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码垛性试验仪校准规范-报批稿.doc

工信部48项计量规范一览表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工信部48项计量规范一览表.rar
48项部门计量技术规范编号、名称、主要内容等一览表
附件1:48项行业计量技术规范编号、名称、主要内容等一览表.doc---(点击预览)
各行业报批稿链接
建材报批稿18项
机械报批稿3项
石化报批稿4项
纺织报批稿5项
轻工报批稿18项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21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1220402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0.48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1-01-29 上传人:dr****99 IP属地:贵州
12
积分
关 键 词:
工信部 48 计量 规范 一览表
资源描述:
工信部48项计量规范一览表,工信部,48,计量,规范,一览表
内容简介:
JJF(石化) 201(石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石油和化工计量技术规范 JJF(石化)XXX-201X 耐码垛性试验仪校准规范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Pressure Tester for Stackability (报批稿)201发布 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JJF(石化)201 耐码垛性试验仪校准规范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Pressure Tester for Stackability 归 口 单 位: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计量技术委员会主要起草单位:广州合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参加起草单位:广州市盛华实业有限公司 本规范委托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李 欣(广州合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文 璟(广州合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郑玉梅(广州合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彭 军(广州合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范 星(广州合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参加起草人:曾玉灵(广州市盛华实业有限公司)曾培根(广州市盛华实业有限公司) 目 录引言()1 范围(1)2 引用文件(1)3 概述(1)4 计量特性(2)5 校准条件(2)5.1 环境条件(2)5.2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2)6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2)6.1 校准项目(2)6.2 校准方法(2)7 校准结果(3)7.1 校准记录(3)7.2 校准证书(3)7.3 不确定度(3)8 复校时间间隔(4)附录A耐码垛性试验仪校准记录格式(5)附录B耐码垛性试验仪校准结果格式(6)附录C 压柱头直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示例)(7)附录D 压柱头质量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示例)(9)附录E 载荷质量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示例)(11)引 言本规范依据JJF 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 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等基础性系列规范进行制定。本规范主要参考GB/T 92802008色漆和清漆 耐码垛性试验、ISO 9117-2:2010色漆和清漆 干燥试验 第2部分:耐码垛性试验(Paints and varnishes Drying tests Part 2:Pressure test for stackability)编制而成。本规范为首次发布。JJF(石化) 201耐码垛性试验仪校准规范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满足GB/T 92802008和ISO 9117-2:2010标准要求的耐码垛性试验仪的校准。2 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JJF 10712010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GB/T 92802008 色漆和清漆 耐码垛性试验ISO 9117-2:2010色漆和清漆 干燥试验 第2部分:耐码垛性试验(Paints and varnishes Drying tests Part 2:Pressure test for stackability)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3 概述耐码垛性试验仪是由一底座和一能自由滑动的压柱组成。压柱(其压柱头的直径为50mm)的最大质量为250g,其下表面应能与试验样板的上表面紧密接合。另外配有一组适合于涂层并打算使用的适合质量的载荷。通常适合的载荷质量范围为100g到1000g(由一个100g载荷,两个200g载荷,一个500g载荷组成)。该试验仪器模拟涂漆物件被相互堆垛起来的条件,也被称为“耐叠置”试验。其结构示意见图1。7123456图1耐码垛性试验仪示意图1压柱;2球节;3压柱头;4表面;5试板;6底座;7载荷。4 计量特性具体计量特性见表1。表1 耐码垛性试验仪计量特性一览表序号项目技术要求1压柱头直径/mm5012压柱头质量/g25023载荷质量/g1001、2002和50055校准条件5.1 环境条件5.1.1 温度条件环境温度:(1535)。5.1.2 湿度条件相对湿度:不大于80%。5.2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见表2。 表2 耐码垛性试验仪校准项目和校准设备序号校准项目设备名称及计量特性1压柱头直径数显卡尺:量程(0150)mm,分辨力0.01mm2压柱头质量电子天平:称量范围(0500)g,分辨力0.1 g3载荷质量电子天平:称量范围(01000)g,分辨力0.1 g6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6.1 校准项目耐码垛性试验仪的校准项目见表2 。6.2 校准方法6.2.1 校准前检查6.2.1.1 外观检查 校准前先目测检查耐码垛性试验仪的底座是否放置平稳;其次检查压柱头能否上下自由滑动,不应有卡住现象;再确保压柱头下表面能与试验样板紧密结合。确定没有影响校准结果的因素后再进行校准。6.2.1.2 仪器配件 载荷为仪器配件,为达到GB/T 92802008和ISO 9117-2:2010标准中规定的100g1000g的要求,先确认载荷数量是否齐全(一个100g载荷,两个200g载荷,一个500g载荷)、载荷表面无明显锈迹。6.2.2 压柱头直径用数显卡尺测量压柱头下表面的直径,重复测量3次,计算出3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结果保留到0.1mm。6.2.3 压柱头质量用电子天平称量压柱头的质量,重复测量3次,计算出3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结果保留到0.1g。6.2.4 载荷质量用电子天平分别称量每个载荷的质量,重复测量3次,计算出3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结果保留到0.1g。7 校准结果7.1 校准记录校准记录应详尽记录测量数据和计算结果。推荐的校准记录格式见附录A。7.2 校准证书经校准的耐码垛性试验仪应出具校准证书。校准证书包括的信息应符合JJF 10712010 中5.12的要求,推荐的校准结果格式见附录B。7.3不确定度校准证书应给出各校准项目的扩展不确定度,计算示例见附录C、附录D、附录E。8 复校时间间隔由于复校时间间隔的长短是由仪器的使用情况、使用者、仪器本身质量等诸因素所决定的,因此,送校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建议复校时间间隔为1年。