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15页/共21页)
编号:13518598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43.24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06-30
上传人:爱****睛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刘**(实名认证)
四川
IP属地:四川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公路工程
注册土木工程师
注册
土木工程师
- 资源描述:
-
公路工程 注册土木工程师,公路工程,注册土木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
- 内容简介:
-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密押资料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46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密押资料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46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46(一) 2007年7月15日,某亚麻厂正在生产的梳麻车间、前纺车间和准备车间的联合厂房突然发生亚麻粉尘爆炸起火。一瞬间,停电停水,477名职工大部分被围困在火海之中。经及时抢救,多数职工脱离了危险区。 该厂的除尘系统采用布袋馀尘,金属管道输送亚麻粉尘。事故导致整个除尘系统遭受严重破坏,部分厂房倒塌,地沟盖板和原麻地下库被炸开,车间内的大部分机器和电器设备损坏,企业停产,事故造成死亡35人,重伤5人,轻伤12人,直接经济损失800多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该起事故属于( )。A.特别重大事故B.重大事故C.较大事故D.一般事故E.轻微事故 A B C D E答案:A解析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规定,事故等级的划分如下表: 事故等级 死亡人数 重伤人数 经济损失 特别重大事故 造成30人以上死亡 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 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重大事故 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 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 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较大事故 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 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 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一般事故 造成3人以下死亡 10人以下重伤 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该起事故造成35人死亡,可知该事故构成特别重大事故。 2.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该起事故类别属于( )。A.瓦斯爆炸B.火药爆炸C.其他爆炸D.容器爆炸E.锅炉爆炸 A B C D E答案:C解析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将事故分为20类,分别是: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这里的亚麻粉尘爆炸应属于其他爆炸。3. 该起事故中爆炸起火的粉尘属于( )。A.无机粉尘B.有机粉尘C.金属粉尘D.混合粉尘E.复合粉尘 A B C D E答案:B解析 亚麻粉尘属于有机粉尘。4.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因该起事故对企业的罚款额度为 。A.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B.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C.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D.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E.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 A B C D E答案:D解析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37条规定,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1) 发生一般事故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2) 发生较大事故的,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3) 发生重大事故的,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 (4) 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这起事故构成特别重大事故,应处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5. 该起爆炸事故的起始原因可能有( )。A.粉尘浓度超标B.布袋除尘器产生静电C.厂房内作业人员和设备太多D.金属管道输送粉尘过程中产生火花E.车间连体面积过大 A B C D E答案:ABD解析 粉尘爆炸的原因有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存在点火源等,点火源可以是明火、摩擦或撞击、电气火花、高温表面、绝热压缩等。6. 预防粉尘爆炸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A.降低粉尘浓度B.穿防静电工作服C.生产装置接地D.严格执行规章制度E.采用防爆厂房 A B C D E答案:ABCE解析 预防粉尘爆炸的安全技术措施有降低粉尘浓度,使其达不到爆炸极限;防止静电产生的火花(如穿防静电工作服、生产装置接地等);采用防爆厂房是被动安全技术措施。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是安全管理措施。7. 下列关于亚麻粉尘的爆炸危害和后果的说法有( )。A.粉尘浓度越大,爆炸威力越大B.粉尘分散度越小,爆炸威力越大C.爆炸能量与粉尘活性有关D.爆炸能量与粉尘粒度无关E.爆炸产生的后果与厂房结构有关 A B C D E答案:ABCE解析 粉尘粒度越细,分散度越高,可燃气体和氧的含量越大,火源强度、初始温度越高,湿度越低,惰性粉尘及灰分越少,爆炸极限范围越大,粉尘爆炸危险性也就越大。8. 该起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A.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经过及救援情况B.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C.恢复生产的要求D.事故责任的认定,对事故责任的处理建议及事故防范措施E.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A B C D E答案:ABDE解析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30条规定,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 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 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 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 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 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6) 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二) 日,某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并引发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国务院事故及事件调查组认定,该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和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是一起特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和特别重大水污染责任事件。 1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硝基苯精制岗位外操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在停止粗硝基苯进料后,未关闭预热器蒸气阀门,导致预热器内物料气化;恢复硝基苯精制单元生产时,再次违反操作规程,先打开了预热器蒸汽阀门加热,后启动粗硝基苯进料泵进料,引起进入预热器的物料突沸并发生剧烈振动,使预热器及管线的法兰松动、密封失效,空气吸入系统,由于摩擦、静电等原因,导致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并引发其它装置、设施连续爆炸。 2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双苯厂对安全生产管理重视不够、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整改不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劳动组织管理存在缺陷。 