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的意义课标内容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和比例,会计算比值。设计理念新课程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自学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比的意义一课概念不仅多而且也琐碎,为了使学生
-
教学设计课题5.3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课时1所在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型新授学习目标数学抽象:从购物计费行程规划等实际场景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逻辑推理:通过分析问题中的因果关系,推导等量关系如 总路程 速度 时间。数学运算:
-
台阶教学设计课标内容本节课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体现的内容为:2.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与他人合作
-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依据 2022 版新课标对学生知识储备的要求,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意义,熟练掌握从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等维度,运用自我观察与他人比较等方式进行自我评价,以及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等认识自我的途径与方法
-
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说不是有理数教学设计课题组一教学内容解析初中阶段对数的研究仅限于实数,本节内容学习之前,我们已经研究了数的分类,但这些都是教材中直接定义的,而不知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来区别有理数和无理数,在这种情况下,学习阅读与思考:为什
-
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来自人教版必修地理2第三章第二节。宏观上,从章节组织上看,该部分内容为学生全面了解三大产业分布的区位因素的其中一部分;从内容上看,该节是对区位因素相关内容的继续衍生,与前面所学的农业区位因素具
-
7.4 平移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相交线与平行线7.4 平移,内容包括: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能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内容解析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一块重要内容是图形的平移
-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学习目标2在定理的证明中培养学生的拼图能力,并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转换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3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教学重点 探索勾股定理及定理简单应用;教学难点 用拼图方法证明勾股
-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勾股定理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第 节教学目标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究过程,了解关于勾股定理的一些文化历史背景,会用面积法来证明勾股定理,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探索直
-
历史第 第 页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A卷基础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与投鞭断流草木皆
-
初中数学名校资源 22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配方法一节讨论的都是各项系数为数字的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把讨论对象由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推广到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bxc0,用配方去解它,会得到怎样的结果呢这就是本节课
-
PAGE PAGE 122.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姓名 学号 班级 课题22.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课型新授时间审核八年级数学组主备人课时第2课时学习目标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通过证明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定理的过程,进一步
-
Unit2 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 长难句型精析1. whever引导的名词性从句whatever, whoever, whomever, whichever 等引导主语表语或宾语从句时相当于先行词关系
-
22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在答题卡纸的规定区域内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考号等,否则无效。3.请将所有答案按照题号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纸相应
-
第20章 函数 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某人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加工100个零件,则工作效率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数100和,t都是变量B. 数100和都是常量C. 和t是变量D. 数100和t都是常量
-
第五单元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第2课时笔算进位加法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59页及试一试教学目标:1.理解10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算理。2.经历探索两位数进位加法竖式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正确计算两位数的进位加法。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
-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总复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掌握综合处理全等三角形的方法与技巧.能够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能够多次使用全等判定定理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多次使用全等判定定理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教学难点提
-
Unit 4Natural DisastersUnit4话题自然灾难词汇disaster,slide ,flood,rescue,damage,destroy,shelter,ruin,percent ,trap ,bury ,effor
-
Unit 4Natural DisastersUnit4话题自然灾难词汇disaster,slide ,flood,rescue,damage,destroy,shelter,ruin,percent ,trap ,bury ,effor
-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总复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2能够对每一种判定定理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分析,并且灵活应用3能够横向对比每一个判定定理,进行合理的对比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灵活应用各个判定定理解
-
8814.1平方根 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想: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是两个重要的概念,是全章的教学重点学生对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常常混淆,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这两个概念的本质是什么,并能分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这是两节课的主要教学目
-
河北省承德市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本试卷分卷和卷两部分;卷为选择题,卷为非选择题,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图案中
-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初步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2.运用图片文字材料,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归纳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使学生知道宋代的生产发
-
教学设计课题测量平均速度科目物理年级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人教学分析课程标准分析实验探究主要作用是让学生通过物理实验构建物理概念,深化对物理规律的认识,领悟其内涵及相互联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作出猜想与假设;关注对学生设计
-
Phrases in Module FivePhrases in the Second Perioddivide intowork onadd toin spacefrom all over the worldmake an orbit o
-
第1课 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认识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侵略战争之分,客观辩证的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深刻认识鸦片战争清政府惨败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以此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唯物史观2.通过展示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
-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借助鸦片战争前后中英贸易额数据表格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圆明园图片等资料,使学生初步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借口过程结果,以及火烧圆明园的基本史事,从而感受西方殖民侵略者的虚伪面目和清政府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唯物
-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目标1.知道近代农民阶级在日益沉重的压迫下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发展和转折失败的标志性事件,明确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过程。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时空观念2.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唯物史观。结合史料,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评价洋务运动,认识其在中国近代化早期探索中的作用和局限性。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了解美日侵略台湾的史实;知
-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目标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
-
第6课 戊戌变法教学目标1.知道公车上书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派代表人物,了解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知道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唯物史观时空观念2.识读课文插图等多种资料,制作百日维新中关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的措施的表格,初步
-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教学目标1.通过厘清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抗击八国联军史实的时间线索,观察战争形势图,使学生学会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历史事件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通过分析扶清灭洋口号的进
-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教学目标1.了解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中国同盟会成立和三民主义,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含义。唯物史观时空观念2.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讲述孙中山为革命做的准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感受孙中山百折不挠追寻救
-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教学目标1.简述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等基本史实,梳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经过,认识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通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
-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目标1.简述中共三大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黄埔军校建立和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认识国共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掀起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唯物史观时空观念2.通过北伐战争形势图和材料研读等
-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教学目标1.学习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共一大中共二大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等基本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唯物史观2.通过对图片和材料研读,掌握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召开的时间内容历史意义;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
-
第13课 五四运动教学目标1.学习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伟大思想启蒙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2.通过图片和材料研读掌握五四运动爆发扩大胜利性质和意义。史料实证
-
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1.学习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及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内容。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2.学会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
-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目标1.学习宋案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割据的基本史实,认识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通过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理解袁世凯逆历史潮流,必然遭人民唾弃。唯物史观时空观念2.通过材料研读,提升全面认
-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目标1.学习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历史意义。探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体会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唯物史观时空观念2.通过材料研读,学会处理历史信息和全面认识
-
第9课 辛亥革命教学目标1.了解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了解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通过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唯物史观历史解释2.通过识读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1.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简述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统治的覆灭等史实,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唯物史观时空观念2.运用图片文字等史料,学习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形成历史认知,提高解析
-
第23课 内战爆发教学目标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实行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史实。唯物史观时空观念2.通过运用图片文字材料等形式,初步掌握和回答历史问题的方法,明确论从史出的基
-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1.知道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史实,探究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唯物史观时空观念2.通过大量的图片文字材料等形式,明确论从史出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依据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目标1.了解平型关大捷与百团大战等史实,知道抗日根据地建立与发展的情况。唯物史观时空观念2.识读平型关大捷示意图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百团大战示意图等地图,提高通过地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体
-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目标1.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实。唯物史观2.利用相关的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和表达历史观点的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通过学习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体会抗日将士在战争中英勇顽强
-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目标1.认识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可以简述中国守军抗日的史实;认识第二次国共合作;以南京大屠杀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2.运用图片文字等史料,让学生掌握论从史
-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目标1.学习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和影响,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2.学习日本策划华北危机和一二九运动,树立爱国主义和民族责任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3.学习西安事变,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
-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目标1.了解长征的路线,说出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体会长征的艰苦过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2.学习遵义会议的内容,分析其意义,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
-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目标1.以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知道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唯物史观史料实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