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15页/共24页)
编号:13518598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43.24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06-30
上传人:爱****睛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刘**(实名认证)
四川
IP属地:四川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公路工程
注册土木工程师
注册
土木工程师
- 资源描述:
-
公路工程 注册土木工程师,公路工程,注册土木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
- 内容简介:
-
注册土木工程师考试密押资料专业案例分类模拟题11注册土木工程师考试密押资料专业案例分类模拟题11专业案例分类模拟题11一、论述题问题:1. 某建筑物按抗震要求为乙类建筑,基础为条形基础,基础埋深2m,土层分布、土性指标、标准贯入试验击数临界值及液化指数见表和图,作用于基础顶面竖向荷载Fk500kN,试解答下列问题: (1)地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 (2)地基抗震承载力。 (3)按抗震要求验算基础宽度。 (4)根据建筑物性质和对地基液化判别,应采取什么抗液化措施? (5)对液化土层进行砂石桩法处理,砂石桩直径0.4m,正方形布桩,要求将孔隙比0.9减少到0.75,求砂石桩间距。 (6)如要求全部消除液化沉陷,估算每孔的填料量。 (7)如要求部分消除液化沉陷,估算每孔填料量。 (8)采用砂石桩法处理地基以消除全部液化沉陷,如果处理后土层的标贯击数实测值见表2,则哪种组合满足设计要求? (9)如已知粉砂的土粒相对密度为2.719,求经砂石桩法处理后粉砂的干密度。 答案:设基础宽度b3m,经深、宽修正后地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为 fafak+b(b-3)+dm(d-0.5) 持力层为黏性土,e0.82,IL0.7,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表 5.2.4查得,b0.3,d1.6,则 fa200+0+1.6181.5243.2kPa (2)地基抗震承载力 faE=afa 式中:faE地基抗震承载力; a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表4.2.3得 a1.3; fa经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E1.3243.2316.2kPa (3)基础宽度 (4)抗液化措施 根据规范GB 500112001表4.3.5,在15m内的液化指数为IlE1615,判断为严重液化等级。 根据规范GB 500112001表4.3.6,当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地基液化等级严重的,应采取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措施。 (5)采用砂石桩法处理液化地基应采用的桩间距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式(8.2.2.2),处理粉土、砂土地基,当砂石桩为正方形布置时,其砂石桩间距为 式中:s砂石桩间距; d砂石桩直径; 修正系数,砂石桩成孔采用振动沉管法对周围土有密实作用,取1.15; e0地基处理前沙土的孔隙比,e00.9; e1地基挤密后要求达到的孔隙比,e10.75。 (6)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每孔的填料量 根据规范GB 500112001规定,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措施,当采用加密法,应处理至液化深度下界,所以桩长为基础底面下11m,其中厚度为3m的黏性土为不液化土,但施工原因,砂石桩桩长不能按8m计算,而应按11m计算。 根据规范JGJ 792002规定,砂石桩孔内填料量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初步估算可按设计桩孔体积乘以充盈系数(=1.21.4)。 每孔填料量为 SR2L3.140.221111.31.8m3 (7)部分消除液化沉陷,每孔的填料量 根据规范GB 500112001规定,当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时,处理深度应使处理后的地基液化指数在15m内不宜大于4,所以粉土和粉砂层皆应进行处理,桩长为5m,加上黏性土层 3m,桩长共8m,所以每孔填料量为 SR2L3.140.2281.31.3m3 (8)满足设计要求的组合 根据规范GB 500112001规定,处理后地基的实测标贯击数(未经杆长修正)大于液化判别标贯击数临界值时,为已消除液化的可能,所以根据表2,(D)组合满足设计要求。 (9)经处理后粉砂的干密度 问题:2. 已知有如图所示属于同一设计地震分组的A、B两个土层模型,试判断其场地特征周期Tg的大小。 答案:分别求出地面至基岩面范围内的等效剪切波速 (2)确定覆盖层厚度 A、B模型均为12m。 (3)按规范判别场地类型 场地类型均为类。 由此得出,两个模型特征周期应相同。 问题:3. 