3污染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双苯厂没有事故状态下防止受污染的“清净下水”流入松花江的措施,爆炸事故发生后,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漏出来的部分物料和循环水及抢救事故现场消防水与残余物料的混合物流入松花江。 4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 一是吉化分公司及双苯厂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会引发松花江水污染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有关应急预案有重大缺失。 二是吉林市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对水污染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未提出防控措施和要求。 三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视不够,对吉化分公司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失察,对水污染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未能及时督促采取措施。 四是吉林市环保局没有及时向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建议采取措施。 五是吉林省环保局对水污染问题重视不够,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全面、准确地报告水污染程度。 六是环保总局在事件初期对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没有及时提出妥善处置意见。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规定,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储存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和严格控制,并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实行( )。A.抽检制度B.监督制度C.审批制度D.代管制度E.审查制度 A B C D E答案:C解析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7条规定: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储存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和严格控制,并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实行审批制度;未经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在编制总体规划时,应当按照确保安全的原则规划适当区域专门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 2.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17条规定,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 )进行一次安全评价;生产、储存、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 )进行一次安全评价。A.每年,每年B.每年,每2年C.每2年,每年D.每2年,每2年E.每2年,每3年 A B C D E答案:B解析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17条规定: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生产、储存、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2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报告应当对生产、储存装置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安全评价中发现生产、储存装置存在现实危险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予以更换或者修复,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安全评价报告应当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3.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报( )备案。A.县级人民政府B.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C.市级人民政府D.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E.省级人民政府 A B C D E答案:D解析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50条规定: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4. 该事故如果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事故等级是( )。A.特别重大事故B.特大事故C.重大事故D.较大事故E.一般事故 A B C D E答案:C解析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规定,事故等级的划分如下表: 事故等级 死亡人数 重伤人数 经济损失 特别重大事故 造成30人以上死亡 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 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重大事故 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 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 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较大事故 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 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 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一般事故 造成3人以下死亡 10人以下重伤 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该起事故造成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可知该事故已构成重大事故。 5. 除运输工具加油站、加气站外,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与下列场所、区域的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A.居民区、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口密集区域B.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C.火车站、汽车站、码头、航空港等交通枢纽D.河流、湖泊、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E.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 A B C D E答案:ABDE解析 除运输工具加油站、加气站外,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与下列场所、区域的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1) 居民区、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口密集区域。 (2) 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 (3) 河流、湖泊、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4) 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24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A.同时设计B.同时制造C.同时施工D.同时通过检测检验E.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A B C D E答案:ACE解析 安全生产法第24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7. 安全生产法第69条规定,( )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A.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B.交通营运单位C.供电单位D.矿山E.建筑施工单位 A B C D E答案:ADE解析 安全生产法第69条规定:“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的,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8. 安全生产法第70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单位负责人应当( ),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A.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B.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C.不管付出多大代价,抢救伤员D.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E.