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15页/共16页)
编号:13518598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43.24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06-30
上传人:爱****睛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刘**(实名认证)
四川
IP属地:四川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公路工程
注册土木工程师
注册
土木工程师
- 资源描述:
-
公路工程 注册土木工程师,公路工程,注册土木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
- 内容简介:
-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密押资料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54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密押资料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54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54试题一 2009年8月13日,某市某化工品厂发生火灾,整个厂房被烧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万元。当日8点上班后,工人李某在该化工品厂压球车间门口西侧用电焊焊接压模。焊接现场的周围除一条3m宽的通道外,堆满了袋装成品浮球及废料,还有数个装丙酮、乙烷的铁桶。8点20分左右,拌料员张某要在李某作业处西侧约1.5m的地方,从铁桶中抽取丙酮,即告诉李某要先停止电焊,李某同意后便离开作业处。张某用塑料管从铁桶中向塑料桶中抽取丙酮,由于操作不当将丙酮洒在水泥地面上,但是张某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就离开了现场。后来李某回到作业处,没有检查也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便继续电焊。电焊溅起的火花将洒在地上的丙酮点燃。李某见起火便用正在焊接的方模去拍打地上的火苗,但火苗仍然四溅。李某与另一名工人先后取来3只灭火器,还未启动火势就已经迅速蔓延,整个厂区被大火吞噬。直到11点,大火才被扑灭。 事故发生后,经调查,这起火灾事故是由于违章堆放危险品,遇明火而引起的,张某等4人对此负有责任。张某和李某在生产过程中违反了相关规章制度,才导致火灾的发生,造成集体财产遭受严重损失,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 按照火灾统计管理规定的规定,这起事故属于( )。A.一般事故B.重大事故C.特大事故D.特别重大事故E.特级事故答案:C解析 1996年12月3日,公安部、原劳动部、国家统计局联合颁布的关于重新印发的通知,将火灾事故分为特大火灾、重大火灾和一般火灾3类: (1) 特大火灾事故,是指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下同)事故;重伤20人以上事故;死亡、重伤20人以上事故;受灾50户以上事故;直接财产损失100万元以上事故。 (2) 重大火灾事故,是指死亡3人以上事故;重伤10人以上事故;死亡、重伤10人以上事故;受灾30户以上事故;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事故。 (3) 一般火灾,是指不具有前列两项情形的燃烧事故。 2. 火灾扑灭后,为隐瞒、掩饰起火原因和推卸责任,故意破坏现场或者伪造现场,尚不构成犯罪的,对有关单位处警告或者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警告、罚款或者( )拘留。A.5日以下B.7日C.15日以下D.15日以上E.30日答案:C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火灾事故单位的法律责任。火灾扑灭后,为隐瞒、掩饰起火原因和推卸责任,故意破坏现场或者伪造现场,尚不构成犯罪的,对有关单位处警告或者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警告、罚款或者15日以下拘留。3. 这起事故的事故性质是( )。A.一般责任事故B.重大责任事故C.非责任事故D.不可预料事故E.自然事故答案:B解析 各种事故的性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责任事故,另一类是非责任事故。责任事故是指由事故单位或者从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所引发的事故,即人为原因造成的事故。非责任事故是指由自然力所引发的事故,即人类不可预见、不可抗拒、不可避免的事故。目前发生的事故中绝大多数是责任事故。事故性质属于责任事故还是非责任事故,不能确定于调查之前,只能确定于调查之后。所以,事故调查的主要任务就是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性质和责任。4. 这起事故的直接责任者是( )。A.厂领导B.厂长C.工人张某D.工人李某E.消防部门 A B C D E答案:CD解析 通过事故调查分析,对事故的性质要有明确结论。其中对认定为自然事故(非责任事故或者不可抗拒的事故)的可不再认定或者追究事故责任人;对认定为责任事故的,要按照责任大小和承担责任的不同分别认定下列事故责任: (1) 直接责任者,即其行为与事故发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如违章作业人员。 (2) 主要责任者,即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责任的人员,如违章指挥者。 (3) 领导责任者,即对事故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 由此可判断这起事故的直接责任者是张某和李某。 5. 这起事故的领导责任者是( )。A.厂领导B.厂长C.工人张某D.工人李某E.以上人员均是 A B C D E答案:AB解析 由上一题解析可判断这起事故的领导责任者是厂领导和厂长。6. 