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15页/共34页)
编号:13518598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43.24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06-30
上传人:爱****睛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刘**(实名认证)
四川
IP属地:四川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公路工程
注册土木工程师
注册
土木工程师
- 资源描述:
-
公路工程 注册土木工程师,公路工程,注册土木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
- 内容简介:
-
注册土木工程师考试密押资料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案例上午试卷真题2012年注册土木工程师考试密押资料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案例上午试卷真题2012年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案例上午试卷真题2012年单项选择题问题:1. 在某建筑场地的岩石地基上进行了3组岩基载荷试验,试验结果见下表: 试验编号 比例界限对应的荷载值(kPa) 极限荷载值(kPa) 1 640 1920 2 510 1580 3 560 1440 根据试验结果确定的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并说明确定过程。A.480kPaB.510kPaC.570kPaD.820kPa答案:A解析 (1)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72002第H.0.10条第1款的规定,确定各组试验的承载力值。第1组试验,比例界限对应的荷载值为640kPa,极限荷载值除以3的安全系数后的值为640kPa,取二者小值,因此该组试验的承载力值为640kPa。 同理第2组试验的承载力值为510kPa,第3组试验的承载力值为480kPa。 (2)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72002第H.0.10条第2款的规定,确定岩石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取3组试验的最小值480kPa为岩石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即答案为(A)。 根据岩石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应掌握以下原则: (1)对应于p-s曲线上起始直线段的终点为比例界限。符合终止加载条件的前一级荷载为极限荷载。将极限荷载除以3的安全系数,所得值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相比较,取小值。 (2)每个场地载荷试验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取最小值作为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本题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和极限荷载均已给出,考生要做的只是将极限荷载除以安全系数,再和比例界限的荷载值进行比较,取小值即可。但应注意这里的安全系数为3,而不是2。 答案B比例界限对应的荷载值的最小值,答案C为比例界限对应的荷载值的平均值,答案D为极限荷载值除以2的安全系数后的平均值。 问题:2. 某洞室轴线走向为南北向,其中某工程段岩体实测弹性纵波速度为3800m/s,主要软弱结构面的产状为:倾向NE68,倾角59;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72MPa,岩块弹性纵波速度为4500m/s;垂直洞室轴线方向的最大初始应力为12MPa;洞室地下水呈淋雨状出水,水量为8L/minm。该工程岩体的质量等级为下列哪个选项?A.级B.级C.级D.级答案:C解析 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 (1)计算岩体的完整性指数, (2)90Kv30=900.71+30=93.9Rc=72 0.04Rc+0.4=0.0472+0.4=3.28Kv=0.71 故岩石基本质量指标BQ=90+3Rc+250Kv=90+372+2500.71=483.5,查表可知岩体基本质量分级为类。 (3)岩体基本质量指标的修正: 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按出水量8L/minm10L/minm和BQ=483.5450查表为K1=0.1 主要结构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主要结构面走向与洞轴线夹角为90-68=22,倾角59,取K2=0.5(K2=0.40.6,不影响最终答案) 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为高应力区,K3=0.5 岩体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 BQ=BQ-100(K1+K2+K3)=483.5-100(0.1+0.5+0.5)=373.5 故确定该岩体质量等级为类。 应为答案C。 岩体质量等级的确定方法在2011年度的试题分析中已经做了详细阐述,这里不再重复。对于本题,考生只要根据规范规定的步骤,认真计算、查表,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问题:3. 