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doc

习题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习题.rar
电大法专刑法学小抄.doc---(点击预览)
电大本科现代管理必过.doc---(点击预览)
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doc---(点击预览)
电大成本管理计算题.doc---(点击预览)
电大成本管理小抄(直接打印).doc---(点击预览)
电大开放教育古代汉语专题答案.doc---(点击预览)
电大工程数学.doc---(点击预览)
电大工程力学考试专用计算题答案新.doc---(点击预览)
电大小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计算题(已排序)-by多她姑.doc---(点击预览)
电大小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简答、名词解释题.doc---(点击预览)
电大小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单选多选判断题(已排序).doc---(点击预览)
电大小企业管理本科问答题已排版.doc---(点击预览)
电大审计学任务五试卷九.doc---(点击预览)
电大宏微观经济学-考试必过.doc---(点击预览)
电大大专税收基础历年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电大基础会计考试专用 绝对有用.doc---(点击预览)
电大城市管理学.doc---(点击预览)
电大土木工程力学复习题.doc---(点击预览)
电大土木工程力学-选择判断.doc---(点击预览)
电大国民经济核算气模考试题库资料(字母排版).doc---(点击预览)
电大劳动法学网考小抄(整理版).doc---(点击预览)
电大公司概论考试题库 -必过版.doc---(点击预览)
电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小抄按字母排序.doc---(点击预览)
电大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考试题库(多选题)必考.doc---(点击预览)
电大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小抄-2013.doc---(点击预览)
电大专科英语I(2)试题及答案(最新整理).doc---(点击预览)
电大专科_2012年度资源与运营管理机考试题库.doc---(点击预览)
电大《纳税筹划》期末复习题汇总小抄完整版按拼音排序.doc---(点击预览)
电大《中级财务会计(一)》期末综合练习.doc---(点击预览)
电大_统考_计算机应用基础_试题_知识点.doc---(点击预览)
电大_统考_计算机应用基础_试题.doc---(点击预览)
电大2013年7月6日整理完毕的全集综合网络信息制作与发....doc---(点击预览)
电大2013工商管理企业信息管理小抄.doc---(点击预览)
电大2009-2010国际公法考试题汇总.doc---(点击预览)
牵引供电系统课程设计第十题(完整版).doc---(点击预览)
物理习题中临界问题的探讨-选稿.doc---(点击预览)
爆破工程师考试——基础理论试题.doc---(点击预览)
煤矿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复习题答案.doc---(点击预览)
热学知识点加习题.doc---(点击预览)
消防工程毕业设计_防排烟_自动报警_开题报告_外文翻译.doc---(点击预览)
海淀区初三英语毕业会考口试复习题.doc---(点击预览)
浙江会计电算化考试试题(附答案).doc---(点击预览)
浅谈首都机场航站楼分公司激励机制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doc---(点击预览)
浅谈中国电信基层机构设置 铁力电大孟令山.doc---(点击预览)
流通概论(中央电大单选_多选_判断复习题)新.doc---(点击预览)
河北省2011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3届高三高考考前辅导英语试题.doc---(点击预览)
江苏办电大 高层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论文.doc---(点击预览)
永安电大2008春法学专业本专科.doc---(点击预览)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王肇晖.doc---(点击预览)
模拟试题三.doc---(点击预览)
模具设计(含精度设计)复习题.doc---(点击预览)
校园安全知识竞赛试题.doc---(点击预览)
机械设计基础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doc---(点击预览)
机床夹具设计复习题.doc---(点击预览)
机动车驾驶人科目一考试题库(汽车类.doc---(点击预览)
服装毕业设计开题报告.doc---(点击预览)
最新行政能力测试题库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最新电大资源与运营管理考试答案小抄(完整缩印版).doc---(点击预览)
最新电大《市政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答案小抄缩印版本.doc---(点击预览)
最全的事业单位考试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doc---(点击预览)
最全最经典的有理数测试题.doc---(点击预览)
文秘技师考核培训资料习题答案.doc---(点击预览)
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doc---(点击预览)
数据库面试题(SQL+ORACLE)-DBA数据库管理员JAVA程序员架构师必看.doc---(点击预览)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doc---(点击预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doc---(点击预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docx---(点击预览)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报关与海关管理 习题.doc---(点击预览)
房屋建筑学复习题.doc---(点击预览)
成都市2011年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doc---(点击预览)
成本会计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成人高考英语考试精讲辅导.doc---(点击预览)
开放英语综合复习辅导.doc---(点击预览)
开放英语1-电大考试资料(5套有答案).doc---(点击预览)
建筑毕业论文主题.doc---(点击预览)
建筑施工技术 平时习题 打印版本.doc---(点击预览)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全套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题.doc---(点击预览)
工商银行招聘笔试题.doc---(点击预览)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doc---(点击预览)
小额贷款发展问题研究,贷款流程、分析方法、营销方案.doc---(点击预览)
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复习题(三).doc---(点击预览)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小学六年级英语教材学习辅导材料.doc---(点击预览)
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试题(附答案_试卷分析).doc---(点击预览)
安康杯安全知识单位复习题.doc---(点击预览)
安全生产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学习型城市的教育政策与法规保障研究.doc---(点击预览)
奥鹏中国医科大学2013年7月考试《康复护理学》考查课试题答案.doc---(点击预览)
大工12秋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离线作业答案.doc---(点击预览)
大学物理部分习题答案.doc---(点击预览)
圆锥曲线 椭圆 双曲线 抛物线 知识点总结 例题习题精讲.doc---(点击预览)
国家基本药物知识与技能复习题.doc---(点击预览)
四川省普通高中2012年高二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doc---(点击预览)
吹风机注塑模_开题报告.doc---(点击预览)
南京电大邓小平理论历届考试试题汇总.doc---(点击预览)
单片机练习题.doc---(点击预览)
单片机复习题2.doc---(点击预览)
单片机复习题.doc---(点击预览)
医学基础知识试题.doc---(点击预览)
化工热力学习题集(附答案).doc---(点击预览)
动态型试题.doc---(点击预览)
初二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点击预览)
初中物理电学试题.doc---(点击预览)
创业板审核财务问题 试卷答案(含课件习题答案).doc---(点击预览)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员考试试题.doc---(点击预览)
公司信息管理系统_毕业设计论文_开题报告.doc---(点击预览)
公务员考试试题及常识.doc---(点击预览)
全等三角形的练习题.doc---(点击预览)
全国造价员考试试题(基础知识部分).doc---(点击预览)
会计毕业论文参考选题.doc---(点击预览)
会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很全).doc---(点击预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题 计算题15套.doc---(点击预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假期练习题.doc---(点击预览)
人教版 电流与电路原创教案+练习题.doc---(点击预览)
事业单位面试题.doc---(点击预览)
习题集 马克思主义.doc---(点击预览)
九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中高级网管复习题-2012年5月第三版带答案.doc---(点击预览)
中考英语句型转换专题辅导.doc---(点击预览)
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_一元二次方程.doc---(点击预览)
中考二次函数复习题(9M).doc---(点击预览)
中小学科普知识竞赛试题(答案).doc---(点击预览)
中央电大西方经济学试题库历年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中央电大经济法复习材料.doc---(点击预览)
中央电大离散数学(本科)考试试题.doc---(点击预览)
中央电大中级财务会计一历年试卷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中央电大《管理会计》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点击预览)
中国工商银行招聘考试试题.doc---(点击预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综合.doc---(点击预览)
中国医科大学2013年7月考试《康复护理学》考查课试题答案.doc---(点击预览)
中国医科大学2013年7月考试《医用化学》考查课试题_与答案.doc---(点击预览)
中共党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东奥13年中级会计财管基础习题.doc---(点击预览)
专升本计算机excel复习题.doc---(点击预览)
上海市科目一考试题库(汽车类中文版)900题版.doc---(点击预览)
上市公司自愿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oc---(点击预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与答案_电大考试.doc---(点击预览)
三下语文辅导习题.doc---(点击预览)
七年级语文下册试题.doc---(点击预览)
七年级语文下册_第一单元测试题(2)及答案.文言文阅读《赵普》、《登岳阳楼》苏教版.doc---(点击预览)
七年级英语上册复习辅导.doc---(点击预览)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人教版】.doc---(点击预览)
七年级下册数学试题.doc---(点击预览)
一年级语文下册趣味复习题1.doc---(点击预览)
【精品】机械工程测试技术_期末考试试题A.doc---(点击预览)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doc---(点击预览)
《知识产权法》试题及答案_网考任务超齐全.doc---(点击预览)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期末考试试题A.doc---(点击预览)
《机械制造工艺学(含夹具设计)》练习题.doc---(点击预览)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电大继续教育考试单选题题库答案.doc---(点击预览)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习题.doc---(点击预览)
[电大]货币银行学考试试题练习及答案汇总-打印版.doc---(点击预览)
[电大]审计案例研究期末复习指导答案(综合案例分析题1.doc---(点击预览)
JAVA语言与面向对象(电大考试答案).doc---(点击预览)
C语言二级考试题库.doc---(点击预览)
C_面试题目.doc---(点击预览)
C#面试题目.doc---(点击预览)
5月英语1对1辅导.doc---(点击预览)
2精装整理过的电大组织行为学网考资料已经排序.doc---(点击预览)
2013陕西中考理化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3达州市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3电大纳税基础与实务试题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3电大现代管理原理题库.doc---(点击预览)
2013电大投资分析考试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3电大专科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考试资料(已排版).doc---(点击预览)
2013春电大邓论案例分析复习材料.doc---(点击预览)
2013日照市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3成都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3成都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word完整版).doc---(点击预览)
