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上
(1)方程中参数a、b、r的意义是什么。
高二数学上Tag内容描述:<p>1、7.6.1圆的标准方程,一、知识回顾:,平面内与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轨迹),P=M|MC|=r,圆的方程:,圆的定义:,集合表示:,圆的标准方程,(1)方程中参数a、b、r的意义是什么?(2)当圆心在原点,即a=0,b=0时,圆的方程的形式是什么?(3)要确定一个圆的方程,至少需要几个独立条件?,(x-a)2+(y-b)2=r2,方程:,二、新课讲授:,圆心(a,b),半径r,a。</p><p>2、8.2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通过椭圆标准方程的讨论,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能正确地画出椭圆的图形,并了解椭圆的一些实际应用(二)能力训练点通过对椭圆的几何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学科渗透点使学生掌握利用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直角坐标系中曲线与方程的关系概念的理解,这样才能解决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p><p>3、86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我们根据抛物线的标准方程y22px(p0) 来研究它的几何性质1范围因为p0,由方程可知,这条抛物线上的点M的坐标(x,y)满足不等式x0,所以这条抛物线在y轴的右侧;当x的值增大时,|y|也增大,这说明抛物线向右上方和右下方无限延伸2对称性以y代。</p><p>4、7.5曲线和方程(二)教学目的:1了解什么叫轨迹,并能根据所给的条件,选择恰当的直角坐标系求曲线的轨迹方程,画出方程所表示的曲线 2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能力,掌握形数结合、函数与方程、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以及坐标法、待定系数法等常用的数学方法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合情推理、合作交流及独立思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主动参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p><p>5、7.6.2 求曲线的方程(一)教学要求:熟练运用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及步骤,掌握根据条件求出简单的曲线方程。教学重点:熟练求曲线的方程。教学难点:理解求解步骤。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 。2.什么叫曲线方程、方程的曲线?3.过点A(2,0)平行于y轴的直线L是不是方程。</p><p>6、7.7.2 圆的一般方程(二)教学要求:熟练运用圆的一般方程,掌握两圆的位置关系的讨论,掌握与圆有关的轨迹方程的求法。教学重点:熟练运用一般方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用圆的标准方程、一般方程分别求:过点A(-1,1)和B(1,3),圆心在x轴上的圆。解法一:设方程xyDxEyF0,解法二:设圆(xa)yr二。</p><p>7、有向线段、定比分点复习教学要求:掌握有向线段、定比分点的有关概念和公式,能熟练地求定比,求有关距离,解决定比分点的有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公式的熟练运用。教学过程:一、知识归纳:1.本小节知识网络图: 有向线段定比分点两点间距离应用2.区分数量与长度定比公式分析的范围 (看屏幕讲后再听录音)3.几个重要公式:数量、长度、两点间距离、定比分点。</p><p>8、84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双曲线的范围、对称性、顶点、渐近线等几何性质2掌握标准方程中的几何意义3并使学生能利用上述知识进行相关的论证、计算、作双曲线的草图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双曲线的渐近线及其得出过程教学难点:渐近线几何意义的证明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本。</p><p>9、高考资源网8.3平面向量的分解定理一、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平面向量的分解定理;2掌握平面内任一向量都可以用两个不平行向量来表示;掌握基的概念,并能够用基表示平面内的向量;3根据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经验,在熟悉的问题情景中,体会研究向量分解的必要性。4经历平面向量分解定理的探求高考资源网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体会化归思想。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平面向量。</p><p>10、用心 爱心 专心 课课 题题 矩阵的概念 时间时间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学习矩阵相关的概念 重点重点难难点点1 矩阵概念 2 特殊矩阵 时间 分配 教 学 过 程教学方 法 教学手 段 用心 爱心 专心 30 一 导言 矩阵是从实际问题的计算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 是数学 研究中常用的工具 它不仅在数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而且在工程 技术各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 新授 1 矩阵定义 由个数排成的行。</p><p>11、抛抛 物物 线线 习习 题题 课课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抛物线的性质及其求法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抛物线的性质及其求法 重点 抛物线的求法重点 抛物线的求法 难点 抛物线的证明难点 抛物线的证明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 1 复习回顾复习回顾 简单回顾抛物线的四种方程及其性质简单回顾抛物线的四种方程及其性质 2 2练习 练习 选择题 选择题 1 1 以以F F 0 0 1 1 为焦点 以为焦点 以L L。