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数学 电子题库 课时活页训练+随堂即时巩固(打包49套) 苏教版选修1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18390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85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7-04-30
上传人:me****88
IP属地:江西
3.6
积分
- 关 键 词:
-
高考
数学
电子
题库
课时
活页
训练
即时
巩固
打包
49
苏教版
选修
- 资源描述:
-
2013届高考数学 电子题库 课时活页训练+随堂即时巩固(打包49套) 苏教版选修1,高考,数学,电子,题库,课时,活页,训练,即时,巩固,打包,49,苏教版,选修
- 内容简介:
-
- 1 - 【苏教版】 2013 届高考数学选修 1 电子题库 第一章 一课时课时活页训练 一、填空题 1在 ,已知 A 45 , B 60 , a 6,则 b _. 答案: 3 6 2在 ,若 4 5 6,且 a b c 15,则 a _, b_, c _ . 解析:由 4 5 6,知 a b c 4 5 6,令 a 4k, b 5k, c 6k 代入,求得 k 1. 答案: 4 5 6 3在 ,一定成 立的等式是 _ 析:将 a 2b 2c 2别代入验证 答案: 4设 外接圆半径为 R,且已知 4, C 45 ,则 R _. 解析: c 2 R 2 2. 答案: 2 2 5在 ,已知 3b 2 3 A 为锐角,则 形状是 _ 解析:由 3b 2 3 2 3 根据正弦定理,得 所以 2 3即 32 . 又角 A 是锐角,所以 A 60 . 又 B、 C 都为三角形的内角,所以 B C. 故 等边三角形 答案:等边三角形 6在 , a 1, b 2,则角 A 的取值范围是 _ 解析:由 12 又因为 0 ,所以 0 12. 所以 0 A30 或 150 A 180. 又因为 A B,所以只有 0 A30. 答案: 0 A30 7在 , a 2 3, b 6, A 30 , 0,则角 C _. 答案: 30 8在 , a b 12, A 60 , B 45 ,则 a _, b _. 解析:由正弦定理 ,即 a 6又 a b 12,将 a 6 b 12 6 24, a 36 12 6. 答案: 36 12 6 12 6 24 9 (2010 年高考山东卷 )在 ,角 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 b, c.若 a 2, b 2, - 2 - 2,则角 A 的大小为 _ 解析: 2 4 B 2, 4 B 1. 又 0 B , B 4. 由正弦定理,得 a b 2 222 12. 又 a b, A B, A 6. 答案: 6 二、解答题 10在 , c 10, 43,求 a、 b 及 内切圆半径 解:由正弦定理,得 2 43, A B. 2A 2B . A B 2. 直角三角形, C 为直角 由 102,3,解得 a 6, b 8, 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 r a b 6 8 102 2. 11在 ,已知 l, C 50 ,当 长取得最大值时,求 B 的值 解:由正弦定理知 C C B , 所以 l . 当 30 B)取得最大值 1 时, 长最大,所以 130 B 90 ,即 B 40. 12 三边各不相等,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c,并且 a 取值范围 解: 2A,2B (0,2) , 2A 2B 或 2A 2B, A B 或 A B B,则 a b,不 - 3 - 符合题意, A B 2 , a 2 A 4 . a b, C 2 , A 0, 2 且 A 4 , a (1, 2) - 1 - 【苏教版】 2013 届高考数学选修 1 电子题库 第一章 一课时随堂即时巩固 一、填空题 1一树干被台风吹断,折断部分与残存树干成 30 角,树干底部与树尖着地处相距 5 m,则树干原来的高度为 _m. 解析: 如图所示 ,在 , C 30 , B 60 ,又 5, AB 5 5 3. 又 210, 所以 10 5 3. 答案: 10 5 3 2 (2010 年高考北京卷 )在 ,若 b 1, c 3, C 23 ,则 a _. 解析: 如图,由正弦定理,有 33 1, 12. C 为钝角, B 必为锐角, B 6 , A 6. a b 1. 答案: 1 3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是 1 2 3,最大 的边是 20,则最小的边是 _ 解析: 三个内角和为 180 , 三个内角分别为 30 、 60 、 90. 