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15页/共20页)
编号:13518598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43.24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06-30
上传人:爱****睛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刘**(实名认证)
四川
IP属地:四川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公路工程
注册土木工程师
注册
土木工程师
- 资源描述:
-
公路工程 注册土木工程师,公路工程,注册土木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
- 内容简介:
-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密押资料安全生产技术分类模拟17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密押资料安全生产技术分类模拟17安全生产技术分类模拟17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问题:1. 危害性极大的粉尘净化方法是_。A.洗涤法B.袋滤法C.静电法D.直接燃烧法答案:D解析 燃烧法是将有害气体中的可燃成分与氧结合,进行燃烧,使其转化为CO2和H2O,达到气体净化与无害物排放的方法。燃烧法适用于有害气体中含有可燃成分的条件,其中直接燃烧法是在一般方法难以处理,且危害性极大,必须采取燃烧处理时采用。问题:2. 炼油厂尾气难以处理,且危害性极大,一般采用_消除危害。A.袋滤法B.吸附法C.直接燃烧法D.静电法答案:C解析 燃烧法适用于有害气体中含有可燃成分的条件。其中,直接燃烧法是在一般方法难以处理,且危害性极大,必须采取燃烧处理时采用,如净化沥青烟、炼油厂尾气等。问题:3. _法主要用于净化机电、轻工行业产生的苯、醇、酯、醚、醛、酮、烷和酚类等有机蒸汽。A.有氧式燃烧B.静电C.催化燃烧D.防腐蚀答案:C解析 燃烧法适用于有害气体中含有可燃成分的条件。其中,催化燃烧法主要用于净化机电、轻工行业产生的苯、醇、酯、醚、醛、酮、烷和酚类等有机蒸气。问题:4. 生产性噪声可归纳为3类,分别为_。A.空气动力噪声、言语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B.冲击噪声、机械性噪声和脉冲噪声C.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D.冲击噪声、机械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答案:C解析 生产性噪声可归纳为以下三类:空气动力噪声,是由于气体压力变化引起气体扰动,气体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所致;机械性噪声,是由于机械撞击、摩擦或质量不平衡旋转等机械力作用下引起固体部件振动所产生的噪声;电磁性噪声,是由于磁场脉冲、磁致伸缩引起电气部件振动所致。问题:5. 工业噪声是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产生的噪声属于_噪声。A.空气动力噪声B.机械性C.电磁性D.脉冲性答案:C解析 电磁性噪声是由于磁场脉冲、磁致伸缩引起电气部件振动所致,如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问题:6. 生产性噪声对人体有多种危害。下列疾病,不会由噪声引起的是_。A.内分泌系统疾病B.心血管系统疾病C.血液系统疾病D.神经系统疾病答案:C解析 由于长时间接触噪声导致的听阈升高、不能恢复到原有水平的称为永久性听力阈移,临床上称噪声聋。噪声不仅对听觉系统有影响,对非听觉系统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及消化系统等都有影响。问题:7. 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作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下列措施中,不属于以技术手段控制噪声危害的是_。A.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源B.消除或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C.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护D.明确噪声作业场所负责人、劳动者和监督人员职责答案:D解析 控制噪声有三项措施: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源,如铆接改为焊接、锤击成型改为液压成型等;消除或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如吸声、隔声、隔振、阻尼;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护。D项属于消除或减少密闭空间的职业危害以满足安全作业条件要求。问题:8. 