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净浆马氏流动时间自动测定仪校准规范.doc

工信部48项计量规范一览表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工信部48项计量规范一览表.rar
48项部门计量技术规范编号、名称、主要内容等一览表
附件1:48项行业计量技术规范编号、名称、主要内容等一览表.doc---(点击预览)
各行业报批稿链接
建材报批稿18项
机械报批稿3项
石化报批稿4项
纺织报批稿5项
轻工报批稿18项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1220402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0.48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1-01-29 上传人:dr****99 IP属地:贵州
12
积分
关 键 词:
工信部 48 计量 规范 一览表
资源描述:
工信部48项计量规范一览表,工信部,48,计量,规范,一览表
内容简介:
JJFZ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实施-发布水泥净浆马氏流动时间自动测定仪校准规范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Automatic Tester of Marsh Time for Cement Paste(报批稿) JJF(建材)1552018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建材计量技术规范水泥净浆马氏流动时间自动测定仪校准规范JJF(建材)1552018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Automatic Tester of Marsh Time for Cement Paste 本规范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与信息化部于201 年 月 日批准,并自201 年 月 日起实施。 归口单位: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河北科析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参加起草单位: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甘肃省计量研究院、重庆计量科学研究院、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河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湖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产品质量检验所、泊头市恒瑞建设工程检验检测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肖忠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加起草人:郭俊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王文茹(河北科析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王欣荣(泊头市恒瑞建设工程检验检测有限公司)目 录引言II1范围(1)2引用文献(1)3概述(1)4计量特性要求(1)4.1马氏筒机械尺寸(1)4.2下料管机械尺寸(1)4.3计时器示值误差(2)4.4马氏流动时间测量重复性(2)5校准条件(2)5.1环境条件(2)5.2校准用标准器(2)6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2)6.1马氏筒机械尺寸(2)6.2下料管机械尺寸(2)6.3计时器示值误差(2)6.4马氏流动时间测量重复性(2)7结果计算(2)7.1计时器准确度的计算(2)7.2马氏流动时间测量重复性的计算(3)8校准结果表达(3)9复校时间间隔(3)附录A原始记录格式(4)附录B校准证书内页格式(5)附录C马氏筒机械尺寸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实例(6)附录D下料管机械尺寸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实例(8)附录E 计时器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实例(10)附录F 马氏流动时间测量重复性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实例(12)引 言 本规范是以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和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为基础性系列规范进行编制。本规范依据JC/T1083-2008水泥与减水剂相容试验方法对马氏筒的规定以及马氏流动时间自动测定仪的技术特点而制定。本规范属首次制定。水泥净浆马氏流动时间自动测定仪校准规范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测定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的水泥净浆马氏流动时间自动测定仪(以下简称马氏时间测定仪)的校准。2 引用文献GB/T21389-2008 游标、带表、数显卡尺GB/T21390-2008 游标、数显、带表高度卡尺GB/T22773-2008 机械秒表JC/T1083-2008 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试验方法 使用本规范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3 概述马氏时间测定仪是用于测定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的试验仪器。马氏筒法是测定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的试验方法,用水泥浆体通过马氏筒注入烧杯达到200ml的时间表征水泥和外加剂在一定水灰比条件下的流变性。马氏时间自动测定仪由马氏筒、锁浆装置、浆面定位装置、电磁阀和计时器组成,示意图见图1。1-浆面定位装置;2-锁浆装置;3-电磁阀;4-马氏筒;5-计时器;6-电源开关图1 马氏时间自动测定仪示意图4 计量特性要求4.1 马氏筒机械尺寸 上口内径911mm、锥高1751mm。