某场地抗震设防烈度8度,场地类别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物A和建筑物B的结构自振周期:TA0.2s、TB0.4s,阻尼比0.05,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如果建筑物A和B的地震影响系数分别以A和B表示,试求地震影响系数A/B的比值。答案:由规范GB 500112001图5.1.5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知: 当0.1sTTg时 2max 根据规范GB 500112001表5.1.4.2,特征周期Tg0.35s,则 问题:4. 采用拟静力法进行坝高38m土石坝的抗震稳定性验算。在滑动条分法的计算过程中,某滑动体条块的重力标准值为4000kN/m。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试计算作用在该土条重心处的水平向地震惯性力代表值Fh。答案:根据水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DL 50732000)A.2.1条,知 Fh条块重ahi/g 查表4.3.1知,ah0.2g,0.25 依据表5.1.3,坝高40m,土石坝坝体动态分布系数i1.0+1.182.18 Fh40000.2g0.252.18/g43.6kN/m 问题:5. 某仓库地基,地面下511m为细砂层,地下水位埋深3m,标准贯入试验平均击数N8,试以临界标贯击数方法判断该土层各深度处在发生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时是否发生液化,并计算场地液化指数IlE。答案:标贯临界值计算 7度地震,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N06,砂土c3 d55m,Ncr60.9+0.1(5-3)6.68,不液化。 d66m,Ncr60.9+0.1(6-3)7.28,不液化。 d77m,Ncr60.9+0.1(7-3)7.88,不液化。 d88m,Ncr60.9+0.1(8-3)8.48,液化。 d99m、10m、11m,Ncr分别为9、9.6和10.2,液化。 所以7.511m砂土发生液化。 (2)标贯试验点中点深度 (3)计算影响权函数 d8.0m,W17.0m-1;d9m,W2=6m-1;d=10m,W35m-1;d10.75m,W4=4.25m-1 深度7.51lm范围,各计算土层厚度 d18.5-7.51.0m,d29.5-8.51.0m,d310.5-9.51.0m,d411-10.50.5m (4)计算液化指数 液化等级为轻微液化。 问题:6. 已知某建筑场地土层分布如表所示,为了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01)划分抗震类别,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应达到何种深度即可?并说明理由。 题7-39表 层 序 岩土名称和性状 层 厚(m) 层底深度m) 1 填土fak=150kPa 5 5 2 粉质黏土fak=200kPa 10 15 3 稍密粉细砂 15 30 4 稍密中密圆砾 30 60 5 坚硬稳定基岩答案:划分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按规范(GB 50011 2001)表4.1.6划分,等效剪切波速的计算深度,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二者的较小值,由题7-39表土层分布,测量土层剪切波速至第3层稍密粉细砂即可,或检测至20m深。问题:7. 某场地土层分布如下:01.5m为填土,土层剪切波速s:80m/s;1.57.5为粉质黏土,s210m/s;7.519m为粉细砂,s243m/s;1926m为砾石,s350m/s;26m以下为砾岩,s500m/s。试判定该场地的类别。答案:确定场地覆盖层厚度 按规范GB 500112001第4.1.4条规定,覆盖层厚度为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土层顶面的距离,所以该场地覆盖层厚度为26m。 (2)计算等效剪切波速 计算深度d0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二者的较小值,故d020m。 覆盖层厚度26m,se在140250m/s之间,场地类别为类。 问题:8.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地基土层的剪切波速见表。按50年超越概率63%考虑,阻尼比为0.05,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0.40s,试计算地震水平影响系数。 题7-24表 土样编号 土层结构 层底深度(m) 剪切波速(m/s) 1 填土 5.0 120 2 淤泥 10.0 90 3 粉土 16.0 180 4 卵石 20.0 460 5 基岩 800答案:4/32.562.5,且其下s均不小于400m/s,覆盖层厚度取16m,等效剪切波速 建筑场地类别III类,特征周期Tg0.45s。 50年超越概率63%,即多遇地震max0.16。 问题:9.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类,建筑物结构自震周期T1.65s,结构阻尼比取0.05,当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验算时,试求相应于结构自震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答案: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类场地,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其特征周期Tg0.55s,8度设防,多遇地震,地震加速度0.3g,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max0.24。 