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30页)
编号:11220402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0.48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1-01-29
上传人:dr****99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刘**(实名认证)
贵州
IP属地:贵州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工信部
48
计量
规范
一览表
- 资源描述:
-
工信部48项计量规范一览表,工信部,48,计量,规范,一览表
- 内容简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纺织计量技术规范 JJF(纺织)083-2018 织物沾水度仪校准规范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Fabrics Water Spray Tester(报批稿)201X-XX-XX发布 201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织物沾水度仪JJF(纺织)083-2018校准规范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Fabrics Water Spray Tester归 口 单 位:纺织计量技术委员会主要起草单位: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福建省纤维检验局参加起草单位: 本规范委托全国纺织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黎仲明 (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邓力生 (福建省纤维检验局)丘文彬 (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刘远斌 (福建省纤维检验局)参加起草人: JJF(纺织)083 -2018目 录引言 ()1 范围(1)2 引用文件(1)3 概述(1)4 计量特性(2)5 校准条件(2)6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3)6.1 校准前准备 (3)6.2 校准项目 (4)6.3 校准方法 (4)7 校准结果表达(6)8 复校时间间隔 (7)附录A 织物沾水度仪校准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8)附录B 织物沾水度仪校准记录参考格式 (23)附录C 织物沾水度仪校准证书(内页)参考格式 (24)引 言本规范依据JJF 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 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和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规定的规则编制。本规范的技术指标参数采用GB/T 4745-2012纺织品 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 沾水法的相关内容。本规范为首次制定。24织物沾水度仪校准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织物沾水度仪的计量特性和校准方法,适用于织物沾水度仪(以下简称沾水度仪)的校准。2 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现行有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3 概述沾水度仪由喷淋装置和试样夹持器组成(如图1),喷淋装置包括漏斗和金属喷嘴,试样夹持器位于喷嘴下方一定的距离,放置在表面与水平成45的底座上。沾水度仪测量原理是用一定量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通过金属喷嘴喷淋到试样表面,观察试样表面沾水现象与沾水等级图片进行比较,评定织物防水性能的沾水等级。 说明: 1 漏斗2 漏斗支撑环3 漏斗与金属喷嘴连接管4 金属喷嘴5 固定支架6 试样7 试样夹持器8 试样夹持器底座图 1 沾水度仪示意图 4 计量特性4.1 金属喷嘴尺寸4.1.1 圆孔直径:(0.860.05)mm4.1.2 圆孔外圈圆周直径:(210.5)mm,圆孔内圈圆周直径:(100.5)mm4.2 漏斗端口直径:(1505)mm4.3 喷嘴装置长度:(19510)mm4.4 试样夹持器内环外径:(1555)mm4.5 试样夹持器底座表面与水平面夹角:(451)4.6 试样表面的中心点到喷嘴表面中心距离:(1502)mm4.7 250ml水持续喷淋时间:(2530)s。5 校准条件5.1环境条件5.1.1 温度:室温。5.1.2 其他条件:沾水度仪应置于稳固的水平基础上,校准环境应清洁,周围无腐蚀性介质,无影响使用的震源。5.2 仪器要求 喷淋装置应完好,不应有影响工作的损伤、破裂、漏水现象。