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1220402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0.48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1-01-29
上传人:dr****99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刘**(实名认证)
贵州
IP属地:贵州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工信部
48
计量
规范
一览表
- 资源描述:
-
工信部48项计量规范一览表,工信部,48,计量,规范,一览表
- 内容简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轻工计量技术规范JJF(轻工)XXXXXXXX自行车辐条张力计校准规范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Tensiometer for Spoke of Bicycle(报批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 布(轻工) JJF(轻工)XXXXXXXXJJF(轻工)XXXX-20XX自行车辐条张力计校准规范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Tensiometer for Spoke of Bicycle归 口 单 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要起草单位:国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参加起草单位:天津市自行车研究院 本规范委托主要起草单位负责解释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戴戌贤(国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孙 搏(国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陈 玮(国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刘巧巧(国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参加起草人: 王 羽(天津市自行车研究院) 周 伟(天津市自行车研究院) 张 荣(天津市自行车研究院)目 录引言()1 范围 (1)2 引用文件 (1)3 概述 (1)4 计量特性 (1)4.1 分辨力 (1)4.2 回零差 (2)4.3 示值变动度 (2)4.4 示值误差 (2)4.5 指示表的计量特性 (2)5 校准条件 (2)5.1 环境条件 (1)5.2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2)5.3 其他条件 (2)6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2)6.1 校准项目 (3)6. 2 张力计计量特性的校准 (3)7 校准结果表达 (4)8 复校时间间隔 (4)附录A 辐条张力计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参考件)(5)引 言JJF 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 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共同构成支撑本规范制定工作的基础性系列规范。本规范附录A“辐条张力计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为参考件(资料性附录)。本规范为首次发布。II自行车辐条张力计校准规范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测量上限2000N以内的自行车辐条张力计的首次校准和使用中校准。其他同类型张力计的校准可参照本规范执行。2 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下列文献:JJF 1071-2010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 1059.1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GB/T 12742 自行车检测设备和器具技术条件JJG 34 指示表QB/T 1888 自行车辐条和条母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3 概述自行车辐条张力计(以下简称“张力计”)是用于测量自行车辐条张紧力的专用检具,其结构由压杆、测力弹簧及配套的指示装置组成,当手柄向下用力,通过辐条、压杆使测力弹簧受力时,力的大小由模拟指示表进行指示,其主要结构如图1所示。76185432图1 辐条张力计主要结构示意图1指示表;2指示表测头;3前定位柱;4压杆;5后定位柱;6辐条;7手柄;8测力弹簧4 计量特性4.1 分辨力从起始定度点至额定载荷范围内,张力计的分辨力应大于0.5个分度值。4.2 回零差张力计在其额定负荷下,指示机构回零差应不大于0.5个分度值。4.3 示值变动度张力计在同一级负荷下的示值变动度不得大于2%。4.4 示值误差当张力计使用力值单位时,定度后及使用中的示值误差应不大于5%;当张力计使用非力值单位时,只需给出与标准载荷相对应的指示表读数值。4.5 指示表的计量特性指示表的计量特性应符合JJG34指示表的有关规定。5 校准条件5.1 环境条件校准实验室温度205,被校张力计等温时间不少于2小时,在定度过程中,温度变化不超过2。5.2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见表1。表1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序号校准项目测量仪器名称计量性能1分辨力标准测力仪标准辐条测量范围0-2000N,准确度等级1级。QB/T 1888自行车辐条和条母或客户要求。2回零差同上同上3示值变动度同上同上4示值误差同上同上5.3 其他条件5.3.1 张力计及附件上不应有裂纹,碰伤,锈蚀,毛刺等缺陷,器具表面应光洁平滑,指示表的指针应竖直调整到零位。5.3.2 张力计非工作面必须标注制造厂名(或商标)、出厂编号等标志。5.3.3 所使用指示表标度盘上的刻线应均匀一致,指针宽度应近似等于刻线宽度。其分辨力应依据指针宽度与两相邻刻线中心间距的比值来确定,推荐比值为1/2、1/5、1/10,当刻线间距不小于1.25mm时,可估读1/10的标度盘分度值值。5.3.4 指示表和张力计应配套使用,一般不得随意更换。当指示表的计量特性不符合相关技术要求时,推荐更换指示表的不确定度应不大于整个系统不确定度的1/3。5.3.5 张力计压杆转动时,指示表指针不应有明显位移。张力计压杆被推动时,应平稳顺滑,指示表指针不应出现跳动、停顿或滞后等现象。5.3.6 张力计测量范围的最小值应不小于测量范围最大值的5%。当张力计处于测量范围最大值时,其指示表示值应不大于指示表最大量程的80%。6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依据本规范第5.1条、5.2条和5.4条进行检查,确定没有影响计量特性的因素后再进行其余各条的校准。6.1 校准项目校准项目见表2。表2 校准项目序号校准项目首次校准后续校准使用中检查1分辨力2回零差3示值变动度4示值误差注:“”表示需要校准的项目;“”表示不必校准的项目。