问题:10. 某15层住宅基础为筏板基础,尺寸30m30m,埋深6m,土层为中密中粗砂,19kN/m3,地下水位平基础底,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Pa,试确定地基抗震承载力。答案:地基承载力经深度修正 b3,d4.4 fafak+b(b-3)+dm(d-0.5) 300+3(19-10)(6-3)+4.419(6-0.5)841kPa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知a1.3 地基抗震承载力 faE=faa=1.3841=1093kPa 问题:11. 某场地覆盖厚10m的粉细砂,剪切波速s150m/s,场地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今修建一高100m、直径8m的烟囱,烟囱自振周期T0.45+0.0011,试判断土的类型、场地类别、场地特征周期、最大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烟囱地震影响系数(阻尼比0.05)。答案: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表4.1.3,s150m/s,土的类型为中软土。 根据表4.1.6,场地类别为类场地。 根据表5.1.4-2,场地特征周期Tg0.35s。 根据表5.1.4-1,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max0.08。 烟囱基本自振周期 地震影响系数 20.2r-1(T-5Tg)max T1.835Tg50.351.75s,10.02,21.0,r0.9 1.00.20.9-0.02(1.83-1.75)0.08 0.0187 问题:12. 某场地地面下的黏土层厚5m,其下为粉砂层,厚10m,整个粉砂层在地震中可能产生液化,已知粉砂层的液化抵抗参数ce0.7,若采用摩擦桩基础,桩身穿过整个粉砂层范围,深入其下的非液化土中,试按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 50732000)求通过粉砂层的桩长范围桩侧阻力总的折减系数。答案:当ce0.7时: 埋深ds10m,折减系数 l1/3 10mds20,折减系数 l2/3 桩在粉砂层的上面5m,11/3;下面5m,22/3。 问题:13. 某水闸下游岸墙高5m,墙背倾斜与垂线夹角I20,墙后填料为粗砂,填土表面水平,粗砂内摩擦角32,墙背与粗砂间摩擦角15,岸墙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试计算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不计竖向地震力作用)在岸墙上产生的地震主动土压力FE(地震系数角e取3)。 答案: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 50732000)中地震主动土压力为 问题:14.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二组,地下水位埋深2.0m,未打桩前的液化判别等级如表所示,采用打入式混凝土预制桩,桩截面为400mm400mm,桩长l15m,桩间距s1.6m,桩数2020根,置换率m0.063,试求打桩后液化指数减了多少。 答案: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对于打入式预制桩及其他挤土桩,当化土变形限制的有利影响,打桩后桩间土的标贯击数可按下式计算 NNp+100(1-e-0.3Np) 式中:N打桩后的标贯击数; 打入式预制桩的面积置换率; Np打桩前的标贯击数。 由表中数据知,4m、5m和7m处标贯击数小于临界标贯击数,粉砂会产生液化,6m和8m处NNcr不液化。 打桩后4m、5m和7m处的标贯击数 4m处 N45+1000.063(1-e-0.35)5+6.3(1-0.223) 5+6.30.7779.89Ncr11,液化。 5m处 N59+1000.063(1-e-0.39)9+6.3(1-0.067) 9+6.30.93314.88Ncr12,不液化。 7m处 N76+1000.063(1-e-0.36)6+6.3(1-0.165) 6+6.30.83511.26Ncr14,液化。 土层厚度d和中点深度z 权函数 4m处 W10m-1 7m处 W8.0m-1 液化指数 未打桩土层液化指数 IlE5.45+2.5+4.9512.9 打桩后IlE减少了12.9-2.5610.34,土层由中等液化等级变为轻微液化等级。 问题:15. 某普通多层建筑,其结构自震周期T0.5s,阻尼比0.05,天然地基场地覆盖层厚度30m,等效剪切波速se200m/s,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按多遇地震考虑,试求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答案:地基场地覆盖层厚度30m,se200m/s,场地类别为类,特征周期Tg0.35s,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max0.16。 问题:16. 桥梁勘察的部分成果参见表,根据勘察结果,按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进行结构的抗震计算时,试计算地表以下20m深度内各土层的平均剪切模量Gm (重力加速度g9.81m/s2)。 