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中国老年人社会福利 .doc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配套PPT课件及教案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配套PPT课件及教案.zip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配套PPT课件及教案
课题延伸.docx---(点击预览)
社会保障答疑ppt.pptx---(点击预览)
2015年春季学期社会工作专业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课程学习指导.doc---(点击预览)
2015年春季学期社会工作专业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复习提纲.doc---(点击预览)
第1章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概述
第2章 社会福利理论初步
第2章 社会福利理论初步.doc---(点击预览)
第1节 西方社会福利理论的流派
第2节 结构功能主义的福利观
第3节 社会冲突论的福利观
第4节 女性主义的福利观
第5节 生态主义的福利观
第6节 社会发展理论的福利观
第7节 马克思主义的福利观
第8节 其他理论的福利观
第3章 社会福利制度
第4章 中国古代社会福利思想
第5章 中国近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第1节 中国近代社会福利思想出现的背景
第2节 中国近代社会福利思想
第3节 中国近代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
第4节 中国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出现的背景
第5节 中国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第6节 中国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
第6章 中国老年人社会福利
第1节 老年人社会福利概述
第2节 历史上的中国老年人社会福利
第3节 当代中国老年人社会福利
第4节 当代中国老年人社会福利的成就与问题
第7章 中国儿童社会福利
第1节 儿童社会福利概述
第2节 历史上的中国儿童社会福利
第3节 当代中国儿童社会福利
第4节 当代中国儿童社会福利的成就与问题
第8章 中国残疾人社会福利
第9章 中国员工福利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20868100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30.51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2-04-20 上传人:考**** IP属地:山西
30
积分
关 键 词: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社会保障 社会福利 配套 PPT 课件 教案
资源描述: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配套PPT课件及教案,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福利,配套,PPT,课件,教案
内容简介:
第六章 中国老年人社会福利第二节 历史上的中国老年人社会福利下面呢我们来跟大家简单地回顾一下历史上我们国家有的老年人社会福利,首先呢我们来看一下在古代我们中国老年人有一些什么样的社会福利。在这方面呢,我们说主要体现由以下的五个方面,首先呢就是在当时的社会中有尊老的文化和相应的法规,这些文化和法规应该说都是有助于老年人来获得他们的这个福利,来满足他们的福利需要的,比方说有尊老的这个礼节,礼记王制中就记载说“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燕礼就是燕国的这个特定的礼节。“夏后氏以飨礼”这里这个飨是指我们说的一个乡字旁,一个粮食的食,就是说我们经常说以飨读者或者说是跟这种食物有关的这样的一种礼,然后“殷人以食礼”,这里的食就是粮食的食。“周人修而兼用之”,这里他指的就是一些特定的国家,都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一些礼节,周朝的时候是对它进行修订,并且进行了使用。还有呢当时的这个社会中,我们在讲到中国过去的这个,中国古代的这个福利思想的时候,曾经提到我们说对于理想社会的构建和这个宣传,比方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以及这个我们说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养等等这样的一些理念的构建和他的这个传播,应该说也对于人们尊老、爱老、养老是有这个帮助的。此外呢就是还有一些规定呢,它也体现了尊老的一些思想,比方说礼记中有记载说“见老者则车徒辟”,看到老人,我们说坐车的人都要,都要避开这个老人,或者说我们说停下来,或者是绕开这个老年人走。