设最小的边为 x, 最大的边为 20, 20 , x 10, 最小的边为 10. 答案: 10 4在 ,若 A 60 , a 4 3, b 4 2,则 B 等于 _ 解析: a 4 3 4 2 b, A B. B 必为锐角由正弦定理 22 , B 45. 答案: 45 - 2 - 5在 , 1 3 2,则 a b c _. 解析:把 a 2b 2c 2入 1 3 2,得 a bc 1 3 2. 答案: 1 3 2 6 (2009 年高考广东卷 )已知 ,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c.若 a c 62,且 A 75 ,则 b _. 解析:如图所示 在 ,由正弦定理得 6 26 2 4, b 2. 答 案: 2 二、解答题 7如 图 (1)所示,某地出土一块类似三角形刀状的古代玉佩 ,其一角已破损现测得如下数据: B 45 , C 120. 为了复原,请计算原玉佩另外两边的长 (结果精确到 图 (1) 图 (2) 解:如图 (2)所示,将 别延长相交于一点 , B 45 ,C 120 , A 180 (B C) 180 (45 120) 15. 因为 所以 . 利用计算器算得 同理 . 60 即原玉佩另外两边的长分别约为 8已知方程 (x 0 的两根之积等于两根之和,并且 a、 b 为 两边, A, B 为 a, b 的对角,试判断 形状 解: 方程的两根之积等于两根之和,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由正弦定理的变式,得 22 0, 即 B) 0. 在 , A、 B 为三角形的内角, 0 A , 0 B , A B , A B 0,即 A B. 等腰三角形 - 1 - 【苏教版】 2013 届高考数学选修 1 电子题库 第一章 二课时课时活页训练 一、填空题 1 (2010 年高考湖北卷 )在 , a 15, b 10, A 60 ,则 _.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 15 10, 10015 10 3215 33 . a b, A 60 , B 为锐角 1 1 33 2 63 . 答案: 63 2在 , A 60 , a 13,则 a b _ 解析:由 a 2b 2c 2 a b 2R32 393 . 答案: 2 393 3已知在 , a 3, b 6, A 60 ,则三角形解的情况是 _ 解析:由 ab, 6 32 3 22 ,得 a以无解 答案:无解 4三角形的两边长为 3 5 夹角的余弦值是方程 57x 6 0 的根,则此三角 形的 面积是 _ 解析: 57x 6 0 的两根为 35, ,则 35(2 1 不可能,舍去 ) 1 45, 此三角形的面积为 1235 45 6( 答案: 6 在 , a、 b、 c 分别为角 A、 B、 C 的对边,则直线 c 0 与 0 的位置关系是 _ 解析:由 a 2b 2 a( 220,所以直线 c 0 与 0 垂直 答案:垂直 6在 , A B C 4 1 1, 则 a b c 等于 _ 解析:由条件知 A 23 , B C 6 , a b c 3 1 1. 答案: 3 1 1 7 在 , a 2, A 30 , C 45 ,则 面积 S _. - 2 - 解析:由正弦定理求出 c,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角 B,然后代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S 12算即可 答案: 3 1 8在 , a x, b 2, B 45 ,若三角形有两解,则 x 的取值范围是 _ 解析:法一:要使三角形有两解,则 a b,且 1. 由正弦定理,得 2 x 2,24 x 1, 2 x 2 2. 法二:要使三角形有两解,则 b a,b 即 2 x,2 , 2 x 2 2. 答案: 2 x 2 2 9在 ,若 k (k 1) 2k,则 k 的取值范围为 _ 解析:由正弦定理知 a b c, a b c k (k 1) 2k. 又由三 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得: k k 2k,k 2k k,k 2k k 1,解得 k 12. 答案: k 12 二、 解答题 10 (2010 年高考大纲全国 卷 ) , D 为边 的一点, 33, 513, 35,求 解:由 35 0 知 B 2 , 由已知得 1213, 45, 从而 B) 45 1213 35 513 3365. 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 BD3 5133365 25. - 3 - 11已知在 , 60 3, 面积为 15 3,求 b 的值 解:由 S 12, 15 3 1260 3 12. C 30 或 150. 