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注册环保师公共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物理学(一).docx
0 5.29 YF公路工程试验检测 到 二级造价工程师 6.30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15页/共27页)
编号:13621680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93.53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07-11
上传人:田***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刘**(实名认证)
四川
IP属地:四川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5.29
YF公路工程试验检测
二级造价工程师
6.30
YF
公路工程
试验
检测
二级
造价工程师
- 资源描述:
-
0 5.29 YF公路工程试验检测 到 二级造价工程师 6.30,5.29,YF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二级造价工程师,6.30,YF,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二级,造价工程师
- 内容简介:
-
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注册环保师公共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物理学(一)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注册环保师公共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物理学(一)注册环保师公共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物理学(一)单项选择题问题:1. 单色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波长变短,光速变慢B.波长不变,频率变大C.频率不变,光速不变D.波长不变,频率不变答案:A解析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与进入某种介质中的速度v之比,称为该介质的折射率,可知光进入水中,由于n水=1.330,光速变小。 频率v由光源性质决定,而与介质性质无关,其波长则因介质不同而异。在折射率为n介质中,单色光的波长为,由于空气的折射率近似为1.0,而其他介质的折射率均大于1.0,故波长变短,所以选(A)。 问题:2. 在容积V=410-3m3的容器中,装有压强P=5102Pa的理想气体,则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动动能总和为 。A.2JB.3JC.5JD.9J答案:B由状态方程和内能公式可得,平动自由度i=3,代入题设数据,E=3J,选(B)。问题:3. 波长为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为30的方向上,若单缝处波振面可分为3个半波带,则狭缝宽度a等于 。A.B.1.5C.2D.3答案:D垂直照射在单缝上的单色平行光,发生衍射现象,衍射角为,则这束光的边缘(单缝边缘)两条光线之间的最大光程差为asin,a为缝的宽度。按题设,则有,所以选(D)。问题:4. 如图2-27所示,理想气体卡诺循环过程中两条绝热线下的面积的大小(图中阴影部分),分别为S1和S2,则两者的大小关系为 。 A.S1S2B.S1=S2C.S1S2D.无法确定答案:B面积S1表示绝热膨胀过程系统对外界所做功,面积S2表示绝热压缩过程对系统所做的功。 绝热膨胀过程,Q=0,系统对外界所做的功等于系统内能的减少,则有A=-E=。 绝热压缩过程,Q=0,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则有-A=E=。 比较两式可知,膨胀过程对外界做功与压缩过程对外界系统做的功在数值上相等,有S1=S2,故选(B)。 问题:5. 如图2-20所示,当汽缸中活塞迅速向外移动从而使气体(即系统)膨胀时,气体所经历的过程( )。 A.是平衡过程,它能用P-V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B.不是平衡过程,但它能用P-V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C.不是平衡过程,它不能用P-V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D.是平衡过程,但它不能用P-V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答案:C汽缸中活塞迅速地外移,则活塞附近和远离活塞处的压强就会有很大差异,气体内部便会出现压强的不均匀性,而且剧烈运动的气流和涡旋,还会生成气体各部分温度的差异,而使原来的平衡态被破坏。