2013年选调生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3年电大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期末复习指导--最新.doc---(点击预览)
2013年河南省中招考试英语试题及答案(最新).doc---(点击预览)
2013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英语试卷及参考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3年河北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3年最新电大合同法考前复习知识题库参考.doc---(点击预览)
2013年新规驾校科目一考试题库.docx---(点击预览)
2013年新规科目一考试题库.docx---(点击预览)
2013年北京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3年北京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_含解析).doc---(点击预览)
2013年全国高考生物试题汇总解析(包含14套试卷含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3年全国高考生物试题汇总解析(包含14套试卷)106页_Word版含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2驾驶员科目一(理论考试题库)最新版.doc---(点击预览)
2012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2级学员第三阶段考试试题英语.doc---(点击预览)
2012秋中央电大开放教育学习指南考题与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2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word版含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2年计算机等级二级C语言上机考试题库.doc---(点击预览)
2012年河南中招英语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点击预览)
2012年北京市数学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2年初级护师考试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试题(有解析).doc---(点击预览)
2012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语言机试题库.doc---(点击预览)
2012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试题及答案.docx---(点击预览)
2012年9月计算机二级C语言笔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2小学英语辅导语法.doc---(点击预览)
2012安全员考试试题题库.doc---(点击预览)
2012威海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2初中信息技术考试题库.doc---(点击预览)
2012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测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2上海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1重庆中考数学试题与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1甘肃兰州中考数学试题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1泰州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1广东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1年秋中央电大《开放教育学习指南》考试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1年日照市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1年山西省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1年四川省成都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1年四川省成都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点击预览)
2011年南通中考数学试题答案(最新版).docx---(点击预览)
2011年初级护师考试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1年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1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酸碱盐.doc---(点击预览)
2011年9月计算机二级C语言笔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中央电大高级财务会计期末考试真....doc---(点击预览)
2011年1月自考大学语文试卷及模拟试题(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1初中化学竞赛试题和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1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点击预览)
2011中央电大计算机网考试题及答案(整理版)(全500题).doc---(点击预览)
2010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0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0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全真模拟试题.doc---(点击预览)
2010年数学建模试题(全部).doc---(点击预览)
2010年北京市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0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试题(有解析).doc---(点击预览)
2010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doc---(点击预览)
2010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30.doc---(点击预览)
2010威海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doc---(点击预览)
2010初中信息技术考试题库.doc---(点击预览)
2010会计基础试题.docx---(点击预览)
2010、2011级学员第三阶段考试试题英语.doc---(点击预览)
2009年陕西省中考数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点击预览)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21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52065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84.17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7-08-03 上传人:机****料 IP属地:河南
6
积分
关 键 词:
习题
资源描述:
习题,习题
内容简介:
莀薄肅芆蒂蝿羁芅薄薂袇芄芄螇螃莄莆薀肂莃蒈螆羈莂薁蕿羄莁莀袄袀羇蒃蚇螆羇薅袂肅羆芅蚅羁羅莇袁袇肄葿蚃螃肃薂蒆肁肂芁蚂肇肁蒄蒄羃肁薆螀衿肀芆薃螅聿莈螈肄肈蒀薁羀膇薂螇袆膆节蕿螂膆莄螅蚈膅薇薈肆膄芆袃羂膃荿蚆袈膂蒁袁螄膁薃蚄肃芀芃蒇罿芀莅蚃袅艿蒈蒅袁芈芇螁螇芇莀薄肅芆蒂蝿羁芅薄薂袇芄芄螇螃莄莆薀肂莃蒈螆羈莂薁蕿羄莁莀袄袀羇蒃蚇螆羇薅袂肅羆芅蚅羁羅莇袁袇肄葿蚃螃肃薂蒆肁肂芁蚂肇肁蒄蒄羃肁薆螀衿肀芆薃螅聿莈螈肄肈蒀薁羀膇薂螇袆膆节蕿螂膆莄螅蚈膅薇薈肆膄芆袃羂膃荿蚆袈膂蒁袁螄膁薃蚄肃芀芃蒇罿芀莅蚃袅艿蒈蒅袁芈芇螁螇芇莀薄肅芆蒂蝿羁芅薄薂袇芄芄螇螃莄莆薀肂莃蒈螆羈莂薁蕿羄莁莀袄袀羇蒃蚇螆羇薅袂肅羆芅蚅羁羅莇袁袇肄葿蚃螃肃薂蒆肁肂芁蚂肇肁蒄蒄羃肁薆螀衿肀芆薃螅聿莈螈肄肈蒀薁羀膇薂螇袆膆节蕿螂膆莄螅蚈膅薇薈肆膄芆袃羂膃荿蚆袈膂蒁袁螄膁薃蚄肃芀芃蒇罿芀莅蚃袅艿蒈蒅袁芈芇螁螇芇莀薄肅芆蒂蝿羁芅薄薂袇芄芄螇螃莄莆薀肂莃蒈螆羈莂薁蕿羄莁莀袄袀羇蒃蚇螆羇薅袂肅羆芅蚅羁羅莇袁袇肄葿蚃螃肃薂蒆肁肂芁蚂肇肁蒄蒄羃肁薆螀衿肀芆薃螅聿莈螈肄肈蒀薁羀膇薂螇袆膆节蕿螂膆莄螅蚈膅薇薈肆膄芆袃羂膃荿蚆袈膂蒁袁螄膁薃蚄肃芀芃蒇罿芀莅蚃袅艿蒈蒅袁芈芇螁螇芇莀薄肅芆蒂蝿羁芅薄薂袇芄芄螇螃莄莆薀肂莃蒈螆羈莂薁蕿羄莁莀袄袀羇蒃蚇螆羇薅袂肅羆芅蚅羁羅莇袁袇肄葿蚃螃肃薂蒆肁肂芁蚂肇肁蒄蒄羃肁薆螀衿肀芆薃螅聿莈螈肄肈蒀薁羀膇薂螇袆膆节蕿螂膆莄螅蚈膅薇薈肆膄芆袃羂膃荿蚆袈膂蒁袁螄膁薃蚄肃芀芃蒇罿芀莅蚃袅艿蒈蒅袁芈芇螁螇芇莀薄肅芆蒂蝿羁芅薄薂袇芄芄螇螃莄莆薀肂莃蒈螆羈莂薁蕿羄莁莀袄袀羇蒃蚇螆羇薅袂肅羆芅蚅羁羅莇袁袇肄葿蚃螃肃薂蒆肁肂芁蚂肇肁蒄蒄羃肁薆螀衿肀芆薃螅聿莈螈肄肈蒀薁羀膇薂螇袆膆节蕿螂膆莄螅蚈膅薇薈肆膄芆袃羂膃荿蚆袈膂蒁袁螄膁薃蚄肃芀芃蒇罿芀莅蚃袅艿蒈蒅袁芈芇螁螇芇莀薄肅芆蒂蝿羁芅薄薂袇芄芄螇螃莄莆薀肂莃蒈螆羈莂薁蕿羄莁莀袄袀羇蒃蚇螆羇薅袂肅羆芅蚅羁羅莇袁袇肄葿蚃螃肃薂蒆肁肂芁蚂肇肁蒄蒄羃肁薆螀衿肀芆薃螅聿莈螈肄肈蒀薁羀膇薂螇袆膆节蕿螂膆莄螅蚈膅薇薈肆膄芆袃羂膃荿蚆袈膂蒁袁螄膁薃蚄肃芀芃蒇罿芀莅蚃袅艿蒈蒅袁芈芇螁螇芇莀薄肅芆蒂蝿羁芅薄薂袇芄芄螇螃莄莆薀肂莃蒈螆羈莂薁蕿羄莁莀袄袀羇蒃蚇螆羇薅袂肅羆芅蚅羁羅莇袁袇肄葿蚃螃肃薂蒆肁肂芁蚂肇肁蒄蒄羃肁薆螀衿肀芆薃螅聿莈螈肄肈蒀薁羀膇薂螇袆膆节蕿螂膆莄螅蚈膅薇薈肆膄芆袃羂膃荿蚆袈膂蒁袁螄膁薃蚄肃芀芃蒇罿芀莅蚃袅艿蒈蒅袁芈芇螁螇芇莀薄肅芆蒂蝿羁芅薄薂袇芄芄螇螃莄莆薀肂莃蒈螆羈莂薁蕿羄莁莀袄袀羇蒃蚇螆羇薅袂肅羆芅蚅羁羅莇袁袇肄葿蚃螃肃薂蒆肁肂芁蚂肇肁蒄蒄羃肁薆螀衿肀芆薃螅聿莈螈肄肈蒀薁羀膇薂螇袆膆节蕿螂膆莄螅蚈膅薇薈肆膄芆袃羂膃荿蚆袈膂蒁袁螄膁薃蚄肃芀芃蒇罿芀莅蚃袅艿蒈蒅袁芈芇螁螇芇莀薄肅芆蒂蝿羁芅薄薂袇芄芄螇螃莄莆薀肂莃蒈螆羈莂薁蕿羄莁莀袄袀羇蒃蚇螆羇薅袂肅羆芅蚅羁羅莇袁袇肄葿蚃螃肃薂蒆肁肂芁蚂肇肁蒄蒄羃肁薆螀衿肀芆薃螅聿莈螈肄肈蒀薁羀膇薂螇袆膆节蕿螂膆莄螅蚈膅薇薈肆膄芆袃羂膃荿蚆袈膂蒁袁螄膁薃蚄肃芀芃蒇罿芀莅蚃袅艿蒈蒅袁芈芇螁螇芇莀薄肅芆蒂蝿羁芅薄薂袇芄芄螇螃莄莆薀肂莃蒈螆羈莂薁蕿羄莁莀袄袀羇蒃蚇螆羇薅袂肅羆芅蚅羁羅莇袁袇肄葿蚃螃肃薂蒆肁肂芁蚂肇肁蒄蒄羃肁薆螀衿肀芆薃螅聿莈螈肄肈蒀薁羀膇薂螇袆膆节蕿螂膆莄螅蚈膅薇薈肆膄芆袃羂膃荿蚆袈膂蒁袁螄膁薃蚄肃芀芃蒇罿芀莅蚃袅艿蒈蒅袁芈芇螁螇芇莀薄肅芆蒂蝿羁芅薄薂袇芄芄螇螃莄莆薀肂莃蒈螆羈莂薁蕿羄莁莀袄袀羇蒃蚇螆羇薅袂肅羆芅蚅羁羅莇袁袇肄葿蚃螃肃薂蒆肁肂芁蚂肇肁蒄蒄羃肁薆螀衿肀芆薃螅聿莈螈肄肈蒀薁羀膇薂螇袆膆节蕿螂膆莄螅蚈膅薇薈肆膄芆袃羂膃荿蚆袈膂蒁袁螄膁薃蚄肃芀芃蒇罿芀莅蚃袅艿蒈蒅袁芈芇螁螇芇莀薄肅芆蒂蝿羁芅薄薂袇芄芄螇螃莄莆薀肂莃蒈螆羈莂薁蕿羄莁莀袄袀羇蒃蚇螆羇薅袂肅羆芅蚅羁羅莇袁袇肄葿蚃螃肃薂蒆肁肂芁蚂肇肁蒄蒄羃肁薆螀衿肀芆薃螅聿莈螈肄肈蒀薁羀膇薂螇袆膆节蕿螂膆莄螅蚈膅薇薈肆膄芆袃羂膃荿蚆袈膂蒁袁螄膁薃蚄肃芀芃蒇罿芀莅蚃袅艿蒈蒅袁芈芇螁螇芇莀薄肅芆蒂蝿羁芅薄薂袇芄芄螇螃莄莆薀肂莃蒈螆羈莂薁蕿羄莁莀袄袀羇蒃蚇螆羇薅袂肅羆芅蚅羁羅莇袁袇肄葿蚃螃肃薂蒆肁肂芁蚂肇肁蒄蒄羃肁薆螀衿肀芆薃螅聿莈螈肄肈蒀薁羀膇薂螇袆膆节蕿螂膆莄螅蚈膅薇薈肆膄芆袃羂膃荿蚆袈膂蒁袁螄膁薃蚄肃芀芃蒇罿芀莅蚃袅艿蒈蒅袁芈芇螁螇芇莀薄肅芆蒂蝿羁芅薄薂袇芄芄螇螃莄莆薀肂莃蒈螆羈莂薁蕿羄莁莀袄袀羇蒃蚇螆羇薅袂肅羆芅蚅羁羅莇袁袇肄葿蚃螃肃薂蒆肁肂芁蚂肇肁蒄蒄羃肁薆螀衿肀芆薃螅聿莈螈肄肈蒀薁羀膇薂螇袆膆节蕿螂膆莄螅蚈膅薇薈肆膄芆袃羂膃荿蚆袈膂蒁袁螄膁薃蚄肃芀芃蒇罿芀莅蚃袅艿蒈蒅袁芈芇螁螇芇莀薄肅芆蒂蝿羁芅薄薂袇芄芄螇螃莄莆薀肂莃蒈螆羈莂薁蕿羄莁莀袄袀羇蒃蚇螆羇薅袂肅羆芅蚅羁羅莇袁袇肄葿蚃螃肃薂蒆肁肂芁蚂肇肁蒄蒄羃肁薆螀衿肀芆薃螅聿莈螈肄肈蒀薁羀膇薂螇袆膆节蕿螂膆莄螅蚈膅薇薈肆膄芆袃羂膃荿蚆袈膂蒁袁螄膁薃蚄肃芀芃蒇罿芀莅蚃袅艿蒈蒅袁芈芇螁螇芇莀薄肅芆蒂蝿羁芅薄薂袇芄芄螇螃莄莆薀肂莃蒈螆羈莂薁蕿羄莁莀袄袀羇蒃蚇螆羇薅袂肅羆芅蚅羁羅莇袁袇肄葿蚃螃肃薂蒆肁肂芁蚂肇肁蒄蒄羃肁薆螀衿肀芆薃螅聿莈螈肄肈蒀薁羀膇薂螇袆膆节蕿螂膆莄螅蚈膅薇薈肆膄芆袃羂膃荿蚆袈膂蒁袁螄膁薃蚄肃芀芃蒇罿芀莅蚃袅艿蒈蒅袁芈芇螁螇芇莀薄肅芆蒂蝿羁芅薄薂袇芄芄螇螃莄莆薀肂莃蒈螆羈莂薁蕿羄莁莀袄袀羇蒃蚇螆羇薅袂肅羆芅蚅羁羅莇袁袇肄葿蚃螃肃薂蒆肁肂芁蚂肇肁蒄蒄羃肁薆螀衿肀芆薃螅聿莈螈肄肈蒀薁羀膇薂螇袆膆节蕿螂膆莄螅蚈膅薇薈肆膄芆袃羂膃荿蚆袈膂蒁袁螄膁薃蚄肃芀芃蒇罿芀莅蚃袅艿蒈蒅袁芈芇螁螇芇莀薄肅芆蒂蝿羁芅薄薂袇芄芄螇螃莄莆薀肂莃蒈螆羈莂薁蕿羄莁莀袄袀羇蒃蚇螆羇薅袂肅羆芅蚅羁羅莇袁袇肄葿蚃螃肃薂蒆肁肂芁蚂肇肁蒄蒄羃肁薆螀衿肀芆薃螅聿莈螈肄肈蒀薁羀膇薂螇袆膆节蕿螂膆莄螅蚈膅薇薈肆膄芆袃羂膃荿蚆袈膂蒁袁螄膁薃蚄肃芀芃蒇罿芀莅蚃袅艿蒈蒅袁芈芇螁螇芇莀薄肅芆蒂蝿羁芅薄薂袇芄芄螇螃莄莆薀肂莃蒈螆羈莂薁蕿羄莁莀袄袀羇蒃蚇螆羇薅袂肅羆芅蚅羁羅莇袁袇肄葿蚃螃肃薂蒆肁肂芁蚂肇肁蒄蒄羃肁薆螀衿肀芆薃螅聿莈螈肄肈蒀薁羀膇薂螇袆膆节蕿螂膆莄螅蚈膅薇薈肆膄芆 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填空与选择题练习一、填空题1、中国 儒家 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2、马克思主义认为, 国家政权 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3、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 法家 。4、直到 马克思主义 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5、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 社会价值 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6、亚里士多德把 国家 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7、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 公正 ,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8、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 意识形态 三大结构。9、 政治权力 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10、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 理性经济 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11、 理想主义 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12、 马基雅维利 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13、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 价值中立 问题。