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土木工程师考试密押资料]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执业资格考试基础考试(下)真题2013年.docx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15页/共25页)
编号:13518598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43.24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06-30
上传人:爱****睛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刘**(实名认证)
四川
IP属地:四川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公路工程
注册土木工程师
注册
土木工程师
- 资源描述:
-
公路工程 注册土木工程师,公路工程,注册土木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
- 内容简介:
-
注册土木工程师考试密押资料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执业资格考试基础考试(下)真题2013年注册土木工程师考试密押资料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执业资格考试基础考试(下)真题2013年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执业资格考试基础考试(下)真题2013年单项选择题问题:1. 满足dEs/dh=0条件下的流动是:_A.缓流B.急流C.临界流D.均匀流答案:C解析 ,断面比能最小,弗劳德数Fr=1,水流为临界流。问题:2. 均质土坝的上游水流渗入边界是一条:_A.流线B.等压线C.等势线D.以上都不对答案:C解析 等势线与均质土坝内的流线正交,所以均质土坝的上游水流渗入边界是一条等势线。问题:3. 如图所示,A、B两点的高差为z=1.0m,水银压差计中液面差hp=1.0m则A、B两点的测压管水头差是:_ A.13.6mB.12.6mC.133.28kN/m2D.123.28kN/m2答案:A解析 以M-N线为等势面,有pA+z+X+13.6hp=pB+X+hp,带入数据得PB-PA=13.6,即测压管水头差为13.6m。问题:4. 某管道过流,流量一定,管径不变,当忽略水头损失时,测压管水头线:_A.总是与总水头线平行B.可能沿程上升也可能沿程下降C.只能沿程下降D.不可能低于管轴线答案:C解析 当忽略水头损失时,测压管水头+流速水头是一个定值,又流速不变,所以测压管水头不变,与总水头平行。问题:5. 某溢流坝的最大下泄流量是12000m3/s,相应的坝脚收缩断面处流速是8m/s,如果模型试验中长度比尺为50,则试验中控制流量和坝脚收缩断面处流速分别为:_A.240m3/s和0.16m/sB.33.94m3/s和0.16m/sC.4.80m3/s和1.13m/sD.0.6788m3/s和1.13m/s答案:D解析 根据相似原理的重力相似准则,流量比尺,带入数据计算,得结果为D项。问题:6. 如图所示为一利用静水压力自动开启的矩形翻板闸门。当上游水深超过水深H=12m时,闸门即自动绕转轴向顺时针方向倾倒,如不计闸门重量和摩擦力的影响,求转轴的高度a。_ A.6mB.4mC.8mD.2m答案:B解析 根据题意,静水压力中心在距离矩形闸门底部处,即为转轴高度,因此选B。问题:7. 渗流模型流速与真实渗流流速的关系是:_A.模型流速大于真实流速B.模型流速等于真实流速C.无法判断D.模型流速小于真实流速答案:D解析 根据渗流模型,渗流流量和真实渗流完全一样,渗流面面积比真实渗流面积大,所以渗流流速一般小于真实渗流流速。问题:8. 恒定平面势流的流速势函数存在的条件是:_A.无涡流B.满足不可压缩液体的连续方程C.满足不可压缩液体的能量方程D.旋转角速度不等于零答案:A解析 恒定平面势流是无旋流动,即无涡流,因此流速势函数存在的条件是无涡流。问题:9. 下面关于圆管中水流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_A.产生层流运动的断面流速是对数分布B.产生紊流运动的断面流速是对数分布C.产生层流、紊流运动的断面流速都是对数分布D.产生层流、紊流运动的断面流速都是抛物型分布答案:B解析 圆管中水流运动,层流流速是按抛物线分布,紊流流速是按指数或对数分布。问题:10. 无黏性土的相对密实度愈小,土愈:_A.密实B.松散C.居中D.为零答案:B解析 相对密实度是无黏性粗粒土密实度的指标。相对密实度越大,土越密实;相对密实度越小,土越松散。问题:11. 塑性指数Ip为8的土,应定名为:_A.砂土B.粉土C.粉质黏土D.黏土答案:B解析 当塑性指数Ip17时,为黏土;当塑性指数10Ip17时,为粉质黏土;当塑性指数3Ip10时,为粉土;当塑性指数Ip3时,土表现不出黏性性质。问题:12. 土的天然密度的单位是:_A.g/cm3B.kN/m3C.tf/m3D.无单位答案:A解析 土的天然密度是指土在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它综合反映了土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性。单位为g/cm3或t/m3。问题:13. 压缩系数a1-2的下标1-2的含义是:_A.1表示自重应力,2表示附加应力B.压力从1MPa增加到2MPaC.压力从100kPa到200kPaD.无特殊含义,仅是个符号而已答案:C解析 1-2表示压力从100kPa到200kPa。