地的形成,(一)褶皱山,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一系列的波状弯曲,2、褶皱山,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的统称,常见形态:,连绵的山体,褶皱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背斜,褶皱的基本单位褶曲,岩层向上拱起部分,岩层向下弯曲部分,向斜,一般:背斜成岭,向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特定条件下:地形倒置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思考:什么条件是“地形倒置”的原。</p><p>10、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1 1.1 宇宙中的地球同步练习【目标要求】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基础知识】1. 下列对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宇宙是物质的,但物质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B.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任何物质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和绕转的关系 C.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但物质运动没有规律可循 D.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和联系是有规律和层。</p><p>11、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p><p>12、3.3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2.运用图表说明我国和世界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3.说明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4.了解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2.难点: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地球上人类和一切生物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p><p>13、2.4全球气候变化读“近百年来北半球平均气温变化的趋势图”,回答12题。1图中的气温变化曲线反映的是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一阶段地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B20世纪80年代的气温高于20世纪40年代的气温C该曲线变化的总趋势与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趋势一致D近百年来的气温明显低于距今7万年到距今1万年的气温2上述气温变化对人类来说,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升高将使森林树种大量增加B高山冰川将改变规模,有些地方出现减少和退缩C各地农作物产量都会大幅度减少D气候变暖,会使各地。</p><p>14、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1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一、重点和考点(一)课程标准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2、通过分析河谷的演变过程,理解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3、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4、理解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5、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二)考试说明1、地表形态对聚。</p><p>15、1.1宇宙中的地球一、选择题读太阳系模式图,完成12题。1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有()A一级B二级C三级 D四级2该图反映了()A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B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C地球在宇宙中没有安全的运行环境D地球是唯一有生命物质存在的行星读图,完成34题。3图中的行星M是()A土星 B水星C火星 D金星4地球与木星相比()A两者绕日公转的轨道都是正圆形B两者都自西向东绕日公转C地球的密度和质量都比木星大D地球表面的温度比木星低5美国宇航局宣布,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项目发现了太阳系外第一颗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开普勒22b。下图为开。</p><p>16、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1 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步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原因是()A蒸发量空间分布不均B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C径流量空间分布不均D地表水空间分布不均2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居世界第一位,原因是()A有面积广大的热带雨林气候B以平原和高原为主C森林丰富D水库多由于各种原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近30年。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治理塔里木河的决定。博斯腾湖两次向塔里木河下游输入救命之水,使其恢复过流。读下图,回答35题。3甲、乙、丙、丁中,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4塔里木河下游出现断流。</p><p>17、3.3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选择题淡水资源日益紧张,如果考虑现有的经济、技术能力,扣除无法取用的冰川和高山顶上的冰雪储量,理论上可以开发利用的淡水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由此可见,尽管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的,但适合饮用的淡水资源则是十分有限。回答13题。1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是 ( )A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B多年平均降水总量C多年平均蒸发量 D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2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江河水湖泊淡水冰川浅层地下淡水A B C D3赤道附近的岛国新加坡年降水量达2 000 mm以上,但严重缺水,主。</p><p>18、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预习案【预习目标】1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2以某自然地理要素为例说明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3通过地理环境要素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过程,说明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强调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4举例说明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致整体地理环境的改变,进一步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树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预习要点】1. 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2. 举例说明某一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