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中数学 同步导学案(1-3章打包23套) 北师大版必修5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18390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7.23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7-04-30
上传人:me****88
IP属地:江西
3.6
积分
- 关 键 词:
-
高中数学
同步
导学案
打包
23
北师大
必修
- 资源描述:
-
2013高中数学 同步导学案(1-3章打包23套) 北师大版必修5,高中数学,同步,导学案,打包,23,北师大,必修
- 内容简介:
-
1 第一章 数 列 本章概述 课程目标 (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 函数; ( 2)通过实例,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 ( 3)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通过观察、实验、猜想、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等过程,经过反思、交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索、归纳的能力,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 ( 4)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 关系; ( 5) 能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发现等差、等比数列模型,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 ( 1)通过本章学习提高观察、分析、归纳、猜想的能力 . (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列中的奥妙与趣味定会激发你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 . ( 3)通过建立数列模型,以及应用数列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数学 基础 . 重点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 前 差数列的性质及判定,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应用 . 难点:等差数 列、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应用 . 方法探究 过观察、分析、归纳、猜想,让学生经历数列概念、公式、性质的发现和推证过程,发现数列的递推公式,体会递推方法是给出数列和研究有关数列问题的重要方法 . 比,体会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用函数的思想方法解决数列问题,对比等差数列研究等比数列,对比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研究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过程 . 历发现等差(等比)关系,建立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模型的过程,探索它们的概念、通项公式、前 会它们的广泛应用 . 理和体验本章蕴含着的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设计适当的训练,进一步感受“观察、试验、归纳、猜想、证明”的方法和模型化思想,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体验叠加、累乘、迭代、倒序相加、乘以公比错位相减等具体方法 . 本章注意问题: ( 1)多结合实例,通过实例去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 角度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加深对两方面内容的理解 自觉地运用函数的思想方法去思考和解决数列问题,特别是对等差数列或等比数 列的问题 仅可以深化对数列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使这类问题的解答更为快速、合理 . ( 2)善于对比学习 学等比数列时,可以把等差数列作为模型,从等差数列研究过的问题入手,再探求出等比数列的相应问题,两相对照,可以发现,在这两种数列的定义、一般形式、通项 2 形式、中项及性质中,用了一些相类似的语句和公式形式,但内容却不相同,之所以有这样的区别,原因在于“差”与“比”不同 深了对两种特殊数列本质的理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 3)要重视数学 思想方法的指导作用 学思想和方法,学习时应给予充分注意,解题时多考虑与之相联系的数学思想方法 . 1 数 列 第 1课时 数列的概念 知能目标解读 解数列的概念 . 列通项公式、递推公式的概念,能区分项和项数,并能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能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 表法、图像法、通项公式法、递推公式法 . 