某工程进行现场水文地质试验,已知潜水含水层底板埋深为9.0m,设置潜水完整井,井径D=200mm,实测地下水位埋深1.0m,抽水至水位埋深7.0m后让水位自由恢复,不同恢复时间实测得到的地下水位如下: 测读时间(min) 1.0 5.0 10.0 30.0 60.0 水位埋深(cm) 603.0 412.0 332.0 190.0 118.5 则估算的地层渗透系数最接近以下哪个数值?A.1.310-3cm/sB.1.810-4cm/sC.4.010-4cm/sD.5.210-4cm/s答案:C解析 (1)地下水位以下的有效含水层厚度为H=900-100=800cm; 初始地下水降深S1=700-100=600cm,时间t在60s、300s、600s、1800s、3600s时的水位降深分别为503.0cm、312.0cm、232.0cm、90.0cm、18.5cm; 抽水井半径 (2)根据题意,渗透系数求解采用潜水完整井水位恢复法,计算公式为:工程地质手册P1001表9-3-6中的公式: 计算不同恢复时间的k值如下: (3)绘制k-t曲线图: 由图得到含水层渗透系数最接近答案(C)。 利用水位恢复资料确定渗透系数的方法在工程中经常用到,计算方法和公式在很多手册上均可查到。本题解题步骤略显繁琐,计算量较大。其实有经验的考生,从k-t曲线图上可以看出,随着恢复时间的加长,渗透系数越来越趋于稳定,并接近实际值。因此,只需计算最后一个恢复时间的渗透系数值,再选取最接近的答案即可。 本题解答时,也可省略最后一个步骤,不作图,直接从数据变化推断出答案,同样可以得分。 问题:4. 某高层建筑拟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埋深10m,基底附加压力为280kPa,基础中心点下附加应力系数见附表。初勘探明地下水位埋深3m,地基土为中、低压缩性的粉土和粉质黏土,平均天然重度为=19kN/m3,孔隙比为e=0.7,土粒比重Gs=2.70。问详细勘察时,钻孔深度至少达到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才能满足变形计算的要求?(水的重度取10kN/m3) 基础中心点下深度z(m) 8 12 16 20 24 28 32 36 40 附加应力系数ai 0.80 0.61 0.45 0.33 0.26 0.20 0.16 0.13 0.11A.24mB.28mC.34mD.40m答案:C解析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1.19条规定: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对中、低压缩性土可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20%的深度。 采用试算法,假设钻孔深度34m,距基底深度z=34-10=24m。 计算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水下部分用浮重度 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319+3110=367kPa 计算34m深处的附加压力,z=24m,查表得ai=0.26 附加压力=Poai=2800.26=72.8kPa 附加压力/有效自重压力,小于20%,满足要求。 高层建筑天然地基的控制性钻孔深度往往由变形计算深度控制。确定变形计算深度的方法有“应力比法”和“沉降比法”,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采用沉降比法。但对于勘察工作由于缺少荷载和模量等数据,用沉降比法确定钻孔深度难以实施。过去的办法是将孔深和基础宽度挂钩,虽然简单,但不全面。因此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采用了应力比法,规定“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对中、低压缩性土可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20%的深度;对于高压缩性土层可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10%的深度”。 本题首先应判断地基土的压缩性,题干给出的条件为中、低压缩性土,然后假设钻孔深度,分别计算有效上覆压力和附加压力,并进行比较,直到满足“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20%”的条件。计算中需注意钻孔深度要加上基础埋置深度(题干给出为10m)。 问题:5. 图示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底面尺寸为2.5m2.0m,基础埋深为2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F为700kN,基础及其上土的平均重度为20kN/m3,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矩M为260kNm,距基底1m处作用水平荷载H为190kN。该基础底面的最大压力与下列哪个数值最接近? A.400kPaB.396kPaC.213kPaD.180kPa答案:A解析 基础及其上土重:G=dlb=2022.52=200kN 基础底面的力矩:M=M1+Hh=260+1901.0=450kNm 偏心距 选择答案(A) 本题考点是:掌握偏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压力分布的计算方法。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偏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压力分布分为梯形和三角形两种。首先应计算偏心距e,并与b/6比较,当eb/6时为小偏心,荷载分布为梯形,当eb/6时,为大偏心,荷载分布为三角形。 