又 B C. 当 C 30 时, B 30 , A 120 ,又 60 3, . b 2 15. 当 C 150 时, B 150 这种情况不可能 综上所述: b 的值为 2 15. 12. 如图,有长为 100 米的斜坡 的倾斜角是 40 ,现在要把斜坡的倾斜角改为 25 ,求伸长的坡底的长 ( 解:在 , 40 25 15. AB 100 米 ) 伸长的坡底的长约为 - 1 - 【苏教版】 2013 届高考数学选修 1 电子题库 第一章 二课时随堂即时巩固 一、填空题 1 (2010 年高考广东卷 )已知 a, b, c 分别是 三个内角 A, B, C 所对的边若 a 1,b 3, A C 2B,则 _. 解析:在 , A B C ,又 A C 2B,故 B b 12. 又 a b,因此 A 2 , 即 1. 答案: 1 2在 , A 满足条件 31, 2 2 3则 A _, 面积等于 _解析:由 31,得 2 A 6 1, A 23 , 由 2 322 3 12, C 6 或 56. 又 C A, C 6 , B 6 , S 123( 答案: 23 3 3在 , A B C 1 2 3,则 a b c 等于 _ 解析: A B C 1 2 3, A B C 180 , A 30 , B 60 , C 90 , a b c 12 32 1 1 3 2. 答案: 1 3 2 4 (2009年高考福建卷 )已知锐角 3, 4, 3,则角 _ 解析:由 S 3 3 12CA 1234s 32 ,又 C 为锐角故 C 60. 答案: 60 5在 ,若 b 2 2, a 2,且三角形有解,则 A 的 取值范围是 _ 答案: 0 A45 6在 , b 8, c 8 3, S 16 3,则 A 等于 _ 解析: S 121288 316 3, 12,所以 A 30 或 150. 答案: 30 或 150 二、解答题 7在 , b 10, A 30 ,问 a 取何值时,此三角形有一个解?两个解?无解? - 2 - 解: A 30 , b 10, (1)当 0 a 无解,即 0 a 5 时,无解 (2)当 a ,有一解 ,即 a 5 时,有一解 (3)当 a b 时,有两解,即 5 a 10 时,有两解 (4)当 a b 时,有一解,即当 a10 时,有一解 综合 (1)、 (2)、 (3)、 (4)得,当 0 a 5 时,无解;当 a 5 或 a10 时,有一解;当 5 a 10 时,有两解 8在 ,已知 3, 13, 3 6,求 面积 解:设 , 长分别为 c、 a、 b. 由 3,得 B 60 , 32 , 12. 又 13, 1 2 23 , 由正弦定理得 c 3 6 2 2332 8. 又 C) 36 23 , 三角形面积 S 126 2 8 3 - 1 - 【苏教版】 2013 届高考数学选修 1 电子题库 第一章 一课时课时活页训练 一、填空题 1在 ,角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c,若 0,则 _三角形 解析:依题意, 0, 90 C 180 , 钝角三角形 答案:钝角 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满足条件 b c 2 1,则 A _. 解析:由 b c 2 1,得 2, 即 12, A 3. 答案: 3 3在 , (b c) (c a) (a b) 4 5 6,则此三角形的最大内角为 _ 解析:由 (b c) (c a) (a b) 4 5 6,得 a b c 7 5 3. 边 a 最大, 12, A 120. 答案: 120 4 (2010 年高考上海卷 )若 三个内角满足 5 11 13,则 _三角形 解析:由正弦定理知 a b c 5 11 13,可设 a 5k, b 11k, c 13k(k 0), 则 2512116923110 0, C 是钝角 答案:钝角 5在 , 角 C 等于 _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 12, C 120. 答案: 120 6在 ,已知 A 120 , a 7, b c 8,则 b _. 解析:利用 余弦定理解关于 b 的方程即得 答案: 3 或 5 7在 , A 60 ,且最大边与最小边是方程 327x 32 0 的两根 ,则第三边的长等于 _ 解析:由题 意知 A 所对的边长即为所求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及余弦定理即得 答案: 7 8已知 两边长分别为 2,3,其夹角余弦为 13,其外接圆半径为 _ 解析:设 a 2, b 3, 13, c 22 23 . - 2 - 2R 9 24 , R 9 28 . 