由于过程不断迅速进行,新的平衡态难以建立,所以气体的迅速膨胀过程是一个非静态过程或非平衡过程。 在热力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准静态过程。所谓准静态过程是,在这一过程进行中的每一时刻,系统的状态都无限接近于平衡态,因而可作为平衡态处理。气体的平衡态在P-V图上用一个点表示,气体的准静态过程(平衡过程)在P-V图上可用一条曲线表示,所以选(C)。 问题:6. 容器中贮有1mol的理想气体,温度t=27,则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总和为 。A.3430.0JB.3739.8JC.2492.0JD.6322.5J答案:B一个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1mol理想气体的分子数为NA(阿伏伽德罗常数),即NA=6.02210-23mol-1,所以,1mol气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总和为,即6.02210-23mol-11.3810-23JK-1300K=3739.8J,故选(B)。问题:7. 已知驻波的表达式为y=0.2cos(x)cos(4t)(SI),则节点的位置是 。 答案:B按题意,形成波节的位置,取决于|cosx|=0,即,式中k=0,1,2,所以,故选(B)。问题:8.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分别经历了等压、等体和绝热过程后,其内能均由E1变化到E2,在上述三过程中,则气体的 。A.温度变化相同吸热相同B.温度变化相同吸热不同C.温度变化不同吸热相同D.温度变化不同吸热不同答案:B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一定量理想气体的内能变化相同即温度变化相同,而等压、等体和绝热三个过程对外做功不同,所以吸热也不同,故选(B)。问题:9. 如图所示,试判定理想气体在P-V图上平衡态a和b的温度高低( )。 A.Ta=TbB.TaTbC.TaTbD.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P-V图(或P-T图、V-T图)上任一点都对应着一个平衡态,表示压强和体积已确定。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中m为气体质量,M为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有的教材中用表示),R为普适气体常量。由方程可知,P,V已确定,则气体的温度T也就确定。 按题意,P-V图中Va=Vb(等体),PaPb,所以TaTb,故选(B)。 问题:10. 如图2-4所示,图(a)、图(b)、图(c)各表示连接在一起两个循环过程,其中图(c)是两个半径相等的圆构成的两个循环过程,图(a)和图(b)则为半径不等的两个圆构成的两个循环过程,那么( )。 A.图(a)总净功为负,图(b)总净功为正,图(c)总净功为零B.图(a)总净功为负,图(b)总净功为负,图(c)总净功为正C.图(a)总净功为负,图(b)总净功为负,图(c)总净功为零D.图(a)总净功为正,图(b)总净功为正,图(c)总净功为负答案:C解析 工作物质(例如汽缸中的气体)沿P-V图上的闭合曲线完成的循环过程,循着顺时针转向进行,称为正循环。在一个正循环中,工作物质对外作出净功(为正功),其值等于闭合曲线所包围的面积。如果循环是沿着P-V上闭合曲线按逆时针转向进行的,则成为逆循环,外界对工作物质作出净功(为负功),其值也等于闭合曲线所包围的面积。由上述分析,按题意,图(a)总净功为负,图(b)总净功为负,图(c)总净功为零,故选(C)。问题:11. 用波长为=550nm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光栅常量为210-4cm的平面衍射光栅上,在屏上可能观察到光谱线的最大级次为 。A.2B.3C.4D.5答案:B按题意,在屏上可能观察到光谱线的最大级次,由光栅公式(a+b)sin=k,k=0,1,2。,可知,|sin|=1时,有极大值走kmax,即可能出现的光谱线级次为。已知=550nm=55010-9m,(a+b)=210-4cm=210-6m,代入上式,可得kmax=36,k只能取整数,故取k=3,选(B)。问题:12. 真空中波长为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的均匀介质中自点A传播到点B,若A、B两点相位差为3,则两点的光程为 。 (A) 1.5 (B) 1.5n (C) 3 (D) 答案:A按题意,相位差AB=3,则由相位差和光程差的关系,即-nrB),可得,因而光程,所以选(A)。问题:13. 如图2-31所示,图(a)表示一平面简谐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图(b)表示某一质元作简谐振动时的振动曲线,则图(b)的初相与图(a)中x=0处质元的初相分别为 。 