偏心距计算如下: 式中: 基础底面的力矩:M=M1+Hh=260+1901.O=450kNm 基础及其上土重:G=dlb=2022.52=200kN F=700kN 代人公式计算偏心距: 经比较,偏心距,因此,该基础的受力状态为大偏心,荷载分布为三角形。 根据规范中公式(5.2.24)计算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 式中: 基础及其上土重:G=200kN,F=700kN; l垂直于力矩作用方向的基础底面边长,l=2m; a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的距离, 代入公式(5.2.2-4)计算,该基础底面的最大压力: 问题:6. 大面积料场场区地层分布及参数如图所示。层黏土的压缩试验结果见下表,地表堆载120kPa,则在此荷载作用下,黏土层的压缩量与下列哪个数值最接近? p(kPa)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e 0.900 0.865 0.840 0.825 0.810 0.800 0.791 0.783 0.776 0.771A.46mmB.35mmC.28mmD.23mm答案:D解析 黏土层层顶自重:q1=2.017=34kPa 黏土层层底自重:q2=34+0.6618=45.88kPa 黏土层平均自重: 查表得:e1=0.840 黏土层平均总荷载: 查表得:e2=0.776 选择答案(D) 本题考点是:根据压缩试验e-p曲线,计算相应土层的压缩量。 e-p曲线给出了计算土层在不同荷载作用下,孔隙比e的变化,计算中将此参数假定为该层中点位置的土层参数,计算的要点是:由该土层中点位置荷载的变化,查表求得对应的孔隙比,代入公式计算压缩量。首先计算加载前后的荷载值,加载前为该点的自重,加载后为自重与加载值的总和,因是大面积堆载,可认为计算深度内荷载的增加值均为堆载值,分别查表得出e1和e2,代入公式,即可计算出厚度为h的土层的压缩量。 土层中点的自重为层顶和层底自重的平均值: 黏土层层顶自重:q1=2.017=34kPa 黏土层层底自重:q2=34+0.6618=45.88kPa 黏土层平均自重: 查表得:e1=0.840 加载后土层中点的平均总荷载: 查表得:e2=0.776 土层厚度为0.66m,代入公式计算: 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将荷载为0时的孔隙比作为e1计算。 问题:7. 多层建筑物,条形基础,基础宽度1.0m,埋深2.0m。拟增层改造,荷载增加后,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为160kN/m,采用加深、加宽基础方式托换,基础加深2.0m,基底持力层土质为粉砂,考虑深宽修正后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无地下水,基础及其上土的平均重度取22kN/m3。荷载增加后设计选择的合理的基础宽度为下列哪个选项? A.1.4mB.1.5mC.1.6mD.1.7m答案:B解析 选择答案(B) 本题考点是:在轴心荷载作用下条形基础的基础宽度与基底压力的关系。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轴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的压力按下式计算: 式中F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题中给出Fk=160kN/m; 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土的土重,Gk=GAd,d为基础埋深,加深后的基础埋深d=4m,题中给出G22kN/m3; A基础底面面积,条形基础按1m长度计算,则A=b1。 将上述参数代入式(5.2.21), 经推导,得出 选取的基础宽度应大于等于计算值,因此基础宽度为1.5m,答案为(B)。 本题容易出错的是选了最接近的答案(A),而非最合理的答案(B)。 问题:8. 某高层住宅楼与裙楼的地下结构相互连接,均采用筏板基础,基底埋深为室外地面下10.0m。主楼住宅楼基底平均压力pk1=260kPa,裙楼基底平均压力Pk2=90kPa,土的重度为18kN/m3,地下水位埋深8.0m,住宅楼与裙楼长度方向均为50m,其余指标如图所示。试计算修正后住宅楼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A.299kPaB.307kPaC.319kPaD.410kPa答案:A解析 基础埋深内,土的平均重度 主楼住宅楼宽15m,裙楼宽35m215m 裙楼折算成土层厚度 住宅楼另一侧土的埋深为10m,取二者小值,计算埋置深度d=5.63m。 基础宽度b=15m6m,取b=6m。查表得b=0.3,d=1.6 fa=160+0.3(18-10)(6-3)+1.616(5.63-0.5)=298.53kPa 答案为(A) 本题考点是:主裙楼一体的结构,考虑裙楼荷载对主楼的影响,计算经深度与宽度修正后主楼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5.2.4条条文说明,主裙楼一体的结构,将基础底面以上范围内的荷载按基础两侧超载考虑,且当超载宽度大于基础宽度两倍时,可将超载折算成土层厚度作为基础埋深,基础两侧超载不等时取小值。 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按下式修正: fa=fak+b(b-3)+dm(d-0.5) 式中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b、d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b基础底面宽度(m),当基宽小于3m按3m取值,大于6m按6m取值; 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d基础埋置深度(m)。 基础埋深内,土的平均重度 主楼住宅楼宽15m,裙楼宽35m215m 故基础埋深需计算超载折算为土层的厚度,所用的土的重度与其他几面土的重度取值相同,即m=16kN/m3,则裙楼折算成土层厚度 住宅楼另一侧土的埋深为10m,取二者小值,计算埋置深度d=5.63m。 