重点难点点拨 重点:了解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方法,体会数列是 反映自然规律的数学模型 . 难点:将数列作为一种函数去认识、了解 . 学习方法指导 (1)数列与数集是不同的,有序性是数列的基本属性 于排列的顺序不一样,就构成了不同的数列 示数列时,不能把 成一个集合,这是因为:数列 的项是有序的,而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序的;数列 的数是可以重复的,即数列 可以有相等的项,如1,1,2,2,,但集合中的元素是互异的;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数,而集合中的元素还可以代表除数以外的其他事物 . (2)数列中的项的表示通常用英文字母加右下角标来表示,如 (3) 示数列 a1,a2, ,,而 数列的项与它的项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数列的项是指出现在这个数列中的某一个确定的数 于数列每一项的序号 数列中的项是一个函数值,即 f(n)是这个函数值 f(n)对应的自变量的值 ,即 其子集) . 判断一个数列是有穷数列还是无穷数列,应明确数列元素的构成以及影响构成元素的要素是有限还是无限的 . (1)由于数列可看做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 N+(或它的有限子集 )的函数,数列中的各项为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该函数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相应的函数解析式,项数 (2)如果知道了数列的通项公式,那么依次用 1,2,3去替代公式中的 时,用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可以判断某数是否是某数列中 的项,如果是的话,是第几项 . 3 (3)如所有的函数关系不一定都有解析式一样,并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 . 如 2 的近似值,精确到 1,所构成的数列 1,就没有通项公式 . 注意: (1)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不唯一,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如 n,可以写成 n+2,还 可以写成 ,这些通项公式虽然形式上不同,但都表示同一数列 . 1 (, (2)有些数列,只给出它的前几项,并没有给出它的构成规律,那么仅由前面几项归纳出的数列通项公式并不唯一 ,4,8,根据有限项可以写成 n,也可以写成 an= (1)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的第 1 项 (或前几项 ),且从第二项(或第二项以后的某一项)开始的任一项或前几项 )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递推公式也是给出数列的一种重要方法 . (2)关于递推公式及应用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区别 通项公式直接反映 道任意一个具体的 过通项公式就可以求出该项的值 递推公式则是间接反映数列的式子,它是数列任意两个(或多个)相邻项之间的推导关系,不能由 如何用递推公式给出一个数列 用递推公式给出一个数列,必须给出“基础” 数列 第 1项或前几项;递推关系 数列 任一项 或前几项 )之间的关系,并且这个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 . 注意: (1)并不是任何数列都能写出通项公式或递推公式 . (2)以后学习或研究的数列往往以递推公式的方式给出定义或提供信息 . (3)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可求数列中的任一项 . 例如:设数列 足: ,写出这个数的前 5项 . +11na(n1) 由题意可知 ,+11a =1+1=2,+21a =1+21 =23 , +31a =1+32 =35 , +41a =1+53 =58 . 此数列前 5项分别为: 1, 2,23,35,58. 本例显示,递推公式和通项公式是反映数列构成规律的两个不同形式 虽然揭示了一些数列的性质,但要了解数列的全貌,还需要进行计算,它的计算并不方便 用通项公式可求出数列中的任意一项 . 4 知能自主梳理 ( 1)数列:一般地,按照一定 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 ( 2)项:数列中的每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 . ( 3)数 列的表示: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 a1,a2, , ,简记为: 项 称 , 数列的 . 项数有限的数列叫作 ,项数无限的数列叫作 . 如果数列 第 n 项 n 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成 an=f(n),那么式子叫作数列 . 数列的表示方法一般有三种: 、 、 . 答案 1.(1)次序 (2)项 (3) 首项 通项 无穷数列 图像法 解析法 思路方法技巧 命题方向 数列的概念 例 1 下列各式哪些是数列?若是数列,哪些是有穷数列?哪些是无穷数列? (1)0,1,2,3,4;(2)0,1,2,3,4; (3)0,1,2,3,4;(4)1, , (5)6,6,6,6,6. 