答案:D图2-31(A)中x=0处质元在t=0时刻向y轴负方向运动,其旋转矢量如图2-31(c)所示,初相为;图2-31(b)中质点在t=0时刻向y轴正方向运动,其旋转矢量如图2-31(d)所示,初相为,故选(D)。问题:14. 在标准状态下的1.610-2kg的氧气,经过等压过程从外界吸收热量300J,则内能的变化为( )。A.2.143JB.21.43JC.214.3JD.2143J答案:C根据内能公式,再由等压过程吸收的热量(T2-T1),两式联立消去(T2-T1),并代入数据得,故选(C)。问题:15. 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光栅上,当光栅常量为(a+b)下列哪种情况时,k=3,6,9等级次的衍射明条纹(主极大)不出现 。A.a+b=2aB.a+b=3aC.a+b=4aD.a+b=5a答案:B解析 由光栅公式(a+6)sin=k,k=0,1,2,当衍射角满足上式时,应出现明条纹,但如果角同时又满足单缝衍射暗条纹条件,即,2,则从每个狭缝射出的光由于单缝自身的衍射而自行抵消,形成暗条纹。尽管角满足光栅干涉加强条件,但是暗条纹干涉加强的记过仍为暗条纹。因此角同时满足上述两式时,在屏上不出现由于单缝衍射效应而失去级明条纹,这就是光栅缺级现象。 将上述两式消去,可得缺级的条件为,若为整数,当时,得缺级级次为k=3k=3,6,9,所以选(B)。 问题:16. 某种透明介质对于空气的临界角(指全反射)等于45,光从空气中射向此介质时的起偏角(即布儒斯特角)为 。A.35.3B.40.9C.45D.54.7答案:D设透明介质的折射率为n,空气的折射率为n空。按题意,全反射现象的临界角A,由折射定律可得,由布儒斯特定律有,所以=,故选(D)。问题:17. 1mol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状态,经一准静态过程变化到状态,如果不知道是什么气体,也不知道经历什么过程,但、两状态的压强、体积和温度都已知,则可求出 。A.气体所做的功B.气体内能的增量C.气体传递的热量D.气体的总质量答案:B解析 内能是状态量,而热量和功是过程量,按题意,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态经准静态过程到态,状态(P1,V1,T1)和状态(P2,V2,T2)确定后,对应态内能有一个数值,对应态内能有另一数值,即系统的内能是状态的单值函数。系统内能的改变完全取决于系统的始末状态,与过程无关,故选(B)。 解题关键 对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来说,其内能仅仅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即T(其中Cv是气体的定体摩尔热容);而内能的增量为,只与温度的增量T=(T2-T1)有关,而与系统所经历的过程无关。因此可借助等体过程的内能增量公式来计算理想气体在其他过程中的内能增量。 问题:18.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判定,下面那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一条等温线和一条绝热线可以有两个交点B.一条等温线和两条绝热线可以构成一个循环C.两条等温线和一条绝热线可以构成一个循环D.一条等温线和一条绝热线不可能有两个交点答案:D(A)可用反证法证明:设一条等温线与一条绝热线两次相交,则两条线可构成一个单热源循环,如图2-42昕示,存循环讨稗中,系统从单一热源吸热,全部用来对外做功,功的大小即为等温线和绝热线所包围的面积,循环结束后,系统(气体)的状态没有任何变化。总的效果是系统从单一热源吸热全部用来对外做功而未引起其他任何变化。但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开尔文说法表明,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因此假设的结果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B)同(A)一样用反证法,设一条等温线与两条绝热线可构成一个单热源循环,通过一条等温线,系统从热源吸热完成循环对外做功。总的效果,也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由此可知,两条绝热线不可能相交。 (C)两条等温线不可能相交,每一条绝热线与等温线又只能相交一次,所以,两条等温线和一条绝热线不能构成一个循环。 (D)正确,所以选(D)。 问题:19. 已知一列平面简谐波沿Ox轴正向传播,波速u=400ms-1,频率v=20Hz,t=0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图2-30所示,则波动表达式为 。 答案:C由波形曲线可知,振幅A=0.1m,角频率(又称圆频率)=2v=40s-1,波沿Ox轴正方向传播,所以在t=0时刻,O点处质元向y轴负方向运动,作旋转矢量可得(为什么呢?),所以选(C)。问题:20. 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在薄膜上表面发生干涉,如图2-36所示。