问题:14. 计算地基中的附加应力时,应采用:_A.基底附加压力B.基底压力C.基底净反力D.地基附加压力答案:A解析 附加应力是由外荷引起的土中应力,地基的附加应力指基底附加压力,其大小等于基底应力减去地基表面处的自重应力。问题:15. 引起土体变形的力是:_A.总应力B.有效应力C.孔隙水压力D.自重应力答案:B解析 土体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压缩变形,主要是由粒间接触应力即有效应力产生。问题:16. 土越密实,则其内摩擦角:_A.越小B.不变C.越大D.不能确定答案:C解析 土越密实,颗粒间的嵌入和连锁作用产生的咬合力越大,其内摩擦角越大。问题:17. 不属于地基土整体剪切破坏特征的是:_A.基础四周的地面隆起B.多发生于坚硬黏土层及密实砂土层C.地基中形成连续的滑动面并贯穿至地面D.多发生于软土地基答案:D解析 地基土整体剪切破坏多发生于坚硬黏土层及密实砂土层。问题:18. 如果挡土墙后土推墙而使挡土墙发生一定的位移,使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对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是:_A.静止土压力B.主动土压力C.被动土压力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 主动土压力是指挡土墙在墙后填土作用下向前发生移动,致使墙后填土的应力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填土施于墙背上的土压力;被动土压力是指挡土墙在某种外力作用下向后发生移动而推挤填土,致使填土的应力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填土施于墙背上的土压力。问题:19. 围岩的稳定性评价方法之一是判断围岩的哪项强度是否适应围岩剪应力?_A.抗剪强度和抗拉强度B.抗拉强度C.抗剪强度D.抗压强度答案:C解析 抗剪强度与剪应力比较。问题:20. 图示体系为:_ A.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B.瞬变体系C.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D.常变体系答案:C解析 体系内部由铰接三角形组成几何不变体系,而与地面用4根杆相连,多1个约束。问题:21. 图示桁架1杆的轴力为:_ A B C D0 答案:D解析 由荷载反对称可知,桁架中间竖杆轴力为零,再由顶部结点平衡可知,杆1轴力为零。问题:22. 图示结构弯矩图为:_ A B C D 答案:B解析 此处的弹性支座提供与链杆支座相同的支座反力,可对多跨静定梁直接求解内力。问题:23. 图示刚架各杆EI相同,A点水平位移为:_ A.向左B.向右C.0D.根据荷载值确定答案:B解析 可用图乘法,先绘制出两个弯矩图后,再由两弯矩图形状快速判断出位移的方向。问题:24. 图(a)结构,支座A产生逆时针转角,支座B产生竖直向下的沉降c,取图(b)结构为力法计算的基本结构,EI=常量,则力法方程为:_ A B C D 答案:C解析 取图示基本体系时,与多余未知力对应的转角位移已知,在力法方程的右端项中;而竖向支座的沉降位移为广义荷载,在力法方程的左端项中。另外,要注意其方向。问题:25. 用位移法计算图示刚架(i=2),若取A结点的角位移为基本未知量,则主系数K11的值为:_ A.14B.22C.28D.36答案:D解析 系数k11=42i+4i+32i=18i=36。问题:26.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分配系数AC为:_ A.1/8B.3/8C.1/11D.3/11答案:B解析 杆AC分配系数为。问题:27. 图示外伸梁影响线为量值:_ A.A支座反力的影响线B.A截面剪力的影响线C.A左截面剪力的影响线D.A右截面剪力的影响线答案:D解析 由所示影响线图形特点知,在A点处有突变,另与AB杆中部截面剪力影响线形状对比可知,所示影响线图为A右截面剪力影响线。问题:28. 图示体系的自振频率为:_ A B C D 答案:无解析 图示结构为简支静定刚架,单自由度振动体系,M=2m,由图乘法可得水平向位移为,可得体系自振频率为。问题:29. 水工混凝土应根据承载力、使用环境、耐久性能要求而选择:_A.高强混凝土、和易性好的混凝土B.即满足承载力要求,又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C.不同强度等级、抗渗等级、抗冻等级的混凝土D.首先满足承载力要求,然后满足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答案:B解析 根据承载力、使用环境和耐久性要求,需要水工混凝土既要满足承载力要求,又要满足耐久性要求,选项B正确。其余选项没有包括承载力和耐久性的所有要求。问题:30. 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_A.混凝土强度等级是以边长为150mm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确定B.材料强度的设计值均小于材料强度的标准值。标准值等于设计值除以材料强度分项系数C.材料强度的设计值均小于材料强度的标准值。设计值等于标准值除以材料强度分项系数D.硬钢强度标准值是根据极限抗拉强度平均值确定答案:C解析 混凝土强度等级是以边长150mm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在(202)的温度和相对湿度95%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按照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立方体抗压强度。