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发糕的双菌发酵剂工艺研究.pdf

发糕配方及生产工艺技术资料汇集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发糕配方及生产工艺技术资料汇集.zip
发糕配方及生产工艺技术资料汇集
文件目录.doc---(点击预览)
1
10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5
16
17
18
19
2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Thumbs.db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011284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9.19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8-05-20 上传人:懒洋****0 IP属地:湖北
40
积分
关 键 词:
发糕 配方 生产工艺 技术资料 汇集 聚集
资源描述:

1、92113615-发糕粉

2、200710156030-乌发糕及其制作工艺

3、201110440949-一种制作玉米发糕的方法

4、200510127667-八珍营养发糕的制作方法

5、201010103420-一种保鲜米发糕的制作方法及应用

6、201010110854-一种米发糕及其制作方法

7、200910062221-一种专用发糕粉及制作方法与应用

8、201010293586-一种营养速食发糕的制作方法

9、94216059-多功能快速发糕机

10、201010294197-一种小儿营养发糕的制备方法

11、201110001218-一种莲子糯米发糕的制备方法

12、201020237794-简易的节能型电烘发糕生产装置

13、201020516713-一种蒸笼垫

14、200410101064-绿茶食品(含糕点)及其制作方法

15、96116489-玉米馒头粉及其生产工艺

16、200710060395-发糕及制作方法

17、93112019-混合营养发糕粉

18、200710024425-三豆乌发糕

19、92102655-制作高蛋白发糕的方法

20、200910216076-红薯发糕的制备方法

21、传统发酵食品米发糕生产工艺的革新与现代化

22、大米发糕的抗老化技术研究

23、米发糕的储藏品质研究

24、米发糕的双菌发酵剂工艺研究

25、米发糕的质构特性及数学模型

26、米发糕复配粉的研究

27、米发糕生产工艺的研究

28、米发糕专用粉生产工艺的研究

29、特色发糕的研制及营养保健功能探讨

30、CN201110153395.5-一种营养发糕的制备方法

31、CN201110205745.8-一种葡萄汁发糕

32、CN201110267603.4-一种乌梅豆面发糕的制备方法

33、CN201210453850.8-一种方便米发糕及其生产方法

34、CN201310094233.8-一种板栗味健胃发糕的制作方法

35、CN201310094141.X-一种含核桃仁的荞麦味发糕的制作方法

36、CN201310094144.3-一种降血压玉米发糕的制作方法

37、CN201310094145.8-一种红薯淀粉发糕的制作方法

38、CN201310094216.4-一种含薏仁粉的发糕的制作方法

39、CN201310283365.5-一种小儿壮骨发糕及其制作方法

40、CN201310220907.4-一种魔芋米发糕

41、CN201310281196.1-一种紫薯防癌保健发糕的加工方法

42、CN201310281238.1-一种易消化大米发糕的加工方法

43、CN201310281252.1-一种杂粮发糕及其制作方法

44、CN201310614759.4-用天然马铃薯粉制备发糕的加工方法

45、CN201410138013.5-一种葡萄营养发糕

46、CN201410682330.3-一种全薯类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47、CN201410679904.1-一种马铃薯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48、CN201410850491.9-一种具有滋补气血功效的玉米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49、CN201410750983.0-一种纳豆菌与乳酸菌共发酵制备米发糕的方法

50、CN201510044078.8-一种养胃发糕的制备方法

51、CN201410260098.4-玫瑰风味发糕的制作方法

52、CN201510200782.8-一种益智健肾乌发发糕及其制作方法

53、CN201510196797.1-一种土豆发糕

54、CN201510247862.9-一种速冻玉米发糕及其生产工艺

55、CN201510302808.X-一种榴莲味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56、CN201510302807.5-一种柠檬香味米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57、CN201510302795.6-一种凤尾鱼米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58、CN201510302851.6-一种虾仁米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59、CN201510302850.1-一种香椿味米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60、CN201510302812.6-一种菠萝燕麦米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61、CN201510302794.1-一种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62、CN201510302787.1-一种青豆鸡肉米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63、CN201510305429.6-一种西梅米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64、CN201510305404.6-一种泡菜味米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65、CN201510302848.4-一种莲藕米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66、CN201510302792.2-一种南瓜米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67、CN201510305348.6-一种樱桃松子米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68、CN201510305398.4-一种紫菜豆沙米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69、CN201510302809.4-一种粉丝米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70、CN201510302811.1-一种便于消化米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71、CN201510302793.7-一种臭豆腐米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72、CN201510305359.4-一种三文鱼米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73、CN201510302788.6-一种薄荷清香米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74、CN201510746505.7-一种健康菠菜籼米发糕的制作方法