若薄膜的厚度为e,且n1n2n3,1为入射光在n1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为 。 答案:D反射光2在薄膜中经过2e的路程,其光程为2n2e,按题设n1n2n3,薄膜n2相对于n1为光密介质,在薄膜上表面反射光有半波损失,即,所以反射光2与反射光1的光程差为,故选(D)。问题:21. 等量同种理想气体,从同一初始状态,分别经历等压、等体和绝热过程后,它们的内能增量相同,则在这三个过程中,气体的 。A.温度变化相同,吸热也相等B.温度变化不同,吸热也不等C.温度变化相同,吸热不相等D.温度变化不同,吸热相等答案:C解析 按题意,对一定量的理想气体而言,内能仅是温度T的单值函数。在等压、等体和绝热过程中,内能的增量皆为,对等量同种理想气体来说,CV,皆相同,所以内能增量相同,温度变化(T2-T1)皆相同。但是吸热则不同,由于等压、等容和绝热过程中吸热分别为和Q绝=0,故选(C)。问题:22. 单缝缝宽a=0.10mm,在缝后放一焦距为50cm的会聚透镜,用波长为=546nm的绿光垂直入射到单缝上,则位于透镜焦平面处屏上的中央明条纹的宽度为 。A.5.4610-3B.5.4610-4C.6.5410-3D.6.5410-4答案:A中央明条纹的宽度是k=1的暗条纹中心之间的距离,单缝衍射的暗条纹条件为asin=k。取屏上中心为坐标原点,第一级暗条纹的位置为x1,由于角很小,故有近似关系式,1为第一级暗条纹中心对应的衍射角,中央明条纹的宽度为S0,则有,所以选(A)。问题:23. 一列波的波线上同一质元先后振动的时问差为0.125s,若频率v=2Hz,则该质元与这段时间内振动的相位差为 。 答案:A同一振动在两个时刻t1和t2的相位差 由上式可得 而t=0.125s,v=2Hz,则相位差 故选(A)。 问题:24. 若在某个过程中,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E随压强P的变化关系为一直线(其延长线过E-P图2-2中坐标原点O),则该过程为 。 A.等温过程B.等压过程C.等容过程D.绝热过程答案:C解析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内能只是温度T的单值函数,即E=f(T)。按上题的分析过程,由于过程线通过坐标原点O,所以理想气体的温度与压强成正比例,再由气体状态方程可得,可得容积不变,故选(C)。问题:25.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线光源S到双缝S1、S2的距离相等,观察屏上中央明条纹位于图2-15(A)中O处。现将线光源S平行于双缝S1、S2连线方向向下作微小位移到S处,则( )。 A.中央明条纹也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B.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C.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问距增大D.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答案:B解析 缝光源S上、下移动,屏上干涉条纹整体上、下移动,其关键在于观察中央明条纹在屏上向哪一方向移动,而中央明条纹的位置就是两相干光的光程差为零时所对应的位置。 如图2-15(b)所示,当缝光源S下移到S处时,中央明条纹移到O位置,由光程差=0这一条件决定。对O点,有(R1+r1)+(R2+r2)=0,或R1-R2=r2-r1,由于缝光源向下平移R1R2,要保持上式成立,必须r2r1,即干涉条纹整体向上移,中央明条纹上移到O位置。条纹的间距(即相邻两条明或暗纹中心线间的距离即为明(暗)纹的宽度)x取决于S1和S2之间的距离d,它们到屏的距离D,以及波长,即,由于D和d不变,条纹间距不变,所以选(B)。 问题:26. 如图2-7所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acb过程中吸热200J,若系统经历acbda过程,则吸热为( )。 A.-1200JB.-500JC.-700JD.-1000J答案:D解析 由图2-7可知acbda是一个循环过程(逆循环),系统经历一个循环过程内能的变化为零,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循环系统的净吸热即为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净功,为了求得该循环过程所做的功,可把acbda循环过程分成acb、bd及da三个过程来分析。 由图2-7中的数据可知,状态a和状态b有PaVa=PbVb则两状态温度相同,即Ta=Tb,故acb过程内能的变化Eacb=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系统对外界做功为Aacb=Qacb-Eacb=Qacb=200J。 