基础宽度b=15m6m,取b=6m。 基底持力层为粉质黏土,e=0.7、IL=0.6,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查规范表5.2.4得: b=0.3,d=1.6将参数代入公式(5.2.4): fa=160+0.3(18-10)(6-3)+1.616(5.63-0.5)=298.53kPa 问题:9. 某高层建筑采用梁板式筏形基础,柱网尺寸为8.7m8.7m,柱横截面为1450mm1450mm,柱下为交叉基础梁,梁宽为450mm,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地基净反力为400kPa,设梁板式筏基的底板厚度为1000mm,双排钢筋,钢筋合力点至板截面近边的距离取70mm,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计算距基础梁边缘ho(板的有效高度)处底板斜截面所承受剪力设计值最接近下列何值? A.4100kNB.5500kNC.6200kND.6500kN答案:A解析 本题要计算Vs,关键计算阴影面积: ho=1000-70=930mm 阴影三角形底边长 阴影三角形高 所以所受荷载三角形面积 选择答案(A) 本题考点是:梁板式筏基的厚度应满足受剪切承载力的要求,本题仅要求计算基础所承受剪力设计值Vso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公式(8.4.5-3)下对公式中符号的说明,底板斜截面所承受的剪力Vs为:距梁边缘ho处,作用在规范中图(845-2)中阴影部分面积上的地基土平均净反力设计值。本题柱网为正方形,则阴影部分为三角形,相关的尺寸如图所示。 本题要计算Vs,关键计算阴影面积: (1)根据规范中公式(8.2.7-1)下的符号说明及附图(8.2.7-1),ho(板的有效高度)为梁板式筏基的底板厚度(1000mm),减去钢筋合力点至板截面近边的距离(70mm),则距基础梁边缘ho为:ho=1000-70=930mm (2)阴影三角形底边长a=ln1-ho 根据公式(8.2.5-2)下的符号说明,ln1、ln2为计算板格的短边和长边的净长度,本题为正方形板格,则ln1=ln2 ln1为板格长度减去梁宽(450mm),则n1=8.7-0.45=8.25m a=8.25-20.93=6.39m 阴影三角形高为减去ho (3)所受荷载三角形面积 (4)三角形面积上所受的荷载 Vs=10.21400=4084kN 问题:10. 某甲类建筑物拟采用于作业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径0.80m,桩长50.0m;拟建场地土层如图所示 其中土层、层均为湿陷性黄土状粉土,该两层土自重湿陷量zs=440mm,层粉质黏土无湿陷性。桩基设计参数见下表,请问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和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规定,单桩所能承受的竖向力Nk最大值最接近下列哪项数值? (注:黄土状粉土的中性点深度比取ln/lo=0.5) 各土层桩基设计参数 地层编号 地层名称 天然重度r(kN/m3) 干作业钻孔灌注桩 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kPa) 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kPa) 黄土状粉土 18.7 31 黄土状粉土 19.2 42 粉质黏土 19.3 100 2200 A.211OkNB.2486kNC.2864kND.3642kN答案:A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4.4条,中性点深度:ln=0.540=20m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表5.7.5,桩侧负摩阻力特征值为15kPa;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3.5条计算单桩所能承受的最大竖向力: 该题考点为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和负摩阻力计算。容易出现错误处:未考虑负摩阻力;或由于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中给的桩侧摩阻力为特征值,与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出现混淆,在查规范表5.7.5时,易将负摩阻力特征值混淆为极限侧阻力标准值计算。负摩阻力极限标准值按15kPa的计算,负摩阻力若按15kPa/2计算扣除,计算得:2486kN;若未扣除负摩阻力计算得:2864kN,全部按正摩阻力计算则为3642kN。 问题:11. 某地下箱形构筑物,基础长50m,宽40m,顶面高程3m,底面高程为11m,构筑物自重(含上覆土重)总计1.2105kN,其下设置100根600抗浮灌注桩,桩轴向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300N/mm2,抗浮设防水位为2m,假定不考虑构筑物与土的侧摩阻力,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桩顶截面配筋率至少是下列哪一个选项?(分项系数取1.35,不考虑裂缝验算,抗浮稳定安全系数取1.0)A.0.40%B.0.50%C.0.65%D.0.96%答案:C解析 根据题中条件计算构造物在抗浮设防水位情况情况下所受浮力: 浮力:=5040(11-3)10=1.6105kN (2)计算构筑物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基桩所受轴向拉力设计值: (3)由桩身正截面受拉承载力计算所需配筋的筋截面面积:NfyAs,540103300As,As1800mm2 (4)计算配筋率:, 该题考点有两处,桩身配筋计算对应的作用效应组合及相应作用效应设计值的确定。