5.3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见表1)表1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序号标准器名称测量范围最大允许误差(MPE)数量1读数显微镜总放大倍数:10,示值分度值:0.01mm0.010mm12游标卡尺测量范围:(0150)mm,分度值:0.02mm0.03mm13钢直尺测量范围:(0300)mm,分度值:1mm0.10mm14角度尺测量范围:0320,分度值:5515秒表测量范围:(0.160)s,分度值:0.1s0.3s16量筒测量范围:(0250)ml,分度值:2ml1.0ml16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6.1 校准前准备沾水度仪校准前须使用目测方法进行外观检查,有不符合下列要求的,修复后方予校准:(1) 漏斗与金属喷嘴的垂直中心轴线应对准试样表面圆环的圆心(见图1)。(2) 试样夹持器内外环应相互契合,试样应能被夹持器牢固地夹持住,且试样表面应平整,不应有折皱现象。(3) 金属喷嘴凸球面上有19个的出水圆孔(见图2),分别分布在圆中心点和两个圆周环上,其中外圈圆周上均匀分布12个孔,内圈圆周上均匀分布6个孔。圆孔应圆润,无堵塞,无损伤或腐蚀损害。(4) 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注入漏斗,观察喷嘴出水喷淋情况,应有19条小水线喷出,各出水圆孔出水均匀、畅顺,且均匀喷淋在试样表面上。说明:1 12个直径为(0.860.05)mm的孔均匀分布在直径(210.5)mm外圈圆周上; 2 6个直径为(0.860.05)mm的孔均匀分布在直径(100.5)mm内圈圆周上;3 1个直径为(0.860.05)mm的中心孔。图 2 金属喷嘴示意图6.2 校准项目沾水度仪校准项目对应本规范计量特性条款和校准方法条款见表2。 表2 沾水度仪校准项目序号校准项目计量特性条款校准方法条款1圆孔直径4.1.16.3.12圆孔外圈和内圈圆周直径4.1.26.3.23漏斗端口直径4.26.3.34喷嘴装置长度4.36.3.45试样夹持器内环外径4.46.3.56试样夹持器底座表面与水平面夹角4.56.3.67试样表面中心点到喷嘴表面中心距离4.66.3.78250ml水持续喷淋时间4.76.3.8注:根据被校准沾水度仪的功能和客户要求选择校准项目。6.3 校准方法6.3.1 圆孔直径6.3.1.1 将喷淋装置垂直放置于平稳的台面上,金属喷嘴凸球面向上,将读数显微镜放在金属喷嘴的凸球面上,保障凸圆面上光线充足。6.3.1.2 调节读数显微镜目镜螺旋进行调焦,使视场中圆孔成像边缘清晰。选取中心圆孔为校准点,将分划板的一刻线与中心圆孔一边缘相切,读取固定分划尺上的整数值加上测微鼓轮上的尾数值, 该值为被测圆孔直径起始点读数;转动测微鼓轮,带动分划板的刻线移动,使与该圆孔的另一边缘相切于刻线,读取固定分划尺上的整数值加上测微鼓轮上的尾数值,该值为被测圆孔直径终点读数。6.3.1.3 按公式1计算被测圆孔直径。 -( 1 ) 式中: 被测圆孔直径,mm 被测圆孔直径起始点读数,mm 被测圆孔直径终点读数,mm6.3.1.4 在内圈圆周上随机对称选取2个圆孔为校准点和外圈圆周上随机均匀分布选取4个圆孔为校准点,按照6.3.1.2和6.3.1.3方法分别测量6个校准点圆孔直径,每个校准点重复测量2次,计算每个校准点实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该圆孔直径。6.3.2 圆孔外圈和内圈圆周直径6.3.2.1 计算第6.3.1步骤测量的7个圆孔直径校准点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6.3.2.2 将喷淋装置垂直放置于平稳的台面上,金属喷嘴凸球面向上。用游标卡尺外量爪测量圆孔外圈圆周上对称的两个圆孔外侧之间的距离;旋转金属喷嘴90,用上述方法测量另外圆孔外圈圆周上对称的两个圆孔外侧之间的距离,计算两个校准点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6.3.2.3圆孔外圈圆周上对称的两个圆孔外侧之间距离的算术平均值与圆孔直径算术平均值之差为圆孔外圈圆周直径。6.3.2.4 按照6.3.2.2方法测量圆孔内圈圆周上对称的两个圆孔外侧之间距离,计算其与圆孔直径算术平均值之差为圆孔内圈圆周直径。6.3.3 漏斗端口直径 用钢直尺直接测量漏斗端口宽平口内直径,其测量结果为漏斗直径。6.3.4 喷嘴装置长度将喷淋装置垂直放置于平稳的台面上,金属喷嘴凸球面向上。用一直尺水平平放在金属喷嘴凸圆面上,并与台面平行,用钢直尺直接台面与直尺之间的距离,其测量结果为金属喷嘴凸球面顶部与漏斗端口之间的距离,即喷嘴装置长度(见图1)。6.3.5 试样夹持器内环外径 取下试样夹持器内环置于平稳的台面上,在试样夹持器内环上取两个相互垂直的校准点,用钢直尺直接测量试样夹持器内环的外侧之间的距离;旋转试样夹持器内环90,用相同方法测量另一校准点读数,两个校准点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为试样夹持器内环外径。6.3.6 试样夹持器底座表面与水平面夹角 将角度尺的直尺与沾水度仪的底座平行或置于水平面上,调整角度尺的基尺置于试样夹持器底座斜面上,读取角度尺读数,重复测量2次,计算角度尺2次实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试样夹持器底座表面与水平面夹角。6.3.7试样表面中心点到喷嘴表面中心距离a. 用试样夹持器夹紧试样,在试样表面画出试样表面中心点,放在支座上,试样正面朝上。选用一根(1502)mm 硬质的直棒置于试样表面中心点与喷嘴表面中心之间,调整喷淋装置,使试样表面中心和喷嘴凸圆表面中心分别与直棒两端轻微接触。b. 取出直棒,用游标卡尺内量爪直接测量直棒两端长度,测量结果为试样表面的中心点到喷嘴表面中心距离。6.3.8 250ml水持续喷淋时间 将喷淋装置于支架上,用量筒量取(2502)ml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将量筒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迅速、持续、平稳地注入漏斗内,当金属喷嘴圆孔有水柱出现时启动秒表;当金属喷嘴圆孔出水由水线变为水滴时,按停秒表,读取秒表示值。