噪声的控制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声学处理方法有吸声、隔声、隔振、阻尼等,下列关于噪声处理方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A.采用玻璃棉等是吸声法B.采用纤维板和微孔板是隔声法C.采用橡皮和软木是隔振法D.增厚振动体上的涂层是阻尼法答案:B解析 吸声是利用吸声材料或结构吸收声能,吸声材料主要有玻璃棉、石棉、矿渣棉、发泡树脂等;隔声是用屏蔽物将声音挡住,隔离开来,主要用于环境同声源的隔离,隔声材料多用钢板、混凝土板、玻璃板、石棉水泥板等;隔振是在机器下面垫以弹性材料(如钢丝弹簧、橡皮、软木),使机器的振动不易通过地面传声;阻尼是用某些胶状材料刷到机器的面板上,消耗机器面板振动能量,使机器减振消声。问题:9. 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病列为职业病。下列作业中,不属于产生手臂振动的生产作业是_。A.操作手持电动工具B.使用砂轮机C.锅炉、压力容器运行操作D.驾驶交通运输车辆与使用农业机械答案:C解析 存在手臂振动的生产作业主要有:操作锤打工具,如操作凿岩机、空气锤、筛选机、风铲、捣固机和铆钉机等;手持转动工具,如操作电钻、风钻、喷砂机、金刚砂抛光机和钻孔机等;使用固定轮转工具,如使用砂轮机、抛光机、球磨机和电锯等;驾驶交通运输车辆与使用农业机械,如驾驶汽车、使用脱粒机。问题:10. 对存在振动的设备,一些部件的连接方式采用焊接等新工艺代替铆接工艺。采用此工艺的目的在于_。A.控制振动源B.降低振动频率C.改善作业环境D.减振答案:D解析 振动的控制措施包括:控制振动源。应在设计、制造生产工具和机械时采用减振措施,使振动降低到对人体无害水平。改革工艺,采用减振和隔振等措施。如采用焊接等新工艺代替铆接工艺;采用水力清砂代替风铲清砂;工具的金属部件采用塑料或橡胶材料,减少撞击振动。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体防护及健康监护。问题:11. 下列有关辐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A.电磁辐射是一种能量辐射方式B.电离辐射可对人体细胞产生电离作用、产生严重损害C.非电离辐射对人体危害小、目前没有限值要求D.屏蔽辐射源是预防电磁辐射的主要措施之一答案:C解析 C项,非电离辐射的来源包括:射频辐射、红外线辐射、紫外线辐射、激光等。强烈的紫外线辐射是对人体有害的,所以,并非非电离辐射对人体危害就小。问题:12. 辐射包括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红外线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下列工种的作业环境中,易受到红外线辐射的是_。A.叉车工、铲车工、矿车司机、汽车司机B.炼钢工、轧钢工、玻璃熔吹工、烧瓷工C.钳工、车工、挡车工、化验工D.木工、瓦工、油漆工、水暖工答案:B解析 在生产环境中,加热金属、熔融玻璃及强发光体等可成为红外线辐射源。炼钢工、铸造工、轧钢工、锻钢工、玻璃熔吹工、烧瓷工及焊接工等可受到红外线辐射。红外线辐射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是皮肤和眼睛。问题:13. 对红外线辐射,应重点防护的人体部位是_。A.脾脏和眼睛B.肺部和眼睛C.眼部和皮肤D.心脏和皮肤答案:C问题:14. 下列关于激光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_。A.激光不是天然存在的B.激光属于电离辐射C.激光具有辐射能量D.激光束具有极强穿透空气的能力答案:B解析 B项,激光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用人工激活某些活性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受激发光。激光是电磁波,属于非电离辐射。问题:15. 激光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它的热效应和_造成的。A.电效应B.光化学效应C.磁效应D.光电效应答案:B解析 激光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它的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造成的。激光对皮肤损伤的程度取决于激光强度、频率、肤色深浅、组织水分和角质层厚度等。激光能烧伤皮肤。问题:16. 使用高频感应加热金属的热处理作业中,对高频电磁场的最有效防护措施是_。A.加强通风B.个体防护C.隔热D.距离防护答案:D解析 对高频电磁场的主要防护措施有场源屏蔽、距离防护和合理布局等;对微波辐射的防护,是直接减少源的辐射、屏蔽辐射源、采取个人防护及执行安全规则;对红外线辐射的防护,重点是对眼睛的保护,减少红外线暴露和降低炼钢工人等的热负荷,生产操作中应戴有效过滤红外线的防护镜;对紫外线辐射的防护是屏蔽和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佩戴专用的防护用品。对激光的防护,应包括激光器、工作室及个体防护。问题:17. 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下列辐射中,属于电离辐射的是_。A.紫外线B.激光C.射线D.射频辐射答案:C解析 激光、紫外线和射频辐射均属于非电离辐射。问题:18. 下列辐射,不属于电离辐射的是_。A.、粒子B.光子C.X射线D.热辐射答案:D解析 凡能引起物质电离的各种辐射称为电离辐射。