75、CN201510749999.4-一种米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76、CN201610069543.8-酱香味南瓜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77、CN201610069475.5-麦麸补虚止渴南瓜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78、CN201610069474.0-菱角健力益气南瓜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79、CN201610069551.2-鸡汤玉米味南瓜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80、CN201410504072.X-一种蒜香菠菜发糕及其制作方法

81、CN201510917494.4-一种食用可治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糕及制备方法

82、CN201610042408.4-一种具有调节胃肠功能低GI莲子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83、CN201610045206.5-一种大闸蟹风味白发糕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84、CN201410822612.9-一种全谷物米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85、CN201410847303.7-一种荷叶味保健发糕的制作方法

86、CN201610231664.8-一种水果味米发糕

87、CN201610287572.1-一种含紫花苜蓿的膳食纤维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88、CN201610069545.7-润肺益气南瓜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89、CN201610069544.2-抗衰抗疲紫薯南瓜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90、CN201610069542.3-降压海蜇丝南瓜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91、CN201610069541.9-美容抗痘南瓜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92、CN201610069473.6-莴苣促进利尿南瓜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93、CN201610069472.1-生姜酸奶味南瓜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94、CN201610311719.6-一种荔枝发糕

95、CN201610311625.9-一种栗子发糕

96、CN201610506668.2-一种凤尾菇风味马铃薯枣发糕及其制作方法

97、CN201610506666.3-一种灰树花风味马铃薯枣发糕及其制作方法

98、传统发酵食品米发糕生产工艺革新与现代化

99、米发糕专用粉生产工艺的研究

100、米发糕的质构特性及数学模型

101、米发糕的双菌发酵剂工艺研究

102、中国传统米发糕的现代加工技术

103、米发糕固体老酵制作工艺研究

104、米发糕工业化生产新技术及设备的研究

105、特色发糕的研制及营养保健功能探讨

106、米发糕生产工艺的研究

107、米发糕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

108、山药发糕的配方优化

109、玉米发糕原料配比的研究

110、紫薯发糕的研制

111、大米发糕的抗老化技术研究

112、米发糕复配粉的研究

113、红薯米发糕生产工艺优化

114、枸杞玉米发糕

115、蜂蜜鸡蛋玉米面发糕

116、小米面发糕

117、红枣鸡蛋发糕

118、大米发糕

119、紫薯发糕

120、发糕的做法

121、CN106036446A-一种凤尾菇风味马铃薯枣发糕及其制作方法

122、CN106036445A-一种灰树花风味马铃薯枣发糕及其制作方法

123、CN106071766A-一种适合肾病患者脱蛋白脱磷营养发糕及其加工方法

124、CN106173917A-一种鲍鱼菇风味马铃薯枣发糕及其制作方法

125、CN106173929A-鱼籽补脑护眼南瓜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126、CN106173928A-下气宽中青稞南瓜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127、CN106173918A-一种红薯米发糕及其生产方法

128、CN106213176A-红枣发糕

129、CN106213183A-鱿鱼米酒味南瓜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130、CN106261601A-芝麻养血护肤南瓜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131、CN106261600A-益肺止咳薄荷味山药南瓜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132、CN106261602A-一种双菌发酵橙香型海藻保健发糕

133、CN106307040A-一种猕猴桃香型海藻发糕

134、CN106616303A-一种米发糕及其制作方法

135、CN106722084A-一种营养均衡的大米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136、CN106879930A-一种石磨酒酿发糕的加工方法

137、CN106912788A-一种面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138、CN106942665A-一种红薯米发糕的加工方法