重复测量两次,计算秒表实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为(2502)ml水注入漏斗后其持续喷淋时间。7 校准结果表达7.1 数据修约被校沾水度仪的校准数据都应该先计算,后修约。数据修约按GB/T 8170执行,末位数修约到被校沾水度仪各参数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10位。7.2 校准证书校准结果应在校准证书上反映,校准证书格式见附录C,校准证书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 a) 标题,如“校准证书”; b) 实验室名称和地址; c) 进行校准的地点(如果不在实验室内进行校准); d) 证书或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 e) 送校单位的名称和地址; f) 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 g) 进行校准的日期,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说明被校对象的接收日期; h) 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 i) 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 j) 校准环境的描述;k) 校准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l) 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签发人的签名、职务或等效标识;m) 校准结果仅对被校对象有效的声明; n) 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校准证书的声明。8 复校时间间隔在定期进行期间核查的条件下,建议复校时间间隔一般不超过1年。注:由于复校时间间隔的长短是由仪器的使用情况、使用者、仪器本身质量等诸因素所决定的,因此,送校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附录A织物沾水度仪校准不确定度评定(示例)A.1 金属喷嘴圆孔直径校准不确定度的评定A.1.1概述用放大倍数为20倍,分度值为0.01mm,最大允许误差为0.010mm的读数显微镜测量金属喷嘴圆孔直径(0.860.05)mm。校准的实验操作:读数显微镜放在在金属喷嘴的凸球面上,调整读数显微镜目镜和调焦,使视场中孔成像边缘清晰。选取中心圆孔为校准点,将分划板的一刻线与中心圆孔一边缘相切,读取固定分划尺上的整数值加上测微鼓轮上的尾数值, 该值为被测圆孔直径起始点读数;转动测微鼓轮,带动分划板的刻线移动,使与该圆孔的另一边缘相切于刻线,读取固定分划尺上的整数值加上测微鼓轮上的尾数值,该值为被测圆孔直径终点读数。按公式A.1.1计算被测圆孔直径。重复测量2次,计算校准点实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该圆孔的直径。 ( A.1.1 ) 式中: 被测圆孔直径,mm 被测圆孔直径起始点读数,mm 被测圆孔直径终点读数,mmA.1.2 测量模型 圆孔的直径 (A.1.2)式中: 圆孔的直径实测值,单位:mm 圆孔直径起始点与终点读数之差的绝对值,单位:mm因此,圆孔直径的标准不确定度可由式(A.1.3 )计算: (A.1.3)A.1.3 输入量标准不确定度来源分析输入量对应的标准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是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读数显微镜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读数显微镜分度值估读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A.1.3.1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的评定可采用连续重复多次测量直接求出标准不确定度,即采用A类方法进行评定。在重复性条件下用读数显微镜直接测量圆孔直径起始点与终点读数之差的绝对值,分别连续10次测量,分别得到测量列(单位:mm):0.855、0.845、0.850、0.850、0.845、0.850、0.855、0.850、0.850、0.855。则单次测量结果的实验标准偏差为:单次线宽平均值 ( A.1.4 )单次线宽标准差 ( A.1.5 ) 实际测量情况:圆孔直径在重复性条件下连续测量2次,以2次测量算术平均值为测量结果,则可得到: 圆孔直径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 (A.1.6 )A.1.3.2 读数显微镜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的评定读数显微镜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可根据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给出的该读数显微镜的最大允许误差来评定,属均匀分布,可采用B类方法评定。