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1220402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0.48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1-01-29
上传人:dr****99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刘**(实名认证)
贵州
IP属地:贵州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工信部
48
计量
规范
一览表
- 资源描述:
-
工信部48项计量规范一览表,工信部,48,计量,规范,一览表
- 内容简介:
-
JJFZ XXX2018 JJF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建材计量技术规范 JJF(建材)1432018 桩基沉降检测仪校准规范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the Tester of Pile Foundation Settle(报批稿)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桩基沉降检测仪校准规范 JJF(建材)1432018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the Tester of Pile Foundation Settle 本规范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于XXXX年XX月XX日批准,并自XXXX年XX月XX日起实施。归 口 单 位: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徐州有限公司徐州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东南大学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江苏有限公司南京同科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唐新鸣(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徐州有限公司)刘伟(徐州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季鹏(东南大学)潘登(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徐州有限公司)李伟(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江苏有限公司)华茂(南京同科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目 录引言()1 范围2 引用文件3 概述4 计量特征要求4.1 基准端与测量端的间距4.2 测量示值范围4.3 示值漂移4.4 示值变动性4.5 示值误差 4.6 回程误差5 校准条件5.1 环境条件5.2 校准用标准器6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6.1 校准项目6.2 校准原理6.3 校准方法6.3.1 基准端与测量端间距6.3.2 示值漂移6.3.3 示值变动性6.3.4 示值误差6.3.5 回程误差6.3.6 不确定度的评定7 校准结果表达8 复校时间间隔附录A校准报告内页格式附录B检测尺校准记录附录C桩基沉降检测尺测量不确定度分析I引 言JJF1071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 100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 1059.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 1094测量仪器特征评定、JJG 146量块共同构成支撑本校准规范制定工作的基础性系列规范。本技术规范为首次发布。9桩基沉降检测仪校准规范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利用倾角传感器测量竖向位移量的桩基沉降检测仪的校准。2 引用文件JJF 1001-201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 1059.1-201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 1071-2010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 1094-2002 测量仪器特征评定JJG 146-2011 量块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3 概述桩基沉降检测仪(以下简称检测仪)基于倾角测量原理,是利用倾角传感器和数字处理技术、将角度变化量转变为竖向位移量的测量器具。主要用于测量建设工程施工中的桩基顶部在竖向力作用下的沉降(竖向位移)。检测仪由定长平尺(长度不大于2000mm)和位移测量装置两部分组成,平尺两端分别为基准端和测量端,位移测量装置安装在平尺上表面,具有传感、数字处理和显示功能。4 计量特性要求4.1 基准端与测量端的间距 最大允许误差:0.50mm。4.2 测量示值范围竖向位移测量范围70mm,分辨力为0.01mm。4.3 示值漂移 不大于0.01mm/h。4.4 示值变动性 不大于0.02mm。4.5 示值误差 示值误差不大于表1中最大允许误差的规定。4.6 回程误差回程误差不大于表1的规定。表1 示值最大允许误差和回程误差 示值最大允许误差回程误差10-70mm区间全量程0.05mm(绝对值)0.1(%FS)0.05 mm(绝对值)5 校准条件5.1 环境条件5.1.1 校准时,室内温度在(202)范围内,相对湿度不大于80%RH。5.1.2 校准过程中不得有影响校准结果的振动、电磁场或其他干扰源。5.2 校准用标准器 校准用标准器见表2。表2 校准用标准器序号主要校准器具对应标准1游标卡尺测量范围:0 (20) - 2000mm 最大允许误差: 0.20mm 分度值: 0.05mm卡尺标准GBT213894量块(3等)长度规格(mm):10,20,30,50,70长度变动量:最大允许0.18(m)(绝对值)长期稳定度:最大允许年变化量0.085(m)(绝对值)量块JJG1466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6.1 校准项目校准项目见表3。表3 校准项目序号校准项目备注1基准端与测量端间距2示值漂移3示值变动性4示值误差5回程误差6.2 校准原理校准原理示意图见图1。6.3 校准方法6.3.1 基准端与测量端间距6.3.1.1 基准端与测量端的间距采用游标卡尺测量。游标卡尺的测量范围为0 - 2000mm。6.3.1.2 测量时,检测仪安装在刚性平台上,将游标卡尺的内测量面分别与基准端与测量端的外侧接触,读取游标卡尺数据。