在等体过程bd和等压过程da中气体做功为: Abd=0, 在循环过程acbda中系统所做的总功A=Aacb+Abd+Ada=-1000J,负号表示外界对系统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系统在一次循环中吸收的总热量为Q=A=-1000J,负号表示在该循环中总效果是放热,故选(D)。 问题:27. 在室温27下,氦和氢中的声速是 。A.1.02103ms-1,1.32103ms-1B.1.02102ms-1,1.32102ms-1C.1.02104ms-1,1.32104ms-1D.1.02ms-1,13.2ms-1答案:A已知理想气体中声速公式为,M为气体的摩尔质量,氦为单原子气体=1.67,氢为双原子气体=1.41。代入声速公式可得=,所以选(A)。问题:28. f(v)为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那么,表示 。A.速率在v1v2之间的分子数B.速率在v1v2之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C.速率在v1v2之间的平均速率D.无明确的物理意义答案:B根据,可列出,表示气体在平衡状态下,分子的速率在有限速率区间v1v2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或分子分布在该v1v2有限速率区间的概率。如图2-41所示曲线下v1到v2范围内斜面的面积。因此速率分布曲线下面的面积代表分布在v=0到v=整个速率范围内的相对分子数全部百分比之和,此和等于100%(全部分子数)即为1,因此有,称为速率分布函数,f(v)的归一化条件。 问题:29.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判断下述那一个说法是正确的 。A.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但热不能全部转化为功B.热量可以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但不能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C.不可逆过程就是不能向相反方向进行的过程D.一切自发过程都是不可逆的答案:D解析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涉及热现象的能量守恒定律,但是遵守该定律的过程不一定都能实现,例如下述的热功转换和热传递: 所以热功转换和热传递都是不可逆的。 在讨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说法时,在理解开尔文表述时,强调的是“不引起其他变化”的条件下,热量是不能完全转变为功的。 在理解克劳修斯表述时,应强调的也是“不引起其他变化”的条件下,热量不能从低温传向高温的。 在自然界,许多不可逆过程是相互关联的,所以,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是一切自发过程都是不可逆的,过程的进行都是有方向的,故选(D)。 问题:30. 1mol的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状态a沿P-V图所示的直线变化到状态b,则此过程中 。 A.气体对外做正功,向外界放出热量B.气体对外界做正功,从外界吸收热量C.气体对外做负功,向外界放出热量D.气体对外界做正功,内能减少答案:B解析 ab过程是一个任意过程,内能的变化与a、b状态的温度有关,功在量值上等于过程曲线下,区间V1,V2所包围的面积,再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求得热量。 内能的热量 气体对外做功A=,因,则有,气体吸收的热量为Q=E+A=3(P2V2-P1V1)0,故选(B)。 问题:3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则热量愈多B.物体在一定状态下,具有一定的热量C.物体的温度愈高,则其内能愈大D.物体的内能愈大,则具有的热量愈多答案:C热量应理解为“传递的热量”,系统与外界之间存在温差而传递的能量,称为热量。对系统传递热量或对系统做功,具有相同的效果,都是系统内能改变的量度。传递热量与做功都与系统状态变化过程有关,它们都是过程量。所以说一个物体或系统具有多少功,都是毫无意义的,故选(C)。问题:32. 如图2-9(a)所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一循环过程,此过程在V-T图中用图线abca表示,则该气体在循环过程中吸收放热的情况是 。 A.ab,ca过程吸热,bc过程放热B.ab过程吸热,bc,ca过程放热C.bc过程吸热,ab,ca过程放热D.bc,ca过程吸热,ab过程放热答案:B解析 由图2-9可知,ab过程为等压膨胀升温过程,故有E0,A0,Q=E+A0,吸热。 bc过程为等体降温过程,故有E0,A=0,Q=E+A0,放热。 ca过程为等温压缩过程,故有E=0,A0,Q=E+A0,放热。 综合上述分析,故选(B)。 本题也可将V-T图转换为相应的P-V图更便于分析和讨论(图2-9(b)。 问题:33.