A项错误。材料强度的设计值等于材料强度标准值除以材料强度分项系数,分项系数大于1,故材料强度的设计值小于材料强度标准值,C项正确,B项错误。硬钢强度的标准值是根据其屈服强度确定的。问题:31. 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主要包括:_A.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抗裂、变形验算B.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对使用上需控制变形和裂缝宽度的梁尚需进行变形和裂缝宽度验算C.一般的梁仅需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重要的梁还要进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及变形和裂缝宽度验算D.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如满足抗裂要求,则可不进行变形和裂缝宽度验算答案:B解析 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包括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对使用上需控制变形和裂缝宽度的梁尚需进行变形和裂缝宽度的验算。B项正确。ACD项对钢筋混凝土的梁的设计均不完善。问题:32. 一矩形混凝土梁bh=250mm600mm,h0=530mm,混凝土C30(fc=14.3MPa),主筋采用HRB400级钢筋(fy=360MPa,b=0.518),按单筋计算时,此梁纵向受拉钢筋面积最大值为:_A.As,max=2317mm2B.As,max=2431mm2C.As,max=2586mm2D.As,max=2620mm2答案:A解析 为达到受拉钢筋截面面积最大,且不应超筋,即: =0.85b=0.850.518=0.44 问题:33. 矩形混凝土梁bh=250mm600mm,as=as=40mm,混凝土C30(fc=14.3MPa),主筋采用HRB335级钢筋(fy=fy=300MPa,b=0.55),采用双筋截面,受拉筋As为,受拉筋As为,K=1.2,试确定该梁所能承受的设计弯矩M是多少?_ A.166.5kNmB.170.3kNmC.180.5kNmD.195.6kNm答案:D解析 根据SL 1912008双筋矩形截面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 fcbx=fyAs-fyAs h0=h-as=600-40=560mm x0.85bh0=0.850.55560=261.8mm 且 x2as=240=80mm 问题:34. 已知一矩形混凝土梁,如图所示,箍筋采用HRB335(fy=300MPa),箍筋直径为,混凝土C30(fc=14.3MPa,ft=1.43MPa),as=40mm,K=1.2,V=300kN,试确定该梁的箍筋间距s是多少?_ A.100mmB.125mmC.150mmD.175mm答案:C解析 验算截面尺寸: 0.25fcbh0=0.2514.3250560 =500.5kNKV=1.2300=360kN 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验算是否按计算配箍: Vc=0.7f1bh0 =0.71.43250560 =140.14kNKV=1.2300=360kN 需要按计算配箍。 由,带入数据得: 1.2300103=0.71.43250560+1.25300560 算得s=150mm 问题:35. 简支梁的端支座弯矩为零,为何下部受力钢筋伸入支座内的锚固长度Las应满足规范的规定?_A.虽然端支座的弯矩为零,但为了安全可靠,锚固长度Las应满足规范要求B.因为下部受力钢筋在支座内可靠锚固,可以承担部分剪力C.这是构造要求,目的是为了提高抗剪承载力D.为保证斜截面抗弯承载力,当支座附件斜裂缝产生时,纵筋应力增大,如纵筋锚固不可靠则可能滑移或拔出答案:D解析 简支梁端支座处虽然弯矩为0,但是具有较大的剪应力。为保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需要将下部受力钢筋伸入支座内一定的锚固长度las,如果下部钢筋没有伸入支座或者深入支座的长度小于las,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相对滑动将导致斜裂缝宽度显著增大,从而造成支座处的黏结锚固破坏。因此D选项正确。问题:36. 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中、t的含义是:_A.剪扭构件的纵向钢筋与箍筋的配筋强度比,11.7,值小时,箍筋配置较多;t剪扭构件混凝土受扭承载力降低系数,0.5t1.0B.剪扭构件的纵向钢筋与箍筋的配筋强度比,0.61.7,值大时,抗扭纵筋配置较多;t剪扭构件混凝土受扭承载力降低系数,0.5t1.0C.剪扭构件的纵向钢筋与箍筋的配筋强度比,0.61.7,值大时,抗扭箍筋配置较多;t剪扭构件混凝土受扭承载力降低系数,0.5t1.0D.剪扭构件的纵向钢筋与箍筋的配筋强度比,0.61.7,值大时,抗扭纵筋配置较多;t剪扭构件混凝土受扭承载力降低系数,0t1.0答案:B解析 为受扭纵向钢筋与箍筋的配筋强度比值。国内实验表明,若在0.52.0范围内变化,构件破坏时,其受扭纵筋与箍筋应力均可达到屈服强度。为了稳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取的限制条件为0.6,当1.7时,按=1.7计算。 