其中,、等带电粒子都能直接使物质电离,称为直接电离辐射;光子、中子等非带电粒子,先作用于物质产生高速电子,继而由这些高速电子使物质电离,称为非直接电离辐射。能产生直接或非直接电离辐射的物质或装置称为电离辐射源,如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人工放射性核素和X线机等。问题:19. 工厂及医院中使用X线机的操作人员,接触的最主要的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是_。A.紫外线辐射B.射频辐射C.非电离辐射D.电离辐射答案:D问题:20. 放射性疾病常见于放射装置应用中的意外事故,或者由于防护条件不佳所致职业性损伤。我国已将电离辐射防护中的急性、慢性外照射病列为法定职业病范畴。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是_。A.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B.围封隔离、除污保洁、距离防护C.个人防护、时间防护、屏蔽防护D.围封隔离、屏蔽防护、个人防护答案:A解析 电离辐射的防护分为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通称“外防护三原则”。内照射防护的基本防护方法有围封隔离、除污保洁和个人防护等综合性防护措施。问题:21. 高温高湿的生产环境可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下列作业中,属于高温高湿作业的是_。A.冶金炼钢、金属铸造、建材陶瓷B.高气压作业、高空作业、勘探作业C.印染、缫丝、造纸D.机械加工、木材加工、建筑施工答案:C解析 高温高湿作业,如印染、缫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车间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湿度达90%以上。有的煤矿深井井下气温可达30,相对湿度95%以上。问题:22. 采用开放式、半开放式高温作业,利用自然通风,应尽量_对热源隔离。A.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侧B.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C.在冬季主导风向的上风侧D.在冬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答案:B解析 对于高温作业,首先应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这是改善高温作业条件的根本措施。如钢水连珠、轧钢及铸造等生产自动化可使工人远离热源;采用开放或半开放式作业,利用自然通风,尽量在夏季主导风向下风侧对热源隔离等。问题:23. 下列设备中可产生空气动力噪声的是_,可产生机械噪声的是_。A.喷气发动机;大型电动机B.大型电动机;喷气发动机C.喷气发动机;砂轮机D.大型电动机;砂轮机答案:C解析 空气动力噪声是由于气体压力变化引起气体扰动,气体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所致。如各种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和汽轮机等,由于压力脉冲和气体排放发出的噪声。机械性噪声是由于机械撞击、摩擦或质量不平衡旋转等机械力作用下引起固体部件振动所产生的噪声。如各种车床、电锯、电刨、球磨机、砂轮机和织布机等发出的噪声。问题:24. 采用水力清砂代替风铲清砂是振动控制措施中的_。A.控制振动源B.改革工艺C.限制振动强度D.改善作业环境答案:B解析 振动的控制措施有:控制振动源。应在设计、制造生产工具和机械时采用减振措施,使振动降低到对人体无害水平。改革工艺,采用减振和隔振等措施。如采用焊接等新工艺代替铆接工艺;采用水力清砂代替风铲清砂;工具的金属部件采用塑料或橡胶材料,减少撞击振动。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体防护及健康监护。问题:25. 电离辐射是指量子能量_时引起物体电离的电磁辐射。A.小于12eVB.大于12eVC.小于10eVD.大于10eV答案:B解析 各种电磁辐射,由于其频率、波长、量子能量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作用也不同。当量子能量达到12eV以上时,对物体有电离作用,能导致机体的严重损伤,这类辐射称为电离辐射;量子能量小于12eV的不足以引起生物体电离的电磁辐射,称为非电离辐射。问题:26. _又称为无线电波,量子能量很小。A.射频辐射B.红外辐射C.紫外辐射D.激光答案:A解析 射频辐射又称为无线电波,量子能量小。按波长和频率,射频辐射可分成高频电磁场、超高频电磁场和微波三个波段。问题:27. 工人操作岗位的主要辐射源是_。A.红外线B.紫外线C.激光D.无屏蔽的高频输出变压器答案:D解析 工人作业地带的高频电磁场主要来自高频设备的辐射源,如高频振荡管、电容器、电感线圈及馈线等部件。无屏蔽的高频输出变压器是工人操作岗位的主要辐射源。问题:28. 射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包括_。A.会导致组织器官的器质性损伤B.主要引起功能性改变并具有可逆性特征C.主要是皮肤和眼睛D.