6.3.1.3 取3次读数算术平均值为基准端与测量端的间距。计算公式如下: B = 式中:B 基准端与测量端的间距,mm;Bi 第i次读取游标卡尺的数值(i=1,2,3),mm;n 测量次数。6.3.2 示值漂移6.3.2.1 检测仪安装在刚性平台上,保持基准端不动,启动检测仪;通过升降台调整测量端竖向位移,检测仪显示在量程范围内,使测量端与垫块接触;稳定10s后读取初始数据。6.3.2.2 维持检测仪状态,每间隔0.5h读数一次,取1h内示值最大变化量为示值漂移。计算公式如下: = max 式中: 示值漂移量,mm/h; max 1h内示值最大读数,mm; 示值初始读数,mm。6.3.3 示值变动性6.3.3.1 检测仪安装在刚性平台上,启动检测仪,保持基准端不动;通过升降台调整测量端竖向位移,在量程范围内的始、中、末三个位置依次使测量端与垫块接触;稳定10s后读取初始数据。6.3.3.2 每个位置,先读取初始数据,然后微调升降台改变测量端竖向位移(竖向位移量不超过10mm)后复原,再读取数据。6.3.3.3 按照式计算微调升降台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取绝对值。6.3.3.4 在每个位置重复测量3次,得到3个读数之差,取最大值。6.3.3.5 在其它两个位置,按6.3.3.2至6.3.3.4规定的步骤,得到另外两个读数之差的最大值,取三个位置中读数之差最大者作为示值变动性,以F表示。 计算公式如下: Fi = Fi,2 Fi,1 式中:Fi 某位置两次读数之差,mm; Fi,2, Fi,1 某位置微调复位后的两次读数,mm。6.3.4 示值误差6.3.4.1 示值误差采用量块测量。6.3.4.2 检测仪安装在刚性平台上,启动检测仪,操作升降台调整测量端竖向位移,检测仪显示0.015mm/m以内,使测量端与垫块接触,设定为测量零点(相对)。在同一次校准过程中,不得对检测仪的测量零点做任何调整。6.3.4.3 在量程范围,按需要确定校准点数。如用户未提需要,一般不少于5点,各点应大致均匀分布,建议进程顺序为10mm、20mm、30mm、50mm、70mm并选用对应的量块。6.3.4.4 操作升降台调整测量端竖向位移,在测量端下依次安放量块,保持测量端受力轴线与量块中线重合。6.3.4.5 使测量端与量块接触,稳定10s后读取初始数据。6.3.4.6 隔2min后再读取一次数据。6.3.4.7 每更换量块前,应读取一次数据。6.3.4.8 取每个校准点3次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检测仪示值。其与对应校准点量块长度的差值(绝对值)作为该点的示值误差。6.3.4.9 依次更换量块至最大量程。全量程示值误差由正行程中所有校准点示值误差中的最大值确定。计算公式如下: = i = - Fig =max q = 100% 式中: 第i校准点(正行程)3次示值的算术平均值,mm;fij 第i校准点(正行程)第j次示值(j=1,2,3),mm;n 测量次数; i 第i校准点(正行程)示值误差,mm;Fig 第i校准点对应的量块示值,mm;全量程示值误差,mm;max正行程中所有校准点示值误差中的最大值,mm;q 全量程示值相对误差,%。6.3.5 回程误差6.3.5.1 测量至最大量程后,依次减少量块长度至测量零点。并按照6.3.4.46.3.4.9给出的细则操作。6.3.5.2 回程误差由反行程中所有校准点示值误差中的最大值确定。 计算公式如下: Xi= gi =Xi - Fig g = gmax 式中:Xi 第i校准点(回程)3次示值的算术平均值,mm;fij 第i校准点(回程)第j次示值(j=1,2,3),mm;n 测量次数;gi 第i校准点(回程) 示值误差,mm;Fig 第i校准点对应的量块示值,mm;g 回程误差,mm;gmax反行程中所有校准点示值误差中的最大值,mm。 6.3.6 不确定度的评定:根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规定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7 校准结果表达经校准的桩基沉降检测仪发给校准证书,内容见附录A。8 复校时间间隔检测仪的复校时间间隔一般由用户根据使用状况自行确定。建议最长复校时间间隔不超过1年。附录A校准报告内页格式校 准 结 果项目结果备注1.基准端与 测量端间距(mm)2.示值漂移(mm/h)3.示值变动性(mm)4.示值误差(mm)校准点示值误差U =(k = 2)10203040506070全量程(%FS)5.回程误差(mm)注意:此校准报告妥善保存,下次校准时须出示此证校准内容以下结束附录B检测仪校准原始记录送校单位 地址 电话 联系人 型号 规格 编号 制造商 状况: 新制 /使用中 /修理后 基准端与测量端间距(mm)不确定度(m)123平均值U =(k = 2)量块长度(mm)正行(回)程示值(mm)正行程误差(mm)回程误差(mm)123平均值游标卡尺编号: 计量检定有效期: 量块编号: 计量检定有效期: 温度: oC 湿度 = %RH校准依据 校准员 核验 校准日期 年 月 日 附录C桩基沉降检测仪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实例C.1 测量方法检测仪示值误差是用量块(3等)直接测量而得。下面以竖向位移测量范围70mm,分辨力为0.01mm的检测仪为例,对检测仪示值误差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进行评定。C.2 测量模型 由测量原理和方法,得到测量模型: e = i - v (C-1)式中:i各校准点的示值平均值,mm;v对应的量块长度,mm。C.3 方差与灵敏度系数 式(C-1)中互为独立,因而得: c1=1 c2=-1 故 uc(e) =u(i)+u(v) C.4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不确定度一览表见表C.1表C.1 测量不确定一览表分量名称不确定度来源包含因子k标准不确定分量ui(m)u1测量重复性13.95u2量块的长度误差10.10u3检测仪与量块的线膨胀系数差28.06u4检测仪与量块的温度差14.03C.5 不确定度分量的计算C.5.1 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1 在各种条件均不变的情况下,在校准点10mm、30mm、50mm、70mm各测量10次。各组测量的标准偏差均取s=12.5m,利用合并样本标准偏差sp的方法 :u1=s/=12.5/=3.95mC.5.2 量块的长度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2 量块检定规程给出,3等量块的长度测量不确定度允许值计算公式,u2=0.10m+110-6ln取ln为最大值70mm时,u2=0.10m当10ln50mm时,u2取0.10m。C.5.3 检测仪与量块的线膨胀系数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3检测仪的线膨胀系数约25.010-6-1,量块的线膨胀系数11.510-6-1,则的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