14、 伦理 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15、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 君主专制 政治延续2000多年。16、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 仁政 ,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17、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 霸道 。18、墨子的政治学说以 兼爱 、“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19、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 无为而治 。20、 行为主义 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21、 公民权利 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22、公共权力具有 权威性 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23、经验事实表明, 权力 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24、 公共利益 是政治共同体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25、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 人民主权 学说。26、在我国,制度化的政治接触渠道是 信访 。27、政府的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在形式上或者实质上把自己的主张、制度、规则和政策等上升为对普遍的 公共利益 的诉求。28、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 价值和利益 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29、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 公共利益 。30、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 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合作的主要场所。31、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 人民 、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32、马克斯韦伯根据政治权威的建立和运行依据,把国家划分为 传统型权威 国家、个人魅力型权威国家和法理型权威国家。33、封建地主阶级在进行政治统治时,在统治形式上采取 君主专制 的中央集权制。34、政府以 法律制度 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35、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 单一制 和复合制。36、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 分权原则 。37、 专制君主制 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38、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 议行合一原则 。39、政府的 权威性 是国家的强制性和合法性的有机结合和集中体现。40、 分权制衡 原则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41、政治学所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但归根结底,就是 个人 、社会、国家三者的关系问题。42、从中国的历史演变来看, 国家 与 社会 的高度一体化以及国家权力至高无上是中国政治结构的主要特点。43、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 工会 、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44、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 选举 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45、美国政治舞台一直由 民主党 和共和党所把持。46、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 政府权力 。47、政党的产生是现代 议会民主 政治发展的产物。48、政治社团 提供信息 的功能在我国共青团、妇联、工会的作用中发挥得最为突出。49、 一元主义 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50、在权威主义和极权主义国家,政府官僚集团和 军人集团 往往是政府的重要支持力量。51、 政治秩序 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52、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 政治合法性 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53、 宽容 而理性地妥协是良好社会中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精神。54、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 政治秩序 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55、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 权力制约 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56、 宪政 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遵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57、政治 合法性危机 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58、 善治 即良好的治理,它是治理所应追求的目标。59、古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是 统治 。60、 政治合法性 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61、现代意义的政治参与思想是源自于近代民主理论中有关 人民权利 的思想。62、一般说来,专制制度下的人民只能通过 政治斗争 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63、与古代社会的选举活动相比,近代选举制度在形式上采用 普选制 。64、 制约权力 是监督的本质之所在。65、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 合法方式 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66、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 普通公民 的政治行为。67、在我国,参与政治的社团一般称作 人民团体 ,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68、我们把人民运用其 民主权利 直接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的监督机制称之为以权利制约权力的监督。69、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 滥用权力 ,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70、根据 分权制衡 思想,可以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功能划分,在分别执行国家各种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之间,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71、 政治文化 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72、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 政治社会化 得以传播和沿袭。73、 个人主义 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74、现代社会科学把 意识形态 当作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75、作为政治理论,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永远目的、 国家权威 始终是手段。76、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 法律下的自由 。77、现代保守主义倡导最大可能的 经济自由 和最小可能的政府管制。78、 顺从型 政治文化往往与独裁政治统治相伴随。79、 第三条道路 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混合的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或者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政治口号。80、根据马克思的理解, 意识形态 指的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81、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政治革命 和政治改革。82、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经历了国家建设、民主化、 福利化 三个阶段。83、政治 正义观 是政治合法性的最根本的基础,它是人们评价政治体系的标准。84、 政治稳定 是政治发展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85、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度化、 政治管理 的制度化两个基本方面的内容。86、 宪政建设 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 87、 宪政 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88、建设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 的基础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而宪政就是实现这三者统一的基本路径。89、 政治稳定 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90、选举权和 罢免权 是民主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91、作为一种制度,民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以 公民的意志 作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政治决策以公民的意见为最终依据。92、民主的基础与前提是倡导 宽容精神 和个人独立。93、 代议制民主 理论是现代民主的主流理论,也是现代通行的民主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94、宪法和 个人权力 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府权力的根本机制。95、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 权力制约 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96、 民主化 意味着两个方面的进展:建立现代民主制度,明确公民自由权利,并从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多重角度,为之设立保护屏障。97、哲学家苏格拉底就被以危害国家安全罪而判处死刑,这一贯被看成是 暴民统治 的典型。98、19世纪,由于 市场经济 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以及公民选举权的扩大,民主得到了真正开发的机会,从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实现了从理论向制度的转化。99、现代民主宪政包含人民的统治和 对人民的保护 两方面的内容。100、具有现代化和 民主意识 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二、选择题1、( C )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A 管理 B 神权 C 道德 D 权力2、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BC )。A 法治 B德治 C礼治 D 无为而治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 B )为思想核心。A 王道 B 法自然 C 无为而治 D 非攻4、孙中山先生是( A )政治观的代表人物。A 管理 B 神权 C 道德 D 权力5、美国政治学家( B )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A马克斯韦伯 B 戴维伊斯顿 C汉密尔顿 D 哈罗得拉斯韦尔6、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 A )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苏哥拉底 D 西塞罗7、1880年美国( D )政治研究院的建立被视为现代政治科学建立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A 华盛顿大学 B 康奈尔大学 C哈佛大学 D哥伦比亚大学8、根据( D )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A柏拉图 B 西塞罗 C苏哥拉底 D亚里士多德9、政治学名著理想国的作者是( A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西塞罗 D 苏哥拉底1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 ABCD )。A 经济的集中体现 B 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C 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D 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11、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于( ABCD )。