读数显微镜最大允许误差为0.010mm,即 ,通常认为在区间内服从均匀分布,即包含因子,则读数显微镜在校准点示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A.1.7 )A.1.3.3读数显微镜分度值估读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读数显微镜分度值为0.01mm,按1/2分度进行估读,其估读误差分布在半宽为的区间内,属均匀分布,即包含因子,故引入的不确定度为: (A.1.8 )A.1.3.4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 由于读数显微镜与沾水度仪彼此独立,互不相关,标准不确定度、也相互独立,各分量的标准不确定度汇总如表A.1.1所示。表A.1.1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一览表序号不确定度来源符号类别分布标准不确定度(mm)1圆孔直径测量重复性A正态0.002613读数显微镜示值误差B均匀0.005774读数显微镜分度值估读误差B均匀0.00144A.1.4 输入量标准不确定度来源计算 (A.1.9 ) = 0.00649mm圆孔直径的标准不确定度: A.1.5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取包含因子,圆孔直径测量结果扩展不确定度为: (A.1.10 )A.1.6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报告与表示 圆孔直径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 。A.2 圆孔外圈圆周直径校准不确定度的评定A.2.1概述用测量范围为(0150)mm,分辨力为0.01mm,最大允许示值误差为0.03mm的游标卡尺测量圆孔外圈圆周直径(210.5)mm。校准的实验操作:选取圆孔外圈圆周上对称的两个圆孔为校准点,用游标卡尺直接测量圆孔外圈圆周上对称的两个圆孔外侧之间的距离,旋转金属喷嘴90,用游标卡尺直接测量圆孔外圈圆周上另两个对称的圆孔外侧之间的距离,计算两个距离的算术平均值与圆孔直径之差为圆孔外圈圆周直径。A.2.2 测量模型 (A.2.1)式中: 圆孔外圈圆周直径,单位:mm 圆孔外圈圆周上对称的两个圆孔外侧之间的距离,单位:mm, 圆孔直径,单位:mm由于游标卡尺与沾水度仪彼此独立,互不相关,因此,圆孔外圈圆周直径标准不确定度可由式(A.2.2)计算: (A.2.2)灵敏系数:, A.2.3 输入量标准不确定度来源分析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是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游标卡尺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和游标卡尺分辨力量化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A.2.3.1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的评定 可采用连续重复多次测量直接求出标准不确定度,即采用A类方法进行评定。在重复性条件下用游标卡尺直接测量圆孔外圈圆周上对称的两个圆孔外侧之间的距离,连续10次测量,得到一测量列(单位:mm):21.86、21.88、21.90、21.84、21.85、21.86、21.90、21.83、21.88、21.86。则单次测量结果的实验标准偏差为:单次平均值 (A.2.3)单次标准差 (A.2.4) 实际测量情况:在重复性条件下连续测量2次,以2次测量算术平均值为测量结果,则可得到: 输入量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 (A.2.5)A.2.3.2 游标卡尺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的评定游标卡尺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可根据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给出的该游标卡尺的最大允许误差来评定,属均匀分布,可采用B类方法评定。游标卡尺最大允许误差为0.03mm,即 ,通常认为在区间内服从均匀分布,即包含因子,则游标卡尺在输入量示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A.2.6)A.2.3.3游标卡尺分辨力量化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游标卡尺分辨力为0.01mm,其量化误差以等概率分布在半宽为的区间内,属均匀分布,即包含因子,故引入的不确定度为: (A.2.7)A.2.3.4 合成输入量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由于游标卡尺与沾水度仪彼此独立,互不相关,标准不确定度、和也相互独立,则 (A.2.8) =0.0243mmA.2.4 输入量标准不确定度根据A.1.6沾水度仪圆孔直径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则圆孔直径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A.2.9) A.2.5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各标准不确定度汇总如表A.2.1所示。