139、CN107259330A-一种黄金发糕及其制作方法

140、CN107319309A-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米发糕的制备方法

141、CN107348324A-一种蕨菜发糕的制作及贮藏方法

142、CN107373336A-一种玉米发糕制备方法

143、CN107373341A-一种粗粮米发糕的制备方法

144、CN107397132A-一种米发糕粉的制备方法

145、CN107495111A-一种防治高血脂的保健米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146、CN107568585A-微波制备玉米发糕的方法

147、CN107744043A-一种抗疲劳桂圆黑糖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148、CN107751753A-一种大米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内容简介:
2012年8月第27卷第8期中国粮油学报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 AssociationV0127,No8Aug2012米发糕的双菌发酵剂工艺研究王玉芳1 刘小翠12 鲍方芳1 熊善柏1 赵思明1(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1,武汉430070)(山西大同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2,大同037009)摘要 以早籼米为原料,利用酵母茵和乳酸茵复配制成米发糕的专用发酵剂,研究两种茵的培养及比例对米发糕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工艺配方。结果表明:采用马铃薯培养基对酵母茵进行培养和增茵;采用麦芽浸汁粉培养基对乳杆菌进行培养和增茵;将茵悬液按数量比为酵母茵:乳酸茵=10 7:10 7进行混合后浓缩至65,加入85米粉,03白糖和015单甘酯,混匀于32下热风干燥至含水量为13。发酵剂贮藏一段时间后制作的米发糕品质略有下降。关键词米发糕酵母菌乳酸菌发酵剂中图分类号:TS2133;TS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1742012)08008805米发糕是我国传统的大米发酵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及较高的营养保健功能。米发糕的传统生产均为自然发酵,发酵的过程中菌种的活性容易降低,导致米发糕生产的周期长,而且产品的质量也不稳定j。米发糕生产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5 J,其次是乳酸菌,酵母菌发酵产生cO:充气使米发糕凝胶的质地蓬松柔软,乳酸菌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乳酸,赋予发酵型大米食品独特而柔和的酸味,而且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同时乳酸菌和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很好的协同作用混合发酵旧。1。目前已从传统米发糕加工工艺的基础上,采用三级筛选技术,从传统米发糕发酵米浆中分离出具有良好的发酵特性的卡斯特酒香酵母旧1和植物乳杆菌19j,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复合保护剂、微波干燥技术生产米发糕专用发酵剂L8 J,进一步研制出米发糕专用粉0l,但是双菌发酵剂的菌株培养及发酵剂的工艺配方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以保证发酵剂的性质稳定,提高米发糕的品质。本试验以实验室分离的卡斯特酒香酵母菌哺1和植物乳杆菌旧1为菌种,研究其扩大培养基、菌种比例和干燥方法,确定适宜的米发糕专用双菌发酵剂工艺参数,为米发糕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基金项目:米粉专用稻良种技术(2009BBB017)收稿日期:20111117作者简介:王玉芳,女,1987年出生,硕士,食品科学通讯作者:赵思明,女。1963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食品大分子结构及功能特性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早籼米:市售;酵母菌为卡斯特酒香酵母(Brettanomyces custersii)ZSM一001,保藏号为CCTCCNO:M207150;乳酸菌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Flzm)ASl510,保藏号为CGMCC No2591,均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TAXT2型质构仪:英国SMS公司。12方法121米发糕的制作工艺采用文献10方法。122感官评定采用五人评分法,米发糕的感官鉴定主要从色泽、形态、滋味、香味、口感等几个食用品质指标进行分析。以米发糕形态蓬松,色泽洁白均匀,有柔和的发酵味及酒精味,酸甜适中,口感松软为最高分(满分10分),总分为各项指标得分之和。