先保护重要的物质设备,后救护遇难者 A B C D E答案:ABD解析 安全生产法第70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三) 年月日,某港商独资工艺玩具厂发生特大火灾事故,死亡84人,伤45人,直接经济损失达260余万元(时价)。该厂厂房是一栋三层钢筋混凝土建筑。一楼为裁床车间,内用木板和铁栅栏分隔出一个库房。库房内总电闸的保险丝用两根铜丝代替,穿出库房顶部并搭在铁栅栏上的电线没有用套管绝缘,下面堆放了2m高的布料和海绵等易燃物。二楼是手缝和包装车间及办公室,一间厕所改作厨房,内放有两瓶液化气。三楼是车衣车间。 该厂实施封闭式管理。厂房内唯一的上下楼梯平台上还堆放杂物;楼下4个门,2个被封死,1个用铁栅栏与厂房隔开,只有1个供职工上下班进出,还要通过一条0.8m宽的通道打卡;全部窗户外都安装了铁栏杆加铁丝网。 起火原因是库房内电线短路时产生的高温熔珠引燃堆在下面的易燃物所致。起火初期火势不大,有工人试图拧开消火栓和用灭火器灭火,但因不会操作未果。在一楼东南角敞开式货物提升机的烟囱效应作用下,火势迅速蔓延至二楼、三楼。一楼工人全部逃出。正在二楼办公的厂长不组织工人疏散,自顾逃命。 二楼、三楼约300多名工人,在无人指挥情况下慌乱逃生。由于要下楼梯、拐弯、再经打卡通道才能逃出厂房。路窄人多,浓烟烈火,致使人员中毒窒息,造成重大伤亡。 经调查确认以下事实: 1该厂雇佣无证电工,长期超负荷用电,电线、电器安装不符合有关安全规定要求; 2厂方平时未对工人进行安全防火教育培训;发生火灾时,厂长未指挥工人撤离,自顾逃生; 3该厂多处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对于消防部门所发“火险整改通知书”,未认真整改,留下重大火灾隐患,以向整治小组个别成员行贿等手段取得整改合格证。该厂所在地镇政府对此完全了解,不但不督促整改,还由镇长授意给整治小组送钱说情。 问题: 1. 分析火灾的直接原因、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得主要原因和间接原因。答案: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库房电线短路引燃易燃物而蔓延成灾。一楼裁床车间内设置库房,用可燃物(木板)隔开;加之厂房平时没有安全防火教育培训,工人自救能力差,是火灾迅速蔓延扩大的主要原因。该厂违反消防安全一系列规定(如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等),使得发生火灾时,工人无法迅速撤离,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得主要原因。 间接原因: (1) 该厂没有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在不符合安全生产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平时缺乏安全管理及安全教育;采用不正当方法取得消防整改合格证;发生火灾时厂长自行逃离等是根本原因。 (2) 镇政府没有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在消防整治小组发出“火险整改通知书”后,不但没有督促该厂整改,还支持其向有关方面人员行贿。 (3) 市消防部门派出的整治小组,在检查该厂火险中,虽然发了“火险整改通知书”,但督促整改不力。在尚存大量火灾隐患的情况下,整治小组个别成员收受该厂贿赂,发给整改合格证。 2.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提出处理建议。答案:处理意见 (1)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80、81、82条和消防法有关规定,追究该厂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2)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82条及91条和消防法有关规定,追究该厂相关负责人、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 (3) 根据国务院302号令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追究镇政府正职负责人和有关主管人员的法律责任。 (4)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77、78条和消防法有关规定,追究消防部门整治小组有关荣誉的法律责任。 3. 提出整改措施。答案:(1) 教育镇政府和企业负责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履行各自的安全责任。 (2)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消防主管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工厂的安全生产和防火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检查;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时,不予进行生产。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 工厂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定要求,在开工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从事生产。 (4) 工厂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定要求,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 (四) 某化工厂的原料、中间产品有火灾、爆炸、中毒的危险性,生产的最终产品有氯气和代号为CP的其他产品。生产工艺单元有:原料库房、氯气库房、产品CP库房、生产一车间和生产二车间。厂区周围有居民住宅和其他工厂。为此,工厂需要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厂长甲将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交给了厂调度室主任丙。主任丙为了不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工作,决定自己用业余时间独立完成。经过近3个月的努力,事故应急预案终于编制完成,并交给厂长甲。 厂长甲认真审查了厂事故应急预案,认为: (1) 事故应急预案中的“一旦事故发生,全厂员工应优先保护重要生产设备再救助他人”的应急原则,体现了保护企业财产、受厂如家的奉献精神; (2)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为主管生产安全的副厂长乙”,体现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3) “当发生重大氯气泄漏时由场外消防部门向周围居民发出警报”,体现了生产不扰民的原则; (4) “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后,厂长甲应立即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两个部门报警”的报警程序清晰; (5) 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的评估合理。 因此,厂长甲当场让主任丙立即将事故应急预案打印发布。 厂长甲决定进行应急演习,并再次将任务交给主任丙。主任丙将演习地点设在氯库房,厂应急指挥部设在氯下风侧的平地上。演习过程为: 第一步,指定人员A打开氯库房中一个装有氯气的钢瓶,使氯气慢慢泄漏; 第二步,工人B、C在氯气库房外面假装因氯气中毒昏倒; 第三步,工人D、E发现有人昏倒,立即离开危险区,并向调度室报警; 第四步,事故应急预案立即启动,所有应急人员到达指定位置和岗位; 第五步,向110、119、120等外部应急救援部门报警; 第六步,外部应急救援力量赶到现场,实施人员救护和抢险。 问题: 1. 指出该厂事故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的不足或不正确的做法。答案:该厂事故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的不足或不正确的做法 (1) 主任丙一人编制事故应急预案。 (2) 厂长甲未对预案评审就立即发布。 2. 指出该厂事故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答案:该厂事故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意见 (1) 应急原则问题: 建议:优先求助人员。 (2) 应急领导小组组成问题: 建议:厂长甲为组长,副厂长乙为副组长。 (3) 报警程序问题: 建议:启动应急预案后,厂长甲立即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综合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公安部门报警。 (4) 警报原则问题: 建议:化工厂直接向周围居民发出警报。 3. 指出该厂应急演习中不正确的做法。答案:该厂应急演习中不正确的做法 (1) 使用真正的氯气演习不正确。 (2) 指挥部地点设在下风侧不正确。 (五) A市某化工厂发生猛烈爆炸起火,现场火光一片,浓烟滚滚。爆炸燃烧当即摧毁了苯胺装置、硝基苯储罐和多个苯储罐,并直接威胁到旁边十几个储罐的安全。为遏制火势蔓延、防止更大的连锁爆炸,消防队员使用数千吨水和几十吨泡沫进行灭火和冷却。长时间的灭火战斗后,地上产生了大量的有毒积水。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扑救,终于将大火彻底扑灭,然而大量夹带着有毒苯类物质的消防水,绕过了该厂污水处理厂而进入了市政排雨管线,直接流入了甲江。3天后,处于甲江下游的B市开始停水。又过了几天,处于甲江下游的C市检测到水中苯类污染严重超标。随后,C市政府向市民发出紧急公告,全市将临时停止供水4天,恢复供水时间另行公告。出于某些方面的考虑,公告没有告知停水的真实原因,而是称将对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进行全面检修。而此时,C市正流传该市近期将发生大地震的说法,尽管该市地震局某发言人否定了近期爆发大地震,但该公告的停水时间和停水原因解释加重了市民的猜疑,各超市人群拥挤,出现了饮用水、食物等抢购风潮,2天内离开该市的火车票、飞机票等也全面告急。旋即,C市市政府又发出一则紧急公告,称停水原因是甲江水质近期可能因A市化工厂爆炸事故受到污染。两次公告不同的停水原因解释引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