A 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 B 官本位C “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 D 权力本位1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 A )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A 经济秩序 B 阶级状况 C 政治力量分布 D 政治秩序13、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 ABC ),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A 法 B 势 C术 D 变14、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B )。A 制度研究途径 B 权力研究途径 C 政策过程研究途径 D 政治功能研究途径15、马克思主义创立的( CD )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革命,也为人们科学认识和把握政治的含义提供了方法论基础。A 阶级分析方法 B 经济分析方法 C 历史唯物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16、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 D )而展开。A 治臣之道 B 治民之术 C 合法性 D 治国之道17、1949年1978年,中国基本上实施( D )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A 民粹主义 B 无政府主义 C精英主义 D 民众主义18、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 C )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A 民粹主义 B 民族主义 C精英主义 D 民众主义19、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 D )。A 自由 B 民主 C 法律 D 国家20、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研究与( D )研究高度结合,因此,一直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学科。A 管理 B 文学 C 历史 D 社会伦理21、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可以概括为( B )。A 皇权政治学 B伦理政治学 C 政治社会学 D 政治经济学22、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 B )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A 兵家 B 儒家 C 法家 D 道家23、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 AB )。A 政治哲学研究 B 政治科学研究 C政治经济研究 D 政治法律研究24、政治研究科学化进程遇到的难题是( ABD )。A 隐性价值问题 B 价值中立问题 C 经费问题 D 数据问题25、( C )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A 科学主义 B 经验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理想主义26、( A )途径可以把我们引向“民主就是人民的统治”,其实质就是“公民自治”的结论。A 理想主义 B 经验主义 C 科学主义 D 多元主义27、行为主义政治学要求用研究( D )的态度、手段和方法来研究政治现象,由此出发,主张以政治行为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A 经济学 B 生物学 C 社会科学 D 自然科学28、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他所撰写的( ABCD )等著作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主要代表作。A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B 新民主主义论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联合政府29、在众多政治设计思路中,具有明显对比性的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方案,二者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根源于人们对( AD )的认识和评价的截然不同。A 公共权力 B 民主 C 利益 D 人性30、行为主义政治学着重研究( ABCD )的活动,以期发现政治过程中个人和团体实际行为一致性的范围和性质。A 政府 B 政党 C 利益集团 D 选民31、( B )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A 法律 B 利益 C 阶级 D 国家32、政治权力具有( ABCDE )的特性。A 权威性 B扩张性 C排他性 D 强制性 E 支配性(33)(B )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A 组织 B能力素质 C身份资格 D 理论与策略(34)、( D )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A命令方式 B规范方式 C 说服方式 D 压力方式35、( B )精辟地论述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A 密尔 B 孟德斯鸠 C 卢梭 D 托克维尔36、关于权力的来源和基础,西方历史上曾经盛行( A )。A 君权神授论 B 人民主权论 C 社会契约论 D 天赋人权论37、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主要包括( ABCD )。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 申诉和控告权 C监督权 D 批评和建议权38、就当今世界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主要包括( ACD )。A 民主权 B 财产权 C 生存权 D 自由权39、公民权利首先表现为( A )。A政治权利 B 财产权 C 平等权 D 自由权40、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 D )上。A 财产权 B 平等权 C 自由权 D 参政权41、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行( C ),是确保公民基本民主权利的最基本的途径。A 直接选举 B 普遍选举 C 村民自治 D 监督制约42、马克思主义认为( D )是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A 集体 B政党 C 民族认同 D 利益43、八大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本着( ABCD )的方针,实行参政议政,参与民主政治生活。A 肝胆相照 B 荣辱与共 C 互相监督 D 长期共存44、从历史的角度看,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 AC )。A 自由权 B 社会经济权 C 公民权 D 社团和群体权45、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 ABCD )。A 复决权 B 罢免权 C 创制权 D 选举权4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AC )是最为基本的社会资源配置机制。A 政府 B 行业协会 C 市场 D 政党47、综合现代国家宪法的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来看,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如下原则要求( ABD )。A 权力制约原则 B 法治原则 C 监督原则 D 人民主权原则48、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原则中( D )是国家产生的逻辑起点。A 权力制约原则 B 法治原则 C 监督原则 D 人民主权原则49、议行合一原则是( A )国家政府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A 社会主义 B 奴隶制 C 资本主义 D 封建制50、( D )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A 共产党领导制度 B 首长负责制度 C 政治协商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1、下列组织属于邦联制的是( ABD )。A 欧洲共同体 B 独联体 C 俄罗斯联邦 D 东南亚国家联盟52、为了有效消除执政者的欲望,防止执政偏向,亚里士多德提出了( ABD)等一系列的权力制约方法。A 限任 B 监督 C 法治 D 选举53、纵观各国的宪法,以下的( ABCD )体现了法治原则。A 司法独立 B 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54、马克思主义认为( A )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A 专制君主制 B 立宪君主制 C 共和制 D 寡头制55、从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政体形式主要有( ACD )。A 苏维埃政权形式 B 联邦政权形式 C 巴黎公社政权形式 D 人民代表大会政权形式56、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 AD )的产物。A 私有制 B 社会契约 C 社会共同体 D分工57、( C )是政府的灵魂。A 权威性 B 有机组织性 C 阶级性 D 公共性58、( D )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A 权力制约原则 B 法治原则 C 监督原则 D 人民主权原则59、作为1787年美国宪法主要起草人的( A )指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不是天使而是人,因而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A 汉密尔顿 B 华盛顿 C杰斐逊 D 潘恩60、( B )指出: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成为国王。A 杰斐逊 B 潘恩 C 汉密尔顿 D 华盛顿61、市民社会是在国家权力体系外自发形成的一种自治社会,以其( AD )为特点。A 制度化 B 平等性 C 组织化 D 独立性62、政党形成于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现代( D )政治发展的产物。A 二元君主 B君主立宪 C 共和民主 D议会民主63、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工人阶级政党( D )。A 第一国际 B 社会工人党 C 共产党 D共产主义者同盟64、共产党组织被认为是( C )政党的典型。A 核心会议型 B 支部型 C 单位化 D 代表性6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的民主党派属于( D )。A 在野党 B 反对党 C 执政党 D 参政党66、( AD )是多党制的典型。A 法国 B 美国 C 日本 D 意大利67、作为社会(或市民社会)构成的主要角色,( CD )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政治现象,是现代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A 公民个人 B 政府 C 社团 D政党68、西方国家政治社团发挥功能和作用的途径主要有( ABCD )。A大众传媒 B 立法机关 C 超国家机构 D 政党和议会党团69、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 A )。A 多党制 B 两党制 C 一党居优制 D 一党制70、在西方发达国家。社团发挥其作用的非常规方式有( ABCD )。A 示威抗议 B 政变 C 恐怖活动 D 司法诉讼71、英国政府一直在( AD )的轮流执掌之下。A 保守党 B 共和党 C 民主党 D 工党72、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 ABCD )。A 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 B 组织政府的手段C 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 D 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73、两党制以( CD )最为典型。A 加拿大 B 澳大利亚 C 英国 D 美国74、西方传统政党最早出现于( B )。A 德国 B英国 C 法国 D 美国75、美国政治学家( D )认为,没有自治组织的存在,就不可能实现国家层面上的民主。A 罗尔斯 B 布坎南 C 亨廷顿 D 达尔76、社会主义将( D )确定为其宪政规则。A 司法独立 B 三权分立 C 党的领导 D 议行合一77、针对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有可能出现的政治行动主要是( D )。A 政治妥协 B 政治改良 C 政治革命 D 政治改革78、( A )认为,处于当代这种深刻的理性多元主义的现实中,指望人们都持某一种综合性教义是不可能的,除非用国家力量来压迫民众。A 罗尔斯 B 韦伯 C 托克维尔 D 亨廷顿79、政治合法性的核心观念是人们对( C )的理解。A 政治妥协 B 政治治理 C 政治合作 D 竞争80、( C )观念意味着政府在治理过程中不是一个权威的身份参与治理,而是与其他团体、公民平等的身份去参与,与它们协商合作,共同治理。A 善治 B 服务 C 契约 D 平等81、( A )认为,在确立各种规则时,必须要征得参与者的同意,所谓“同意限定公正”。A布坎南 B 哈耶克 C 罗尔斯 D 诺齐克82、最先提出政治合法性概念的是( C )。A 布丹 B 霍布斯 C 马克斯韦伯 D 孟德斯鸠83、治理方法的单一从根本上说是古代治理中缺乏( D )精神的结果。A 法制 B 法治 C 民主 D 平等协商84、契约观念的首要条件就是( B ),它是人们缔约的起点。A 公开性 B 自愿 C 责任性 D 一致同意85、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 ABCD )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A 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 B 合作 C 伙伴关系 D 协商86、善治提倡有效率的治理,具体而言包括( BCD )。A 责任性 B 制度效率 C 回应性 D 管理效率87、从总体上而言,善治在精神上仍有相统一之处,这种精神就是( AC )。A 效率精神 B 民主精神 C 契约观念 D 法治观念88、善治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对( CD )认同之上的合作。