表A.2.1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一览表序号不确定度来源符号类别分布灵敏系数标准不确定度(mm)1测量重复性A正态10.01682游标卡尺示值误差B均匀10.01733游标卡尺分辨力量化误差B均匀10.00294圆孔直径示值B均匀-10.0065A.2.6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A.2.10) =0.0250mmA.2.7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取包含因子,扩展不确定度为: (A.2.11)A.2.8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报告与表示 圆孔外圈圆周直径校准的扩展不确定度为: 。A.3 漏斗端口直径校准不确定度的评定A.3.1概述 用测量范围为(0300)mm,分度值为1mm,最大允许示值误差为0.10mm的钢直尺直接测量漏斗端口宽平口内直径为漏斗直径(1505)mm。A.3.2 测量模型 (A.3.1)式中: 被校沾水度仪漏斗端口直径,单位:mm 钢直尺示值读数,单位:mm,由于钢直尺与沾水度仪彼此独立,互不相关,因此,漏斗端口直径的标准不确定度可由式(A.3.2)计算: (A.3.2)A.3.3 输入量标准不确定度来源分析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是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钢直尺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和钢直尺分度估读化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A.3.3.1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的评定 可采用连续重复多次测量直接求出标准不确定度,即采用A类方法进行评定。在重复性条件下用钢直尺直接测量漏斗端口宽平口内直径,连续10次测量,得到一测量列(单位:mm):150.5、150.5、150.0、150.5、150.5、150.0、150.0、150.0、150.5、150.5。则单次测量结果的实验标准偏差为:单次平均值 (A.3.3)单次标准差 (A.3.4) 漏斗直径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A.3.3.2 钢直尺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的评定钢直尺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可根据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给出的该钢直尺的最大允许误差来评定,属均匀分布,可采用B类方法评定。钢直尺最大允许误差为0.10mm,即 ,通常认为在区间内服从均匀分布,即包含因子,则钢直尺在校准点示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A.3.5)A.3.3.3钢直尺分度值量化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钢直尺分度值为1mm,按1分度进行估读,其估读误差分布在半宽为的区间内,属均匀分布,即包含因子,故引入的不确定度为: (A.3.6)A.3.3.4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 由于钢直尺与沾水度仪彼此独立,互不相关,标准不确定度、和也相互独立,各分量的标准不确定度汇总如表A.3.1所示。表A.3.1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一览表序号不确定度来源符号类别分布灵敏系数标准不确定度(mm)1测量重复性A正态-10.2582钢直尺示值误差B均匀-10.0583钢直尺分度值估读误差B均匀-10.289A.3.4 输入量标准不确定度来源计算 (A.3.7) =0.392mm漏斗端口直径测量的标准不确定度: =0.392mmA.3.5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取包含因子,扩展不确定度为: (A.3.8)A.3.6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报告与表示 漏斗端口直径校准的扩展不确定度为: 。A.4 试样夹持器底座表面与水平面夹角校准不确定度的评定A.4.1概述用测量范围为0320,分度值为5,最大允许误差为5的万能角度尺直接测量沾水度仪试样夹持器底座表面与水平面夹角(451)。校准的实验操作:将万能角度尺的直尺与沾水度仪的底座平行或置于水平面上,调整角度尺的基尺置于试样夹持器底座斜面上,读取角度尺读数,重复测量2次,计算角度尺实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试样夹持器底座表面与水平面夹角。A.4.2 测量模型 (A.4.1)式中: 试样夹持器底座表面与水平面夹角,单位:度() 万能角度尺示值读数,单位:度()由于万能角度尺与沾水度仪彼此独立,互不相关,因此,试样夹持器底座表面与水平面夹角的标准不确定度可由式(A.4.2)计算: (A.4.2)A.4.3 输入量标准不确定度来源分析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是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万能角度尺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和万能角度尺分度值估读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A.4.3.1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的评定 可采用连续重复多次测量直接求出标准不确定度,即采用A类方法进行评定。