答案: 9 28 9 在 ,角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c,若 34,则C _, A _. 解析: 2, C 60. 又 12 B) B) 1212 B) 34. B) 1, A B 60. 答案: 60 60 二、解答题 10在 , B 30 , b 50 3, c 150,求 a 的长 解:法一: 32 . C 60 或 C 120 , 当 C 60 时, A 90. a 100 3, 当 C 120 时, A 30. B 30 , A B. 等腰三角形, a b 50 3. 综上,得 a 100 3或 50 3. 法二: 2, 即 (50 3)2 1502 150 3a. (a 50 3)(a 100 3) 0. a 50 3或 a 100 3. 11在 ,内角 A, B, C 对边的边长分别是 a, b, c 2, C 3. (1)若 面积等于 3,求 a, b 的值 ; (2)若 2 面积 解: (1)由余弦定理及已知条件得 4. 又因为 面积等于 3, 所以 123,得 4. 联立方程组 44 , 解得 a 2, b 2. (2)由正弦定理及已知条件得 b 2a, - 3 - 联立方程组 4b 2a ,解得 a2 33 , b4 33 , 所以 面积 S 122 33 . 12已知 , 4 3, 2 3, 上的中线,且 30 ,求 长 解: 如图 , 上的中线, S S 即 122 3 124 3 AD,得 1, 90 , 120. 在 ,由余弦定理得 (2 3)2 (4 3)2 22 34 3, 解得 84, 2 21. - 1 - 【苏教版】 2013 届高考数学选修 1 电子题库 第一章 一课时随堂即时巩固 一、填空题 1在 ,若 _三角形;若 _三角形;若 _三角形 答案:钝角 直角 锐角 2在 , 3 2 4,则 值 为 _ 解析:由 a b c 3 2 4,设 a 3k, b 2k, c 得 416 k2 k ,即 14. 答案: 14 3 在 ,若 32 ,则 C _. 解析:由 知 C 为钝角 又 32 , C 120. 答案: 120 4在 , A、 B、 C 所对边分别为 a、 b、 c,且 (a b c)( b c a) 3角 A 等于 _ 解析:由 (a b c)(b c a) 3 3. 答案: 3 5 , c2( _. 解析:原式 c2(12. 答案: 12 6设 a、 b、 任意实数 x, f(x) (a2)x f(x)_0. 解析:对方程 (a2)x 0,有 ( 4(2 41) 0. 又 0, f(x) 0 对任意实数 x 恒成立 答案: 二、解答题 7 (2010 年高考课标全国卷 )在 , D 为边 一点, 12 120 , 面积为 3 3,求 解: 如图所示,由 S 3 3和 S 12,得 - 2 - 3 3 122 32 , 2( 3 1) 123 1. 在 , 2 ( 3 1)2 4 2( 3 1)2 12 6, 6. 在 , 2 22 2( 3 1)2 222( 3 1) 12 24 12 3, 6( 3 1) 在 , 6 24 12 3 322 6 6 3 12, 3. 8已知在 , A 45 , 6, 2,解此三角形 解:法一:设 b,由余弦定理得 4 ( 6)2 2 6, 即 2 3b 2 0,解得 b 31. 当 b 3 1 时, 4 32 63 12, C 120 , B 15 ; 当 b 3 1 时, 4 32 63 12, C 60 , B 75. 综上可 得: 3 1, C 60 , B 75 或 3 1, C 120 , B 15. 法二: 6 222 32 . C 60 或 120. 当 C 60 时, B 75 , 3 1. 当 C 120 时, B 15 , 3 1. 综上可得: 3 1, C 60 , B 75 或 3 1, C 120 , B 15. - 1 - 【苏教版】 2013 届高考数学选修 1 电子题库 第一章 二课时课时活页训练 一、填空题 1. (2009 年高考天津卷 )如图, , B 外接圆的直径为 1,则 _ 解析:在 ,由正弦定理得 1, 正弦定理得2R 2. 答案: 2 2在 ,内角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c,且 b 则 形状为 _ 解析:由 1 b 整理得 又 联立以上两式整理得 C 90. 故 直角 三角形 答案:直角三角形 3已知在 , a b 3, A 3 , B 4 ,则 a 的值为 _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 b 63 a. 由 a b a 63 a 3, 解得 a 3 3 3 2. 答案: 3 3 3 2 4已知在 ,若 则 _三角形 解析:由 得 1, B 45. 同理由 得 C 45 , A 90. 