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3.0.5条第4款,确定桩身配筋时,作用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项系数;第3.0.6条第4款,对由永久作用控制的基本组合,可采用简化规则,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可由下式确定。 Sd=1.35Sk 其中 Sk=浮力-自重。 问题:12. 某公路跨河桥梁采用钻孔灌注桩(摩擦桩),桩径1.2m,桩端入土深度50m,桩端持力层为密实粗砂,桩周及桩端地基土的参数见下表,桩基位于水位以下,无冲刷,假定清底系数为0.8,桩端以上土层的加权平均浮重度为9.0kN/m3,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 632007计算,施工阶段单桩轴向抗压承载力容许值最接近下列哪一个选项? 土层 土层厚度(m) 侧摩阻力标准值qik(kPa) 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kPa) 黏土 35 40 粉土 10 60 粗砂 20 120 500A.6000kPaB.7000kPaC.8000kPaD.9000kPa答案:C解析 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 632007第5.3.3条,查表5.3.3-2得=0.85,查表3.3.4得k2=6.0 (1)计算qr:qr=mofao+k22(h-3);其中取0.85,k2取6.0qr=0.80.85500+6.09.0(40-3)=1698.6(kPa)1450kPa,取1450kPa (2)计算 Ra=0.53.141.2(4035+6010+1205)+3.140.621450 =1.8842600+1639.1=6537.5kN (3)计算单桩轴向抗压承载力:按5.3.7规定,抗力系数取1.25 单桩轴向抗压承载力=1.25Ra=8171.9kN 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 632007中有关灌注桩单桩受压承载力容许值的计算。须注意的几处解题条件:钻孔桩、清底系数、桩端为粗砂属于透水层、l/d25、无冲刷、修正系数k2。因题意要求计算施工阶段单桩轴向抗压承载力容许值,考生还需熟悉关于使用阶段和施工阶段容许承载力的不同抗力系数。本题涉及规范的条文较多,有第3.3.4条、第5.3.3条和第5.3.7条,需要考生对规范有较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同时计算参数和步骤也较多,需仔细计算。 问题:13. 某钻孔灌注桩群桩基础,桩径为0.8m,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为Rha=100kN(位移控制),沿水平荷载方向布桩排数n1=3,垂直水平荷载方向每排桩数n2=4,距径比Sa/d=4,承台位于松散填土中,埋深0.5m,桩的换算深h=3.0m,考虑地震作用,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群桩中复合基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A.134kNB.154kNC.157kND.177kN答案:C解析 (1)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7.3条:Rh=hRha (2)考虑地震作用,且sa/d=46时:h=ir+l 因为h=3.0m,查表5.7.3-1得r=2.13 承台位于松散填土中,所以l=0,所以h=0.7372.13+0=1.57 (3)Rh=hRha=1.57100=157kN 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中有关群桩基础中基桩水平承载力计算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据规范第5.7.3条由题中条件可知,群桩基础的基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应考虑由承台、桩群、土相互作用产生的群桩效应,可按公式Rh=hRha计算。规范第4.2.4条规定,对桩嵌入承台内的长度规定为不宜小于50mm,故可根据桩的换算深度h=3.0m查表得到r=2.13,又因承台位于松散填土中,故可知,l=0。该题计算中因数据较多,故需仔细计算。 问题:14. 某厚度6m的饱和软土层,采用大面积堆载预压处理,堆载压力po=100kPa,在某时刻测得超孔隙水压力沿深度分布曲线如图所示土层的Es=2.5MPa、k=5.010-8cm/s,试求此时刻饱和软土的压缩量最接近下列哪个数值?(总压缩量计算经验系数取1.0) A.92mmB.118mmC.148mmD.240mm答案:C解析 (1)土层平均固结度: (2)软土层最终总压缩量: (3)此刻饱和软土的压缩量:st=sUt=2400.617=148mm 选择答案(C) 在饱和土的固结过程中,任一时间t,有效应力与超孔隙水压力u之和总等于作用在土中的附加应力z,即:+u=z,所以饱和土的固结就是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和有效 应力相应增长的过程,本题可以从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或有效应力的增长两个方向来解题。 答案给出的是按孔隙水压力消散(固结)的解法,按有效应力(附加应力)增长的解法如下: (1)此时土中附加应力(总应力面积减去附加应力面积): (2)此刻饱和软土的压缩量: 问题:15. 某场地地基为淤泥质粉质黏土,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60kPa。