4.2 下料管机械尺寸 内径70.1mm,长度300.5mm。4.3 计时器示值误差小于0.5s/min。4.4 马氏流动时间测量重复性以3次测量的标准差表示,小于1.50s。5 校准条件5.1 环境条件1) 温度:(202); 2) 湿度:不低于50%RH; 3) 马氏筒内壁光滑、电磁阀开关灵活、无漏浆现象。5.2 校准用标准器1)符合GB/T21389-2008的游标卡尺,量程不小于150mm,分度值0.02mm;2)符合GB/T21390-2008的高度尺,量程不小于400mm,分度值0.02mm;3)符合GB/T22773-2008的机械秒表,量程900s, 分度值0.1s;4)符合JC/T1083-2008附录A的基准减水剂。6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6.1 马氏筒机械尺寸用游标卡尺测量马氏筒上口内径,用高度卡尺测量马氏筒锥高。在相互垂直方向各测定两次,以两次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最终结果,结果保留至0.1mm。6.2 下料管机械尺寸 将下料管从马氏筒上卸下,用游标卡尺测量下料管内径和长度,在相互垂直方向各测定两次,以两次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最终结果,结果保留至0.01mm。6.3 计时器示值误差将马氏时间测定仪的工作开关打到工作位置,使马氏时间测定仪处于工作状态,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当计时器显示1min时,停止秒表计时,计算两者的时间差。重复测量三次。以三次时间差的算术平均值为最终结果,精确至0.1s。6.4 马氏流动时间测量重复性按照JC/T1083-2008的规定进行初始马氏流动时间的测量。测量用水泥净浆用材料及组成:符合JC/T1083-2008附录A的基准减水剂,掺量1%;水泥任选,但应过0.9mm方孔筛并混合均匀,且与1%的基准减水剂拌合的净浆初始马氏流动时间小于40s。测量时,应保持环境的稳定,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三个新拌净浆样品的拌合和马氏流动时间的测量。以3次测量的标准差表示马氏流动时间测量重复性,结果保留至0.01s。7 结果计算7.1 计时器示值误差的计算 计时器示值误差按公式(1)计算: (1) 式中:Dt计时器示值误差,s; t计时器显示时间,60s; tv秒表显示时间,s。7.2 马氏流动时间测量重复性的计算 马氏流动时间测量重复性按公式(2)计算:S=i=13(ti-t0)22 (2) 式中:S重复测量3次的标准差,s; ti单次测量的马氏流动时间,s; t03次测量的平均值,s。8 校准结果表达 经校准的马氏流动时间测定仪出具校准证书,证书中应给出以下信息:证书的唯一性标识;送校单位的名称和地址;马氏流动时间测定仪的描述和明确标识;校准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测量结果和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校准环境以及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等说明信息。9 复校时间间隔 马氏流动时间测定仪的复校时间间隔可根据具体使用情况由用户确定,建议复校时间间隔最长不超过1年。附录A原始记录格式送校单位: 地址:仪器名称证书编号制造厂型号出厂编号标准器名称标准器编号有效期至测量范围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游标卡尺高度卡尺秒表校准依据校准日期有效期至校准条件马氏筒内壁光滑、电磁阀开关灵活、无漏浆现象温度湿度%校准项目1#2#测量结果马氏筒机械尺寸上口内径/mm锥高/mm下料管机械尺寸内径/mm长度/mm计时器示值误差/stitviDti123马氏流动时间测量重复性/sT1T2T3校准员核验员附录B校准证书内页格式 证书编号:校准所使用的主要测量设备:标准器名称标准器编号测量范围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检/校证书有效期至校准条件: 温度 ; 湿度 %RH;马氏筒内壁光滑、电磁阀开关灵活、无漏浆现象.校准结果项目单位测量结果测量不确定度包含因子马氏筒机械尺寸上口内径mm锥高下料管机械尺寸下料管内径下料管长度计时器示值误差s/min马氏流动时间测量重复性s附录C马氏筒机械尺寸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实例 C.1 测量方法 采用本规范第6.1条规定的方法。C.2 数学模型 xi = xv (C1) 式中: xi被检马氏筒某一尺寸的测量值,mm; xv标准器示值;mm。C.3 方差与灵敏度系数 式(C1)中互为独立,因而得: c2=xvixvi=-1 故 C.4 根据数学模型分析测量不确定度来源 以高度卡尺测量马氏筒锥高为例进行评定。高度卡尺在测量各点尺寸时的不确定度来源见表C.1。表C.1 高度卡尺在测量各点尺寸时的不确定度来源不确定度分量不确定度来源Ux11测量重复性引入Ux21高度卡尺示值误差引入Ux22高度卡尺零值误差引入C.5 评定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U(xi)C.5.1 重复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U(x11) 用高度卡尺对马氏筒锥高测量10次,测得结果见表C.2。表C.2 重复测得的锥高次数锥高,mm次数锥高,mm1174.76174.92174.97174.93174.78175.24174.89175.05175.110174.90.160其标准不确定度为: Up=i=110(xi-x0)2910=0.050mm V1=9 获得了各样本的样本偏差后,所建立的标准装置在实际测量中对被测量进行2次重复测量,以两次测量的平均值为测量结果,所以 Ux1=0.0502=0.036mm vx11=9C.5.2 高度卡尺示值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Ux21 高度卡尺的分度值为0.02mm,误差符合正态分布,覆盖因子K=3,高度卡尺示值误差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取不可靠程度10%,则自由度: C.5.3 高度卡尺零值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Ux22 高度卡尺的零刻线重合度为0.005mm,尾刻线重合度为0.01mm,且符合0.1的估读原则,零值误差为: 误差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覆盖因子K=3,高度卡尺零值误差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取不可靠程度10%,则自由度: C.6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Uc=Ux112+Ux212+Ux222=0.076mmC.7 有效自由度 根据公式 计算得 veff=56.9, 取值57。