“斑白者不以其任行乎道路”,这里的斑白者是指的头发花白,头发白的人。他们在路上走的时候,他就是我们有一些怎么样来对待他们的这个做法,这是我们说礼节,还有一些相关的思想和一些做法。除此之外呢,法律上也有一些规定,这些规定也是为了保证老年人的赡养能够落实,比方说当时有很多朝代都奠定了法规法令,规定亲属对于老年人的赡养义务,比方说唐朝、明朝、清朝,各个朝代对于养老呢都做了具体的规定,说如果祖父母、父母还在世,子孙如果分割家产,另立门户或者是不供养老人的话,按十恶不赦罪中的这个不孝罪来进行论处,这个应该说还是比较,处罚得比较重的,这是第一个方面的这个社会中有关老年人福利的体现。第二个方面的体现就是减轻徭役或者是赋役,历代统治者我们说了从古到今,而且今天世界上差不多所有的国家也都是这样,就是家庭仍然是赡养老年人的最主要的社会组织或者说是社会机构、社会单元。所以这个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注意通过减免徭役和赋役来使家庭能够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保障,比方说礼记有这样的这个说法,说“凡三王养老皆引年,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实际上这是指的是,就是说如果一个家庭中有八十岁的老人的话,他的一个孩子呢可以不用去服这个徭役、赋役,如果是这个家庭中有老人达到九十岁了,那么他这一家人都可以不服。各个朝代,就是说从汉朝的汉武帝开始,再到北魏、隋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都有相关的一些规定。在清朝呢,我们说它这个标准还往下降了一下,比方说家庭中如果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的话,可以免除一个孩子的徭役或者是赋役。如果是有九十以上者或者有九十以上者就可以免除两个或者是有的地方是全部都免除,这是我们说减轻这个徭役或者是赋役的一些做法,这样使家庭能够来更好地赡养老年人,使老年人能够更好满足他们在福利方面的需求。好,下面呢我们来看一下古代中国老年人社会福利的第三个方面的福利,就是政府或者说是这个当时的这个朝廷,为老年人提供物质保障,提供物质保障主要是有这样的三个方面的这个做法,第一个方面就是赏赐钱款、财务,给老年人来提供生活保障,这个是通常体现在古代国家举行重大的活动的时候,由这个朝廷当局赏赐相应的款物给这个高龄老人,或者是给他们赐爵、授官号,这样一方面使他们可以直接获得相应的钱款、财务,同时呢我们说在赐了爵、赐了官号以后呢,他们的地位会提高,也能相应地获得一些物质方面的这种保障。那么这样的一种做法呢,在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还有隋唐明等朝代都有很多这样的一些做法,我们到这个史书中去翻一下呢,会发现有比较多的记载和一些相关的制度,这是第一种做法,来保障老年人在物质方面的这个生活。第二个方面的做法呢实际上是通过法律的规定,我们在前面讲法规的时候,是谈到了不要分家的问题,那么在提供物质保障方面,实际上还有其他的一些法规,这些法规呢,是要保障这个家庭财产的管理与处置,完全由这个尊长来负责,也就是说完全是由老人来管理、来处置家庭的财产,这个北魏时候的法律就这样规定,说(使父子无艺才 音)。在唐代的时候,这个法律中也有类似的规定,他说“凡同居之内,必有尊长,尊长即在,子孙无所自专,若卑幼不由尊长,私取用当家财物者,处罚。”所以呢这里说的就是说只要家里有尊长,那么家庭里面的这个财产该怎么样处理,怎么样来管理,怎么样处置,这个都由尊长来说了算,所以呢通过这样的一种法律上的规定呢,来为老年人提供这个物质上的一种保障。另外呢在唐朝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分配土地,唐朝是这样规定的,他说“老男田二十亩,免除捐税,授予田地。”那就是说给这个老年男性呢分二十亩田,而且还给他免除相应的这个捐税,虽然说只是给这个老年男性分田,提供土地,但实际上我们说跟老年男性一起生活的这个老年女性还,有其他的一些人实际上也会因此受益。不管怎么样这种分田的做法或者说分地的这样一种做法能够保证这个老年人他获得这种物质上的保障,这是第三个方面老年人获得福利的这个途径,是通过政府提供这种物质上的保障,来满足他们在福利方面的需要。第四个方面的这个福利方面的表现或者说获取福利的途径呢,是通过由政府或者是民间来举办的一些慈善事业来满足福利需要或者是获得相应的,所需要的福利。政府办慈善事业在封建王朝中,最早政府办慈善机构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六疾馆和孤独园。到唐朝的时候随着这个武宗废了天下的僧寺,就是把僧侣和寺庙都废了。那么济贫工作开始由宗教团体是转到了政府的手上,到宋朝的时候,它是承袭了唐朝的这个旧制,并且扩大了官办慈善机构的规模,可以说在宋代,这个官办慈善事业是出现了一个划时代的变化,宋朝的这个养老事业有非常大的发展,它专门设有居养安济院,这个居养安济院的规模应该说还是比较大的,而且经营也很有章法。此外呢宋代在医疗方面还设有惠民药局以提供义诊处方,此处方后来改名为叫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了埋葬(濒殡 音),倒毙在路上的无依无靠者,宋代又设了这个漏泽园,漏就是我们说漏斗的漏,泽就是这个泽润的泽,或者说毛泽东的泽,又设了这个漏泽园。