即 等腰直角三角形 答案:等腰直角 5三角形的一边长为 14,这条边所对的角为 60 ,另两边之比为 8 5,则这个三角 形的面积 是 _ 答案: 40 3 6在不等边三角形中, a 是最大的边,若 角 A 的取值范围是 _ 解析:因为 a 是最大边,所以 A 3. - 2 - 又 余弦定理 0, 所以 A 2 ,故 3 A 2. 答案: 3 A 2 7如果把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都增加同样的长度,则这个新的三 角形的形状为 _ 解析:设原直 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a、 b、 c,其中 c 为斜边长,增加的长度为 x,新三角形的最大角为 C,则 x x b 2 x c 2x a x b 2x a b a x b . a b c 0, x 0, 0, C 为锐角 即新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 答案:锐角三角形 8在 , a b c 6,且 b 的取值范围为 _ 解析:由 a c 6 b,且 ,4b 120. 3 5 32 0, S 154 , | 3, | 5,则 ()2等于 _ 解析:由 0,得 0,所以 钝角 由 S 12| |154 ,得 12, 150. 由余弦定理,得 ()2 |2 |2 2| | 34 15 3. 答案: 34 15 3 二、解答题 10 (2010 年高考浙江卷 )在 ,角 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 b, c,已知 C 14. (1)求 的值; (2)当 a 2,2 时,求 b 及 c 的长 解: (1) C 1 2 14, 0 C , 104 . (2)当 a 2,2 时,由正弦定理 ,得 c 4. - 3 - 由 C 21 14及 0 C 得 64 . 由余弦定理 2,得 6b 12 0(b 0), 解得 b 6或 2 6, b 6,c 4 或 b 2 6,c 4. 11在 ,若已知三边为连续正整数,最大角为钝角, (1)求最大角的余弦值; (2)求以此最大角为内角,夹此角两边之和为 4 的平行四边形的最大面积 解: (1)设三边 a k 1, b k, c k 1, k N*且 k 1. C 为钝角, k 4k 0, 解得 1 k 4. k N*, k 2 或 3.但 k 2 时不能构成三角形,应舍去 当 k 3 时, a 2, b 3, c 4, 14. (2)设夹 C 角的两边为 x、 y,则 x y 4. S x(4 x) 154 154 ( 4x) 154 (x 2)2 15. 当 x 2 时, 15. 12已知锐角 ,边 a、 b 为方程 2 3x 2 0 的两根,角 A、 B 满足 2 B)3 0,求角 C、边 c 及 S 解:由 2 3x 2 0,得 3 1, 3 1. B) C) 32 . 由于 锐角三角形, C 60. 由余弦定理,得 22( 3 1)2 ( 3 1)2 2( 31)( 3 1) 6, c 6, S 1212( 3 1)( 3 1) 32 . - 1 - 【苏教版】 2013 届高考数学选修 1 电子题库 第一章 二课时随堂即时巩固 一、填空题 1在 ,三边长 7, 5, 6,则 等于 _ 答案: 19 2在 ,已知角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c,若 a b 2 3, 2, A B 60 ,则 c _. 解析: (a b)2 2 8, B) 12, 210, c 10. 答案: 10 3在 , A 120 , b 3, c 5,则 _. 解析:由余弦定理得: 2 a 7, ( b , 45196. 答案: 45196 4在 , B 60 , 定是 _三角形 解析:由余弦定理 2 B 60 ,得 (a c)2 a 60 ,所以 等边三角形 答案:等边 5在钝角 , a 1, b 2,则最大 边 c 的取值范围是 _ 解析:由余弦定理的推论得 5 因为 C 是钝角,所以 15 0,解得 5 c 3. 答案: 5 c 3 6 三边长分别是 a、 b、 c,其面积 S 则 C _. 解析:由 S 得 S 12以 故 C 4. 答案: 4 二、解答题 7 (2009 年高考天津卷 )在 , 5, 3, 2(1)求 值; (2)求 A 4)的值 . 解: (1)在 , 根据正弦定理, - 2 - 于是 22 5. (2)在 ,根据余弦定理,得 2 55 . 于是 1 55 . 从而 245, 35. 所以 A 4) 210. 8在 ,角 A、 B、 C 的对边分别是 a、 b、 c, 面积为 3 32 ,且 c 7, 320,求 a, b 的值 解:由已知得 2(1 3 12或 2(舍 ) 0 C 180 , C 60. 又 S 123 32 , 12 3 32 , 6, 又 2 ( 7)2 2 7, 13. a b 213 12 5. 