以下属于特大火灾的情形是( )。A.死亡3人以上B.死亡10人以上C.受灾30户以上D.受灾50户以上E.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 A B C D E答案:BD7. 扑救B类火灾应选用( )灭火器。A.干粉B.水型C.卤代烷D.二氧化碳型E.泡沫 A B C D E答案:ACDE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建筑灭火器适用范围及危险场所划分。 (1) 扑救A类火灾应选用水、泡沫、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扑救B类火灾应选用干粉、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型灭火器。 (2) 扑救极性溶剂B类火灾不得选用化学泡沫灭火器。扑救C类火灾应选用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型灭火器。 (3) 扑救A、B、C类和带电火灾应选用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 (4) 扑救D类火灾的灭火器材应由设计部门和当地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协商解决。 (5) 扑救E类火灾应选用磷酸铵盐干粉、碳酸氢钠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灭火器,但不得选用装有金属喇叭喷筒的二氧化碳灭火器。 试题二 某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生产原料为甲苯、二甲苯,储存在危险品仓库内,库房耐火等级为二级。企业设有锅炉房,锅炉房与库房的防火间距为14m。企业原有员工25人,刚招1名新员工。企业发生安全事故,死亡3人、伤5人。事故现场抢救费200万元,抚恤费100万元,丧葬费33万元,停厂损失费400万元。企业未配置安全管理部门和专职安全员,安全管理由其他部门人员代替。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 此次事故造成的善后处理费用是( )万元。A.200B.333C.133D.33E.233答案:A解析 善后处理费用包括: (1) 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 (2) 现场抢救费用。 (3) 清理现场费用。 所以此次事故造成的善后处理费用为200万元。 2. 安全评价中常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健康的方法进行分类。其中,按照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分类时,属于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是( )。A.致害植物B.辨识功能缺陷C.电危害D.易燃易爆性物质E.致病微生物答案:C解析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有: (1) 设备、设施缺陷。 (2) 防护缺陷。 (3) 电危害。 (4) 噪声。 (5) 振动危害。 (6) 电磁辐射。 (7) 运动物危害。 (8) 明火。 (9) 高温物质。 (10) 低温物质。 (11) 粉尘与气溶胶。 (12) 作业环境不良。 (13) 信号缺陷。 (14) 标志缺陷。 (15)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 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措施中,救护者现场准备的防护方法是( )。A.关闭泄漏管道阀门B.堵塞设备泄漏处C.注意皮肤褶皱、毛发和指甲内的污染D.穿好防护衣E.施行复苏术答案:D解析 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措施包括: (1) 救护者现场准备。急性中毒发生时,毒性危险化学品大多是由呼吸系统或皮肤进入体内。因此,救护人员在救护之前应做好自身呼吸系统皮肤的防护。如穿好防护衣,佩戴供氧式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 (2) 切断毒性危险化学品来源。救护人员应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在抢救抬运过程中,不能强拖硬拉以防造成外伤,使病情加重,应松开患者衣服、腰带并使其仰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要注意保暖。救护人员进入现场后,除对中毒者进行抢救外,还应认真查看,并采取有力措施,如关闭泄漏管道阀门、堵塞设备泄漏处、停止输送物料等以切断毒性危险化学品来源。 (3) 迅速脱去被毒性危险化学品污染的衣服、鞋袜、手套等,并用大量清水或解毒液彻底清洗被毒性危险化学品污染的皮肤。要注意防止清洗剂促进毒性危险化学品的吸收,以及清洗剂本身所致的呼吸中毒。对于黏稠性毒性危险化学品,可以用大量肥泉水冲洗,尤其要注意皮肤褶皱、毛发和指甲内的污染,对于水溶性毒性危险化学品,应先用棉絮、干布擦掉毒性危险化学品,再用清水冲洗。 (4) 若毒性危险化学品经口引起急性中毒,对于非腐蚀性毒性危险化学品,应迅速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或1%2%的碳酸氢钠溶液洗胃,然后用硫酸镁溶液导泻。对于腐蚀性毒性危险化学品,一般不宜洗胃,可用蛋清、牛奶或氢氧化铝凝胶灌服,以保护胃黏膜。 (5) 令中毒患者呼吸氧气。若患者呼吸停止或心跳骤停,应立即施行复苏术。 4. 购买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须经本单位( )验收,并应按照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要求,在使用前对其防护功能进行必要的检查。A.安全管理部门B.人事管理部门C.行政管理部门D.后勤管理部门E.财务管理部门答案:A解析 用人单位应到定点经营单位或生产企业购买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三证”和“一标志”,即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安全标志。