拟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桩长15.0m,桩径600mm,桩周侧阻力qs=10kPa,端阻力qp=40kPa,桩身强度折减系数取0.3,桩端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折减系数取0.4,水泥加固土试块90d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为fcu=1.8MPa,桩问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取0.6。试问要使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160kPa,用等边三角形布桩时,计算桩间距最接近下列哪项选项的数值?A.0.5mB.0.8mC.1.2mD.1.6m答案:C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第11.2.4条和第9.2.5条 (1)桩的截面积Ap=0.2826m2 (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 桩身强度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 Ra=fcuAp=0.31.81030.2826=152.6kN桩周土和桩端土抗力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 Ra=upqsii+qpAp=3.140.61015+0.4400.2826=287.1kN取二者小值为单桩竖向承载力Ra=152.6kN (3)置换率 (4)桩间距 本题为复合地基设计的常规题目,考生只要熟练掌握复合地基的计算公式,按规范规定分布计算,即可得出正确答案。需注意,单桩竖向承载力是受桩身强度和桩周土、桩端土的抗力双控的,不要忘记进行比较的过程。 问题:16. 某软土地基拟采用堆载预压法进行加固,已知在工作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的最终固结沉降量为248cm,在某一超载预压荷载作用下软土的最终固结沉降量为260cm。如果要求该软土地基在工作荷载作用下工后沉降量小于15cm,问在该超载预压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的平均固结度应达到以下哪个选项?A.80%B.85%C.90%D.95%答案:C解析 (1)已知工后沉降量为15cm,则软土的预压固结沉降量应为: 248-15=233cm (2)因此在超载预压条件下的固结度为: 超载预压是利用超过使用荷载的一个较大的荷载进行预压,以达到加快地基土固结沉降的过程。考生应明确一个概念,所谓固结度均是相对于某一荷载而言的。如本题中,给出了工后沉降应控制在15cm以内,即要求消除248-15=233cm的固结沉降,相对于使用荷载的固结度为,而相对于超载预压荷载的固结度为 问题:17. 某地基软黏土层厚10m,其下为砂层,土的固结系数为ch=cv=1.810-3cm2/s,采用塑料排水板固结排水,排水板宽b=100mm,厚度=4mm,塑料排水板正方形排列,间距=1.2m,深度打至砂层顶,在大面积瞬时预压荷载120kPa作用下,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计算,预压60d时地基达到的固结度最接近下列哪个值?(为简化计算,不计竖向固结度,不考虑涂抹和井阻影响)A.65%B.73%C.83%D.91%答案:C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第5.2节 (1)正方形布置,塑料排水板有效排水直径de为:de=1.13l=1.131.2=1.356m (2)塑料排水板当量换算直径dp为: (3)井径比n为: (4)根据题目要求不计竖向固结度,只考虑径向固结度,按太沙基单向固结理论计算: 本题为排水固结法设计计算的一个典型题目,只是计算步骤较繁。在塑料板排水固结计算中,对较深厚的软土层,竖向固结对总固结度的贡献不大,往往可以忽略。而对涂抹和井阻影响,有时则需要考虑,这在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有具体规定,考生可进一步了解。 解答中Fn是采用完整公式计算的,为简化计算,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第5.2.8条规定,当n15时,可采用下式计算,结果一样。 问题:18. 图示的岩石边坡坡高12m,坡面AB坡率为1:0.5,坡顶BC水平,岩体重度=23kN/m3。已查出坡体内软弱夹层形成的滑面AC的倾角为=42,测得滑面材料饱水时的内摩擦角=18。问边坡的滑动安全系数为1.0时,滑面的粘结力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A.21kPaB.16kPaC.25kPaD.12kPa答案:B解析 滑体下滑力F=449.3sin42=300.6kN/m 滑面抗滑力R=449.3cos42tan18+11.96c=108.5+11.96C kN/m 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合理确定滑面材料的强度参数:内摩擦角和黏聚力c至关重要。确定较为容易,但合理确定c值较难。工程中可根据滑面以上岩体处于临界稳定状态时的c值,再结合试验值或工程经验来确定。本题的考点是在已知值的情况下,计算边坡处于临界状态(即滑动安全系数K=1.0)时滑面材料的c值。本题的解答涉及岩土力学的基本原摩尔-库仑强度准则和滑动安全的基本计算方法,考生还应熟练掌握三角形几何关系,推算滑体自重的计算、滑体自重沿滑面下滑力和抗滑力的计算,这些内容都是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只要根据题意和图示,列出相关计算公式,就可得出正确答案。 问题:19. 有一重力式挡土墙,墙背垂直光滑,填土面水平,地表荷载q=49.4kPa,无地下水,拟使用两种墙后填土,一种是黏土c1=20kPa、1=12、1=19kN/m3,另一种是砂土c2=0、2=30、2=21kN/m3。