A 法律 B 平等 C 公共利益 D 市场原则89、当代政治共识的建立途径更多地是通过( D )的形式来实现的。A 意识形态 B 宣传教育 C 国家强制 D 重叠共识90、宪政制度于17世纪在( D )确立以来,到今天已经发展形成了稳定和完备的制度体系。A 美国 B 德国 C 法国 D 英国91、( A )是使市民社会与国家政治相联系的基本途径。A 选举 B 监督 C 集会 D 游行92、( AD )的总统是由直接选举产生的。A 法国 B 美国 C 德国 D 阿根廷93、在现代社会中,( B )制度已成为调整国家权力活动的基本途径。A 弹劾 B 选举 C 监督 D 罢免94、马克思主义对于( D )问题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工人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实现民主的重要标志。A 政权建设 B 普选 C 人民当家作主 D 政治参与95、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 ABD )关系。A 义务 B 责任 C权力 D 权利96、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 B )则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A 监督 B 选举 C 弹劾 D 罢免97、政治参与实际上乃是公民行使以( D )为核心的公民权利的过程。A 咨询权 B 知情权 C 罢免权 D 普选权98、政治参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BCD )。A 有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B 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C 有助于促进政治民主发展 D有助于经济发展99、公民委托出去的只是国家的治权,而始终掌握着国家的主权。因为公民可以利用( ABCD )制约手段监督和影响政府的行为。A 撤销决定 B 制止行为 C 否决议案 D 选举权利100、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主要有( ABCD )。A平等选举原则 B 直接选举原则 C 间接选举原则 D 普遍选举原则101、在现代法治社会,( D )监督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监督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A 政党 B 社会 C 公民 D 新闻舆论102、一般来讲,( A )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A 社会监督 B 政治监督 C 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 D 政府监督103、( B )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方式。A 舆论监督 B公民监督 C 政党监督 D 社会团体监督104、一般来说,政治参与的制度化要求( CD )。A 对政治参与权的保护 B 平等的参政权C 有效的利益整合机制 D 政治参与渠道的通畅105、舆论监督以其( ABCD )而对政治权力主体具有强大的威慑力,曾经被马克思形象地称为“另一个法庭社会舆论的法庭”。A 评价性 B 广泛性 C 及时性 D 公开性106、( A )为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因此被认为是当代政治文化研究的经典之作。A 公民文化 B政治文化 C 政治社会学 D政治心理学107、“第三条道路”,指的是一种既非资本主义也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选择的思想。它与所谓的( AD )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A 新社会民主主义 B 保守主义 C 自由主义 D 后社会主义108、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 D )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出,国家统治暴力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A哈贝马斯 B 伯恩斯坦 C 马佐尼 D 葛兰西109、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 AB )。A代议制 B 民主制 C 法治 D 法制110、在分类研究中,社会成员如何看待政治生活中不同党派、团体和个人之间的( AC )是区分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指标。A冲突 B 合作 C 竞争 D团结111、( A )被认为是工业化国家的意识形态,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是封建主义走向衰亡、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产物。A自由主义 B 保守主义 C 社会主义 D 无政府主义112、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把社会主义和( B )看成是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A 无政府主义 B 自由主义 C 保守主义 D 法西斯主义113、( A )是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A 自由主义 B 福利社会主义 C 社群主义 D “第三条道路”114、现代自由主义以认同和支持( C )为特点。A 自由贸易 B 自由经济 C 国家干预 D 政府改革115、20世纪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是( AB )。A福利改革 B 经济干预 C 自由经济 D 自由贸易116、基于个人才能和工作愿望各不相同这样的事实,自由主义并不同意( CD )这样的观念。A政治平等 B 法律平等 C社会平等 D 收入平等117、下列关于改良社会主义的观点,表述正确的是( AC )。A 按照道德原则分配财富 B 按照市场原则分配财富C 反对暴力革命 D 目标是推翻资本主义118、怀疑人类的理性能力,使保守主义信奉( D ),反对任何宏大的社会设计和改造方案。A 生态主义 B 无政府主义 C 理想主义 D 实用主义119、保守思想和观念大体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对以( D )为标志的经济和政治急剧变迁的反动。A 德国革命 B 美国革命 C 英国革命 D法国革命120、1970年代以后,( C )的产生,使英美保守主义思想受到冲击。A 生态主义 B 社群主义 C新右派 D 女权主义121、新右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它的理论具体表述就是( AD )。A自由经济 B 弱国家 C 干预经济 D强国家122、在当代,政治发展主要指政治的( A )过程。A 现代化 B 开明化 C 清明划 D 法制化123、抽象地看,实现政治稳定的途径包括( AD )。A 政治制度化 B 法治化 C 民主化 D 减少政治参与124、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的深刻影响是( ABCD )。A 使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 B 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C 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双重影响 D 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5、( D )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A 发展经济 B 共同富裕 C 政治发展 D政治制度化126、从广义上看,政治文明主要是指公共领域里的( C ),它意味着人们之间的普遍合作。A 政治稳定 B 政治一致 C 政治秩序 D 政治共识127、( AD )精神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实质。A 宽容 B 民主 C 法治 D 理性128、( D )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认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A 布坎南 B 哈耶克 C 罗尔斯 D 亨廷顿129、宪政的核心是( D )。A 形成公民社会 B 依法治国 C 保障自由 D民主政治130、现代政治文明并不要求宗教、思想和的统一,而要求( D )的合法性得到承认,能够在公民中取得统一。A 国家元首 B 立法机关 C 政党 D 政治秩序131、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 D )。A 法制 B 民主 C 平等 D 秩序132、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来看,推动着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有( ABD)。A 技术革命 B 各国的制度变革 C 文化趋同 D 跨国公司133、现代政治文明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BCD )。A 平等原则 B宽容和理性精神 C 自由原则 D 秩序原则134、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需要(ABC D )。A 完善人大的选举制度 B 完善人大的罢免制度C 完善人大的质询制度 D 厘清宪法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135)、宪政建设的根本意义在于它的( ABCD )正义。A 法治 B 形式 C 结果 D 程序136、现代化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的原因有( ABCD )。A 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 B 政府的执行危机 C 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 D 利益冲突加剧137、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 ABD )。A 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 B 权力结构的稳定C 社会稳定 D 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138、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首要价值在于( D )A 权威 B 平等 C 自由 D 自治139、(B )是天生的民主派。A 工人阶级 B 中产阶级 C 资产阶级 D 小资产阶级140、为了防止政府滥用公权,侵害公民自由权利,代议制民主理论家提出( ACD )等原则,限制公共权力,还主张通过分权与制衡,实现公共权力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A 有限政府 B 廉洁政府 C 高效政府 D 法治政府(141)、目前,现代国家一般都采用( A )民主制。A 代议制 B 一元 C 直接参与 D 精英142、民主化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进程是在(B )。A 19世纪 B 20世纪 C 19世纪末 D 18世纪末 143、多元民主理论认同(A )主义的民主观,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持有不同观点。A 精英 B 代议制 C 传统 D 自由144、从政府政治体系的角度来说,政治民主化主要表现为(B)的民主化改造。A 政府职能 B 政府体制 C 政府结构 D 政府管理145、人们把古希腊( A )的“哲学王”思想看作是精英主义的最早表述。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西塞罗 D 苏哥拉底(146)、民主的限度包括(ACD )。A 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B 以不干涉政党活动为限度C 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 D 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147、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价值在于(A B D)。A 权威 B 平等 C 自由 D 自治148、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B ),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A 工人阶级 B 中产阶级 C 资产阶级 D 小资产阶级149、第三次民主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的现实显示,民主的和平转变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ABCD )A经济市场化 B 文化世俗化 C 政治文明化 D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150、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在大多数国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施。在所有不同版本的民主实践中,建立在自由民主理论基础上的(C)是最通行的制度模式。A 直接民主 B 间接民主 C 宪政民主 D 人民民主151、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指(CD )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对应的一个群体。A 文化 B 经济 C 政治 D 道德一、名词解释: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2、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3、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4、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5.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6、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7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工具。8、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9、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10、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11、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12议会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不掌握实际权力,是虚位国家元首。