6. 2 张力计计量特性的校准6.2.1 分辨力从起始定度点至额定载荷,都应将相当于张力计指示表的0.5个分度值所需载荷平稳地加在张力计上,此时表针应有明显的位移。6.2.2 示值校准6.2.2.1 将张力计调整到工作状态,并将指示表调至零点(或作为零点的起始位置)。在测力仪上把标准辐条拉紧,其初级拉力值为额定张力值的10%20%,校准点应尽量均匀分布,一般不少于5点。6.2.2.2 将张力计在规定位置压紧标准辐条,直到后定位柱与标准辐条接触为止即为一次测量。6.2.2.3 张力计在校准点额定负荷下,一般施加三次预负荷。每次卸除负荷后应检查指示机构的回零情况,并重新调整零点。最后一次卸除预负荷后,指示机构回零差应不大于0.5个分度值。6.2.2.4 按负荷增加顺序逐点进行校准,此过程应进行两次。每次张力计施加负荷前,都应将测力仪的指示机构调整至校准点上。张力计的后定位柱与标准辐条接触时,读取张力计的数值,取两次测量所得示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定度结果。注:张力计工作时的测量位置可根据客户要求或相关标准进行确定,一般截取辐条上距离轮辋60mm的位置为张力计前定位柱的接触点。6.2.3 张力计有关计量特性技术指标的计算方法6.2.3.1 示值变动度BB =100%式中:分别为该级负荷作用下指示表读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mm;为该级负荷作用下指示表读数的算术平均值,mm。6.2.3.2 示值误差YY =100%式中:张力计使用中力值单位校准时,3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N;Yb为施加的标准张力值,N。7 校准结果表达校准结果应在校准证书(报告)上反映,校准证书(报告)应至少应包括以下信息:a) 标题,如“校准证书”;b) 实验室名称和地址;c) 进行校准的地点(如果与实验室的地址不同);d) 证书或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e) 客户的名称和地址;f ) 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g) 进行校准的日期;h) 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i ) 本次校准所使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j ) 校准环境的描述;k) 校准结果及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l ) 对校准规范偏离的说明;m) 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签发人、职务或等效标识;n) 校准结果仅对被校对象有效的声明;o) 未经校准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校准证书的声明。8 复校时间间隔复校时间间隔可根据使用的具体情况确定,建议一般不超过一年。附录A辐条张力计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参考件)A.1 测量方法根据辐条张力计校准规范的规定,辐条张力计(以下简称张力计)是通过弹簧拉压试验机(以下简称拉力机),对标准辐条施加一标准力值,在此力值下使张力计产生变形,从而建立起张力值与张力计的变形量Y的对应关系,张力计的变形量由百分表读出。A.2 测量模型 Y =(1+kt)Yb (1)式中:Y 张力计示值误差,mm; 张力计示值的算术平均值,mm;Yb 拉力机的标准张力值,mm;k 张力计温度修正系数,-1;t 校准过程的温度波动量,。A.3 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A.3.1 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的评定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是由张力计的示值测量重复性引起的,包含示值变动度及百分表示值误差,采用A类评定。用拉力机对张力计施加测量范围最大值50%的力值进行测量和计算。选取一把测量范围为1000N的张力计,在重复性条件下对500N的测点进行10次测量,得到测量点对应的百分表示值测量列xi为:1.19mm,1.21mm,1.21mm,1.20mm,1.19mm,1.18mm,1.18mm,1.19mm,1.19mm,1.19mm。单次实验标准差:s = 0.011 mm实际测量是以3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故u() = 0.006 mmA.3.2 输入量Yb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Yb)的评定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Yb)是由作为标准的拉力试验机引起的,采用B类评定。拉力试验机的最大允许误差为1%,对应500N张力值其张力计的变形量平均值为1.19mm,在其误差区间内可认为均匀分布,故u(Yb) = 0.007 mmA.3.3 输入量k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k)的评定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k)是由张力计温度修正系数引起的,采用B类评定。已知k = 0.0027-1,估计在10%内均匀分布,故u(k) =(0.0027-110%)/= 0.000156 -1A.3.4 输入量t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t)的评定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t)是由校准过程的温度波动引起的,采用B类评定。根据张力计校准规范的规定,张力计示值校准时,要求温度波动不大于2,取温度波动的极限值t = 2计算,认为均匀分布,故u(t) = 2/= 1.1547 A.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A.4.1 灵敏系数根据测量模型: Y =(1+kt)-Yb灵敏系数: c1 = = 1+kt = 1+0.0027-12= 1.0054c2 = = -1c3 =t = 1.19mm2= 2.38 mmc4 =k =1.19mm0.0027-1= 0.0032 mm-1A.4.2 标准不确定度汇总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见表1表1 标准不确定度汇总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xi)不确定度来源标准不确定度ci(mm)u()测量重复性0.006mm1.00540.006u(Yb)标准拉力试验机0.007mm-10.007u(k)温度修正系数0.000156-12.38 mm0.00037u(t)校准过程温度波动1.15470.0032mm-10.0037A.4.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由于各输入量彼此独立,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0.0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