C.8 扩展不确定度 取置信度水平p=95%,查t分布表,得扩展因子k=2.002,取k=2,故得 U95=0.0762=0.152mm0.2mm veff=57。附录D下料管机械尺寸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实例 D.1 测量方法 采用本规范第6.2条规定的方法。D.2 数学模型 xi = xv (D1) 式中: xi被检下料管某一尺寸的测量值,mm; xv标准器示值;mm。D.3 方差与灵敏度系数 式(D1)中互为独立,因而得: c2=xvixvi=-1 故 D.4 根据数学模型分析测量不确定度来源 游标卡尺在测量各点尺寸时的不确定度来源见表D.1。表D.1 游标卡尺在测量各点尺寸时的不确定度来源不确定度分量不确定度来源Ux11测量重复性引入Ux12测量力误差引入Ux21游标卡尺示值误差引入Ux22游标卡尺零值误差引入D.5 评定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UxiD.5.1 重复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Ux11 因下料管直径的允许误差远小于长度误差,因此以下料管内径为评定对象。用游标卡尺对下料管内径测量10次,测得结果见表D.2。表D.2 重复测得的下料管内径次数内径,mm次数内径,mm16.9867.0227.0076.9637.0287.0447.0097.0057.04106.980.026其标准不确定度为: V1=9 获得了各样本的样本偏差后,所建立的标准装置在实际测量中对被测量进行3次重复测量,以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为测量结果,所以Ux11=0.0082=0.006mm vx11=9D.5.2 测量力引入的不确定度Ux12 由于测力的大小凭手感,带有主观因素。由经验可知测力的误差为0.005mm,假设误差的分布为正态分布,覆盖因子K=3,测力误差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Ux12=0.0053=0.0017mm 取不可靠程度10%,则自由度: D.5.3 游标卡尺示值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Ux21 游标卡尺的分度值为0.02mm,误差符合正态分布,覆盖因子K=3,游标卡尺示值误差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取不可靠程度10%,则自由度: D.5.4 游标卡尺零值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Ux22 游标卡尺的零刻线重合度为0.005mm,尾刻线重合度为0.01mm,且符合0.1的估读原则,零值误差为: 误差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覆盖因子K=3,游标卡尺零值误差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取不可靠程度10%,则自由度: D.6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Uc=Ux112+Ux122+Ux212+ Ux222=0.009mmD.7 有效自由度 根据公式 计算得 veff=40。D.8 扩展不确定度 取置信度水平p=95%,查t分布表,得扩展因子k=2.021,取k=2,故得 U95=0.0092=0.018mm0.02mm veff=40。附录E计时器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实例E.1 测量方法 采用本规范第6.3条规定的方法。E.2 数学模型 Dti = ti - tvi (E1) 式中: Dti某一次测量的计时器示值误差,s; ti 某一次测量的计时器读数,s; tvi 某一次测量的标准器读数,s。E.3 方差与灵敏度系数 式(E1)中互为独立,因而得: c2=tvixtvi=-1 故 E.4 根据数学模型分析测量不确定度来源 根据数学模型,测量计时器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来源见表E.1。表E.1 计时器示值误差测量时的不确定度来源不确定度分量不确定度来源Ux1测量重复性引入Ux2计时器分度值引入Ux3秒表分度值引入E.5 评定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UxiE.5.1 重复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Ux1对计时器示值误差测量10次,测得结果见表E.2。表E.2 重复测得的计时器示值误差次数计时器示值误差,s次数计时器示值误差,s10.360.120.470.430.280.240.290.350.3100.10.108 其标准不确定度为: V1=9获得了各样本的样本偏差后,所建立的标准装置在实际测量中对被测量进行3次重复测量,以两次测量的平均值为测量结果,所以 U(x1)=0.0343=0.0196s vx1=9E.5.2 计时器分度值引入的不确定度Ux2计时器的分度值为0.1s,误差符合正态分布,覆盖因子K=3,计时器示值误差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取不可靠程度10%,则自由度: E.5.3 秒表分度值引入的不确定度Ux3秒表的分度值为0.1s,误差符合正态分布,覆盖因子K=3,秒表示值误差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取不可靠程度10%,则自由度: E.6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Uc=Ux12+Ux22+Ux32=0.051sE.7 有效自由度 根据公式 计算得 veff=102.8, 取值100。E.8 扩展不确定度 取置信度水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工信部48项计量规范一览表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12204024.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