由 得 a 2, b 3 或 a 3, b 2. - 1 - 【苏教版】 2013 届高考数学选修 1 电子题库 第一章 一课时课时活页训练 一、填空题 1台风中心从 A 地以 20 km/h 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离台风中心 30 的地区为危险区,城市 B 在 A 的正东 40 ,城市 B 处于危险区内的时间为 _ 答案: 1h 2. 如图,为了测量障碍物两侧 A、 B 间的距离,测量时应选用数据 _ 答案: a、 b、 3有一山坡,倾斜角为 30 ,若某人在斜坡的平面上沿着一条与斜坡底线成 30 角的小 路前进一段路后,升高了 100 米,则此人行走的路程为 _ 解析: 如图, h (si 100, 400. 答案: 400 米 4如图, 简易遮阳棚, A、 B 是南北方向上两个定点,正东方向射出的太阳光线与地面成 40 角,为了使遮阴影面 积最大,遮阳棚 地面所成的角为 _ 解析:如图,作 平面 E,则 太 阳光线与地面所成的角,即 40 ,延长 直线 F,连结 遮阳棚与地面所成的角,设为 大,只需 大在 , . . 定值, 当 50 时, 大 - 2 - 答案: 50 5有一长为 10 m 的斜坡,它的倾斜角 是 75 ,在不改变坡高和坡顶的前提下,通过加长坡面的方法将它的倾斜角改为 30 ,则坡底要延伸 _ 解析: 如图,在 , 设 x m, 由正弦定理, 可知 10, x 10 10 2. 答案: 10 2 m 6. 如图所示,在某电 视塔的正东方向的 A 处,测得塔顶仰角是 60 , 在电视塔的南偏西 60 的B 处,测得塔顶仰角为 45 , A、 B 之间距离是 35 m,则此电视塔的高度是 _m. 解析:设塔高 h m, 在 , 33 h, h, 150. 由余 弦定理,得 352 ( 33 h)2 2h 33 h 解之得, h 5 21. 答案: 5 21 7已知两灯塔 A、 B 与 观测点 C 的距离都等于 a 塔 A 在观测点 C 的北偏东 20 ,灯塔B 在观测点 C 的南偏东 40 ,则灯塔 A 与 B 的距离为 _解析: 如图所示,在 , a 180 20 40 120 , 由余弦定理可得 2 - 3 - 2a a 3 3a ( 答案 : 3a 8如图所 示,有一 广告气球,直径为 6 m,放在公司大楼上空,当行人仰望气球中心的仰角为 30 时,测得气球的视角 (是指由物体两端射出的两条光线在眼 球内交叉而成的角,下同 ) 2 ,若 的弧度数很小时,可取 ,则估计该气球的高 值约为 _ 解析:在 , 3180 540 . 在 , AC 540 1286 (m) 答案: 86 m 9江岸边有一炮台高 30 m,江中有两条船,由炮台顶部测得俯角分别为 45 和 30 ,而且两条船与炮台底部连线成 30 角,两条船相距是 _ 解析: 如图,设 炮台, A, B 为两小船,由题意 30 , 45 , 30 , 30 ,在 , 30 30 3, 同理 30 30, 在 , 2BC (30 3)2 302 230 330 900. 30(m) 答案: 30 m 二、解答题 10海中有一小岛 A,在它的周围 8 海里内有暗礁,渔船跟踪鱼群自西向东航行,在 B 点测得小岛在北偏东 60 ,航行 12 海里后到达 D 点,又测得小岛在北偏东 35 ,如果渔船不改变方向继续前进,有无触礁的危险? 解: - 4 - 如图,延长 C,使 足为 C, 在 , 30 , 125 ,则 25 ,又 12,由正弦定理,得 14. 197, 在 , AD 8, 渔船不改变方向继续前进无触礁的危险 11如图, 在山脚测 得山顶仰角 45 ,沿倾斜角为 30 的斜坡走 1000 米至 S 点,又测得山 顶仰角为 75 ,求山 高 解: 45 30 15 , 45 15 30 , 180 30 15 135. 在 , AS 1000 2212 1000 2(米 ), AB 1000 2 22 1000(米 ) 即山高为 1000 米 12. 如图,某住宅小区的平面图呈扇形 及点 C 处,小区里有两条笔直的小路 拐弯处的转角为 120. 已知某人从 C 沿 到 D 用了 10 分钟,从D 沿 到 A 用了 6 分钟若此人步行的速度为每分钟 50 米,求该扇形的半径 长 (精确到 1 米 ) 解:设该扇形的半径为 r 米 由题意,得 500(米 ), 300(米 ), 60. 在 2 OD 即 5002 (r 300)2 2500 (r 300) 12 解得 r 490011 445( 米 ) 所以该扇形的半径 长约为 445 米 - 1 - 【苏教版】 2013 届高考数学选修 1 电子题库 第一章 一课时随堂即时巩固 一、填空题 1在一次测量中,测得 A 在 B 的南偏东 3427 ,则 B 在 A 的 _ 解析: A 在 B 的南偏东 3427 , 则 B 在 A 的北偏西 3427 . 