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13总统共和制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14、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15两院制由两个相互独立的机构(上院和下院)共同组成立法机构。两院制存在两个并立的立法机关,共同行使立法权。16利益集团又称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17、政治社团组织就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18、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19、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20一党制是指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竞争性政党存在的制度。21两党制是指由两个主要政党占据统治地位并相互竟取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22多党制是指由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23、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24、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25、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26(书上156页),政治革命是以阶级为主体以暴力为特征的对旧的政治秩序的根本颠覆。27、治理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动。28、公开性指每一个公民都有权获得与自己的利益相关的政府政策的信息,这些政治信息必须能够及时通过各种传媒为公民所知,以便公民能够有效地参与公共决策过程,并且对公共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29、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30政治投票是公民个人在竞争性的政策或候选人之间或在其他有争议的政治问题前表示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行为方式。31、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32.多数代表制又称多数当选制,即在一个选区内得票最多的政党独立占这个选区的全部议席,其他得票较少的政党则没有当选的机会。33监督是国家有权机关以及社会公众依照一定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政治权力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督察,监控和制约的社会活动。34、政治监督,又称之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畴,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35、社会监督,又称之为自下而上的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36、公民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37、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38、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感投入。39、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40(学习指导165页)、政治革命是指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41、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42、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43.政治制度化是指政治秩序逐步建立制度,依据制度运作的过程。它体现了是政治生活的规范,稳定和有序,是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44、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45、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46、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47寡头铁律认为组织从来就是寡头的组织,任何社会都由组织(政党)来实施统治,而组织又是由少数领袖(寡头)来实施统治。即使民主政党也是如此。48、民主化就是社会政治体系摆脱传统特性,以民主核心价值为基础,建立和推行现代民主宪政的过程。简答题1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1)价值论的解释2)神学论的解释3)权力论的解释4)管理论的解释5)决策论的解释2、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3、2、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2)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4、3、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5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导64页)6从政治学的角度讲,如何理解权力这一概念?(导79页)7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导80页)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8从历史角度上看,国际范围内权利观念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代的发展变化?(书78页)1) 第一代权利是指传统的自由权和公民权2) 第二代权利是指社会经济权利3) 权利是指向社团和群体9宪法体制下,政治权利包括哪些内容?(导83页)10封建地主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特点是什么?(书91页)11政府的基本特性是什么?(导94页)1)阶级性2)公共性3)权威性4)有机组织性5)特定的职能规定性12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哪些原则要求?(书97页)1)人民主权原则2)权力制约原则3)法制原则13如何理解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1)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是最后的、固有的和不可剥夺的,它表现为一种人民对主权的所有权,在国家机关与人民的关系中,人民是主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是受托者。这是人民主权原则的核心。正是根据这一原则,国家政权机关必须经由公民普选产生和更换这一法定程序,任何非经公民普选而产生的国家机关的更换均被视作非法;(2)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只有通过人民全体的默契或表示,国家才能获得权力,也只有在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时,权力才能给予国家。因此,权力总是归属于人民,总是服务于人民;(3)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4)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14法治原则一般包括哪些内容?(导95页)15政府组织机构具有哪些特性?(导96页)1)集权原则2)分权制衡原则3)议行合一原则16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由有什么样的意义?(导102页)17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征是什么?(导103页)1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书130页)19政治社团具有哪些特征?(书131页)20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功能是什么?(书138页)1) 象征性功能2)意识形态的功能3)提供情报的功能4)工具性功能5)经济性功能6)政治社会化功能21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是什么?(书148页)1) 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2) 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制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3) 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4) 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22实现政治合法化的途径有哪几方面?(书157页)1) 建立政治共识2) 宪政建设3) 提高政治体系的效率2323善治的精神是什么?(书161页)契约观念和效率精神24善治的效率精神包括哪几方面内涵?(书163页)1) 管理效率2)制度效率3)回应性25契约观念包含有那几个要素?(书162页)1) 自愿2)一致同意3)责任性4)公共性或者说透明性26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书164页)1) 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27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书170页)28政治参与的作用是什么?(书177页)29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是什么?(书179页)30现代国家选举程序大致包括 那几个环节?(书181页)31政治选举的意义?(书183页)32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是什么?(书187页)33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书189页)34政治文化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功能是什么?(书208页)35为什么说意识形态能够发挥观念的力量的作用?(书212页)36保守主义的基本思想要素有哪些?(书220页)37保守主义如何看待财产私人所有问题?(书221页)38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哪些深刻的影响?(书261页)39政治革命不同于其他政治发展方式的特征是什么?(书244页)40政治改革的特征是什么?(书245页)41政治稳定对政治发展具有那些重要意义?(书245页)42为什么现代化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呢?(书249页)43政治制度化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书251页)44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书253页)45宽容和理性精神体现在政治上包含哪些内容?(书255页)46在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书256页)47全球化具有哪些特征?(书259页)48最具代表性的民主理论有哪些?(书272页)49民主的价值是什么?(书280页)50民主固有的缺陷是什么?(书282页)51民主的限度有哪些?(书284页)52经济发展如何政治民主化?(导182页53为什么说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书296页不知对不对)论述题1、试评述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而在古希腊,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就是一个“公正”国,它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而亚里士多德则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这些都是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的体现。这种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但是,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学思辨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是中国的“天”还是西方的“上帝”,人们都凭借对它的崇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这种政治观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政治观,因而是不科学的;(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他们主张,政治之道在于法、术、势,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在西方,政治学家马基雅弗利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则是玩弄权术。现代西方诸多思想家,诸如马克斯韦伯、哈罗得拉斯韦尔等人就是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的。这种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但是,它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是一种管理政治观。在中国,孙中山曾从这一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在西方,也有许多政治学家从管理公共事务来探讨和阐述政治涵义。