123发酵剂的制作将酵母菌和乳酸菌分别接人各自的增菌培养基中,于30下培养24 h,得到酒香酵母和乳杆菌的菌悬液,将菌悬液以一定比例混合,浓缩至65,加入85米粉,03白糖和015单甘酯,采用不同干燥方法进行干燥得成品,以干燥后活菌数量最多的为最适宜的干燥方法。其中常压烘干法的温度包括45、37、32,微波干燥法参数为微波剂量12 wg,辐射时间1 min,间歇时间15 min。124试验方法酵母菌与乳酸菌分别选择了2种及5种增菌培万方数据第27卷第8期 王玉芳等米发糕的双菌发酵剂工艺研究 89养基2。14 J,于30下恒温培养24 h,培养基的组合采用全排列组合,通过感官评定及微生物检测确定最佳的培养基组合。以最佳培养基分别扩大培养后,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后接入米浆发酵,确定最佳的菌种比例。(1)J1:酵母粉7 g,蛋白胨3 g,蔗糖5 g,补水到1 000 mL,pH自然(2)J2:去皮200 g新鲜土豆,切片煮沸30 min,过滤取汁,加蔗糖20 g,补水到1 000 mL,pH自然(3)R1:脱脂乳100 g,蔗糖60 g,乳酸钙015 g,补水到水1 000 mL,pH 65(4)R2:脱脂乳100 g,蔗糖16 g,蛋白胨5 g,酵母粉7 g,乳酸钙015 g,补水到1 000 mL,pH 65(5)R3:乳糖10 g,酵母粉35 g,蛋白胨10 g,乳酸钙015 g,补水到1 000 mL,pH 65(6)R4:麦芽浸粉10 g,蛋白胨3 g,乳糖5 g,乳酸钙015 g,补水到1 000 mL,pH 65(7)R5:蔗糖20 g,蛋白胨58 g,乳酸钙015 g,补水到1 000 mL,pH 65J表示酵母菌的增菌培养基,R表示乳酸菌的增菌培养基。125发酵剂检测副将发酵剂于无菌条件下稀释适当的倍数,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检测菌落总数(PCA培养基)、酵母菌(PDA培养基)及乳酸菌总数(MRS培养基)。2 结果与分析21 增菌培养基的确定将酵母菌和乳酸菌分别接入到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增菌培养基中,于30培养24 h,增菌后发酵液中微生物的含量见图1。由图1可知,经过增菌培养后,酵母的菌落总数均达到了1107 cfumL,而乳酸菌的菌落总数均达到了1108 cfumL。R1 R2 R3 R4 R5 Jl J2增菌培养基图1培养基增菌效果将不同增菌培养基培养的酵母菌及乳酸菌进行全排列组合,将混合菌液接人到米浆中,发酵米浆中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含量见图2,制得的米发糕感官得分见表1。109毒,-38鱼7兰6鼎s霎4裂s2ll 2 3 4 5 6 7 8 9 10培养基组合注:横坐标1,2,3,4,5分别表示R1,R2,R3,R4,R5和J1的组合,6,7,8,9,10分别表示R1,R2,R3,R4,R5和J2的组合图2不同培养基组合菌液发酵后米浆中酵母菌及乳酸菌含量表1 不同培养基组合制做的米发糕的感官品质(n=5,istd)注:酵母菌与乳酸菌的菌种比例为1:1(体积比),添加比例为2(质量比,发酵剂:米粉)O9876J暑u嚣。一删妊S题万方数据中国粮油学报 2012年第8期由图2可知,不同培养基组合菌液发酵后米浆中的微生物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以R4+J2组合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含量均较高,而R4+J1组合中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含量均较低。由表1可知,不同培养基组合的菌液制作出的米发糕的感官品质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以R4+J2培养基的组合所制作的米发糕的感官得分总分最高,且其他感官指标均较好。根据感官得分及其发酵液中酵母菌和乳酸菌含量确定,适合米发糕发酵的培养基的组合为R4+J2组合。由于酵母菌和乳酸菌具有很好的互生作用,而且可使发酵制品风味丰富、柔和,所以选择合适的培养基组合对于成品的感官特征有重要影响。R4培养基中的乳糖是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前提物质引,而乳酸对于抑制其他杂菌的生长有重要作用;J2培养基中的蔗糖和土豆汁中同样含有丰富的营养,且这两种培养基中的成分均为酵母菌和乳酸菌可以利用的成分,能够促进菌种的互生作用,发酵完全。22菌种比例的确定将酵母菌和乳酸菌分别以R4,J2的培养基扩大培养后,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均匀后加入到米浆中发酵,不同比例的菌液发酵后米浆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含量见图3,制作的米发糕的感官评定结果见表2。由图3可知,不同比例的菌种添加到米浆中发酵后,微生物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以酵母:乳酸菌(体积比)=9:1,即酵母:乳酸菌(数量比)=1:1时,发酵米浆中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含量均较高,即以这个比例混合菌种接入到米浆后,最利于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协同发酵作用。