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第五册
轨迹方程的求法求平面上的动点的轨迹方程不仅是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于动点运动规律千差万别因此求动点轨迹方程的方法也多种多样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1直接法例1双曲线一基本知识概要1双曲线的定义第一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的点的轨迹即点集为两射线2无轨
新人教版第五册Tag内容描述:<p>1、第一节随机事件的概率,一.基本知识概要:,1.随机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其概率,2.如果是必然要发生的事件,则叫必然事件,其概率P=1;,3.如果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则叫不可能事件,其概率P=0。,一.基本知识概要:,5.基本事件:一次试验连同其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结果称为一个基本事件。,4.事件的概率:在进行n次重复同一试验中事件A发生了m次,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大,事件A发。</p><p>2、制作人:龙湾区永中一小 张丹如,比较分数大小,比较分数大小,复习,导入,新授,练习, 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了10份, 每份是这块蛋糕的 .,一个西瓜平均分给三个人吃,应分 成( )份,每份是这个西瓜的 .,一个苹果,正好被小明吃掉了一半,这一半就是这个苹果的 .,1,( ),( ),( ),1,1,复习,导入,新授,练习,10,三,3,2,图中阴影的部分可用 表示。( ),1,3,复习,导入,新授,练习,小军跑步,他跑了全长的1/4, 请你在线段上标出来。,复习,导入,新授,练习,复习,导入,新授,练习,复习,导入,新授,练习,复习,导入,新授,练习,复习,导入,新授,练习,复习,。</p><p>3、第七节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一、基本知识概要:,1.相互独立事件:如果事件A(或B)是否发生对事件B(或A)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那么称事件A,B为相互独立事件。,注:如果事件A与B相互独立,那么A与,与B,与也是相互独立的。,一、基本知识概要:,两个相互独立事件A、B同时发生的概率为:P(AB)=P(A)P(B);,如果事件A1,A2,彼此独立,则P(A1A2)=P(A1)P(A2)P。</p><p>4、可能性的大小,唐历小学李文汉,将4颗红棋子、1颗蓝棋子放入学具盒,小组长组织同学们依次从学具盒中取出一颗棋子,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取出哪种颜色的可能性最大?,记录,次数,指针停在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大?,指针停在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小?,指针指在的可能性大,指针指在的可能性大,在圆盘上涂和,再见。</p><p>5、向量及向量的基本运算 1 向量的有关概念 向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向量一般用 来表示 或用有向线段的起点与终点的大写字母表示 如 向量的大小即向量的模 长度 记作 零向量 长度为0的向量 记为 其方向是任意的 与任。</p><p>6、函数的奇偶性 1 定义 设y f x x A 如果对于任意x A 都有 则称y f x 为偶函数 设y f x x A 如果对于任意x A 都有 则称y f x 为奇函数 如果函数是奇函数或偶函数 则称函数y 具有奇偶性 知识点 2 性质 函数具有奇偶性的。</p><p>7、函数的单调性 1 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 2 判断函数单调性 求单调区间 的方法 1 从定义入手 2 从导数入手 3 从图象入手 4 从熟悉的函数入手 5 从复合函数的单调性规律入手 注 先求函数的定义域 3 函数单调性的证明 定义。</p><p>8、9 12球 教学目标 了解球 球面的概念 掌握球的性质及球的表面积 体积公式 理解球面上两点间距离的概念 了解与球的有的内接 外切几何问题的解法 知识梳理 1 球的概念 半圆以它的直径为旋转轴 旋转所成的曲面叫做球面。</p><p>9、3 1 1空间向量及其加减与数乘运算 2 平面向量的加法 减法与数乘运算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推广 1 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之和 等于由起始向量的起点指向末尾向量的终点的向量 2 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若构成一个封闭图形。</p><p>10、数列的应用 知识要点 1 实际生活中的银行利率 企业股金 产品利润 人口增长 工作效率 浓度问题等常通过数列知识加以解决 2 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列问题 首先要弄清首项 公差 或公比 其次是弄清是求某一项还是求某些项的。</p><p>11、9 10棱柱与棱锥 教学目标 理解棱柱 棱锥的有关概念 掌握棱柱 棱锥的性质 会画棱柱 棱锥的直观图 能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分析论证多面体内的线面关系 并能进行有关角和距离的计算 知识梳理 棱柱 1 棱柱的定义 有两个面互。</p><p>1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2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 若 则 2 若 则 4 若 则 5 若 则若 则 3 若 x y 则 x y 练习 已知且与平行 求x 例2 已知向量满足 则 A 1B C D 例3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O为坐标原点 已知两点A 3 1 B 1 3 若。</p><p>13、3 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一 a l a 给定一个点A和一个向量a 过点A 以向量a为法向量的平面是完全确定的 方法指导 怎样求平面法向量 一般根据平面法向量的定义推导出平面的法向量 进而就可以利用平面的法向量解决相关。</p><p>14、数列通项的求法 求数列的通项方法1 由等差 等比定义 写出通项公式2 利用迭加an an 1 f n 迭乘an an 1 f n 迭代3 一阶递推 我们通常将其化为看成 bn 的等比数列4 利用换元思想5 先猜后证 根据递推式求前几项 猜出通项。</p><p>15、数列的求和 高三备课组 一 基本方法1 直接用等差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和 公比含字母是一定要讨论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时 2 错位相减法求和 如 3 分组求和 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若干项 使其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 再求和 4。</p><p>16、9 13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 教学目标 1 初步掌握 立几 中 探索性 发散性 等问题的解法2 提高立体几何综合运用能力 能正确地分析出几何体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 能对图形进行分解 组合和变形 点击双基 1 若Rt ABC的斜边。</p><p>17、线段的定比分点与平移 一 基础知识1 线段的定比分点 1 定义设P1 P2是直线L上的两点 点P是L上不同于P1 P2的任意一点 则存在一个实数 使 叫做点P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 当点P在线段上时 当点P在线段或的延长线上时 0 2 定。</p><p>18、简单的线性规划及实际应用 一 内容归纳1 知识精讲 1 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设有直线 B不为0 及点 则 若B 0 则点P在直线的上方 此时不等式表示直线的上方的区域 若B 0 则点P在直线的下方。</p><p>19、直线的方程 知识精讲 1 倾斜角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把x轴绕直线L与x轴的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 当直线和x轴平行或重合时 我们规定直线的倾斜角为00 故倾斜角的范围是 0 2 斜率 不是900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