题7-36表 序号 土层岩性 厚度(m) 重度(kN/m3) 剪切波速(m/s) 1 新近沉积黏性土 3 18.5 120 2 粉砂 5 18.5 138 3 一般黏性土 10 18.5 212 4 老黏性土 14 20 315 5 中砂 7 18.0 360 6 卵石 3 22.5 386 7 风化花岗岩 535答案: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场地土的平均剪切模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Gm平均剪切模量; hi第i层土厚度; i第i层土的质量密度; i第i层土的剪切波速; n覆盖土层层数。 当覆盖土层超过20m时,取自地表起20m范围内土层的平均剪切模量,当覆盖土层厚小于20m时,取实际厚度范围内土层的平均剪切模量。 问题:17. 某预制桩,截面尺寸0.3m0.3m,桩长15m,低桩承台为C30混凝土,土层为黏性土,桩端持力层为砾砂,水平抗力系数比例系数m24MN/m4,试求单桩抗震水平承载力 (xoa10mm)。答案: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抗震承载力可比非抗震承载力提高25%,即 RhE84.61.25105.8kN 问题:18. 某工程的结构自振周期T1.0s,8度地震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土层分布为:02.7m填土,剪切波速s160m/s;2.75.50m砂质黏土,s160m/s;5.56.60黏土,s180m/s;6.6012.6m砂卵石,s280m/s;12.618.0m基岩,s600m/s。试计算地震影响系数(阻尼比0.05)。答案:确定场地覆盖层厚度 根据规范GB 500112001第4.1.4条关于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的确定,该场地覆盖层厚度为12.6m。 (2)计算等效剪切波速 计算深度d0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二者较小值,故d012.6m。 根据覆盖层厚度和等效剪切波速,查规范GB 500112001表4.1.6,场地类别为类。 (3)计算地震影响系数。 根据规范GB 500112001表5.1.4-1和表5.1.4-2,对于8度地震、类场地和设计地震第一组,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max0.16,特征周期Tg0.35s。 根据规范GB 500112001图5.1.5地震影响系数曲线 (Tg/T) r2max 式中:r曲线下降段衰减指数; 问题:19. 某场地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下水位深度dw4.0m,土层名称、深度、黏粒含量及标贯级数见表,按规范GB 500112001,采用标贯试验法进行液化判别,试判别表中哪几个标贯试验点属液化土。 答案:8度地震区,第一组,N010。 根据规范GB 500112001规定N值的杆长不能修正 所以,粉土,3-1号液化,3-2号不液化;粉砂,4-1号液化,4-2号不液化。 问题:20. 某高层建筑,采用管桩基础,桩径0.55m,桩长16m,土层分布:02m粉质黏土,qsa10kPa;24.5m粉质黏土,qsa7.5kPa;4.57.0m黏土,qsa11kPa;7.09.0m黏土,qsa19kPa;9.012.8m粗砂,qsa20kPa;12.8m以下强风化岩,qsa32kPa,qpa3100kPa。试计算单桩抗震承载力。答案:Rauqsiali+qpaAp 1.727(102+7.52.5+112.5+192+203.8+323.2)+ 0.23731001.727282.6+734.7488.1+734.71222.7kN 抗震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RaERa1.251222.71.251528.4kN 问题:21. 某工程为桩箱基础,采用0.35m0.35m预制桩,桩长13m,桩顶离地面6.0m,总桩数330根,土层分布同题7-17,作用于箱基顶部竖向荷载Fk+Gk 79200kN,结构总水平地震力FE13460kN,由FE作用产生的倾覆力矩设计值ME38539kNm,已知边桩距中心轴ymax5.0m,y2i2633m2,8度地震区,II类场地,结构自振周期T1.1s,土的阻尼比0.05,试验算桩基础竖向抗震承载力。 答案:根据题7-17知,考虑粉土和砂土液化:桩承受全部地震作用时,单桩竖向地震承载力特征值及RE 357.4kN;地震作用按0.1max时,单桩竖向地震承载力特征值RE218.8kN。 复合基桩的竖向力计算如下。 (1)桩承受全部地震作用时,边桩竖向力为 (2)地震作用按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10%采用时 根据规范GB 500112001表5.1.4.2,II类场地特征周期Tg0.35s。 因此,由地震作用的倾覆力矩ME应减小到28%。 问题:22. 高层建筑高42m,基础宽10m,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300kPa,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a1.3,按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进行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问下列哪一选项不符合抗震承载力验算的要求,并说明理由。 (1)基础底面平均压力不大于390kPa; (2)基础边缘最大压力不大于468kPa; (3)基础底面不宜出现拉应力; (4)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面积的15%。 答案:根据规范GB 500112001,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时,应采用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且地基抗震承载力应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乘调整系数a。 faE=afa fa300kPa,a1.3 faE3001.3390kPa (1)pkfaE390kPa,正确。 (2)Pkmax1.2faE=1.2390=468kPa,正确。 (3)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该建筑高宽比为4.2),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拉应力,正确。 (4)高、宽比4.24的高层不符合,不正确。 问题:23. 同一场地上甲乙两座建筑物的结构自震周期分别为T甲0.25s,T乙0.60s,已知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若两座建筑的阻尼比都取0.05,试求在抗震验算时甲、乙两座建筑的地震影响系数之比(甲/乙)。答案:场地类别为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周期Tg0.35s 甲建筑结构自震周期T0.25sTg0.35s 其地震影响系数甲2max 乙建筑T0.6sTg0.35S,T0.6s5Tg1.75s 问题:24. 土层分布及实测剪切波速如表所示,问该场地覆盖层厚度及等效剪切波速为多少? 题7-46表 岩土名称 层 厚d(m) 层底深度(m) 实测剪切波速si(m/s) 填土 2.0 2.0 150 粉质黏土 3.0 5.0 200 淤泥质粉质黏土 5.0 10.0 100 残积粉质黏土 5.0 15.0 300 花岗岩孤石 2.0 17.0 600 残积粉质黏土 8.0 25.0 300 风化花岗石 500答案: 覆盖层厚15m,则 问题:25.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下水位埋深为dw5.0m,土层分布如表所示,拟采用天然地基,按照液化初判条件,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db最深不能超过多大临界深度时,方可不考虑饱和粉砂的液化影响? 答案: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对天然地基,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dud0+db-2 (a) dwd0+db-3 (b) du+dw1.5d0+2db-4.5 (c) 式中:dw地下水位深; du上覆盖非液化土层,将淤泥和淤泥质土扣除; db基础埋置深度,不超过2m时按2.0m计; d0液化土特征深度,砂土7度设防时d07m。 du10-37m,d07m 满足式(a)时 dbdu-d0+27-7+22m 满足式(b)时 dbdw-d0+35-7+31.0m 满足式(c)时 所以基础最深不能超过3.0m,方可不考虑饱和砂土的液化影响。 问题:26. 某土石坝坝址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土石坝设计高度30m,根据计算简图,采用瑞典圆弧法计算上游填坡的抗震稳定性,其中第i个滑动条块的宽度b3.2m,该条块底面中点的切线与水平线夹角i19.3,该条块内水位高出底面中点的距离z6m,条块底面中点孔隙水压力值u100kPa,考虑地震作用影响后,第i个滑动条块沿底面的下滑力Si=415kN/m,当不计入孔隙水压力影响时,该土条底面的平均有效法向作用力为583kN/m,根据以上条件按照不考虑和考虑孔隙水压力影响两种工况条件分别计算得出第i个滑动条块的安全系数Ki(Ri/Si(土石坝填料凝聚力c0,内摩擦角42)。 答案:根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 50732000)附录A,分析如下。 (1)不考虑孔隙水压力时 (2)考虑孔隙水压力时 问题:27. 拟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场地建一桥墩,基础埋深2.0m,场地覆盖土层为20m,地质年代均为Q4,地表下为5.0m的新近沉积非液化黏性土层,其下为15m的松散粉砂,地下水埋深dw5.0m,试按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计算0/e随深度的变化。答案:标准贯入点处土的总上覆压力0为 0udw+d(ds-dw) 标准贯入点处土的有效覆盖压力e为 eudw+(d-10)(ds-dw) 式中:u地下水位以上土重度,砂土u18kN/m3,亚砂土u18.5kN/m3; d地下水位以下土重度,砂土d20kN/m3,亚砂土d20.5kN/m3; ds标准贯入点深度; dw地下水位深度。 地下水位以上05m 地下水位以下520m 由此看出,地下水位以上0/e值随深度不变,地下水位以下0/e值随深度ds增加而增加。 问题:28. 某建筑物的土层分布:03m黏土,承载力特征值fak150kPa;36m粉砂,平均标贯击数N6.5;67.5m粉土,粒径小于0.005mm的黏粒含量14%;7.510m粉砂,平均标贯击数N10.8度地震区,地下水位在地面下1.5m,试判断粉砂层是否液化。