较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的症候答案:B解析 射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不会导致组织器官的器质性损伤,主要引起功能性改变,并具有可逆性特征,在停止接触数周或数月后往往可恢复。但在大强度长期射频辐射作用下,心血管系统的征候持续时间较长,并有进行性倾向。问题:29. 在生产环境中,物体温度达_以上的辐射电磁波谱中可出现紫外线。A.800B.1000C.1200D.1300答案:C解析 在生产环境中,物体温度达1200以上的辐射电磁波谱中即可出现紫外线。随着物体温度的升高,辐射的紫外线频率增高,波长变短,其强度也增大。问题:30. 受到_照射,可引起类似电光性眼炎的角膜、结膜损伤,称为太阳光眼炎或雪盲症。A.红外线B.激光C.紫外线D.射频答案:C解析 在雪地作业、航空航海作业时,受到大量太阳光中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类似电光性眼炎的角膜、结膜损伤,称为太阳光眼炎或雪盲症。问题:31. _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医疗和科研等领域。A.射频辐射B.红外线辐射C.紫外线辐射D.激光答案:D解析 激光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用人工激活某些活性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受激发光。激光也是电磁波,属于非电离辐射。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医疗和科研等领域。在工业生产中主要利用激光辐射能量集中的特点,用于焊接、打孔、切割和热处理等。在农业中激光可应用于育种、杀虫。问题:32. 内照射防护的基本防护方法有_。A.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个人防护B.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C.围封隔离、除污保洁和个人防护等综合性防护措施D.围封隔离、屏蔽防护和个人防护等综合性防护措施答案:C解析 电离辐射的防护,主要是控制辐射源的质和量。电离辐射的防护分为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内照射防护的基本防护方法有围封隔离、除污保洁和个人防护等综合性防护措施。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通称“外防护三原则”。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问题:1. 生产性毒物以多种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其存在形态包括_。A.气体B.辐射C.雾D.烟E.粉尘 A B C D E答案:ACDE解析 生产性毒物可以固体、液体、气体的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包括:气体,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散发于空气中的气体,如氯、溴、氨、一氧化碳和甲烷等;蒸气,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时形成蒸气,如水银蒸气和苯蒸气等;雾,混悬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如喷洒农药和喷漆时所形成的雾滴,镀铬和蓄电池充电时逸出的铬酸雾和硫酸雾等;烟,直径小于0.1m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如熔铜时产生的氧化锌烟尘,熔镉时产生的氧化镉烟尘,电焊时产生的电焊烟尘等;粉尘,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多数为0.110m,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筛分、包装等可引起粉尘飞扬。问题:2. 在生产环境中,生产性毒物有不同的存在形态。下列各项,受生产性毒物形态影响的有_。A.空气中毒物采样方法的选择B.防护措施的选择C.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D.生产效率E.工作班次 A B C D E答案:ABC解析 了解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有助于研究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发病原因,且便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及选择车间空气中有害物采样方法。问题:3. 苯及其衍生物的蒸气净化可采用_等方法。A.洗涤法B.静电法C.袋滤法D.吸附法E.燃烧法 A B C D E答案:ADE解析 A项,洗涤法是一种常用的净化方法,适用于净化CO、SO2、NOx、HF、SiF4、HCl、Cl2、NH3、Hg蒸气、酸雾、沥青烟及有机蒸气。如机电行业的苯及其衍生物等有机蒸气净化,电力行业的烟气脱硫净化等。D项,吸附法是使有害气体与多孔性固体(吸附剂)接触,使有害物(吸附质)黏附在固体表面上(物理吸附)。对苯类、醇类、酯类和酮类等有机蒸气的气体净化与回收工程,已广泛应用。E项,燃烧法中,催化燃烧主要用于净化机电、轻工行业产生的苯、醇、酯、醚、醛、酮、烷和酚类等有机蒸气。