12JJF(石化) 201附录A 耐码垛性试验仪校准记录格式共 页 第 页委托单位证书编号仪器名称规格型号制造厂商出厂编号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校准时间校准地点校准依据标准器具名称编号证书编号证书有效期技术特征校 准 前 检 查1外观检查耐码垛性试验仪的底座(是 否)放置平稳;其次检查压柱头(能 否)上下自由滑动,(有 无)卡住现象;再确保压柱头下表面(能 否)与试验样板紧密结合。2仪器配件载荷数量(是 否)齐全( 个100g载荷, 个200g载荷, 个500g载荷)、载荷表面(有 无)明显锈迹。校 准 结 果序号项目123平均扩展不确定度1压柱头直径/mm2压柱头质量/g3载荷质量/gG1=100G2=200G3=200G4=500备 注校准员: 核验员:附录B耐码垛性试验仪校准结果格式证书编号:校 准 结 果1压柱头直径/mm 扩展不确定度 2压柱头质量/g扩展不确定度3载荷质量/gG1=100扩展不确定度G2=200G3=200G4=500备 注附录C压柱头直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示例)C.1校准方法用数显卡尺测量压柱头下表面的直径,重复测量3次,计算出3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结果保留到0.1mm。 C.2 建立测量模型 压柱头直径的测量模型见式(C.1): D = d (C.1)式中:D 耐码垛性试验仪压柱头直径,mm;d 数显卡尺的读数值,mm;C.3 压柱头直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C.3.1 标准不确定度来源对压柱头直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由150mm数显卡尺的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和150mm数显卡尺的示值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组成。 C.3.2 压柱头直径的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对压柱头直径,进行10次测量,测得结果见表C.1 。表C.1 重复10次测量结果第i次测量 12345压柱头直径/mm49.9449.9249.9750.0249.95第i次测量678910压柱头直径/mm49.9849.9549.9649.9549.95压柱头直径的平均值。采用贝塞尔公式计算单次测量的实验标准偏差s(Di): (C.2)式中:Di 第i次测量结果,mm;10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mm;n 测量次数。实际测量以3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故标准不确定度: (C.3) C.3.3 数显卡尺最大允许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以长150mm,分辨力0.01mm,允差0.03mm的数显卡尺测量压柱头直径。数显卡尺的最大允许误差为0.03mm,区间半宽为0.03mm,则: (C.4)C.3.4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表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表见表C.2。表C.2 标准不确定分量表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不确定度来源标准不确定度值u(xi)/mm 压柱头直径的测量重复性0.016 数显卡尺最大允许误差0.017C.3.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各输入量之间相互独立,互不相关,因此: (C.5)C.3.6 扩展不确定度U压柱头直径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 (C.6)附录D压柱头质量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示例)D.1校准方法用电子天平称量压柱头的质量,重复测量3次,计算出3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结果保留到0.1g。 D.2 建立测量模型 压柱头质量的测量模型见式(D.1): M = m (D.1)式中:M 耐码垛性试验仪压柱头质量,g;m 电子天平的读数值,g;D.3 压柱头质量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D.3.1 标准不确定度来源对压柱头质量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由电子天平的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和电子天平的示值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组成。 D.3.2 压柱头质量的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对压柱头质量,进行10次测量,测得结果见表D.1 。表D.1 重复10次测量结果第i次测量 12345压柱头质量/g250.1249.9249.8250.5250.2第i次测量678910压柱头质量/g249.7249.9250.0250.0250.3压柱头质量的平均值。采用贝塞尔公式计算单次测量的实验标准偏差s(Mi): (D.2)式中:Mi 第i次测量结果,mm;10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mm;n 测量次数。实际测量以3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故标准不确定度: (D.3) D.3.3 电子天平最大允许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以称量范围(0500)g,分辨力0.1g,允差0.1g的电子天平测量压柱头质量。电子天平的最大允许误差为0.1g,区间半宽为0.1g,则: (D.4)D.3.4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表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表见表D.2。表D.2 标准不确定分量表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不确定度来源标准不确定度值u(xi)/g压柱头质量的测量重复性0.139 电子天平最大允许误差0.058D.3.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各输入量之间相互独立,互不相关,因此: (D.5)D.3.6 扩展不确定度U压柱头质量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 (D.6) 附录E载荷质量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示例)E.1校准方法用电子天平分别称量每个载荷的质量,重复测量3次,计算出3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结果保留到0.1g。 E.2 建立测量模型 载荷质量的测量模型见式(E.1): M = m (E.1)式中:M 载荷的质量,g;m 电子天平的读数值,g。E.3 载荷质量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E.3.1 标准不确定度来源对载荷质量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由电子天平的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和电子天平的示值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组成。 E.3.2 载荷质量的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以测量载荷(G1=100)为例,进行10次测量,测得结果见表E.1 。表E.1 重复10次测量结果第i次测量 12345载荷质量/g100.1100.0100.2100.199.9第i次测量678910载荷质量/g99.9100.2100.3100.0100.0载荷质量的平均值。采用贝塞尔公式计算单次测量的实验标准偏差s(Ri): (E.2)式中:Mi 第i次测量结果;10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n 测量次数。实际测量以3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故标准不确定度: (E.3)E.3.3 电子天平最大允许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工信部48项计量规范一览表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12204024.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