分析 此类问题的解决,必须要对数列及其有关概念理解认识到位,结合有关概念及定义来解决 . 解析 ( 1)是集合,不是数列;( 2)、( 3)、( 4)、( 5)是数列 . 其中( 3)、( 4)是 无穷数列,( 2)、( 5)是有穷数列 . 变式应用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3,4与数列 4,3,2是同一数列 ,2,3与数列 1,2,3,是同一数列 C. 1,4,2, 31, 5 不是数列 2 ,3,5,不一定是同一数列 答案 D 解析由数列的概念知 A 中的两个数列中的数虽然相同,但排列顺序不一样, B 中的两个数列前者为有穷数列,后者为无穷数列,故 A、 是数列, 列 2确定数列,通项公式为 ,3,5,前 4 项符合 后面的项不一定符合此规律,故不一定是同一数列 . 命题方向 数列的通项公式 5 例 2 写出下面各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3,5,9,17,33,; (2) 32,154,356,638,; (3) 21,2, 29, 8,225, ; (4) 1122 ,3 232 ,5 342 ,7 452 , . 分析 通过观察,找出所给出的项与项数 写通项公式 . 解析 (1)通过观察,发现各项分别减去 1,变为 2,4,8,16,32,其通项公式为 2n,故原数列的一 个通项公式为 n+1. (2)通过观察,发现分子部分为正偶数数列 2n,分母各项分解因式: 1 3,3 5, 5 7, 7 9,为相邻奇数的乘积,即 (2 (2n+1),故原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12)(12( 2 nn n. (3)由于在所给数列的项中,有的是分数,有的是整数,可将各项都统一成分数,再观察,在数列21,24,29,216,225,中,分母为 2,分子为 2n . (4)数列中每一项由三部分组成,分母是从 1开始的奇数列,其通项公式为 2子的前 一部分是从 2开始的自然数的平方,其通项公式为 (n+1) 2,分子的后一部分是减去一个自然数,其通项公式为 n,综合得原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2 )1(2 n 2 12说明 在根据数列的 前 n 项求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时,要注意观察每一项的特点 察这几项的表示式中哪些部分是变化的,哪些部分是不变的,再探索各项中变化部分与对应的项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归纳出项与项数关系的规律,写出通项公式 . 变式应用 2 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几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 1) 1, 3, 7, 15, 31, ; ( 2) 1,21,31,41,; ( 3) , 0. 9999 个项有第 . 解析 ( 1)注意观察各项发现各项分别加上 1,变为 2,4,8,16,32, ,其通项公式为 2n,故原数列通项公式为 n N+; ( 2)调整为11,21,31,41,它的前几项都是自然数的倒数, an= ( 3) 第 n项 . 9n 999个 =1 0. 0n 000个 1=1 6 命题方向 数列通项公式的简单应用 例 3 在数列 通项公式是 1)(12(2 写出该数列的前 5项,并判断 17081 是否是该数列中的 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 分析 由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前 5项,令 7081,判断是否有正整数解即可 . 解析 0211221, 1332294, 24532209. 357423516, 469525425. 该数列前 5项分别为:21,94,209, 425. 令 (1)(12(2 17081 得 n1且为奇数 81=0. n=项 . 说明 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写出该数列中的任意一项,可以判断一个数(或代数式)是否为该数列中的项 方程有正整数解,则该数是数列中的项,否则不是 . 变式应用 3 以下四个数中,哪个是数列 n( n 1) 中的项( ) A. 380 B. 39 C. 32 D. 23 分析 数列 通项公式 f(n)=n (n+1),对于某个数 m,若 m 是数列 的项,则 n( n+1) =若无正整数解,则 的项 . 答案 A 解析 依次令 n(n+1)=23或 32或 39检验知无整数解 n( n+1) =380有整数解 n=19. 探索延拓创新 命题方向 数列的递推公式 例 4 在数列 , ,且 =3 a6+分析 由 , 及递推公式 =3次找出 a3,a4,a5, 解析 解法一: ,=3 1, 1, 2, 53, a6+3+25=0. 解法二: =3令 n=4,则有 a6+. 7 说明 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 应用递推公式可以求数列中的项,但需要一项一项递推,故在运算过程中要特别细心 . 变式应用 4 已知数列 首项 ,(n 2),那么 . 答案 31 解析 由递推关系式 和 可得 =3,=7, =15,=31. 名师辨误做答 例 5 已知数列 前 4 项为 1,0,1,0,则下列各式可以作为数列 通项公式的有( ) 1 1+(n+1 ; an=(n N+); 1 1+(n+1 +( n; 1 ( 0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误解 D 辨析 误解的原因是认为通项公式只有一个而导致错误 . 正解 B 将 n=1,2,3,4分别代入验证可知均正确 不是数列的通项公式,答案选 B. 