答案:北偏西 3427 2一艘船以 4 km/h 的速度与水流方向成 120 的方向航行,已知河水流速为 2 km/h,则经过 3h,该船实际航程为 _ 解析: 如图, | 2, | 4, 120 , A 60 , | 22 42 2242 h,该船的航程为 2 3 3 6( 答案: 6 两灯塔 A、 B 与海洋观察站 C 间的距离都为 10 塔 A 在 C 北偏东 15 , B 在 C 南偏东45 ,则 A、 B 之间的距离为 _ 解析:由已 知 120 ,由余弦定理得 10 3. 答案: 10 3 在某个位置测得某山峰仰角为 ,对着山峰在平行地面上前进 600 m 后测得仰角为原来的2 倍,继续在平行地面上前进 200 3 m 后,测得山峰的仰角为原来的 4 倍,则该山峰的高度为 _ 解析:如图,由题意可得,在 , 600,在 , 200 3, 由余弦定理,得 32 3 2 60022200 3200 3 12. 又因为 0 180 , 所以 120 , 4 60. 所以 300 (m) 答案: 300 m 5在 200 m 高的山顶上,测得山下一塔塔顶与塔底的俯角分别是 30 、 60 ,则塔高为_ 答案: 4003 m 6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同学们在相距 10 海里的 A、 B 两个小岛上活动结束后,有人提出到隔海相望的未知的 合理安排 时间,他们需了解 岛或 此他 们测得从 A 岛望 C 岛和 B 岛成 60 的视角,从 B 岛望 C 岛 和 A 岛成 75 的视角,那么 岛之间的距离是 _海里 - 2 - 解析:在 ,由题意知 60 , 75 , 45. 由正弦定理 , 5 6(海里 ) 答案: 5 6 二、解答题 7. 如图, A、 B 是海平面上的两个点,相距 800 m,在 A 点测得山顶 C 的仰角为 45 , 120 ,又在 B 点测得 45 ,其中 D 是点 C 在水平面上的射影,求山高 解:在 , 180 45 120 15 , 由 ,得 AB800 226 24 800( 3 1)(m) 平面 45 , 800( 3 1)m. 即山高 800( 3 1)m. 8. 如图,我炮兵阵地位于地面 A 处,两观察所分别位于地面点 C 和点 D 处,已知 6000 米 , 45 , 75 ,目标出现于地面点 B 处时,测得 30 , 15. 求炮兵阵地到目标的距离 (结果保留根号 ) 解 :在 , 180 60 , 6000, 45 , 由正弦定理,得 63 2000 6. 同理,在 , 180 135 , 6000, 30 , 根据正弦定理,得 22 3000 2. 在 , 90 , - 3 - 根据勾股定理,得 6 2 2 2 1000 42. 所以炮兵阵地到目标的距离为 1000 42米 - 1 - 【苏教版】 2013 届高考数学选修 1 电子题库 第一章 二课时课时活页训练 一、填空题 1在 ,已知 a 4, b 6, C 120 ,则 值是 _ 解析: 2 42 62 246 76, c 2 19, 由正弦定理 2 19 4 5719 . 答案: 5719 2在 ,若 2 形状一定是 _ 解析:由 2 2 得 a b, 等腰三角形 答案:等腰三角形 3若 2, 2 S 大值是 _ 解析:设 x,则 2x,根据面积公式得 S 12BC 122 x 1 根据 余弦定理得 4 2x 24x 4 代入上式可得 S x 1 4 128 216 , 由三角形三边关系有 2x x2,x 2 2x,解得 2 2 2x2 2 2, 故当 x 2 3时, S 得最大值 2 2. 答案: 2 2 4在 , 3, A 45 , C 75 ,则 长为 _ 解析: A 45 , C 75 , B 180 (45 75) 60. 由正弦定理知 332 2. 答 案: 2 - 2 - 5在 , 6, 4, 12,则 _. 解析: 12, c 4, b 8, 由余弦定理得: 64 16 36248 1116. 答案: 1116 6在 ,若 2,则 _三角形 解析:原式可化为 2 即有 b2(2 c2(2 2 4 4 A 90 , 直角三角形 答案:直角 7设 A 是 最小角,且 m 12,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_ 解析: A 是 最小角, 0 A 60. 12 1,即 12 m 12 1,解得 0 m 12. 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0, 12 . 答案: 0, 12 8在 ,如果 a , b , C 70 ,那么 面积等于 _ 解析:由题意得 S 12 12 12 6 116. 答案: 116 9 ,若 a 3, 12,则 外接圆的半径为 _ 答案: 3 二、解答题 10如图, - 3 - 在四边形 , a, 2a,四个内角 A、 B、 C、 D 的度数之比为 3 7 4 10,求 解:如图,设四个内角 A、 B、 C、 D 的大小分别为 3x、 7x、 4x、 10x(x 0), 由四边形内角和为 360 可得, 3x 7x 4x 10x 360 , x 15 , 即 A 45 , B 105 , C 60 , D 150. 