问题:4. 生产性毒物的无害化排放是通风防毒工程的重要准则,而净化是无害化排放的主要手段,生产性毒物中有害气体净化的方法主要有_。A.洗涤法B.吸附法C.袋滤法D.隔离法E.燃烧法 A B C D E答案:ABCE解析 有害气体净化方法大致分为洗涤法、吸附法、袋滤法、静电法、燃烧法和高空排放法。问题:5.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性毒物主要来源于_。A.原料、辅助材料B.中间产品、半成品、成品C.废气、废液及废渣D.设备E.作业人员 A B C D E答案:ABC解析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性毒物主要来源于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有时也可能来自加热分解的产物,如聚氯乙烯塑料加热至160170时可分解产生氯化氢。问题:6. 在密闭空间作业的管理中,以下做法正确的有_。A.准入管理B.密闭空间外设有警示标识C.提供职业安全卫生培训D.必须采取静电消除措施E.提供防护用品 A B C D E答案:ABCE解析 密闭空间是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密闭空间作业管理包括准入管理、密闭空间外设有警示标识、提供职业安全卫生培训、提供防护用品、提供应急救援保障等。问题:7. 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有_。A.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时形成的蒸气B.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散发于空气中的无定形气体C.落在地上堆积粉尘D.气溶胶E.混悬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 A B C D E答案:ABDE解析 生产性毒物存在的形式包括:气体,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散发于空气中的无定形气体;蒸气,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时形成的蒸气;雾,混悬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烟,为直径小于0.1m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粉尘,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多数为0.110m,而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等微粒,统称为气溶胶。问题:8. 控制噪声危害的主要技术措施有_。A.消除噪声源B.隔声或吸声C.接噪人员佩戴防噪用品D.增加人员休息时间E.加强宣传教育 A B C D E答案:ABC解析 控制生产性噪声的措施包括: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源,如铆接改为焊接、锤击成型改为液压成型等,为防止振动使用隔绝物质,如用橡皮、软木和砂石等隔绝噪声;消除或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如吸声、隔声、隔振、阻尼;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护。问题:9. 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下列辐射中,属于非电离辐射的有_辐射。A.X射线B.微波C.激光D.红外线E.紫外线 A B C D E答案:BCDE解析 各种电磁辐射,由于其频率、波长、量子能量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作用也不同。当量子能量达到12eV以上时,对物体有电离作用,能导致机体的严重损伤,这类辐射称为电离辐射。量子能量小于12eV的不足以引起生物体电离的电磁辐射,称为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有:射频辐射、红外线辐射、紫外线辐射、激光。其中,射频辐射分为高频电磁场、超高频电磁场和微波。问题:10. 微波辐射的防护措施包括_。A.通风B.减少辐射源的辐射C.屏蔽辐射源D.采取个人防护E.加强安全管理 A B C D E答案:BCDE解析 高频电磁场的主要防护措施有场源屏蔽、距离防护和合理布局等;对红外线辐射的防护,重点是对眼睛的保护,减少红外线暴露和降低炼钢工人等的热负荷,生产操作中应戴有效过滤红外线的防护镜;对紫外线辐射的防护是屏蔽和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佩戴专用的防护用品;对激光的防护,应包括激光器、工作室及个体防护三方面。问题:11. 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_。A.噪声B.振动C.辐射D.视觉疲劳E.高温、低温、高湿 A B C D E答案:ABCE解析 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和异常气象条件(高温、低温、高湿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