在重复性条件下用万能角度尺直接测量试样夹持器底座表面与水平面夹角,连续10次测量,得到一测量列:4525、4510、4535、4520、4530、4520、4535、4540、4520、4515。按照角度单位换算1=60转换为:45.42、45.17、45.58、45.33、45.50、45.33、45.58、45.67、45.33、45.25。则单次测量结果的实验标准偏差为:单次平均值 (A.4.3)单次标准差 (A.4.4) 实际测量情况:底座表面与水平面夹角的实测值在重复性条件下连续测量2次,以2次测量算术平均值为测量结果,则可得到: 底座表面与水平面夹角校准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 (A.4.5)A.4.3.2 万能角度尺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的评定万能角度尺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可根据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给出的该万能角度尺的最大允许误差来评定,属均匀分布,可采用B类方法评定。万能角度尺最大允许误差为5,即 ,通常认为在区间内服从均匀分布,即包含因子,则万能角度尺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 (A.4.6)A.4.3.3万能角度尺分度值估读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万能角度尺分度值为5,按1分度进行估读,其估读误差分布在半宽为的区间内,属均匀分布,即包含因子,故引入的不确定度为: (A.4.7)A.4.3.4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由于万能角度尺与沾水度仪彼此独立,互不相关,标准不确定度、和也相互独立,各分量的标准不确定度汇总如表A.4.1所示。表A.4.1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一览表序号不确定度来源符号类别分布标准不确定度()1测量重复性A正态0.11442万能角度尺示值误差B均匀0.04623万能角度尺分度值估读误差B均匀0.0231A.4.4 输入量标准不确定度来源计算 (A.4.8) =0.1255底座表面与水平面夹角校准的标准不确定度: A.4.5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取包含因子,扩展不确定度为: (A.4.9)A.4.6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报告与表示 底座表面与水平面夹角校准的扩展不确定度为: 。A.5 250ml水持续喷淋时间校准不确定度的评定A.5.1概述用测量范围为010h,分辨力为0.01s,在10min测量间隔的最大允许误差为0.07s的电子秒表测量250ml水持续喷淋时间(2530)s。校准的实验操作:用测量范围为250ml,分度值为2ml的量筒量取(2502)ml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将量筒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迅速、持续、平稳地注入漏斗内,当金属喷嘴圆孔有水线出现时启动电子秒表;当金属喷嘴圆孔出水由水线变为水滴时,按停电子秒表,读取电子秒表读数。重复测量两次,计算电子秒表实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为为(2502)ml水注入漏斗后其持续喷淋时间。A.5.2 测量模型持续喷淋时间: (A.5.1)式中: 250ml水持续喷淋时间,单位:s 电子秒表读数,单位:s由于电子秒表与沾水度仪彼此独立,互不相关,因此,250ml水持续喷淋时间标准不确定度可由式(A.5.2)计算: (A.5.2)A.5.3 输入量标准不确定度来源分析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是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电子秒表示值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和电子秒表分辨力量化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A.5.3.1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的评定 可采用连续重复多次测量直接求出标准不确定度,即采用A类方法进行评定。在重复性条件下用电子秒表直接测量250ml水持续喷淋时间,连续10次测量,得到一测量列(单位:s):28.62、28.12、28.78、27.84、28.27、28.72、27.66、28.26、28.42、28.53。则单次测量结果的实验标准偏差为:单次平均值 (A.5.3)单次标准差 (A.5.4) 实际测量情况:该持续喷淋时间的实测值在重复性条件下连续测量2次,以2次测量算术平均值为测量结果,则可得到: 250ml水持续喷淋时间校准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 (A.5.5)A.5.3.2 电子秒表示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