课堂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 5 , 2 2 , 11 ,则 2 5 是该数列的( ) 项 项 0项 1 项 答案 B 解析 数 列 2 , 5 , 2 2 , 11 ,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13 n (n N ),令 2 5 13 n ,得 n=. ,31,21,53,32,的通项公式为( ) 12案 C 解析 解法一:验证当 n=1时, ,排除 A、 D;当 n=2 时, 1,排除 B, 故选 C. 解法二:数列 0,31,21,53,32,即数列20,31,42,53,64, 该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1选 C. , 3, 6, 10, x, 21,中, ) 8 答案 C 解析 3,6,10, , x=15. 21 二、填空题 通项公式为 n+1,则 = . 答案 2k+3 解析 n+1, =2(k+1)+1=2k+3. 通项公式 2( 1nn(n N+),则1201是这个数列的第 项 . 答案 10 解析 令 201,即)2( 1201, 解得 n=10或 n=去) . 三、解答题 出下列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 (1),; (2)2,8; (3) 53,21,115,73; (4) 32,154,356,638. 解析 (1)各项绝对值为 1,奇数项为负,偶数项为正,故通项公式 为 n; (2)各项绝对值可以写成 3 12,3 22,3 32,3 42,,又因为奇数项为负,偶数项为正,故通项公式为 (3)因为21=84,73=146,各项分母依次为 5,8,11,14,为序号 3n+2;分子依次为 3,4,5,6 为序号 n+2,故通项公式为 3 2(4)因为分母 3,15,35,63可看作 2226282通项公式为 )2( 22 n n=14 22 课后强化作业 一、选择题 2,43,54, , 1 ) 2 项 4项 6 项 8项 9 答案 B 解析 因为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n=24,故选 B. an=n2+n,那么( ) 数列中的项 数列中的项 答案 B 解析 an=n(n+1),且 n N+, 排除 A、 C; 令 n2+n=20,即 n2+,解得 n=4或 n=去 ). 0,故 B 正确; 令 n2+n=930,即( n+31) (0. n=30或 n=去 ) 30,故 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 1, 2, 3, n)上的函数 . 数列若用图像表示,从图像上看都是一群孤立的点 . 数列的项数是无限的 . 数列通项的表示式是唯一的 . 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数列的项数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 例如数列 1, 0, , 1, 0, 0的通项可以是 an=n,也可以是 an=3( , 0, 4, 0, 6, 0,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 n 1+(n 1n 1+(n+1 n 1+(n+1 1n 1+(n 答案 B 解析 经验证可知 3n+1( 通项公式是 ,则 ) 2 答案 C 解析 由通项公式可得 ,0, 0. 10 6.(2012天津武清区 )已知数列 通项公式为 an=5,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项是 20 项是 20 项、第 9项都是 20 答案 D 解析 令 0,得 5=0,解得 n=5或 n=9,故选 D. , 11 , 17 , 23 , 29 , ,则 5 5 是它的第( ) 答案 D 解析 观察可得 通项公式 :16 n ,(n N+),5 5 = 125 = 16 n ,所以 n=21. 任意的 p、 q N+满足 ap+q=ap+ 6,那么 ) 答案 C 解析 对任意 p、 q N+都有 ap+q=ap+ a8+a2=a4+a4+30. 二、填空题 ,3, 15 , 21 ,3 3 , , )12(3 n , ,则 9是这个数列的第 项 . 答案 14 解析 数列可写 为 3 , 33 , 53 , 73 , 93 , )12(3 n , , 所以 )12(3 n , 令 )12(3 n =9. n=14. , =22n na 1,则 . 答案 1 解析 由 已知 266a a=21, 2. 又 25 5a a=32, . 通项公式是 12 n 它的前 4 项为 . 答案 23,37,413,521. 解析 取 n=1,2,3,4,即可计算出结果 . 当 n=1时, 1 111 =23, 当 n=2时, 2 124 =37, 11 当 n=3时, 3 139 =413, 当 n=4时, 4 1416 =521. 中正确的说法是 . 数列 a,a,a,是无穷数列; 数列 0,2,的各项不可能为正数; 数列 f(n)可 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 N+或它的有限子集 1, 2, n的函数值; 已知数列 则数列 是一个数列 . 答案 解析 题中显然正确,对于,数列只给出前四项,后面的项是不确定的,所以不正确,对于,数列可 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 N+或它的有限子集 1, 2, ,n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所以不正确 . 三、解答题 出它的前 4项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