值较大时,抗扭纵筋配置较多。t为剪扭构件混凝土受扭承载力降低系数,若小于0.5,则不考虑扭矩对混凝土受剪承载力的影响,此时取t=0.5。若大于1.0,则不考虑剪力对混凝土受扭承载力的影响,此时取t=1.0。故0.5t1.0。 问题:37. 已知柱截面尺寸bh=600mm600mm,混凝土C60(fc=27.5MP,ft=2.04MPa),主筋采用HRB400级钢筋(fy=fy=360MPa),b=0.518、as=as=40mm,=1.04,柱承受设计内力组合为M=800kNm(正反向弯矩),N=3000kN(压力),K=1.2,此柱配筋与下列值哪个最接近?_A.As=As=1655mm2B.As=As=1860mm2C.As=As=1960mm2D.As=As=2050mm2答案:A解析 判别大小偏心受压,由于采用对称配筋,故可按下式计算截面受压区高度: 故属于大偏心受压构件。按矩形截面大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的基本公式,计算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 原题所给的4个选项有问题,只有选项A与题解结果最接近,符合原题“此柱配筋与下列值哪个最接近”的要求。按题意,原题有“M=800kNm(正反向弯矩)”的提示,且选项中有“As=As”的提示,故只能采用对称配筋,而按对称配筋进行计算的正确答案只能是“1032mm2”左右。 问题:38. 预应力混凝土梁正截面抗裂验算需满足以下哪项要求?_A.对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正截面混凝土法向应力应符合下列规定:ck-pc0;对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正截面混凝土法向应力应符合下列规定:ck-pcftkB.对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正截面混凝土法向应力应符合下列规定:ck-pc0;对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正截面混凝土法向应力应符合下列规定:ck-pc0.7ftkC.对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正截面混凝土法向应力应符合下列规定:ck-pc0;对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正截面混凝土法向应力应符合下列规定:ck-pc0.7ftkD.对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正截面混凝土法向应力应符合下列规定:ck-pc0;对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正截面混凝土法向应力应符合下列规定:ck-pc0.4ftk答案:D解析 SL 1912008规定:在预应力构件中,对于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应产生拉应力,即ck-pc0。 对于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组合下,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拉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即ck-pc0.7ftk。 问题:39. 预应力梁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相比(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差别仅在于一个施加了预应力而另一个未施加预应力)有何区别?_A.预应力梁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相比承载力和抗裂性都有很大提高B.预应力梁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相比正截面及斜截面承载力、正截面抗裂性、斜截面抗裂性、刚度都有所提高C.预应力梁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相比承载力变化不大,正截面和斜截面抗裂性、刚度均有所提高D.预应力梁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相比正截面承载力无明显变化,但斜截面承载力、正截面抗裂性、斜截面抗裂性、刚度都有所提高答案:D解析 预应力梁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相比,正截面承载力无明显变化,均为梁内钢筋所能承受的极限承载力,与梁是否施加预应力无关。但是预应力梁相比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承载力、正截面抗裂性、斜截面抗裂性、刚度均有所提高,体现在预应力梁承载的过程中。故D项正确。问题:40. 两端嵌固的梁,承受均布荷载作用,跨中正弯矩配筋为As,支座A、B端的负弯矩配筋 分为三种情况:(1)2As;(2)As;(3)0.5As。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_ A.第(1)、(2)种情况可以产生塑性内力重分配,第(3)种情况下承载力最小B.第(2)、(3)种情况可以产生塑性内力重分配,第(3)种情况在A、B支座最先出现塑性铰,第(2)种情况支座出现塑性铰晚于第(3)种情况,第(1)种情况支座出现塑性铰时梁即告破坏,不存在塑性内力重分配C.