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当压强降低时,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数Z和平均自由程的变化情况是( )。 (A) 和都增大 (B) 和都减小 (C) 减小而增大 (D) 增大而减小 答案:C按题意,温度T保持不变,则(见22题解),压强P降低时,减少。而,温度保持不变,压强P降低,增大,故选(C)。问题:34. 在波长为的驻波中,两个相邻波节(静止不动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为 。 答案:B解析 两列振幅相同的相干波,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时叠加而成的波,称为驻波。驻波是干涉中的特例,其波动表达式为: 该式表明,在某一给定的坐标为x处的质元,作振幅为、频率为v的简谐振动,当满足下列条件: 波腹的坐标为 波节的坐标为 按题意,由上两式可算出两个相邻波节(或波腹)之间的距离为。故选(B)。 问题:35. 一平面简谐波波动表达式为,式中x、t分别以cm、s为单位,则位置x=4cm处的质元在t=1s时刻的振动速度v为 。A.v=0B.v=5cms-1C.v=-5cms-1D.v=-10cms-1答案:A已知波动表达式,则,当时x=4cm,t=1s时,v=-50sin=0,故选(A)。问题:36. 一平面简谐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角频率为,波速为u,设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图2-33(a)所示,则该波的表达式为 。 答案:D将图2-33(a)中的波形图沿Ox轴正方向移动(右移),可得t=0时的波形曲线如图2-33(b)所示(虚线)。由图可知,t=0时,O点位于负的最大位移处,且速度为零,即y0=-A,v0=0,初相0=,则振动表达式为y0=Acos(t+)。按题意,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所以该波表达式为:,故选(D)。问题:37. 关于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1)可逆热力学过程一定是准静态过程; (2)准静态过程一定是可逆过程; (3)不可逆过程就是不能相反方向进行的过程; (4)凡有摩擦的过程,一定是不可逆过程。 A.(1),(2),(3)B.(1),(2),(4)C.(2),(4)D.(1),(4)答案:D解析 根据可逆过程的定义来分析: (1)可逆过程定义为无摩擦的准静态过程,由此可知准静态过程是可逆过程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可逆过程一定是准静态过程,这一说法是正确的;反之,准静态过程不一定是可逆过程,因为有可能伴随摩擦(而引起热功转换)。 (2)如果系统与外界无法同时复原,一切影响无法被一一消除,则准静态过程不是可逆过程,故(2)不正确。 (3)不可逆过程可以反向进行,但系统与外界无法同时复原,引起了外界的变化,在外界留下了痕迹,使外界不能恢复原状,故(3)不正确。 (4)摩擦是产生不可逆的因素,故(4)正确。所以选(D)。 问题:38. 关于热力学第一定律有下述几种说法: (1)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在涉及热现象宏观过程中具体表述 (2)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为Q=E2-E1+A (3)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 (4)热力学第一定律仅适用于理想气体和准静态过程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1)(2)(3)(4)B.(1)(2)(3)C.(2)(3)(4)D.(1)(2)(4)答案:B(2)(3)正确,对(2)的表达式还应注意Q、(E2-E1)和A的正、负规定和采用SI制单位。(4)的说法不正确,该定律对气体、液体或固体都适用,对准静态过程和非准静态过程都适用,即对系统、过程的性质没有限制,是普遍适用的定律,故选(B)。问题:39. 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介质中传播,在介质质元从平衡位置运动到最大位移处的过程中 。A.它的动能转化为势能B.它的势能转化为动能C.它从相邻的一段质元获得能量,其能量逐渐增大D.质元把自己的能量传给相邻的一段质元,其能量逐渐减小答案:D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质元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具有动能,同时介质产生形变,具有弹性势能。任一时刻,介质中质元的动能和势能都相等,同时达到最大值,同时达到最小值,即同相。质元的总能量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不是一个恒量。当质元从平衡位置向最大位移处运动过程中速度变慢,动能减少,势能也减少,把能量传递给相邻的一段质元,故选(D)。