连结 ,由余弦定 理得, (2a)2 2 a2 a 3 3a. 此时, 12 直角三角形,且 30 , 150 30 120. 在 , BD 3 3 22 a. 11在 , 513, 45. (1)求 值; (2)设 面积 S 332 ,求 长 解: (1)由 513,得 1213, 由 45,得 35. 所以 C) 3365. (2)由 S 332 得 12 AC 332 , 由 (1)知 3365,故 65, 又 AB 2013 201365, 132 ,所以 AB 112. 12设锐角 内角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c, a 2(1)求 B 的大小; (2)求 解: (1)由 a 2据正弦定理得 2. - 4 - 因为 . 所以 锐角三角形,得 B 6. (2) 6 A 6 A 1232 3 A 3 , 由 锐角三角形知: 2 A 2 B, 2 B 2 6 3 , 所以 23 A 3 56 , 12 A 3 32 . 所以 32 3 A 3 32. 所以, 取值范围为 32 , 32 . - 1 - 【苏教版】 2013 届高考数学选修 1 电子题库 第一章 二课时随堂即时巩固 一、填空题 1在 ,若 A 120 , 5, 7,则 面积 S _. 解析:由余弦定理 2AB 解得 3,因此 面积 S 12 AC 15 34 . 答案: 15 34 2在锐角 ,已知 | 4, | 1, ,则 的值为 _ 解析:由 S 12| |1241 3,得 32 . A 是锐角, 1 12. | |, 41 2. 答案: 2 3在 , (2 2, (5 5若 5,则 _ 解析:由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得 10( 10 )5. ) 12, 120. S 12| | | 1225 32 5 32 . 答案: 5 32 4 内角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c 若 c 2, b 6, B 120 ,则 a 等于 _ 答案: 2 5 三内角 A、 B、 C 的对边边长分别为 a、 b、 c.若 a 52 b, A 2B,则 _. 解析:由正弦定理 又 a 52 b, A 2B, b b0 , , 21, 54 . 答案: 54 6在 , 3, 13, 4,则边 的高为 _ - 2 - 解析:由 S 12 S 2式联立得, h3 32 . 答案: 3 32 二、解 答题 7在 ,已知 20,且 a 6, 78,求 面积 解: 20, ( 2 0, 即 b 2c. 由余弦定理得 2 即 746. 将 联立解得, b 4, c 2. 78, 1 158 , S 12152 . 8 ,若 1 判断 形状 解:由已知 1 2 以 下可有两种方法 法一:利用正弦定理边化角 由正弦定理,得 即 即 B, C 均为 内角, 2C 2B 或 2C 2B 180 , B C 或 B C 90 , 所以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法二:利用余弦定理角化边 由余弦定理,得 即 (c2)b2( 即 0, a2( ( 0, 即 ( 0, 0, 即 b c 或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 1 - 【苏教版】 2013 届高考数学选修 1 电子题库 第二章 堂即时巩固 一、填空题 1已知数列 通项公式 1n n (nN *),则 1120是这 个数列的第 _项 解析:由题意知 1120 1n n , nN *,解得 n 10. 即 1120是这个数列的第 10 项 答案: 10 2观察下面数的特点,用适当的数字填空,并写出每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 ) , 4,9 , ( ) , 25,36 , ( ) , ;_ (2)2,1 , ( ) ,12, 解析: (1)因为 4 22,9 32,25 52,36 62,故数列中缺少的部分为 1,16,49,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2)因为 2 21, 1 22, 12 24,故所缺少的部分为 23,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2n. 答案: (1)1 16 49 2)23 2n 3在数列 1,0,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