这一政治观把握了政治公共性和管理性特点,具有容易同政治实践相吻合的特点,容易从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但是,它忽视了政治还有统治性的一面;(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由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提出,并且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对于政治含义的这一确定,指出了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这一政治观指出了政治生活的内容、方式以及标志,但是,它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亦具有片面性。2、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2)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大学八目”,这大体上说是对中国政治学理论的最好概括。中国政治学强调正确认识世界,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远大政治理想,小到个人修身养性,中到家庭/单位治理,大到地区和国家发展,治国之道包含天人合一、圣贤政治、等级秩序、家庭伦理、忠孝观念、重民爱民等广泛内容。三纲五常,被视为维持一个等级尊卑关系的稳定和睦的统治秩序的基本原则。因此,中国传统的政治学理论其实就是一个有关华夏文明建设的宏大理论。在这个宏大理论中,“家”的特征明显,且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统治者被设定为一个“大家长”,这个家长要在道德上为全国臣民做出表率;家长要爱臣民,臣民要尊重和服从家长统治;(3)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重民养民教民思想;德刑兼重;法、术、势统治术;重农抑商思想;天朝大国理想;忠孝观念,三纲五常;等级制度;守旧传统,祖宗法制不可更改;“汤武革命,应天顺人”。3、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是什么?“公权”与“私权”的划分是对“权威”与“自由”关系的界定和确认,其理论和现实意义是:(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如果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时候,就需要对“公权”和“私权”做一个划分,从理论上提供理论依据,从法律上提供法律保障,这就为公共权力机构有效行使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法律准绳。使权力得到有效行使和利用;(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公共权力机构或者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或者出于机构工作人员的私利目的却往往打着保护公共利益的旗号,对公民个人权利进行侵害。如果对“公权”和“私权”进行明确划分,就能从法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防止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权利的损害;(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从理论上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限制公共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并从法律上赋予公共权力效力范围,规定公民权利保护范围,为二者各自的活动界定范围,能够有效防止“公权”超越其界限而产生的对“私权”的侵害;(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够对公共权力有效行使提供保障,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权力的范围有所限制,权力的行使有法可依,并受到约束和监督,权利得到合法保护,这是对社会秩序的基本确认。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划分“公权”与“私权”的界限,使权力得到有效限制、权利得到有效保护,这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5试述人民主权原则?(导95页)6、试述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总的来说,政党是现代社会变迁的推动力。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政党是其成员和选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表者。在整个政治体系结构中,政党是一种利益聚集的机构,也是联系统治者(政府)和被统治者(民众)的桥梁。政党是一个双向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表达渠道。它通过综合、选择和简化等方式,把社会成员的个别需求转化为易于操控的集体性建议和方案。另一方面,它通过自己的组织渠道和对大众的影响力,将自己作为政府执政党的政策和方针传导给社会;(2)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政党是招募精英和培养政治骨干的重要途径。它提供了准备、选择和培养国家各级领导人的重要机制。它像是政府的门卫,控制着个人进入政府的程序。它选拔政治精英,通过多种方式培养组织精英的实际政治能力。在许多情况下,政党为政治家提供了培训的场所,为他们提供从事政治活动所必需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职业结构;(3)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政党是形成、教育和影响民意的媒介,是政治教育和实现社会化的机构。政党以其意识形态、理论纲领和方针政策影响成员和选民,从而实现成员广泛的社会化。此外,政党通过自己的政策主张和竞选纲领,动员民众。在当代社会,它更是成员或选民的情感依托物。由于政党一贯致力于影响其支持者的思想和行为,因而支持者支持其政党而甚至不关心某个具体政策和候选人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政党变成了人们记忆和情感寄托的实体;(4)组织政府的手段。政党协助形成政府,并为政府提供稳定基础。它为政府的两大重要机关(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创造了合作的基础和机制。在没有赢得政权的时候,政党通过制定自己的政纲、方针、政策和策略,动员党员和群众影响政府政策,监督政府行使权力。在获得政权以后,政党以执政党的身份,组织政府,直接参与国家政策执行过程,支配和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的发展方向和实际过程。7试述政治社团的功能?(导104页)8、试述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社会?(1)良好社会指的是一种政治秩序处于有序、稳定和连续状态之中的情形,即政治传统中人们常指的人类的理想社会。良好社会包括以下基本因素:存在着稳定的政治共识,并可以调节人们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良性运转。稳定的政治共识在社会意识形态上表现为政治秩序的合法性,而政治体系的运转则是依靠治理来实现的;(2)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应当包括: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现代社会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因而也必然是一个冲突频度大为增加的社会。如果一种利益坚持不肯妥协,必须与对方达到你死我活的结果方肯罢休,这将对社会秩序造成破坏性的后果。而良好社会要求对立利益的各方尽可能地理性地思考合作的后果,而不是不顾后果地对一己利益的坚持。如果对立双方都坚持认为自己的目标、原则、要求是绝对正确的、绝对合理的和公正的,并认为对方的一切都是错误的、不合理的,应该全部抛弃的,这样他们往往会不惜任何代价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要求,可以想象其结果只能使矛盾更加尖锐,合作无法达成。因此,在良好社会里,人们抱有一种理性的态度,在承认对方利益的基础上做出让步,使双方各自的要求得到部分满足,从而解决冲突,形成一种文明的秩序。宽容而理性地妥协是良好社会中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精神;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稳定性是良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实现稳定性就要求存在一种稳定的利益冲突的解决机制。法治是通过一种制度化的机制来协调不同利益的。制度既是某种特定的利益关系的反映,也是人们追求利益的方式的可能性规定。制度具有全局性。相对于其他手段来说,制度的影响不在于一时一地的事件或利益,而在于长期的整体的规范的作用。作为一种相互冲突的利益的解决制度,法治的根本作用在于让人们自愿地表达其利益,综合各种不同的利益,并以人们的偏好来自愿地做出裁决。在人治的情况下,制度如同虚设,社会治理依统治者的喜怒哀乐为转移,从而造成一种不稳定的局面。而在法治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对制度形成一种稳定的预期,从而有利人们在政治中有序地解决其利益冲突;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法治要求权力的运行必须符合规范,这对于利益冲突的意义在于,它规定了解决的边界。而有效的协商机制则有助于确定在大的秩序范围内,将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合作形式。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前者规定了人们讨价还价的外部边界,而后者则提出了讨价还价的内部选择。协商机制并不仅仅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正式的制度,更多意义上它还包括各种非正式的规范,而这涉及到各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因为什么样的协商机制才有效并不是纯粹抽象的理论问题,它关系到参与博弈的行动者对于策略的选择。协商机制需要重视团体的自主性。一个在适当范围内保护自己利益的团体并不意味着与政府的对抗,而是对政府管理功能的一种弥补。它促成在各种利益冲突中得到平等而又合理的解决;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政府是建立在政治共识之上的执行国家意志的组织,一个高效而廉洁的政府能够将人们稳定的政治共识付诸现实。从经济管理上看,它可以使国家经济发展保持一个良好的势头;从社会管理上看,它还可以有效缓解和抑制由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是有效防范政治秩序混乱的重要环节。9试述善治模式的特征?(书164页)10、试述政治选举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选举是使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联系的基本途径。由于国家权力的行使者只能是少数人,这样就导致了国家权力的所有者与行使者相互分离,并因而形成少数领导者和绝大多数被领导者的相互矛盾。选举制度则为解决这种相互分离和相互矛盾状况提供了根本的途径;(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公民与国家权力行使者的这种委托关系,决定了权力行使者必须向全体公民负责。如果公民撤回对权力行使者的委托,那么权力行使者的存在、延续以及权力行使也就失去了合法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公民可通过民主程序重新选举产生新的符合自己意愿的权力行使者。这就要求权力行使者必须坚持为社会公众服务,时刻牢记对权力所有者负责的思想;(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国家的统治、社会的管理都必须以民意为依归。选举就是形成、表达民意的理想方式。同时,公民通过选举活动的参与,还可以增强民主意识。公民通过参与选举,不仅会对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产生明确的认识,而且还能增强其分析和判断政治现象、政治问题的能力,从而积极地参政、议政;(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经济萧条、通货膨胀、政局不稳、集团利益冲突激烈等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是影响国家政治秩序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选举则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通过选举,不仅可以使社会公众之间、社会公众与其代表之间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可以集思广益,对各种政策选择方案进行论证,从而为各种社会问题寻找到合理的能为人们所接受的解决方法。11、试述社会监督具有哪些功能?社会监督的功能是指社会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的政治生活进行的监控和督察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政治功效和价值。一般来讲,社会监督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功能:(1)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社会监督是遏制政治生活中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效手段。腐败现象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本质就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使用,产生的危害则是相当严重的,腐败会扰乱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政府的管理效能,损害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影响政府的权威,直至危害社会的稳定以及政权的更迭。而社会监督是一种针对公共权力主体的无所不在的、严密的监控机制,这种机制使得权力主体的用权行为完全处于一种透明化的状态之下,没有滥用权力的条件和机会,从而体现了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严格的社会监督,能有力地促使一切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增强法制观念,依法用权。社会监督不仅具有外在的对权力主体在支配权力过程中各种行为的约束功能,而且还能通过把权力与责任联系在一起,建立起权力主体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权力主体必须承担行使权力的后果与责任,这样也促使了权力主体审慎地运用权力;(2)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对权力主体的防范不可能天衣无缝,对其的约束也难以保证每一次权力运用都得当。但是社会监督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对不当或越轨的权力行为予以及时的矫正和补救。