问当采用黏土填料和砂土填料的墙背总主动土压力两者基本相等时,墙高H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A.4.0mB.6.0mC.8.0mD.10.0m答案:B解析 (1)采用黏土时 (2)采用砂土时 (3)Ea1=Ea2,即6.232h2=3.5h2+16.47h,解得h=6.02m 挡土墙墙后填土分别为黏土与砂土时,两者的主动土压力分布规律不一样。该题关键在于考核考生对朗肯土压力理论的掌握程度。 问题:20. 某加筋土挡墙高7m,加筋土的重度=19.5kN/m3、内摩擦角=30,筋材与填土的摩擦系数f=0.35,筋材宽度B=10cm,设计要求筋材的抗拔力为T=35kN。按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 5029098的相关要求,距墙顶面下3.5m处加筋筋材的有效长度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A.5.5mB.7.5mC.9.5mD.11.5m答案:B解析 根据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 5029098第6.2.5条规定, 筋材上的有效法向应力为:v=h=19.53.5=68.25kPa 筋材抗拔稳定性是加筋土挡墙内部稳定性之一,而加筋筋材有效长度的合理确定是加筋土挡墙设计的关键内容。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 5029098第6.2.5条假设加筋土挡墙的破裂面如下图所示,破裂面以外的筋材长度为有效长度。 问题:21. 某建筑浆砌石挡土墙重度22kN/m。,墙高6m,底宽2.5m,顶宽1m,墙后填料重度19kN/m3,黏聚力20kPa,内摩擦角15,忽略墙背与填土的摩阻力,地表均布荷载25kPa。问该挡土墙的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最近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A.1.5B.1.8C.2.0D.2.2答案:C解析 本题考点一是求主动土压力的临界自立高度z0,然后求主动土压力的作用点;考点二是挡墙土压力计算,然后是力矩平衡求挡土墙的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 问题:22. 某公路级围岩中的单线隧道,拟采用矿山法开挖施工。其标准断面衬砌顶距地面距离为13m,隧道开挖宽度为6.4m,衬砌结构高度为6.5m,围岩重度为24kN/m3,计算摩擦角为50。试问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计算,该隧道水平围岩压力最小值最接近下列哪项数值(单位:kPa)?A.14.8B.41.4C.46.8D.98.5答案:A解析 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第6.2.3条和附录E: (1)首先确定计算断面的深浅埋类型: hq=0.452s-1w,s=4,w=1+0.1(6.4-5)=1.14,hq=0.4524-11.14=4.104 矿山法施工条件下,IV级围岩浅、深埋临界高度取Hp=2.5hq=2.54.104=10.2613m故该断面应按深埋隧道计算 (2)深埋隧道垂直均匀分布围岩压力按下式确定: q=h=hq=244.104=98.50kPa式中强风化砂岩的容重取24kN/m3 (3)水平围岩压力按规范取侧压系数,取K0=0.150.30,取小值0.15 则e1=K0q=0.1598.50=14.78kPa,选答案(A)。 对于隧道围岩压力的计算,首先要判定隧道的深埋、浅埋类型。其次,要注意,当深埋隧道围岩压力为松散荷载时,其垂直均布压力应按围岩塌方高度hq=0.452s-1w而不是隧道埋藏深度计算。水平围岩压力按规范查取侧压系数,去小值计算即可。计算过程并不复杂。 若不加判断,按浅埋隧道计算,则有: 就会选择答案(B)。 问题:23. 在一均质土层中开挖基坑,深度15m,采用桩锚支护形式。土层的内聚力c=15kPa,内摩擦角=20。第一道锚杆设置在地面下4m位置,锚杆直径150mm,倾角15,该点锚杆水平拉力设计值为250kN,若土体与锚杆杆体极限摩阻力标准值为50kPa。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该层锚杆设计长度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假设潜在滑动面通过基坑坡脚处)A.18.0mB.21.0mC.22.5mD.24.0m答案:C解析 (1)由TdNucos,Td=250kN,=15,可解出Nu259kN (2)求锚固段长度: (3)求锚头到潜在滑动面的距离: (4)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第4.6.9条第1款的规定,锚杆自由段长度应超过潜在滑裂面1.5m,锚杆设计长度L=14.3+6.7+1.5=22.5m 锚杆长度计算主要包括两部分,即锚固段长度和自由段长度。本题设计的主要考点是锚杆水平拉力与轴向拉力的转换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第4.6.9条第1款的规定,锚杆自由段长度不宜少于5m并应超过潜在滑裂面1.5m。 本题给出的是锚杆水平拉力设计值,应首先将其转化为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再根据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确定锚杆锚固段长度。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第4.4.4条给出了锚杆自由段长度计算公式,该公式实际是一个三角关系式,其中lt为锚杆锚头中点至基坑底面以下基坑外侧荷载标准值与基坑内侧抗力标准值相等处的距离,如再计算基坑底至基坑底面以下基坑外侧荷载标准值与基坑内侧抗力标准值相等处的距离,则计算量太大,为简化计算量,本题给出了附加限定条件,即假设潜在滑动面通过基坑坡脚处,如此lt=15-4=9m。