表2不同菌种比例制作的米发糕的感官品质(n=5,i-i-std)注:发酵剂添加比例为2(质量比,发酵剂:米粉)由表2可知,不同的菌种比例添加对米发糕的感官品质有较大影响,随酵母的比例的增加,米发糕的感官得分呈先增后后减小的趋势,其中酵母:乳酸菌(体积比)=9:1,即酵母:乳酸菌(数量比)=10 7:107时,米发糕的感官得分最高,且其他感官指标得分均较高。1:9 2:8 5:5 9:l 9:0,5菌悬液比例(酵母:乳杆菌)图3不同菌种发酵后米浆中酵母菌和乳酸菌含量23干燥方法的确定制作好固体发酵剂,以不同温度常压烘干,得到的固体发酵剂的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含量见图4。干燥前453732 微波图4不同干燥方法的固体发酵剂的微生物含量由图4可知,不同的干燥温度对于固态发酵剂的微生物含量有很大影响,随着烘干温度的升高,活菌数的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以45烘干后固态发酵剂的微生物含量降到了1103 cfug,而32烘干后活菌数达到了1108 cfug,比烘干前的活菌数有明显的增加。这一方面是因为32 oC干燥对酵母菌造成损伤较小,另一方面是因为菌体在干燥的过程中还在生长繁殖。1 8|,因此最佳干燥温度为32。24发酵剂贮藏过程中的微生物含量按最佳的热风干燥温度32制作固态发酵剂,以聚乙烯包装袋密封包装,置于4冰箱贮藏,定期检测其微生物含量,贮藏过程中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变化见图5。O98765438专色一)删妊霉划器09876543攀nJu警一、捌姐S州长万方数据第27卷第8期 王玉芳等米发糕的双菌发酵剂工艺研究 91图5贮藏过程固态发酵剂的微生物含量由图5可知,固态发酵剂在贮藏初期,酵母菌和乳酸菌的数量呈显著下降的趋势,从1108 cfug下降到110 7 cfufg,50 d后,数量变化趋于平缓,贮藏的140 d后,数量仍维持在110 7 cfug,产品质量较稳定。25发酵剂制作的米发糕品质用贮藏的发酵剂制作米发糕,成品感官评定及质构特征分别见表3和表4。由表3可知,贮藏后发酵剂制作的米发糕的感官特征略有下降的趋势,但贮藏140 d后,感官品质仍然较佳;由表4可知,随发酵剂贮藏时间的延长,米发糕的硬度、回弹性、黏聚性和咀嚼度显著下降。表3 固态发酵剂制作米发糕的感官特性(1,=5,istd)注:字母不同表示同列数据间有显著差异(PO05),下同表4固态发酵剂制作的米发糕的质构特性(n=5,istd)贮藏的过程中,由于微生物含量的降低,酵母的产气及产酶的能力降低,乳酸菌对淀粉改性能力降低。同时,长时间的存放也会引起发酵剂中的蛋白酶和淀粉酶失活91,这些因素都会引起发酵剂发酵能力的降低,使得米发糕的感官品质下降和硬度等凝胶力学特征的降低。3 结论适宜米发糕发酵剂的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培养基分别为马铃薯培养基和麦芽浸汁粉培养基,发酵剂的工艺为将菌悬液按数量比为酵母菌:乳酸菌=10 7:10 7进行混合后浓缩至65,加入85米粉,03白糖和015单甘酯,于32下热风干燥至含水量为13。随贮藏时问的延长,贮藏140 d后品。质略有下降,但对感官品质影响不大。采用双菌发酵剂制作的米发糕形态蓬松,色泽洁白均匀,有柔和的发酵味及酒精味,酸甜适中,口感松软,产品质量稳定。参考文献1杜鹏,贵成统发酵食品及其营养保健功能J中国酿造,2004(3):682柏芸,熊善柏,王欢欢,等传统发酵食品米发糕生产工艺的革新与现代化J粮食与食品工业,2009,16(5):46f 3Peter H,Ase HStaling of wheat bread stored in modified atmosphereJ1ebensmittelwissenschafi und Technologie,2001,34:874914Huang M,Kennedy J,“BCharacters of rice starch gel modi-fied by gellan carrageenan,and glucomannanA texture profile analysis studyJCarbohydrate Polymers,2007(69):4114185李慧东,刘冠勇用乳酸菌和酵母共同发酵法生产面包的研究J食品工业,2007,6:25266毛青钟论黄酒发酵过程酵母和乳酸杆菌协同作用关系J山东食品发酵,2006(1):29317庞晓娜,韩北忠,陈晶瑜,等西藏牦牛发酵乳中乳酸菌及酵母菌的特性与相互作用J中国酿造,2007(11):23268赵思明,熊善柏,刘小翠,等一种作为微生物发酵剂的菌株,包含该菌株的复合发酵剂及应用:中国,2(KF100536112P200805079赵思明,熊善柏,方炎鹏,等食品发酵用的植物乳杆菌及应用:中国,200910063858P2010040710郭蕾,刘小翠,赵思明。米发糕复配粉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8,29(9):21822111丛琛,滕月斐,杨磊,等不同乳化剂对冷冻面团酵母活性的影响J保鲜与加工,2011,11(5):434712刘云鹤高效乳酸菌增殖培养基的筛选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3,12(4):596213吕加平,梁占东,骆承庠,等乳酸菌增菌培养基的优化舳加如加mjo_【删啦霎蚓幕万方数据92 中国粮油学报 