另外,通过社会监督还可以及时发现国家在管理机构、管理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缺陷,逐步完善整个政治体制的建构;(3)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由于社会监督对滥用权力的行为及其责任者有要求国家对其进行法律制裁的权力,由此体现了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当出现政治决策失误,决策执行过程中失职,或由于工作中的官僚主义等导致不良的后果时,社会公众有权要求追究发生事故的权力部门或公职人员的政治和法律责任,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有利于吸取教训,以儆效尤;(4)社会监督的保健功能。社会监督的功能不仅在于它对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出现的弊病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的治疗,更重要的是通过全面监督,可以为民主政治的建康发展起到保健的作用。社会监督是推动一国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在一定意义上,一个社会的政治民主水平是与社会监督水平成正比的。社会监督既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有助于民主政治建设; (5)社会监督的教育功能。社会监督不仅能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对监督者也是一种极好的民主教育和训练,通过参与监督,可以提高公民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素质。通过社会监督可以使社会公众的种种意见、批评和不满宣泄出来并要求执政者感知到和做出相应反应,真正体验到宪法所规定的自由民主权利,从而进一步激发公民意识和积极参政热情,也有助于实现政治认同。随着社会监督的有效实现,公民的政治责任感、政治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普遍提高,进而也必然提高自己的行为能力。随着公民监督行为能力的增强,他们也就更愿意参与政治,使自己的监督更有效、更有力度。12、试述自由主义理论遵循哪些原则?(1)个人主义原则。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它坚信社会生活中最具重要意义的是人类个体,而不是社会群体或集体组织。每个个体不仅具有同等的道德意义,而且具有独特的特性。自由的目标就是建立一种社会,使每个个人根据自己的判断尽其所能地去发展自己,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幸福。基于上述观点,自由主义确立了一种中立的原则,给每个人以同样的机会做出他们自己的道德决定;它认为,人要得到自由的发展,不仅要排除人类活动的一切自然障碍,而且还要尽可能地排斥人为的干涉,而任其个人的本能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2)自由原则。个人自由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它在正义、平等、权威等价值选项中具有优越性。自由优先原则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相信每个人都能够按其所愿做出自己的行动选择。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法律下的自由”;(3)理性原则。自由主义坚信,世界具有其理性的结构,凭借人的理性能力和严格审慎的研究,可以揭示这种理性结构。它相信在大多数情况下,个人能够做出明智的判断,即对个人最为有利的判断。同时,它也鼓励每个独立自由的个体相信进步,相信人类有能力通过争论和交换意见来解决分歧而无需流血和战争;(4)平等原则。自由主义相信平等,认为人生而平等,至少具有同等的道德价值性。这使它对平等权利采取认同态度,特别是对于“法律的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政治平等(一人一票,每票等值)给以大力支持。然而,基于个人才能和工作愿望各不相同这样的事实,自由主义并不同意社会平等或收入平等这样的观念。它更倾向于认可机会平等(给每个人以同样的比赛场地),认为那会给每个个人以同样平等的机会去实现他们不平等的潜能;(5)宽容原则。自由主义还认为,宽容(容忍或允许持不同意见的人说话或行动)不仅是个人自由的保障,也是社会强大的手段。它相信,多元主义作为道德、文化和政治多样化的体现,是社会积极健康发展的条件和标志。它确保所有的观点都能够在自由思想的市场上得到检验,从而促进争论和智力的发展。此外,自由主义还倾向于认为,竞争观点和利益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和自然和谐的关系,它往往使各种相互矛盾冲突的观念大打折扣;(6)同意原则。根据自由主义观点,权威和社会关系应该以同意或意愿为基础。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代议制和民主制。同样,社会组织和机构也是通过追求自我利益的个人自愿协议而形成的。所以,权威,无论是政府的权威,还是社会组织的权威,都来自下面,在任何时候都需要获得合法性基础;(7)宪政主义原则。尽管自由主义认为政府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保护者,但是,它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具有反对个人自由、实施专制统治的危险。因此,自由主义倡导有限政府。同时认为,实行政府分权,在政府各制度之间实施制衡原则,确立保障个人权利的成文宪法来界定国家和个人的关系等等,是实现有限政府目标的基本途径。13、试述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政治社会化就是政治文化的传播过程。那么,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是:(1)家庭。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儿童时代的经历和影响对一个人一生的政治态度十分重要,而家庭正是一个人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媒介。在家庭环境中,上一代人通过日常生活把他们对世界、对社会的看法,对政治体系的态度,对政治事件的评价以及他们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态度、政治感情,直接或间接地传授给下一代,使其初步学习和了解外部政治生活。许多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亲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意见影响着子女的态度和意见;积极参与家庭决策的青年人很可能到成年时在政治上也表现非常积极;专制家长式的家庭教育,有助于产生两种人:政治专断者和政治服从者;幼时家庭生活不完满、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成年后可能会成为一种社会反常人;家庭环境的“隔代遗传”可能会塑造一种保守性格; (2)学校。学校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专门化的学习和训练场所,因而,是传播文化的专门机构,是系统化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一方面通过接受专门的文化知识和系统的政治教育,形成了对政治生活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在与同学和老师的相互关系中,初步体验了社会政治生活;(3)大众传播工具。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工具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在传播政治文化、形成共同的政治意识方面,而且在改造政治文化、引导社会政治方向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大众传播工具实现政治社会化职能主要通过两种方式:通过新闻报导、舆论渲染等方式,吸引社会大众对问题的关注,以增强公众政治认知。在宣传报导中直接宣传某种政治观念、政治价值和政治感情。大众传播工具不仅是信息沟通的桥梁,而且是改造政治文化的工具。一种新政治文化要上升成为社会的主体政治文化,必须通过广泛的大众传播。因此,谁掌握了大众传播工具,谁就拥有了政治文化的领导权;(4)社会政治组织。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政治组织,如工会、职业协会、社团、政党、国家机关等,也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们通过宣传自己组织的主张和信仰,吸纳新成员,使其过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生活等方式,实现政治文化的传播。在所有的政治组织和机构中,政党是最重要的社会化途径。它通过宣传党的纲领、政策主张,影响社会大众的政治态度;通过发展新成员,使他们在党组织中受到社会化的培训;通过党的各项活动,来实现其成员和拥护者的政治参与;(5)政治符号。特定的政治符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人物的肖像等等,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代表意义,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播作用;(6)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社区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承担着传播政治文化的功能。14、试述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过程中,通过两种途径产生经济上的分配不公,进而引起政治不稳定。其一,从长远观点看,经济发展固然能创造出比传统社会更为平等的分配方式,但在短时期内,经济发展和增长很容易扩大贫富之间的差距。其二,现代化改变了人们的分配观念。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怀疑一些在传统社会中看来是顺乎自然的分配方式公正性,并且期望能有一种新的公正合理的分配方式出现;(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当现代化加速体制转轨、社会关系调整和生活改善的步伐时,处于变革社会中的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转变。以现代文明为背景的现代政治文化观念逐步传播,在同传统的政治文化观念的交汇与抗争中,传统的政治文化渐趋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政治文化体系的萌生和成长。但是,不同政治文化的冲突和替代决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和实现,传统文化的解体并不意未着现代政治文化体系的成型,其间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复杂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旧价值观念发生激烈的冲突,并往往引发现实的政治冲突;(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对社会的期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推动,会急剧膨胀,甚至可能带来一场“期望革命”。与此同时,文化变迁使得人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增强。新兴的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在无法通过制度化途径参与政治的情况下,往往采取暴力的方式来进入政治领域,这对政治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冲击;(4)政府的执行危机。在后期现代化国家中,由于政府发展的过程往往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政府面对急剧变化的经济社会形势,往往无力进行整合和管理,形成一个“弱政府”。政府的官员也在原有价值观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往往落入腐败的陷阱,这使得政府不稳定的情形更加严峻;(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国际体系中的霸权国家或者试图把自己的模式强加于人,或者试图谋求势力范围,从而干预后期现代化国家的内政,这使得政治不稳定的局势更加复杂。15、试述现代政治文明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哪些?、(1)秩序原则。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秩序。这体现在政治上就是法治。作为一种法律价值的秩序,即法律秩序,它是人们行为的稳定的、可以预期的规范。它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法律规范秩序和法律社会秩序。法治是法律规范秩序和法律社会秩序的统一,它构成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2)自由原则。自由是政治中的基本价值之一,它体现在政治上有如下几个含义:(a)个人的自由权:包括诸如人身自由、言论自由、通信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等等。需要指出的是,自由权是有限度的,每个人的自由必须以尊重他人的自由为限度。(b)有限政府。自由原则还要求实施有限政府。政府的有限性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方向,而其限度就在于人们的自由权利。政府不得以侵害人们的自由而为其行政的边界;(3) 平等原则。平等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与古代社会的等级形成尖锐的对立。平等原则在政治上有如下两上基本含义:(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民主。平等体现在政治生活中的集体决策时,就是民主。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利益关系和冲突日益复杂,体现着平等原则的民主是解决利益矛盾和冲突的根本机制。就此而言,民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4) 宽容和理性精神。宽容和理性精神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实质。它包含如下内容: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在思想上,宽容和理性精神要求公民尊重他人所持的思想和信仰,对与自己思想和看法不同的人抱宽容态度。不过宽容是有限度的,它的限度在于要求对方必须尊重既有政治秩序,在政治上取得政治共识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1520657.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