这样这个老人慈善事业中所包括的这个养老、医疗和(送终),这个宋代它举办的慈善机构应该说都涉及到了,是比较完备的。到了明清的时候,为了救济老人,无依无靠的人,各级官府还设计了悲田院、福田院、居养院等等来收养没有人赡养的老年人,这是我们说这个官府办的这个慈善事业。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民间办的这个慈善事业,我们前面讲这个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的时候,我们曾经提到,东汉的时候佛教传入到了中国,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呢,在这个佛教中所含有的这种福利思想的影响下,佛教就开始,佛教机构应该说就开始了这个济贫的事业。东汉时候这个佛教寺院的济贫事业应该说是相当的发达,这个是中国最早的民间慈善救济事业。到汉唐的时候,这个佛教寺院的财产一直是非常的丰盈,寺院所办的这个长盛事业可以说是长盛不衰。当时寺院办的慈善事业呢包括了济贫、赈灾、医疗、戒残杀,还有宣传慈善事业等等方面。到了明朝和清朝的时候,这个民间慈善事业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在江南的(吴泾 音)、无锡、嘉善、太仓还有昆山等地出现了同善会、广仁会、同仁会和善堂等等这样的一些民间慈善团体,但是呢它们不同于宋朝以前国家干预的慈善事业,也和以前,也和他们之前出现的这个民间慈善活动,包括宗族和世俗所举办的慈善活动也都不太一样。它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全新的、非宗教性的、非宗族性的、持续性的、自愿性的慈善救济事业,是现代慈善事业的一个萌芽,这些慈善事业组织他们的这个救济对象包括了那些没有被养济院收容,而不愿以乞讨为生的这个贫老病者,所以有一些老人就由这样的一些组织所收养,这是我们说的这个养老慈善事业。这个是中国古代社会福利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既有官府办的,也有这个民间办的,下面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官员的退休制度,一说到退休制度呢,我们大家有可能想当然,以为它是一个近代的工业革命城市化、资本主义大生产制度建立以后的一个产物,但是实际上呢对于官员来讲,这个退休制度在我们中国早就出现了,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我们国家就出现了这个退休制度,当时的一些地方以致仕,就是我们说致敬的致,仕就是这个仕途,就是一个单立人,一个战士的士,就是致仕,制度来取代了旧的这个世卿世禄,也就是终生俸禄的这样一种制度,这种致仕制度实际上就是官员退休的制度。到汉朝的时候呢,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备的官员退休制度,比方说东汉的这个白虎通义中就有记载“官吏年满七十而耳目不聪,腿脚不便者,皆得致仕。”就是都要退休,退休后,这个官员可以得到原来官职俸禄的三分之一,唐朝官吏退休之后的经济待遇,跟以前相比,有比较大幅度的提高,规定官吏年满七十以上者均应该退休。如果没有满七十,但是如果形态衰老者也需要退休,也就是说,虽然你不到七十,但是看起来你已经很老了,那么这个呢你也要退休。退休后的俸禄按原来官职的高低、奉献的大小来决定,宋朝的管理机构庞大,朝廷也出了一些,甚至到了年龄的官员不退休的措施,对年满七十的在职官员不再评定功过,不予升官,并且劝他们退休。到了明清官员的退休年龄是由七十提前到了六十岁,而且还可以提前,自愿的退休,那么退休以后呢,等于就是说,虽然他不再做官了,但是他生活是有保障的,等于国家就是管了他的这个养老的这个生活性的这个收入。这是我们说中国古代的老年人的社会福利的一些情况。下面呢我们非常简短地来跟大家说一下近代中国的这个老年人的社会福利情况,近代中国我们说是以一八四零年的鸦片战争作为开始,那么这个时期呢,中国社会开始逐步的由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在这个时期呢社会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我们说一个是自给自足的经济瓦解,资本帝国主义入侵,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有一些人就主张要向西方学习,要进行维新改革,那么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当然了他也做出了一定的这个举措。在这个时期呢,就是我们说这个机构养老服务一如既往的在发展,比方说在清朝的后期的时候,重修、扩充和新建了一些老人福利机构。外国的教会这个时候,我们说他们作为帝国主义入侵的一种手段,一种途径有的地方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配套PPT课件及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08681000.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