若会液化,采用砂石桩法处理地基,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170kPa,试设计砂石桩复合地基。答案:计算液化判别标贯击数临界值 8度地震,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N010 6m处粉砂 Ncr100.9+0.1(6-1.5)13.514 10m处粉砂 Ncr100.9+0.1(10-1.5)17.518 6m和10m处粉砂的标贯击数均小于液化判别标贯击数临界值Ncr会液化。 67.5m粉土,粒径小于0.005mm黏粒含量为14%,大于13%,不会液化。 粉砂层应进行抗液化地基处理,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然后灌入砂石,桩径采用0.5m,三角形布桩。 (2)确定砂石桩面积置换率 砂石桩采用沉管挤密碎石桩对土有挤密作用,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按下式计算挤土桩面积置换率 N1Np+100m(1-e-0.3Np) 式中:N1打桩后的标准贯入击数; Np打桩前的标准贯入击数; m面积置换率。 (3)砂石桩设计 砂石桩,桩径0.5m,桩长10m,采用沉管挤密碎石桩,三角形布桩,m0.087 估算桩体承载力特征值 fspkmfpk+(1-m)fsk fsk150kPa,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170kPa,即 1700.087fpk+(1-0.087)1500.087fpk+137fpk379kPa 桩体承载力特征值应达379kPa。 碎石桩复合地基竣工后应进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检验复合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桩体应进行重型动力触探,检验密实度;桩间粉砂土层应进行标贯试验,检验标贯击数是否能达N1值。 问题:29. 某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典型地层条件见表,拟建场地地下水位深度为1.00m,试判断从建筑抗震来说场地类别属于哪一类? 题7-23表 成 因 年 代 土 层 编 号 土 名 层底深度(m) 剪切波速(m/s) Q4 1 粉质黏土 1.50 90 2 粘质粉土 3.00 140 3 粉砂 6.00 160 Q3 4 细砂 11.0 350 岩层 750答案:根据上述地层条件,其覆盖层厚度为11m。 相应等效剪切波速为 查规范(GB 500112001),场地类别为II类。 问题:30. 某建筑物按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底面边缘最大压力pmax380kPa,地基土为中密状态的中砂,问该建筑物基础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至少应达到多少,才能满足验算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要求?答案: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l一2001) pmax1.2faE PfaE,faE=afa 式中:faE调整后地基抗震承载力; fa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持力层为中密中砂,a1.3; p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底面平均压力; pmax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边缘最大压力。 所以经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达243.6kPa,才能满足地震作用下竖向承载力要求。 问题:31. 高度为3m的公路挡土墙,基础的设计埋深1.80m,场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自然地面以下深度1.50m为黏性土,深度1.505.00m为一般黏性土,深度5.0010.00m为亚砂土,下卧地层为砂土层。根据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44),在地下水位埋深至少大于何值时,可初判不考虑场地土液化影响?答案:根据现行规范JTJ 044第2.2.2条,基础埋置深度2m的天然地基,据图2.2.2b)亚砂土,8度设防,上覆非液化土层5m,dw5.5m,考虑不液化,图2.2.2a)砂土,dw7.0m。 所以,当地下水位dw7.0m时,可不考虑砂土液化。 问题:32. 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场区修建一座桥梁,场区地下水位埋深5m,场地土层:05m,非液化黏性土;515m,松散均匀的粉砂;15m以下为密实中砂。 按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计算判别深度为515m的粉砂层为液化土层,液化抵抗系数均为0.7,若采用摩擦桩基础,试求深度515m的单桩摩阻力的综合折减系数。 答案:根据规范JTJ 004第2.2.4条,当地基内有液化土层时,液化土层的桩侧阻力可根据液化抵抗系数Ce以折减。 当0.6Ce0.8时,埋深ds10m,1/3;10ds20m,2/3。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