</p><p>12、用心 爱心 专心 7 7 1 1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 一 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 本小节的重点是等比数列和等比中项的概念 理解的关键是发现相邻项之间的关系 本小节的难点是等比数列的递推公式 突破难点的关键是掌握相邻两项或三项之间运算 关系 二 教学目标设计二 教学目标设计 理解等比数列和等比中项的概念 能正确计算公比及相关的项 通过对等比数列的学习 培养观察 类比分析能力 三 教学重点及难点三 教。</p><p>13、用心 爱心 专心 1 二阶行列式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二阶行列式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的 理解二阶行列式的定义 掌握用二阶行列式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用行列式判断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 设问 什么叫二阶行列式 一 定义 1 我们用记号 11 22 ab ab 表示算式 1 22 1 aba b 即 11 22 ab ab 1 22 1 aba b 其中记号 11 22 ab ab 叫做行列式。</p><p>14、用心 爱心 专心 7 57 5 直线的方程 一 直线的方程 一 教学要求 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与斜截式 能熟练地由已知条件求直线的方程 教学重点 掌握点斜式 斜截式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 1 求证 A 1 3 B 5 7 C 10 12 三点公线 用斜率公式 2 已知直线 L 的斜率是 1 过点 2 3 求直线 L 的方程 3 知识回顾 斜率公式 直线方程 y kx b 待定系数法 二 讲授新课。</p><p>15、用心 爱心 专心 7 4 27 4 2 线性规划线性规划 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 了解线性约束条件 线性目标函数 线性规划概念 会在线性约束条件下求线 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 教学重点 线性规划问题 教学难点 线性规划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顾 表示的平面区域 43 3525 1 xy xy x 二 讲授新课 例 设z 2x y 式中变量满足下列条件 43 3525。</p><p>16、用心 爱心 专心 7 6 27 6 2 求曲线的方程 一 求曲线的方程 一 教学要求 熟练运用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及步骤 掌握根据条件求出简单的曲线方程 教学重点 熟练求曲线的方程 教学难点 理解求解步骤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 1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 2 什么叫曲线方程 方程的曲线 3 过点 A 2 0 平行于 y 轴的直线 L 是不是方程 x 2 的曲线 为什么 二 讲授新课。</p><p>17、用心 爱心 专心 7 7 6 6 归纳归纳 猜想猜想 论证论证 一 教学内容分析一 教学内容分析 归纳法是由一系列有限的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 归纳法分为不完全归纳法 与完全归纳法 对于无穷尽的事例 用不完全归纳法去发现规律 得出结论 并设法予以证 明 这就是 归纳 猜想 论证 的思维方法 教材在介绍归纳法的基础上 通过例题 引 导学生体验和学习这种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 论证时采用的数学归纳。</p><p>18、两条直线的交点两条直线的交点 一 教学目标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点 1 知道两条直线的相交 平行和重合三种位置关系 对应于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有 唯一解 无解和无穷多组解 会应用这种对应关系通过方程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以及由 已知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求它们方程的系数所应满足的条件 2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及其熟练应用 二 能力训练点 1 通过研究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与它们对应方程组的解 培养学生的。</p><p>19、用心 爱心 专心 1 7 27 2 4 4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n项和项和 一 教学内容分析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后的一节练习课 在知晓公式的两种 表示形式后 进一步分析公式的特征 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二 教学目标设计二 教学目标设计 1 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2 了解等差数列的一些性质 并会用它们解决。</p><p>20、用心 爱心 专心 8 48 4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一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一 教学要求 掌握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掌握用方程 讨论法推导几何性质 教学重点 求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 理解几何性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 1 说出椭圆 2 2 a x 2 2 b y 1 的几何性质 2 知识回顾 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二 讲授新课 1 教学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讨论 方程 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