购买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须经本单位安全管理部门验收,并应按照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要求,在使用前对其防护功能进行必要的检查。5. 以下对职业性危害因素来源的说法,正确的有( )。A.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危害因素主要是生产设备布局B.粉尘、噪声、振动、高温、辐射及传染性因素等属于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危害因素C.与劳动过程有关的危害因素包括劳动组织情况、生产设备布局、生产制度与作业人员体位和方式D.室外不良气象条件属于与作业环境有关的危害因素E.与作业环境有关的危害因素只有车间位置和照明条件 A B C D E答案:BCD解析 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来源主要有: (1) 生产工艺过程。随着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变化不同而变化。如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原材料、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辐射及传染性因素等因素有关。 (2) 劳动过程。主要与生产工艺的劳动组织情况、生产设备布局、生产制度与作业人员体位和方式以及智能化的程度有关。 (3) 作业环境。主要是作业场所的环境,如室外不良气象条件,室内由于厂房狭小、车间位置不合理、照明不良与通风不畅等因素的影响都会对作业人员产生影响。 6. 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火灾时,绝对禁止用( )灭火剂扑救。A.水B.干粉C.泡沫D.二氧化碳E.湿性 A B C D E答案:ACE解析 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火灾时,绝对禁止用水、泡沫、酸碱等湿性灭火剂扑救。一般可使用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扑救,但钾、钠、铝、镁等物品用二氧化碳、卤代烷无效。固体遇湿易燃物品应使用水泥、干砂、干粉、硅藻土等覆盖。对镁粉、铝粉等粉尘,切忌喷射有压力的灭火剂,以防止将粉尘吹扬起来,引起粉尘爆炸。7. 苯中毒主要影响( )。A.呼吸系统B.消化系统C.造血系统D.中枢神经系统E.心肝肾 A B C D E答案:CD解析 苯中毒主要影响造血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甲苯与苯大体相同,但毒性略轻些。汽油主要经呼吸道吸入,急性中毒时,轻者有头痛头晕、无力感,呈“汽油醉态”。高浓度吸入还可引起化学性肺炎、肺水肿,严重者出现中毒性脑病等。四氯化碳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对人毒性极强,误服23mL即可中毒,3050mL可致死;吸入较高浓度时,最先出现呼吸道症状,慢性中毒表现为进行性神经衰弱综合性。甲醇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毒性较强,误服510mL可致中毒,15mL可致失明,30mL可致死,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心肝肾及导致胰腺炎。正己烷毒性较低,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黏膜刺激及中枢神经的麻醉作用,如头痛、头晕、恶心、无力及肌颤等。试题三 某市某化工集团欲投资设立一家生产剧毒化学品的工厂,委托某安全服务中心对其项目进行安全评价。该安全服务中心接受委托后,在对项目进行考察时发现了一些不能保障安全的因素:供水水源距离不符合国家规定;生产工艺不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储存管理人员不适应生产、储存工作的要求。集团公司筹建项目负责人对安全服务中心的考察人员说:“你们拿了钱,只管办事就行了,照我们的意思来,其他的都好说,不然我们就换人。” 随后,集团公司将原定的报酬标准提高了1/3。安全中心明知有问题,但不愿意失去这个机会,便按照集团公司的意思,出具了筹建项目符合要求的安全评价报告。集团公司持这份安全评价报告向所在地的省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省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在组织专家审查时,发现安全评价报告和其他有关材料存在疑点,经过审查,发现安全评价报告严重失实,是一份虚假的报告。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 上述案例中安全评价机构应承担责任的行为有哪些?答案:这是一起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与生产经营单位互相串通,出具虚假安全评价报告的案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在经济生活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包括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机构,是指接受生产经营单位的委托。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有关安全生产技术服务的机构。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和安全专业人员的责任包括: (1) 对其承担的服务工作的合法性、真实性负责。 (2) 对其违法犯罪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对安全评价机构管理的要求有哪些?答案:对安全评价机构的管理要求: (1) 安全评价机构应编制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文件,用于规范安全评价过程和行为、保证安全评价质量。 (2)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文件主要包括:机构管理、项目管理、人员管理、内部资源管理和公共资源管理等内容。 (3) 安全评价机构开展业务活动应遵循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文件,并依据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文件及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对安全评价全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 3. 分析案情的责任和提出处理建议。答案:本案中,化工集团公司委托安全生产服务中心进行安全评价,符合法律的规定。但是,在安全生产服务中心发现筹建项目的问题后,化工集团为了尽快取得审批,不是采取措施予以改进,而是授意安全服务中心提供虚假的安全评价报告;安全服务中心不坚持原则,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按照委托单位的授意出具了虚假的评价报告,这是典型的互相串通,出具虚假证明,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鉴于该虚假安全评价报告被管理部门及时发现,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尚不够追究刑事责任。但必须予以相应的行政处罚,没收安全生产服务中心的违法所得,并处以相应数额的罚款,同时撤销其从事安全生产技术服务工作的资格。试题四 某厂有机械加工车间、喷漆车间、锅炉房以及厂内油库等。机械加工车间有加工机械8台(套),额定起重量3.0t的升降机2台、提升高度2m的起重机1台和叉车4台。喷漆车间有:调漆室、喷漆室、油漆临时储藏室、人员休息室等。锅炉房有2台出口水压0.4MPa(表压)、额定出水温度149、额定功率28Mw的锅炉。厂内油库有3t的汽油储罐1个及其配套的加油设备。2009年9月16日早上8点15分,机械加工车间起重工刘某做好了起吊准备,在其他人未到场的情况下开始了吊装作业。8点50分,李某进入机械加工车间,未走行人通道进入吊装作业区,被起吊的钢件撞成重伤,刘某慌忙停止吊装。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 上述案例中可能发生爆炸的设备或场所有哪些?并说明所发生爆炸的性质。答案:可能发生爆炸的设备或场所有: (1) 喷漆车间、调漆室,其爆炸性质为化学性爆炸。 (2) 锅炉房,其爆炸性质为物理性爆炸。 (3) 厂内油库,其爆炸性质为化学性爆炸。 2. 此次事故调查组应由哪些成员构成?答案: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的规定,重伤事故由生产经营单位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由本单位安全、生产、技术等有关人员以及本单位工会代表参加,如果重伤事故发生的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时,可以派员参加事故调查组或直接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3. 该厂特种设备使用应遵守哪些安全规定?答案: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该厂特种设备使用应遵守的安全规定有: (1)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2) 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 (3)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4)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定期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 (5)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检验检测机构接到定期检验要求后,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进行检验。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6) 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故障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7) 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应当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 (8)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9)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10)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规章制度。 (11) 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12)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试题五 2009年5月30日下午,省县正在建设中的大桥发生坍塌事故,造成60人死亡、1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50万元。 经调查认定,这是一起严重的责任事故。由于施工、建设单位严重违反桥梁建设的法规标准、现场管理混乱、盲目赶工期,监理单位、质量监督部门严重失职,勘察设计单位服务和设计交底不到位,自治州和县两级政府及省交通厅、公路局等有关部门监管不力,致使大桥主拱圈砌筑材料未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拱桥上部构造施工工序不合理,主拱圈砌筑质量差,降低了拱圈砌体的整体性和强度,随着拱上施工荷载的不断增加,造成1号孔主拱圈靠近0号桥台一侧34m宽范围内,砌体强度达到破坏极限而坍塌,受连拱效应影响,整座大桥迅速坍塌。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 这起事故属于什么级别的事故,如何成立事故调查组?答案: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