2012年第8期设计J中国乳品工业,1999,27(3):1215;14张建友,李艳武,赵群波,等冻干乳酸菌菌种增菌培养基的优化J中国乳品工业,2002,30(5):404315朱东升乳酸菌冻干保活关键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16刘云鹤高效乳酸菌增殖培养基的筛选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3,12(4):596217李志成,徐怀德,王敏,等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E菌增菌培养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z1):50521 8Tsaousi K,Dimitrellou D,Koutinas ALow temperature therreal drying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arter culture forfood productionJFood Chemistry,2008,110(3):54755319刘小翠,胡坚,赵思明发糕的质构特性及数学模型J中国粮油学报,2009,24(3):711ted Rice CakeermentedRiceWang Yufan91 Liu Xiaocui12 BaoFangfan91 Xiong Shanbai1 ZhaoSimin91(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Wuhan 430070)(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and Life Science of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2,Datong 037009)Abstract A special starter culture containing yeast and latic acid bacteria was prepared for the production offermented rice cakeThe effects of growth medium,proportion of yeast and latic acid bacteria and the storage of starterculture on the growth rate of viable cells and the quality of fermented rice cake were investigatedThe potato mediumand malt juice powder leaching medium were employed for the cultivation of yeast and latic acid bacteria,respectivelyThe optimum ratio of yeast and latic acid bacteria was 107:107(cfumL:cfumL)And then a starter culturecomposed with yeast and latic acid bacteria,85rice powder,03sugar and 015monoglyceride was dried byhotair at 32until its water content reduced to 1 3Incubation of the early indica rice with the starter culturecould produce fermented rice cake with high qualityThe quality of fermented rice cake was declined sitghtly when thestarter cuhures storaged for some daysKey words fermented rice cake,yeast,lactic acid bacteria,starter万方数据米发糕的双菌发酵剂工艺研究作者: 王玉芳, 刘小翠, 鲍方芳, 熊善柏, 赵思明, Wang Yufang, Liu Xiaocui, Bao Fangfang,Xiong Shanbai, Zhao Siming作者单位: 王玉芳,鲍方芳,熊善柏,赵思明,Wang Yufang,Bao Fangfang,Xiong Shanbai,Zhao Siming(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武汉,430070), 刘小翠,Liu Xiaocui(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武汉 430070;山西大同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大同 037009)刊名: 中国粮油学报英文刊名: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 Association年,卷(期): 2012,27(8)参考文献(19条)1.杜鹏;贵成 统发酵食品及其营养保健功能 2004(03)2.柏芸;熊善柏;王欢欢 传统发酵食品米发糕生产工艺的革新与现代化 2009(05)3.Peter H;Ase H Staling of wheat bread stored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发糕配方及生产工艺技术资料汇集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10112845.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