考生应充分理解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第4.4.4条锚杆自由段长度计算公式的力学及几何意义,灵活运用。 此外,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一99第4.6.9条第1款规定,锚杆自由段长度不宜少于5m并应超过潜在滑裂面1.5m经常被忽略。 如果不加入假设潜在滑动面通过基坑坡脚处的限制条件,则还需先计算基坑底至基坑底面以下基坑外侧荷载标准值与基坑内侧抗力标准值相等处的距离t。如此的话还需给定土的重度。假定土的重度为=19kN/m3。 问题:24. 如图所示的顺层岩质边坡,已知每延米滑体作用在桩上的剩余下滑力为900kN,桩间距为6m,悬臂段长9m,锚固段8m,剩余下滑力在桩上的分布按矩形分布,试问抗滑桩锚固段顶端截面上的弯矩是下列哪个选项? A.28900kNmB.24300kNmC.32100kNmD.19800kNm答案:B解析 根据规范悬臂段可按悬臂桩计算: (1)矩形分布荷载在桩上所产生的作用力 E=FL=9006=5400kN (2)作用点距锚固段顶端的距离为9/2=4.5m (3)锚固段顶端的弯矩为W=54004.5=24300kNm 本题将滑移面以下桩体视为锚固段,滑移面以上桩体视为悬臂段,将剩余下滑力作为均布荷载作用于悬臂段,计算即可。 (1)作用于悬臂抗滑桩上的作用力E=每延米剩余下滑力桩间距; (2)因为剩余下滑力在桩上为矩形分布,故合力作用点在悬臂段的中点,即力臂长L=悬臂段长/2; (3)因为桩前无滑坡反力,故锚固段顶端截面上的弯矩=EL。 问题:25. 有一6m高的均匀土质边坡,=17.5kN/m3,根据最危险滑动圆弧计算得到的抗滑力矩为3580kNm,滑动力矩为3705kNm。为提高边坡的稳定性提出图示两种卸荷方案,卸荷土方量相同而卸荷部位不同,试计算卸荷前、卸荷方案1、卸荷方案2的边坡稳定系数(分别为K0、K1、K2),判断三者关系为下列哪一选项?(假设卸荷后抗滑力矩不变)A.K0=K1=K2B.K0K1=K2C.K0K1K2D.K0K2K1答案:C解析 (1)近似计算边坡稳定系数K, (2)分别计算K0、K1、K2 (3)因此答案为(C) 本题除上述定量计算方法外,用定性分析法也可得到正确答案。从图示可知,卸荷部位都处于滑动体上,故卸荷都可提高边坡的K值;卸荷方案2的力臂要长于方案1,而卸荷量相同,故K0K1K2。 问题:26. 某地面沉降区,据观测其累计沉降量为120cm,预估后期沉降量为50cm。今在其上建设某工程,场地长200m,宽100m,设计要求沉降稳定后地面标高与沉降发生前的地面标高相比高出0.8m(填土沉降忽略不计),回填要求的压实度不小于0.94,已知料场中土料天然含水量为29.6%,重度为19.6kN/m3,土粒相对密度为2.71,最大干密度为1.69g/cm3,最优含水量为20.5%,则场地回填所需土料的体积最接近下列哪个数值?A.21000m3B.42000m3C.52000m3D.67000m3答案:C解析 按题意,回填高度为消除累计沉降量损失1.2m,加后期预留量0.5m加填筑厚度0.8m,总计2.5m。故体积V0=200100(1.2+0.5+0.8)=50000m3 土料压实后的干重G=c10damxV0=0.9416.950000=794300kN 选答案(C) 首先要正确理解题意,场地回填总高度为:累计沉降量+预留量+回填厚度,进而算出场地回填总体积。此后,可根据干密度的概念及其公式来解(见标准解答)。第二种解法:可根据场地回填总质量和料场所需土料总质量相等的概念来解。 问题:27. 某公路桥梁抗震设防类别为A类,位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水平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峰值为0.20g。设计桥台台身高度为8m,桥台后填土为无黏性土,土的重度为18kN/m3,内摩擦角为33。问在进行E1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设计时,作用于台背每延米长度上的主动土压力为下列何值?A.105kN/mB.176kN/mC.236kN/mD.286kN/m答案:C解析 (1)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第5.5.2条计算,非地震条件下作用于台背的主动土压力系数为(公式(5.5.2-2): (2)桥梁设防类别为A类,E1地震作用,查表3.1.4-2,抗震重要性系数Ci=1.0;将以上及题干给定条件代入公式(5.5.2-1): 本题考查公路桥梁台背地震土压力。按照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规定,E1地震作用是工程场地重现期较短的地震作用,对应于第一级设防水准,E2地震作用是工程场地重现期较长的地震作用,对应于第二级设防水准。按照规范第5.5.1条规定,对E1地震作用,在抗震设计阶段,土压力的计算应考虑地震的影响。桥台台背地震土压力应按规范附录D计算,但题干给出了台背为无黏性土,按照规范第5.5.2条规定,可以直接按照规范第5.5.2条给出的简易公式(5.5.22)进行计算。 规范附录D给出了台背填土为黏性土的地震土压力计算公式,同样适用于该题的计算。按附录D计算结果相当,只是过程复杂一些。在附录D计算公式中涉及一个地震角概念,这是在进行地震土压力研究中将桥台和台后填土进行逆时针旋转的一个角度,按规范附录D的表D.0.1取值。 问题:28. 某水利工程场地勘察,在进行标准贯人试验时,标准贯入点在当时地面以下的深度为5m,地下水位在当时地面以下的深度为2m。工程正常运用时,场地已在原地面上覆盖了3m厚的填土,地下水位较原水位上升了4m。已知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比相应的震中烈度小2度。现需对该场地粉砂(黏粒含量c=6%)进行地震液化复判。按照水利水电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