第(2)、(3)种情况可以产生塑性内力重分配,第(2)种情况在支座处最先出现塑性铰D.第(1)、(2)、(3)种情况都可以产生塑性内力重分配,第(3)种情况在支座最先出现塑性铰,然后第(2)种情况支座产生塑性铰,最后第(1)种情况支座产生塑性铰答案:B解析 梁端嵌固的梁,在均布荷载q作用下,支座处产生的负弯矩,跨中产生的正弯矩。可见支座处的弯矩为跨中的2倍。 (1)支座A、B端的负弯矩配筋2As时,恰好为跨中配筋的2倍,极限状态下,支座和跨中同时出现塑性铰,即告破坏,不存在内力重分布。 (2)支座A、B端的负弯矩配筋As时,极限状态下,支座A、B先出现塑性铰,存在内力重分布。 (3)支座A、B端的负弯矩配筋0.5As时,极限状态下,支座A、B先出现塑性铰,存在内力重分布,并且比(2)塑性铰出现的时间早。 故B项正确。 问题:41. 已知AB边的坐标方位角为AB,属于第象限,则对应的象限角R是:_A.ABB.AB-180C.360-ABD.180-AB答案:B解析 象限角为R,方位角为a,则在四个象限内象限角和方位角的对应关系为,第象限R=,第象限R=180-,第象限R=-180,第象限R=360-。问题:42. 已知基本等高距为2m,则计曲线为:_A.1,2,3B.2,4,6C.10,20,30D.5,10,15答案:C解析 计曲线高程等于5倍的等高距,则在等高距为2m的情况下,C项正确。问题:43. 利用高程为9.125m水准点,测设高程为8.586m的室内0地坪标高,在水准点上立尺后,水准仪瞄准该尺的读数为1.462m,问室内立尺时,尺上读数是多少可测得正确的0标高?_A.0.539mB.0.923mC.1.743mD.2.001m答案:D解析 根据高差定义hab=Hb-Ha=8.586-9.125=-0.539,根据高差计算式hab=a-b,则b=a-hab=1.462-(-0.539)=2.001。问题:44. 测量数据准确度是指:_A.系统误差大,偶然误差小B.系统误差小,偶然误差大C.系统误差小,偶然误差小D.以上都不是答案:D解析 指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问题:45. 设我国某处A点的横坐标Y=19779616.12m,则A点所在的6带内的中央子午线经度是:_A.111B.114C.123D.117答案:A解析 由横坐标的前两位数字可得该点所在投影带为19带,根据6度带中央子午线公式L=6n-3=111,可知A正确。问题:46. 当公路中线向左转时,转向角和右角的关系可按以下哪项计算?_A.=180-B.=180+C.=-180D.=360-答案:C解析 中心线左转向角定义为前进方向逆时针旋转的角度,右角为道路中心线顺时针至转向方向的角度落在前进方向右侧,则转向角=-180。问题:47.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不含开孔空隙)单位体积的质量是:_A.体积密度B.表观密度C.密度D.堆积密度答案:B解析 题目中“(不含开孔空隙)”应改为“(包含孔隙)”或删去。此题为定义题。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包含孔隙)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材料的表观密度。问题:48. 密实度是指材料内部被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即体积密度与以下哪项的比值?_A.干燥密度B.密度C.表观密度D.堆积密度答案:B解析 题目中“体积密度”应改为“表观密度”。此题为定义题。密实度是指材料的固体物质部分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即表观密度与密度之比。问题:49. 孔结构的主要内容不包括:_A.孔隙率B.孔径分布C.最大粒径D.孔几何学答案:C解析 孔结构的主要内容包括孔隙率、孔径分布、孔几何学及孔的联通状态。问题:50. 材料抗冻性指标不包括:_A.抗冻标号B.耐久性指标C.耐久性系数D.最大冻融次数答案:D解析 材料的抗冻性可用抗冻等级(标号)、耐久性指标和耐久性系数来表征。其中,材料抗冻等级常用Fn表示,n表示材料能承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最大冻融次数是试验参数,而非抗冻性指标。问题:51. 通用水泥的原料不含以下哪项?_A.硅酸盐水泥熟料B.调凝石膏C.生料D.混合材料答案:C解析 定义题。通用硅酸盐水泥是以硅酸盐水泥熟料和适量的石膏及规定的混合材料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问题:52. 国家标准GB 175中规定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_A.60minB.200minC.390minD.6h答案:C解析 国家规范GB 1752007规定: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小于45min,终凝不大于390min;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小于45min,终凝不大于600min。问题:53. 水泥胶砂试体是由按质量计的450g水泥、1350g中国ISO标准砂,用多少的水灰比拌制的一组塑性胶砂制成?_A.0.3B.0.4C.0.5D.0.6答案:C解析 标准胶砂强度试验中,水泥与中国ISO标准砂的质量比为1:3,水灰比为0.5。一锅胶砂成型三条试件的材料用量:水泥为450g2g,ISO标准砂为1350g5g,拌和水为225mL5mL。因而,水灰比为225/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