问题:40. 两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贮有氮气和氢气,若它们的压强相同,以E1和E2分别表示氮气和氢气的内能,则 。A.E1=E2B.E1E2C.E1E2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内能公式,可得,按题意,氦气和氢气容积相等,压强相同,则两者的内能取决于自由度i,氮气是单原子分子i=3,氢气是双原子分子i=5,则E1E2,故选(C)。问题:41. 把一根很长的绳索(或弦线)拉成水平,用手握其一端,维持拉力不变,使绳端在垂直于绳(或弦)的方向上作简谐振动,则( )。A.振动的频率越高,波长越长B.振动的频率越低,波长越长C.振动的频率越高,波速越大D.振动的频率越低,波速越大答案:B解析 拉力FT恒定,则波速恒定(该式证明从略),其中FT为绳索或弦线的张力,l为其质量的线密度。由波速“、波长和频率v的关系式可知,v越高,越短;反之,v越低,越长。故选(B)。问题:42. 某种理想气体分子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如图2-18所示,图中A、B两部分面积相等,则v0表示 。 A.最概然速率B.平均速率C.方均根速率D.速率大于v0和小于v0的分子数各占总分子数的一半答案:D按题意,图2-18中A、B两部分面积相等,即(因为),该积分表示的是分子数的比率,各占一半,故选(D)。问题:43. 根据惠更斯一菲湟耳原理,若已知光在某时刻的波阵而为S,则S的前方某点P的光强度取决于波阵而S上所有面积元发生的子波传到P点的 。A.光强之和B.振动振幅之和C.振动的相干叠加D.振动振幅之和的平方答案:C研究衍射现象的基础是惠更斯-菲湟耳原理,它是波动中惠更斯原理的深化,其基本内容是波阵面(波前)上每一点都发射子波,在传播过程中相遇,子波相干叠加产生干涉现象。所以选(C)。问题:44. 如图2-29所示,一平面简谐波沿Ox轴正向传播,若某一时刻P1的相位为6,经后与P1点相距的P2点的相位是 。 A.5.5B.6C.6.5D.7答案:B波在一个周期T内传播的距离为波长,由于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波速是不变的,所以经时间,P1点的振动状态应传播距离,即传播到P2点,所以P2点的相位应与图2-29所示状态下P1点的相位相同,故选(B)。问题:45.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的波长=600mm(1mm=10-9m),双缝间距d=2mm,双缝与屏的间距D=300cm。在屏上形成的干涉图样的明条纹宽度为 。A.4.5mmB.0.9mmC.3.1mmD.1.2mm答案:B按双缝干涉条纹宽度公式,已知=600mm=60010-6mm,d=2mm,D=300cm=3000mm代入上式,得明条纹宽度,故选(B)。问题:46. 一平面简谐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其振幅A=0.01m,频率v=550Hz,波速u=330ms-1。若t=0时,坐标原点O处质元达到负的最大位移,则该波的表达式为 。A.y=0.01cos2(550t+1.67x)+B.y=0.01cos2(550t-1.67x)+C.y=0.01cos2(550t+1.67x)-D.y=0.01cos2(550t-1.67x)-答案:A按题设A=0.01m,v=550Hz,u=330ms-1则波长。 按题意,原点处质元达到负的最大位移,即y0=-A,v0=0,初相0=,则O点处质元的振动方程为y0=Acos(t+0)=0.01cos2(550t)+,因为波沿z轴负方向传播,表达式为: +1.67x)+所以选(A)。 问题:47. 设一半面简谐波表达式为 y=2cos(0.5t-200x) 则该波的振幅(cm)、频率v(Hz)、波速u(cms-1)依次为 。 答案:A将题设波动表达式化为标准形式: 与标准式比较可得, 故选(A)。 问题:48. 同上题,则A、B两点的几何路程为( )。 (A) 1.5 (B) 1.5n (C) 3 (D) 答案:D由上题结论,可得,所以选(D)。问题:49. 一横波沿Ox轴负方向传播,若t时刻波形曲线如图2-35所示,则在时刻(T为周期)x轴上1,2,3三点的振动位移分别是( )。 A.A,0,-AB.-A,0,AC.0,A,0D.0,-A,0答案:B沿波速u的方向,做出的波形曲线,就得x轴上1,2,3点的振动位移为-A,0,A,所以选(B)问题:50. 波长范围为0.0950.140nm的X射线照射于某晶体上,入射X光与品面之间的夹角(即掠射角)=30,如图2-39所示,此晶面问的间距为d=0.275nm,则X射线对这晶面能产生强反射的波长是 。 A.0.138nmB.0.119nmC.0.095nmD.0.140nm答案:AX射线在第一层、第二层晶面上反射的射线,相互干涉加强的条件为2dsin=k(k=0,1,2),式中d为两相邻原子层问的距离,就是该晶体的品格常量,上式称为布拉格公式。 按题意,产生强反射的波长为k=2dsin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